回覆列表
  • 1 # 千千千里馬

    王鏞確實這樣說過,大意是:不可以把王羲之的字放大幾十倍來學。王羲之與何紹基,我不是比他們的高低。 二王的字非常細膩、準確 、精到,這種東西在小字裡面有很大的優勢。如果寫大字 這些東西當然就不夠用了。

    王庸的意思,就是寫小字的,方法不適合寫大字,這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是全對。

    小字是不是放大就是大字了?這個問題在書法界已經有了一個定論:絕對不是!

    大字和小字有重要的區別:小字是毫端寫出來的,大字需要“開鋒”。

    我們打個比方,小楷只需要動動手指頭就可以了,大字必須用一隻手。

    如果我們看毛筆:一般的大楷、中楷、小楷都能寫大字,也能寫小字。

    如果是寫小字,那麼,無論你用大楷毛筆還是小楷毛筆,都是用筆尖寫的,大約是毛筆的2毫米左右。如果用同樣的毛筆寫大楷,那麼,筆鋒就要比寫小楷開鋒2倍以上。

    所以,我們說,大字和大楷還不能完全劃等號,但是,大字小字是相對的。你就是用小楷毛筆寫字,蠅頭小楷和中楷都能寫出來,但是,兩種字的大小差別也很大。有些書法家還喜歡用小筆寫大字,有些,書法家喜歡用大毛筆寫小字。

    *王庸說的小字大字問題,道理是有一些,但是,脫離了書法發展史和書法實踐的複雜多樣性。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書法,在宋代以前,寫大字的不多,除了特殊情況,可能一個書法家,一輩子也寫不了幾次大字,因為實在沒有多少寫大字的機會。

    但是,明清時代大字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書法家都要為官員老百姓寫中堂對聯這是常態。特別是春聯,據說是從明代流行起來的。

    明清時代,家家戶戶都要掛中堂,所以,書法需求量很大。

    如果按照戶均消費計算,在明清時代,特別是清代,戶均書法消費的比例,大約比我們今天的書法消費比例要大100被都不止。我們今天,戶均消費書法的比例1%都不到。

    由於明清時代的建築比較高,室內正堂的高度大約在3米到3.3米。至於殿堂的室內高度,有的高達5米。

    所以,家家戶戶的牆上就需要書法中堂對聯來裝飾,這就形成了巨大的書法市場。

    一副中堂對聯都是四尺六尺的宣紙寫的,當然是大字。

    再說,宮殿廟宇對書法對聯的需求也很大,這就有了很大的書法市場,大字也就應運而生。

    書法家不善大字,那就得從書法家的行列中除名了。

    那麼,大字就一定有氣派,小字就沒有氣派了?

    這就有一些偏見了。趙孟頫在評價《蘭亭序》的時候,他在《蘭亭序十三跋》的第七跋裡說:為什麼魏晉時代的書法家,只有王羲之名垂千古?不是那麼多書法家的書法不好,而是他們的書法偏於秀美,無雄壯俊氣,所以,不及王羲之的書法。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廿八日濟州南待閘題。

    趙孟頫就得出一個結論:王羲之的書法妙在雄秀兼得。

    魏晉時代的書法,是沒有大字的,包括《蘭亭序》也是小字書法,為什麼趙孟頫對《蘭亭序》的評價有雄壯之氣?

