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eo帶你看歷史
-
2 # 滿手是沙58556402
這個事兒啊,虛構,倘若不是,也就只有對司馬懿這樣的知識分子管用。你想想看,如果諸葛亮遇到的是一夥山賊,山賊哪管得了那麼多,先衝進去看看,這不是露餡兒了嘛;放到司馬懿身上,因為懂兵法、有學識,所以思考問題比較複雜,在一系列權衡利弊之後,認為裡面可能有埋伏,所以退兵了。
-
3 # 穿古越今看天下666
三國演義本身就是一部小說,虛構的成分比較多,如果搬到現實來看,兩個人確實有心照不宣的嫌疑。
誰是英雄,誰笑到最後誰就是英雄,不管過程怎麼樣,就像是拳擊臺上的兩個對手,在整個過程中你壓制對手,結果最後一個回合你被秒殺,被對方一拳KO你就是一個失敗者。
諸葛亮再聰明,再詭計多端,無奈蒼天不佑,比對手早死,沒法改變歷史,只能是一個失敗者。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三國演義關於空城計的描述,從另一個方面分析一下,誰是真的英雄?誰更勝一籌。
故事發生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五回,題曰“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這一回的亮點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說的就是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擊敗馬謖奪取街亭,又乘勝連下三城,又揮兵直逼諸葛亮的後方機關西城。諸葛亮來不及撤退,只好率領兩千五百多老弱殘兵,匆忙應戰,關鍵時候唱了一出“空城計”嚇退了膽小慎微的司馬懿。
“空城計”作為千百年來的一個典範被後人稱道。特別是京劇的演繹更是深入人心,讓人百看不厭。
把諸葛亮臨危不懼,智勇雙全演的活靈活現,那一段唱腔朗朗上口,被人們喜愛、傳唱:“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的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你來此就該把城進,為什麼猶豫不定、進退兩難,為的是何情?”這一經典唱段醉倒了多少戲迷。
看上去,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大膽智慧把司馬懿給嚇跑了,但是仔細分析一下,裡面是內有玄機的。
這裡面別人佩服諸葛亮的沉著冷靜,其實是司馬懿借招拆招,用退兵來幫自己找一個退路。
司馬懿作為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他的隱忍功夫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了,他才是真正的智者,他善於偽裝的功夫無人出其右。
高手對弈不見得狼煙四起、劍拔弩張、血流成河。他們都是智慧的較量,都會藉著對方、對手來成全自己,他們會利用對手,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來從自己不利的環境和局面中擺脫出來。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謀,博學多聞,有膽有識,當時憑著司馬懿的能力和膽略肯定看出了諸葛亮的小伎倆,當時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就提醒他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司馬昭都能看出來,久經沙場的司馬懿難道不明白?
司馬懿已經看到下一步棋了,這正是一個機會,一個“借坡下驢”的好藉口。
想要成功要靠朋友,要想成大事就必須靠敵人!司馬懿他自己的“算盤”已經打開了。
諸葛亮也已經算定司馬懿不進城,因為這個時候的司馬懿真正的敵人是在家中,曹操在世時,知道司馬懿的能力,對他早存戒心,他對自己的大臣華歆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並且多次告誡兒子,說司馬懿野心勃勃,久必為患,不可重用。
司馬懿對此也明白,所以為避免殺身之禍,韜光養晦,等待機會。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曹丕欣賞司馬懿的能力,對司馬懿比較倚重,提拔重用官至尚書右僕射,撫軍大將軍。曹丕死後,曹睿繼位,司馬懿坐鎮長安,位高權重,朝野忌憚。
諸葛亮把司馬懿列為強勁對手,利用“反間計”散佈“司馬懿謀反”的謠言,曹睿中計,要殺司馬懿,多虧曹真力保,才保住性命,被奪掉兵權後,回家養老,諸葛亮得知後大喜,於是出兵伐魏,也是諸葛亮知道自己年齡大了,如果這個時候沉住氣,再等一等,等司馬懿被殺後再行動就好了。我們有時候也懷疑諸葛亮說的話“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懷疑他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他的行為好像是一個窮兵黷武搶奪地盤的軍閥。
諸葛亮兵出祁山,連連取勝,震驚了曹魏政權,不得已只好又重新啟用司馬懿,封為平西都督,用他來挽救危機。
這個時候要不是諸葛亮的出兵,司馬懿可能要老死家園,是諸葛亮這個“敵人”給他提供了機會,很多事都要一分為二的看待。
司馬懿出兵後獲得了幾場勝利,制止住了諸葛亮的勢頭,兩軍處在了對峙的局面,這個時候如果司馬懿乘勝追擊就能夠滅掉諸葛亮,但是那樣的話,就會“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殺驢”,司馬懿不是有勇無謀的將軍,他是一個政治家,是一個智者,這就是諸葛亮“空城計”的政治環境,也造就了“空城計”的成功。
他的真實情況,就是司馬懿在利用諸葛亮造勢;利用諸葛亮來成全自己;利用諸葛亮來製造機會;利用諸葛亮來等待時機。
-
4 # 悟空請回頭
空城計,指諸葛亮伐魏,被司馬懿大軍打敗撤退的時候,諸葛亮為掩護大軍撤退,獨上城樓,樓下只留幾個老兵掃城門,嚇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的故事!
