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奮鬥的鷹
-
2 # 威鋒14
站樁是練習力從根生,腰馬合一的方法,有了樁自然能發揮出武術的整勁。至於要領,我覺得是搏鬥中自己與對手的重心問題。
縱觀世界武術共分三種武術,1.要麼把重心放在對手上,像西方拳擊、泰拳、跆拳道。2.要麼中國武術重心在自己身上,像洪拳的馬、太極的腰、八極的樁。3.要麼直接不要重心,在地上搏鬥,這叫寢技,像日本柔術、格雷西柔術。三種武術沒有高低之分,它們都是動物的三種搏鬥方式,第一種模仿的是牛、羊,四肢平衡,用角攻擊,重心在自己直推對手的重心,傷害靠的是角,所以中國的武術是配武器的像太極劍、八卦刀、形意槍,其他國家武術是很少的。第二種是模仿獅子、老虎搏鬥,除去咬的方式,它們的搏鬥是後腳撐起自己撲向對手,兩爪瘋狂攻擊,不覺得很像現在的自由搏擊嗎。第三種是模仿蛇,很另類,蛇的整個身體與對手重心相結合躺在地上然後殺死獵物,柔術也一樣把對手纏住在地上然後給予致命一擊。
所以沒有什麼要領,學的武術不同,自然著重心的所在也不同。在搏鬥中是把重心留在自己身體中、還是把重心強壓給對手、還是乾脆不要重心在地上纏鬥,這是個格鬥學問。
-
3 # 京武功夫如是說
1: 用國術而非武術,都懂的!國術是自民國以來,推崇的各派拳種的概述!而武術,是建國後國家制定的新概念!
功夫=國術(拳種)≠ 武術(套路)
2: 站樁追求的是什麼?
我想從幾個視角分享一下:
武家,站樁,是對修習者筋骨的一種打磨和底盤的穩固,這是伴隨修習者學任何拳種體系的築基階段!樁功這時候追求的就是人在實搏過程中的整體如一!如同大樹一樣,根深蒂固!
道家,行樁,是結合了呼吸吐納,在特定的時辰裡,行動坐臥,側重點無非調身姿,調呼吸,再調意念!追求的是內壯五臟六腑!
3: 樁功要領?
武家練到一定階段,會從外筋骨的打熬,不自覺的追求內壯!所以知名的武林前輩,會選擇道家或佛家的法門,結合這一生修習的武!
(1)樁外形的關隘
頭頂項領,下頜微收,眼平視,舌舔上鄂;
脊柱拔起隨頭頂,肩微扣,前胸空,後背崩,肚腹呼吸自然!
胯斂臀,與脊柱後背如一平面,雙足與肩等寬,手可以放在腹前丹田或撐抱於胸前!
(2)樁內外
外形上述已經表明!聊下呼吸法門!
有順逆之說!初學者建議自然為主!求大形及心靜!推薦數呼吸,一呼一吸為一息!普通人一分鐘一息在二十五到三十五前後!慢慢練!不要著急!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體會,進行修習調整!
-
4 # 會英門功夫館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有一個事情是難以違背的,
那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從前有個先知先覺的人,
被掉下來的蘋果打了一下。。。
他說出了一個大家都知道,
卻沒有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水向低處流?
事實上我認為,中國的祖先們早就研究出了這個問題。
並把這個成果在各個領域中應用了。
別的咱不說,就單說說我們的國粹---中國功夫。
幾乎所有的傳統中國功夫都要練習站樁功夫。
那麼這是個什麼樣的功夫呢?
事實上站立著其實是個力氣活,
一堆爛肉,一副骨架子是站不住的,
很多人練拳都說一定要放鬆著練。
老一輩的武術家都這麼說,
連我師父都說,初時萬法松中求。
這不能說是錯的,但是容易誤導。
我個人認為,放鬆不放鬆是相對的。
說放鬆到完全不用力那是胡說八道。
還有的人說練松練的脊柱變異了,
成了彈簧了,那是完全不可能,
脊柱還是脊柱,肌肉還是肌肉,
韌帶還是韌帶,氣血還是氣血,
只是各自最大的發揮了各自的能力罷了。
地球上一切有關的運動行為都有力量的參與。
小鳥可以在空中飛起來,
有了翅膀飛吧,忽閃忽閃,
你想少動一下都不行,
老鷹能夠在空中滑翔,
那是有氣流的作用,
地球總是要把它吸下來的。
他不發力就要掉下來。
即使,滑翔時它的身體的筋骨肉,
也是緊繃著的,就像我們站樁一樣。
看著像是沒用力,站著不動。
其實裡面,在用著勁繃著呢!