    這就說明,小字也可以有雄壯之氣。

    當然,大字如果寫得好,氣勢就會更加突出一些。

    現代,書法主要用於展覽,所以,需要寫大字。因為,大字在書法展廳裡更具有可觀賞性。

    我們現代美術展廳的室內高度在3.5米以上,懸掛六尺中堂沒有問題。裝裱出來的六尺中堂,大約在3米以上。四尺中堂裝裱以後,也保持在2.4米。

    現在,還有更大尺幅的書法。創作六尺以上書法作品的書法家大有人在,書法的尺幅也越來越大了。

    那麼,字是不是越寫的大,就氣派越大了?我看沒有這個道理。

    書法的氣派大小與書法家的思想氣質有很大的關係。

    昨天我剛剛寫了一個比較於右任和林散之書法的文章。其中就說到于右任的氣派比林散之的要大,這是兩個人的書法差別。

    那麼,于右任的字就比林散之的字大嗎?其實,他們的書法創作尺幅都差不多。

    如果把王羲之與何紹基比一下就會發現,王羲之根本沒有大字,但是,書法的氣派是不是就不如何紹基了?我看,沒有這個道理。

    這又涉及書法學習,是不是學小字就寫不了大字的問題。我覺得,就是古代也是因人而異的。

    也就是說,有些人寫了一輩子的小字,就是寫不了大字,有些人同樣也是從小楷學書法的,但是,大字一樣寫的不錯。

    據說三國時代的韋誕就曾經寫過榜書。魏明帝曹丕時代,建了一個南宮,就是韋誕用篆書題寫榜書的,有一次,魏明帝的凌雲臺建成了,牌匾還沒有寫字呢,就把牌匾給安裝到城門了,於是把韋誕吊在一個大籠子裡,叫他題寫城門的牌匾,韋誕年紀也大了,又有恐高症,看看去地二十五丈高的樓臺,寫完牌匾,嚇得頭髮鬍鬚都白了。

    這故事有點誇張,但是,韋誕平時肯定很少有機會寫大字,但是,一旦有機會,他也會寫的很好。

    這就是大字小字都無障礙的一種書法家。

    例如,翁同和就是小楷書法家,但是,他的大字中堂也寫的很有氣勢。

    再說,寫大字與王羲之的書法有什麼關係?寫哪一種書法不能寫大字,又不能寫小字?

    例如,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所有的字都可以寫小字,也可以寫大字。

    再說,何紹基也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寫大字的書法家,六朝就有《瘞鶴銘》,被黃庭堅評為大字第一。而且,如果要寫大字,魏碑很多書法都適合寫大字。

    有人說,歐陽詢的書法不適合大字,顏真卿的書法適合大字,這些說法,跟王庸說王羲之的書法不適合大字如出一轍,都沒有多少道理。

    書法永遠在實踐。從很少有大字,到以大字為書法藝術,都是從寫小字中來的。所以,我們還是歸結到一點:有的人不適合寫大字,有的人更適合寫大字。

    所以,有不少書法愛好者,他們就是喜歡從小楷開始學書法。而有的書法愛好者喜歡從大楷開始學書法。

    到底大字小字是不是影響書法作品有沒有氣派的根本原因,從實踐看不是大字小字都問題,而是書法家個人的性格因素更多一些。

    好的書法家,應該大字小字沒有障礙。如果大字不敢寫,我希望透過練習,完全可以克服。但是,書法的氣派問題,是一個書法家精神層面的修養和追求問題。沒有必要一定要有“氣派”,各種書法風格都有自己的欣賞者。

    就像我前面舉例的于右任與林散之一樣。我認為欣賞書法氣派第一,于右任的,氣派要比林散之大一些。後來一個網友又問“那弘一法師的書法呢”?我說,弘一法師早年也是追求氣派的,他的晚年書法,放棄了早年的風格,這是思想境界的轉變形成的書風。

  • 2 # 驚龍軒

    儘管王鏞是“流行書風”(後來被稱為醜書)的主要倡導者,我覺得把他冠以“醜書盟主”的頭銜還是值得商榷的。我看過很多王鏞先生的書法作品,有一種古拙之美,還是頗有些藝術底蘊的。王鏞先生的所謂醜書,與一般意義上的“亂書”、“吼書”等作品的確有著本質的區別。當然,王鏞先生既然極力倡導“流行書風”,其審美思維無疑會傾向於醜書的審美特點,與傳統書法的審美習慣產生碰撞也就勢在必然了。