在分析諸葛亮用兵如神,善用謀略!司馬懿,守城強於攻城,生性多疑!
一,當時司馬懿的處境,曹叡不敢司馬懿做大,但是,魏國缺乏人才,又只能用司馬懿去抵擋諸葛亮,所以諸葛亮敗,司馬懿不僅僅是被剝奪兵權那麼簡單!
二,諸葛亮善用謀略,當時司馬懿是總領兵權,但是當時司馬懿的副將不服他,副將也被諸葛亮打怕了!
三,亮知仲達,仲達懂亮,諸葛亮利用司馬懿我敗你則敗的弱點來擊退司馬懿!
-
5 # 小生易學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司馬懿與諸葛孔明二人,皆是雄才大略。但二人處境、性格卻大不相同。
孔明有智有謀,但一來忠心為主,所以才有後來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二來跟隨的主公是劉備,劉備會一直需要自己。所以孔明不求自保,只求無愧於心,報答三顧草廬之恩。
所以,如果是司馬懿來一場空城計。諸葛先生會毫不遲疑地派兵攻打,殺個片甲不留。諸葛亮多次想要將司馬懿置之死地,只恨“天不助我”,不然司馬懿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再來說說司馬懿,也是有智有謀,與諸葛之謀略不想上下,性格與環境卻與諸葛孔明大不相同。其一,此人胸藏天下,懂得自保,也懂得隱忍。司馬懿絕不是一位忠心的臣子,更不是一位安分的軍師。他是有奇才不假,但是他也有取而代之的慾望。好在,他懂得隱忍。
其二,環境不同。司馬懿的主公,是一代梟雄曹孟德。司馬懿深知曹孟德的為人,也深知“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自己的存在,是因為自己的價值。一旦無仗可打或者曹孟德沒有畏懼的敵手,自己就失去了活著的價值。畢竟一位擁有如此雄才大略的人,在別人手底下或許還有告老還鄉的可能,在“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曹孟德這裡,必死無疑!
於是乎,馬謖無謀,街亭已失,城中盡是老弱病殘,城上唯有諸葛撫琴。
司馬懿何嘗不知道孔明已經彈盡糧絕?何嘗不知道此時若要進軍孔明必死無疑?
即便心中猶疑,在這種數倍於敵手兵力的情況下,就是圍城也能活活困死你了。
再退一步,兵力數倍於對方,派一隊先鋒衝殺進去,虛實自然也是一探便知。
以我等之才智,尚且能相處如此多辦法。何況是那個詭計多端的司馬懿呢?