你如果要想站的像個人樣,
你的肌肉不用力是抵抗不了地球的。
站樁其實是被動鍛鍊法,人立在那兒,
被迫用力抵抗自身重力,
老一輩人所說的放鬆是什麼呢?
就是這個我們的自身的重力。
透過放鬆加大自身的重力,
再用筋骨,肌肉等用力對抗住這種重力。
人體簡單來說就是一副架子骨,
骨頭外面包圍了一堆肉。
骨頭自己是立不起來的,肉也就是幾條繩子而已,
一條一條的到處都有的。
大家都見過路邊太陽下的簡易遮陽棚吧,
也是幾根杆子幾條繩子拉起來的。
繩子越緊,只要篷布杆子的環夠結實,
棚子就越牢靠。
人體也是這樣子的,
如果把繩子棚緊,
越緊棚子就立的越穩。
這個繩子我個人認為就是我們的筋。
當然肌肉也有參與其中的。
許多人練拳專練松,松到最後就是懈了,
所以要把筋給棚緊了,我們才站的穩。
棚緊了之後,再把重心沉入地下。
這就是我們中國功夫中站樁的本質。
這是我個人的練拳體悟。
站樁是要分步進行訓練的,為什麼呢?
因為有些人是天生的弱不禁風,
他身上的筋骨,也就是繩子是很弱的。
大風一吹就要倒,
他們是纏綁骨頭的繩子出問題了,
那我們這繩子到底是什麼呢?
我個人認為就是筋,
古人講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三分。
應該就是這個原因。
道理好講,可是怎麼練我們的筋呢?
人只要站立在地上,
就要被迫用力來抵抗地球引力,
以使自己不至於摔倒。
有些人是站不直的,
不是左傾就是右斜,
要想自己站有站相,
行為端正,氣血流通,
在站樁的時候,
就要重新歸置,
這就是規矩,
規矩很簡單。
但對於已經慣偏斜的身子來說這就是難受了,
杆子要豎直,豎直有個標準,端正就是標準。
標準無極樁:
下頜微收,就像藏喉頭的樣子,
後項要豎,就像蹭脖領子,
後背似靠不靠薄衣狀,
兩腳肩寬開立,
腳尖外撇15度,兩膝微曲,
重心不前不後在當中,
兩手環抱,好了,就這些了,
很簡單站下去卻很難受。
這就是最為簡單的無極樁了。
歪脖子樹要想拉直了,
非得用力拽不可的,
所以啊,偏斜的身體與骨架要想端正了,
自己用力拉自己,能不難受麼?
所以,站樁初級,一個“松”字這樣子解釋,
你身上的筋有弱有強,把他們都伸拔起來,
綁住你身子的骨架站立在地上。
時間久了會越來越舒服。
為什麼會舒服呢?
人體經筋通暢才會不生病,才會舒服。
站樁的標準姿勢就是把經絡筋部打通。
通暢後的舒服,真的是無法言表。
反正我是體會到了。
站無極樁一段時間,人如果精神了,
你就可以加深功力訓練的程度了。
可以把腳尖外撇改成平行,
或者是像詠春拳馬步樁一樣,
做個內八字,再加上纏裹。
這樣就有下肢的纏裹力,
還有骨盆與股骨的整合,
站著站著,你就可以越站越低了,
這是深層下肢力。
中國功夫的千斤墜就在這裡了,
這裡的秘訣是意住下肢。
不過,就我所知,喜歡站樁的在這裡武學就分叉了,
不是死樁,就是神遊了,於技擊武學已沒有了益處,
我之前認識一個什麼國學院的學生,
他們也教傳統中國功夫,也練站樁。
我很好奇,就問那個孩子怎麼練的。
他們就像現在很多人的太極拳,
飄來飄去很瀟灑,就是不頂用。
他們卻說習武不是為了爭鬥。
應該是他們的師傅不會真傳,
用這樣的話來敷衍孩子們的。
不過我也不能非說我的樁好。
這是我在許多年前的一錄影,是我弟子偷偷錄的。
不過我也沒有別的專門用來宣傳的錄影就用這個了。
我現在的樁功已經高於哪個時候的我許多許多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
能技擊的樁一定初期站是很累的,
因為要伸筋拔骨,改變身體結構。
例如:
形意拳真傳的三體式,
不是說大家的都不對,
真正三體式練成了是什麼樣的呢?