    何紹基書法作品

    何紹基是清朝頗有代表性的書法大家,書風古樸大氣,奇趣橫生,與傅山一樣,被很多人視為“醜書”鼻祖。其實,王鏞的不少書法作品也與何紹基的書風有著頗多相似之處。何紹基的楷書明顯承襲顏體神韻,而顏真卿恰巧也是王鏞難得推崇的一位傳統書家。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王鏞要推崇何紹基的書法,而貶低王羲之的書法了。

    王鏞書法作品

    王鏞認為,王羲之的書法有著時代侷限性,那時候的書法家基本寫不了或者基本不寫大字,所以王羲之的書法也根本不能放大欣賞;何紹基則具備良好的大字功力,所以寫出來的小楷放大之後依然有著大氣象。

    王羲之小楷區域性

    其實王鏞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還算比較含蓄的,他評價歐陽詢的楷書呆板至極,行書更不可觀。王鏞鍾情於古代磚文瓦當,對許多民間書法推崇備至。相比之下,他對二王一路的書家評價都不高。他在談到最後一位帖學代表書家沈尹默先生時,直言他最多隻能寫到拳頭大小的字,再大便把控不了了。

    應該說王鏞先生的說法不無道理,二王的書法的確很少見到大字,也的確有著時代侷限性。但是,王羲之的書法並非像王鏞先生所說,放大便不可觀。我們學習書法時,經常將二王的書法放大幾十倍賞析,纖毫畢現,仍然感嘆其筆畫與結構之精妙。不過,何紹基楷書取法顏體,小楷放大後更有氣勢也在情理之中。

    何紹基小楷

    我個人認為,王鏞先生欣賞何紹基書法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位書壇名家,引領中央美院書法教學的博導,不應該對二王書風帶有明顯的偏見。在藝術領域,爭議是很正常的,不過最好能理性而全面地分析問題,以免對書法愛好者產生不必要的誤導。

  • 3 # 預備律師

    王鏞先生是當代頗有名氣和影響力的書畫家。他在書畫界能有今天的地位,藝術實踐和理論認識水平應該是很高的。

    說王鏞推崇何紹基貶低王羲之,不知道出處在哪裡。我對此是不相信的。

    推崇何紹基我沒有異議,畢竟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喜好,但貶低王羲之則不僅僅是狂妄而且是愚蠢。在書法藝術上王羲之是不可撼動不可逾越的高峰,可以不喜歡但絕無貶低的資格。

  • 4 # 水墨蘭亭

    王鏞先生這句話,是對兩種不同風格書法的主觀取向判斷。

    書法風格受個人審美取向和時代風格的影響,不同時代、不同審美取向會形成截然不同的書法風格。

    我們先來說說書聖王羲之。東晉時期,人們崇尚恬淡優雅的生活,文人墨客們的書跡、詩詞都充滿散淡優雅的意趣,王羲之的書法就能說明這一點。王羲之的書跡,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是手札尺牘,就是當時的書寫往來,以墨跡小字為主,在紙面上用毛筆來表現的小字就很難寫出雄渾大氣的風格。

    王羲之被尊為帖學的領軍人物,帖學與碑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其風格,帖學追求中和優雅之美,而碑學則重雄渾大氣之象。

    再來看看何紹基,其書法自秦漢篆籀,至南北碑,皆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清代是碑學興起的時代,清代的書法大家們都非常推崇北魏碑刻及漢隸,這些碑刻都表現出雄渾大氣的風格。何紹基的書法作品大多漢隸及魏碑的雄渾大氣風格來書寫對聯,以及大幅書法作品,所以更見大氣磅礴之勢。

    所以透過以上對比,我們不難發現。王羲之和何紹基處在兩個不同的時代。時代書風不同,取法不同,書法表現形式不同,自然風格迥異。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前賢的書法都值得我們去借鑑。

    所謂春有百花冬有雪,適逢春天就用心賞花,節至冬日就好好看雪。對事物要抱一種欣賞的態度。而不能抱怨春天無雪冬天少花。

    以上回答純屬主觀妄言,不知妥否?