所以,無非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罷了。
-
6 # 綠野165123487
還歷史真相,是虛構的!當然,《三國演義》小說中以劉備集團為正面教材,自然會有譽美的處理手法。比如諸葛亮被司馬懿兵臨城下,唱空城計退兵。
所以塑造出了活靈活現的各色人物形象。尤以蜀漢劉備集團頗得民間正面歌頌,便是此理。
1.以諸葛亮為智慧核心展示,體現了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分天下的謀略之優;
2.以劉關張為政治核心的英武形象展示,體現了西蜀國的強武精神;
3.以司馬光懿對陣諸葛亮,體現了諸葛運籌帷幄的傑出軍事智慧,彌補了客觀上的敗局形象;
4.以曹操強魏集團為對壘,體現了三國鼎立的各自盤踞的實力。
-
7 # 吉祥的甘露
此二人,確實是心意相通,保全對手,也就是保全自己!一來諸葛亮確實此時無兵無將,二來司馬懿在魏國形勢也不容樂觀,曹氏集團一直對其虎視眈眈,只是有諸葛亮這個大敵,而對他不得不重用,司馬懿也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司馬懿明白,諸葛亮當然也明白。諸葛亮開啟城門,就是要告訴司馬懿,“我現在無兵無將,你打進來我就必死無疑。”但是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重要性,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面對空城,他不攻打,假裝中計,倉皇逃跑。如果,諸葛亮並沒有開啟城門,擺出一副空城的樣子。司馬懿不知道城內情況,貿然攻打。那麼諸葛亮兵敗身死,那麼司馬懿也就沒有其利用價值了。
所以高手的對決,不僅無比的瞭解自己,而且比了解自己還要了解對手。做到心意相通,永保不敗之地。
回覆列表
第一次聽到空城計還是小時候爸爸在飯桌上給我和哥講的。那時候只記得神鬼用兵也不過如此的諸葛亮,可不曾知道司馬懿的心機如此之深遠。暫且不論三國史上到底有沒有過諸葛亮的空城計,謹以此來分析空城計中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人物心理變化。
然而提到空城計則不得不說的一個任務-馬謖。諸葛亮為了完成劉備的託孤之重任,興復漢室之大業,以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的立場,浩浩蕩蕩八百里出兵北伐,然而卻因為馬謖失街亭一役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利。
馬謖是三國中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劉備一直認為其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則認其為曠世奇才。後馬謖剛愎自用,街亭失守,使得一向倚重馬謖的諸葛亮對其有所疑惑。在人們心目中,馬謖幾乎成了“紙上談兵”代名詞。
街亭失守後,諸葛亮為了保護北伐攻取下來三郡的百姓,命姜維攜百姓以回漢中,自己留在西縣等待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西縣城中寥寥數人在城門懶散的打掃著,城門之上卻只有諸葛亮與兩個書童,城門大開,諸葛亮沉著冷靜,彈琴吟唱,樹葉隨風飄落,瑟瑟做聲,給整座空城染上了秋冬的顏色,這是我們能想到的最基本的畫面感。而城外卻是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佇立於前,聲勢之浩大,波蘭之壯闊可想而知。
然而諸葛亮心知肚明自己等待的是什麼,自己的生死,蜀國的潰敗,興復漢室的無望。但他也只能賭,與其說賭,不如說是諸葛亮寄予自己對司馬懿的瞭如指掌。諸葛亮早已看透了魏國的形式,少主曹睿生性多疑,曹氏宗親排外嫉才。自古以來都是勇略鎮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未央宮中的天羅地網早已為司馬懿布好,司馬懿若踏入城內,殺了諸葛,外患平亂,就會鳥盡弓藏。司馬懿謀略之深遠,諸葛亮斷定他不會這麼做。
司馬懿也深知這是除掉諸葛亮千載難逢的時機,只要自己一聲令下,全軍將士進入城門,進城屠戮易如反掌,十五萬大軍就是踩也會把這座小城踏平,要知道司馬懿有十五萬大軍,而諸葛亮北伐總共才十餘萬,從此司馬懿一戰成名,千古流芳。諸葛亮也可以做到作為人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願了。
然而此時此刻的司馬懿卻在問自己,從武帝到文帝再到現如今的陛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從入世到出世,自己要實現的抱負是什麼?然而他早已在心底有了答案,他要的是畢其一生的榮耀,是畢其一生的成就,是畢其一生——時間。他想要這大好河山,他想要這萬里江山,他想要的甚至是天下。而只有時間能給他帶來機會。如果現在殺入城內會為魏國除掉最大的對手,三國一統的肯定會是魏國,而自己,師兒,昭兒最好的情況也只不過拜將封侯而已,而最大的可能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局面。自己熬過了曹氏三代,想的就是有朝一日……
就這樣一人一琴一空城把司馬懿從夢中人拉了回來,司馬懿退兵,諸葛亮退回蜀地,沒有失敗者。這也算是知音之間的默契吧,成就彼此更長的時間。
對於空城計的理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可以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