我的三個力量很大的徒弟,
體重都不輕且都有功夫在身,
成扇形六個拳頭放在我肚腹上,
三人同時發力向後推我,
累的滿頭是汗我都紋絲不動。
更不用說十幾個人站一排了,
那樣的力還沒有這個大。
這樣的樁才是真正的樁。
這樣的中國功夫才是真正的中國功夫。
-
5 # 純電動汽車
樁都有相通的地方,渾圓樁是姿勢高的馬步樁,馬步樁是姿勢放低了的渾圓樁,無極樁就是兩臂自然下垂的渾圓樁,最難的可能是三體式了,細節太多,不適合自學!
無論形意,太極,八卦掌,通背,。。。一開始都是從一個類似於立正的姿勢開始練起來的,一切有形的動作都從無極衍生出來,老子在《道德經》裡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生萬物)。“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大至無外,小至無內。
早年站馬步樁,後來又站渾圓樁,到現在迴歸了無極樁。由一開始的尚力到鬆柔,而不去追求力,不求力而得力,透過節節鬆開,周身通透,來實現身心的虛無,像風中的羽毛,水中的皮球,來力不受。給對手的感覺就是追之不及,撲之則空。
無極者,一物未有也,心靜如水,無物所著,無念所思。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雙腳外側與肩同寬站立(孫氏無極樁是類似於立正,兩腳跟併攏,兩腳尖90度,注重訓練從百會到會陰垂於地的意軸),頂頭豎項,下顎微収,肩井穴鬆開,雙肩鬆開;沉肩墜肘,兩手自然下垂,舌微觸上顎,含胸拔背,含胸是為了氣貼於後背,便於力由脊發,腹內松靜氣騰然,腰部向後撐平而下塌,松胯圓襠,站到入樁的時候,會感覺到腰髖於大腿的關節窩突然鬆開,腰髖的活動範圍增大,且有向下,向後的沉墜感,則上下相通焉,便於合住周身之勁。
關節稍微一活動,會出現一聲關節鬆開的聲響。松並不是柔韌性好就表示鬆開了,而是真正的松沉下來,此時不僅實現了整,而且一些不隨意肌肉群變成隨意肌,已經可以控制,協調,活動。只有節節鬆開,才能做到節節貫通,才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
兩膝有微提之意,如果水管過於扭曲,水則不能順暢的流通一樣,不主張像馬步那樣,難以上下相通。兩足要輕踩地面,並不是上身鬆了,結果都壓到兩足及小腿了,略微虛靈頂勁,既有向上虛靈之意,又有向下松沉之意,這樣才既不軟又不僵。
兩肩勿夾緊,要鬆開,放鬆肩井,曲池穴,感到兩臂的氣隨呼吸有開合,兩臂隨吸氣有向外膨脹之感,然後隨呼氣收縮。自然而然,勿強求。身要正,氣要順,神要凝。松靜自然。
-
6 # 體醫健康楊金輝
站樁是形、意、氣、力相互聯絡、相互制約、調整陰陽平衡的整體活動,所以它又是一種動靜相兼、內外溫養的練功方法。根據不同的體質、年齡、性格、稟賦、生活習慣等,給與不同姿勢和意念活動,因人制宜、因況設式,不太拘於時間、地點、條件,簡單易行,能和生活打成一片。初學站樁,練習時間要因人而異,兩分鐘不嫌少,五分鐘不算多。隨著功力的增加,可適當加長站樁時間。若出現身體不適、心情煩亂,即刻收功。
一、 姿勢先將姿勢設好,使軀幹四肢保持相對均衡,心胸開闊,肌肉舒展,全身放鬆,但松而不散,松而不懈。調配靈活,應以練功者感到舒適得力,不超本人身體負擔為度。
自然勢
身體自然站立,兩腳間距與肩同寬,兩腳著地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於腳掌稍後處。兩膝似屈非屈,最大限度不過腳尖。上體保持中正,手指鬆開,兩手自然垂於大腿兩側,頭正百會虛領(玉枕穴似有繩懸掛),含胸拔背,腋半虛空,腹部放鬆,命門穴後撐,胯關節鬆開,襠要虛圓,氣沉丹田。兩目垂簾或下視腳尖前約1.5米處,舌抵上顎,口唇輕閉,上下牙齒相合,呼吸自然(感覺一下你的呼吸,注意呼吸有沒有流暢、自然,不必去關照呼吸應該有多快或應該多慢,只要把你的心靜下來,呼吸自然會處在最好的狀態下)。全身放鬆、但松而不懈,保持似笑非笑,身體放鬆後意想自身與大自然混然合為一體。
環抱勢