  • 5 # 段傳斌書法有道

    王羲之的書法是帖派代表,相較於碑派的雄強而言,女人味濃烈,有三十多歲的成熟美女,要身材有身材,要風情有風情,出得廳堂入得廚房,浪得內房。

  • 6 # 魏保良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王羲之作為帖學的祖師爺,更重傳統文人氣、書卷氣,更重文化內涵。何紹基是碑派的一代宗師、重要代表人物。碑派書法重氣勢、金石氣。所以,王羲之書法在表面上來看,氣象上定然是輸給碑派書家的。何紹基書法

    需要說明一點,王羲之書法輸在氣象上從只是表面看,實質上我們把王羲之書法放大看,氣象同樣很寬博,全無小家子氣的感覺。這正是小字寫出大氣象,體現了王羲之書法技藝的高超。王羲之《頻有哀禍帖》

    王鏞先生是我很尊敬的書法家,我認為王鏞先生絕非有意貶低王羲之書法,或許是被他人所誤解。當然,王鏞先生書法的取法只要來自古代民間書法,對二王書法的興趣可能不是那麼濃厚。但作為資深書法家也絕不會無緣無故詆譭我們的書聖的。被譽為“醜書”的王鏞先生書法

  • 7 # 老許160375111

    王鏞就是一個庸才!何紹基的字也是來源王羲之,當然還有唐楷和館閣體!王庸應該好好畫畫,更要老老實實學習書法理論!好好從唐楷入手學習書法!寫不好還強辭奪理!不懂還裝懂!其實好多畫畫的,書法題字都不行。低調別胡說也就算了。寫不好整天胡說八道!那就是醜書代表無疑!好像幼兒園小孩說,原子彈是自己發明的。一個道理!

  • 8 # 老路書法

    你好,我是京東千里行。

    王鏞竟然對書聖王羲之大放厥詞。為了搞明白王鏞為什麼有如此狂傲的言論,我搞到了一塊放大幾千倍的照妖鏡,在這塊照妖鏡下一切牛鬼蛇神都現出原形。

    王鏞的原話是這麼說的:“要寫大氣象的東西,王羲之就不夠用,何紹基的小楷放大幾十倍看都一點問題沒有”。那麼王鏞為什麼貶低王羲之而故意抬高何紹基的書法地位呢?

    原因很簡單。他說煤球是白的,他必須找出煤球所以“白的”各種證據來。

    這個問題就得要從根上說起,根源就在何紹基身上。何紹基,清朝末期的書法家,有人說他是清朝300年來書法第一人。這個我們姑且不論。我們先看看何紹基的書法作品。

    何紹基早年臨習了顏真卿的書法,歐陽詢,歐陽通父子的書法,他也下了一些功夫。到他中年的時候,特別痴迷於篆書,還有是他對於漢碑極為專精。他臨寫的《張遷碑》,《禮器碑》達到百遍之多,在他臨寫的過程中,不求形似,全是出於自己的心意。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臨寫古碑帖的時候,自己怎麼高興就怎麼寫,不求形似,是否能夠達到神似,我們不得而知。

    何紹基的獨創性,在於它創造出了“迴腕”書寫法。他的這種書寫法,被啟功老先生形象的稱為“豬手法”。

    何紹基的隸書的書法還是有一定的功力的。

    何紹基書法的最大成就就是將篆行草融為一體,神龍變化,不可測也。

    我們再看看書法怪傑王鏞的書法作品。

    我發現王鏞先生特別會“斷章取義”,他忘記了何紹基曾經臨寫《張遷碑》和《禮器碑》,一百多遍的歷史事實。記住了何紹基的不求“不求形似,全出己意”的金科玉律。看看他的書法作品是不是和何紹基的很相似。

    把他和何紹基放在一起,真是抬舉他了。

    現在照妖鏡起了作用。他不想繼承傳統,而是想肆意枉為。你寫不出來是你沒本事,何必要故意貶低別人呢。其實貶低別人以抬高自己的身價也是一種本事啊。

  • 9 # 翰墨書道

    說句可能得罪不少唯美主義的藝術愛好者,大約十五年前左右,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本雜誌的扉頁上看到了一組王鏞的篆刻作品,感覺太美了。雖然並不知作者是幹什麼的。後來才知道了王鏞的身份,從此開始關注他的作品,就i是在中國的大地出現流行書風 ,還有書法“中原書風”,大寫意篆刻等一些觀念主義的書法新思潮。還專門購買了一張王鏞的《篆刻技法》光碟。感覺非常不錯。

    不知幾何時,平地一聲雷,出現了醜書的風朝。但從內心來說還是蠻喜歡王鏞的書法和繪畫的,包括哪位程瘋子的繪畫。雖然明明知道他們這一路書風是不適合初學者入門學習的,但作為一種意識流或觀念主義書法,不能不說在近現代書法史上站一席地位。至於為何王鏞為何推崇何紹基,而貶低王羲之寫不出大氣象的問題,沒有看到言論的出處,不好妄下斷語。自己囈語一番吧,有道理,我欣慰,沒道理,就當做沒看見。首先我認為王鏞不大可能說出王羲之書法沒有大氣象的說法,王羲之的書法

    不但有大氣象,而且小楷書法也是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我曾經嘗試在電腦上將王羲之的高畫質作品放大看,特別是小楷書法,可以說和大楷書法無二區別。我想,以王鏞的身份地位學識不可能說出這種惹眾怒的危言聳聽的諺語,想不明白為何如此說。

    一個學者或者教授大力鼓吹何紹基而去貶低數千來歷史早有定論的“書聖”,有必要這樣做嗎?在公開的場合說出如此惹眾怒和非議的話,有多大可能呢?在說,當前的一片醜書的非議中,頂風興浪,作為王鏞有必要這麼做嗎?或許是出門喝酒和的酩酊大醉,是醉言醉語。我都有些懷疑。

  • 10 # 大悔憶智周

    何紹基和王羲之有可比性嗎?

    何紹基自己願意和王羲之比嗎?何紹基敢和王羲之比嗎?

    大氣象就是外向張揚而不內斂含蓄甚至大標語大口號嗎?

    何紹基學顏真卿,顏真卿學褚遂良,褚遂良學王羲之。

    王羲之是源,褚遂良、顏真卿、何紹基是流。

    《蘭亭序》無論內容和形式都非常大氣非常有文化,不是榜書大字才大氣。

    實踐證明,小字,尤其蠅頭小楷比榜書大字更難寫出大氣。

    文化界很多人習慣了打倒推翻反傳統的思維慣性、惰性。

    打倒、推翻容易,自己有所建設才算本事!

    運動思維不好,自己又不比老祖宗強,天天罵老祖宗,一切不行都推給老祖宗。

  • 11 # 書法對聯大會

    何紹基寫字據說很慢,趙孟頫能日書一萬字,為何少人去學呢?上何紹基的作品大家看看再上個趙體的看看吧!到底好在哪裡?有何不同呢?

  • 12 # 手機使用者52185712182

    王鏞的言論,其實也僅僅是他的一點感覺罷了!!由於,他也不曉得什麼是《十二律》!!這個藝術美中的大規律!所以,他也寫不出來一種大氣象的東西!!

  • 13 # 一生自是悠悠者1

    欣賞書法,猶如欣賞美女。環肥燕瘦,各有其妙!每個人的審美觀各不相同,但總有一個基本的內涵是相通的,我姑且稱之為“順眼”和“耐看”。這是我當地俗語。所謂“順眼”,是說第一眼就看上了,有點一見鍾情的意味。所謂“耐看”,是指一開始可能並不覺得好,但仔細看,越來越有感覺,有氣質,有內秀。順眼更偏於外表,而耐看則更注重內在。

    竊以為,以此為據,就可以理解“醜書”為什麼討人嫌了。

  • 14 # 杜海詩書畫印

    王鏞先生此論很正確。帖學唯擅書小字(字徑超二十公分以上難為),用筆以精巧婉轉妍麗流暢為主,因其筆法所限,故難為大氣象之作;而子貞雖以帖入,但廣泛取法於漢碑融之,筆勢雄渾古樸奇崛,故其書能得大氣象。書者若只懂帖學而不通漢碑魏碑之筆法、結構、體勢,則筆底絕無大氣象。

    另外,此標題大有不可告人之目的問題,王鏞先生絕對不可能貶低帖學及王羲之書法,只是涉及“大氣象”方面的書風取向不同而已,他所述觀點完全沒錯。

  • 15 # 胡勇書法工作室

    王鏞為何推崇何紹基書法,卻貶低王羲之書法寫不出大氣象的東西?

    你好,我是京東千里行。

    王鏞竟然對書聖王羲之大放厥詞。為了搞明白王鏞為什麼有如此狂傲的言論,我搞到了一塊放大幾千倍的照妖鏡,在這塊照妖鏡下一切牛鬼蛇神都現出原形。

    王鏞的原話是這麼說的:“要寫大氣象的東西,王羲之就不夠用,何紹基的小楷放大幾十倍看都一點問題沒有”。那麼王鏞為什麼貶低王羲之而故意抬高何紹基的書法地位呢?

    原因很簡單。他說煤球是白的,他必須找出煤球所以“白的”各種證據來。

    這個問題就得要從根上說起,根源就在何紹基身上。何紹基,清朝末期的書法家,有人說他是清朝300年來書法第一人。這個我們姑且不論。我們先看看何紹基的書法作品。

    何紹基早年臨習了顏真卿的書法,歐陽詢,歐陽通父子的書法,他也下了一些功夫。到他中年的時候,特別痴迷於篆書,還有是他對於漢碑極為專精。他臨寫的《張遷碑》,《禮器碑》達到百遍之多,在他臨寫的過程中,不求形似,全是出於自己的心意。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臨寫古碑帖的時候,自己怎麼高興就怎麼寫,不求形似,是否能夠達到神似,我們不得而知。

    何紹基的獨創性,在於它創造出了“迴腕”書寫法。他的這種書寫法,被啟功老先生形象的稱為“豬手法”。

    何紹基的隸書的書法還是有一定的功力的。

    何紹基書法的最大成就就是將篆行草融為一體,神龍變化,不可測也。

    我們再看看書法怪傑王鏞的書法作品。

    我發現王鏞先生特別會“斷章取義”,他忘記了何紹基曾經臨寫《張遷碑》和《禮器碑》,一百多遍的歷史事實。記住了何紹基的不求“不求形似,全出己意”的金科玉律。看看他的書法作品是不是和何紹基的很相似。

    把他和何紹基放在一起,真是抬舉他了。

    現在照妖鏡起了作用。他不想繼承傳統,而是想肆意枉為。你寫不出來是你沒本事,何必要故意貶低別人呢。其實貶低別人以抬高自己的身價也是一種本事啊。

  • 16 # 一笑貫長天

    很容易理解!

    一,王羲之的字難學,更難寫。王鏞別說這輩子白扯,就是再活十輩子還是白扯!練不成怎麼辦?詆譭唄!最好把王羲之從中國書法上的痕跡都抹除才好!王大師練不成的字都不是好字!

    二,何紹基容易迷惑人啊!對於自己筆劃粗糙好學,好練,對於別人可以用意象啊!意境啊!筆意啊!筆勢啊!迷惑人啊!你靠近我,我滿意你,我就說你行!不滿意呢?你就是何紹基再生你也靠邊站!換做王羲之成嗎?字擺在哪裡,解釋一下大家都可以分辨好壞!

    三,如果推崇王羲之,王大師豈不是自己告訴世人自己不行嗎?

    絕對不能推崇王羲之!

  • 17 # 師範小王子

    書法分秀美和壯美兩大流派。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各有所屬。也是書寫者個性所致。兩派各有自己的美感和欣賞人群,譬如武士與美女、鮮花與寶劍。不能以己之獨有責彼所不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在實戰中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