在自然勢的基礎上,同時雙手慢慢上提執行到小腹前,手心向內對肚臍神闕穴,雙手指尖相距十釐米,雙掌離小腹約三十釐米,兩掌心勞宮穴與肚臍神闕穴成正三角形,沉肩墜肘,兩臂外撐圓,似環抱住圓球,不斷體會找到“頭頂抻拔,尾錐下降,左右展開的十字勁”。
收勢
雙腿緩緩伸直成預備勢,同時兩掌徐徐收回,雙手相疊(男士左手放在肚臍上,右手蓋在左手上;女士反過來,右手放在肚臍上,左手蓋在右手上),輕貼臍上,引氣歸元,意守丹田。靜靜待一分鐘,眼睛慢慢睜開,兩手垂於身體兩側。
二、 要領精進站樁功是一件相對艱苦的事,通常有兩個重大關口要過,第一是筋骨關:肌肉痠痛難支、大汗淋漓、兩股顫抖、肩臂痠痛;第二是心理關:心猿難伏、意馬難收、心浮氣躁,心力交瘁。而要透過這兩關最基本是需要去體味的一下兩點。
(一)站樁第一步求松
筋骨關第一處為肩頸拙力,由於普通人的用力習慣都是端著肩膀讓肩頸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頸為站樁入手第一步。
怎樣才算松到家了呢?就是松得身上的肌肉和野生動物的肌肉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大家還沒有直觀印象的話,你就參考貓身上的肌肉就行了。你摸貓身上的肉,非常鬆弛,可是貓的力氣是很大的,貓爪一拍,老鼠被拍上就跑不了,向上一竄,一米多高的牆就上去了。沒事時多逗逗貓,看看它的動作。
站樁主要是下半身的事,上半身要隨時保持很輕鬆的狀態下,不需要出任何的力氣。然而事實上你會發現,在站樁不久後,你的上半身很多地方,都會處在很僵硬的狀態下。因此,在站樁的過程中,你要經常注意自己的身體,隨時把它調回到最輕鬆自在的狀態。而要保持身體的輕鬆自在,最重要的關鍵是在於關節的放鬆。只要注意把你身體的關節放鬆,就可以達到松的最好品質。
逐步放鬆法:初學者可以從此法開始,先後部再前部。即先從頭頂開始,從後頭、頸項、雙肩、雙臂、雙手(開始時如果不能左右同時放鬆,就先放放鬆一邊,後松一邊,熟練後再同時放鬆)、背、腰、臀、胯、大腿後面、腳跟、腳掌、腳趾,反覆進行三五次;再從頭頂、眼皮、顏面、口、頸,從天突左右向兩肩的前面,兩臂的前面、兩腕、兩手、胸、腹、大腿的前面、腳面,腳趾,反覆進行三五次。熟練後,再上下左右一起進行。
(二)站樁求松的同時還要求一個整
什麼是整?“獨立守神,身肌若一”、“體整如鑄”,真正的整應該是把渾身上下練得整體協調,手上有觸動,腳下就有感覺,腰胯就有動作。你看那貓的動作,無論何時都是身子整體協調的運動,一處動則渾身無處不動,甚至連它伸懶腰,蹭癢癢都是如此。
站樁是意識和體能同步進行的一種鍛鍊,既可增強內功又可增長腿部力量。在練習過程中下肢肌體和膝關節(對於膝關節的養護非常有幫助)一直處於活躍狀態,肌體血液也比較充盈並會加速血流量,使周身氣血活躍起來。透過長期練習,可加強腰腿功夫,增強渾身力量,涵養精氣神。
三、 注意事項(一)練功前,應排除大小便,並把衣釦腰帶鬆開。練功開始,可將頭微向後仰。使身體逐漸復原,沉靜片刻,即按著準備鍛鍊的姿勢,全身放鬆,正式練功。練功結束時,可雙手扶膝做屈膝和順向或逆向轉動數次,然後兩臂做數次斜前後的擺動,或簡單按摩方法放鬆。
(二)飯前、飯後一小時不宜練功。
(三)練功時應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過猶不及。
(四)練功時間的安排因人而異,一般身體較好的,可以十分鐘開始,身體較差的,可從五分鐘開始,然後逐漸延長。時間的延長,可以是漸進的(如從五分鐘延長到六七分鐘),也可以是跳躍的(如從十分鐘延長到二十分鐘)。練功次數每天可進行二次到三次,多不過五次。練功時間長短及次數多少,以有餘力、有餘興、舒適得力不超過過身體的負擔(不疲勞)為原則。如是,才能達到周身舒適,氣血流通,心神得養,筋骨健壯的目的。
(五)音樂的選擇可以挑選舒緩的曲目,中國五行養生音樂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在喜馬拉雅上收聽我的電臺,裡面有不少舒緩的典雅音樂和站樁全過程的引導。
-
7 # 大臉貓微笑
病苦是最好的老師,逆境永遠是一個最好的學校。
--------題記
我不喜歡講太多大道理,理論的東西百度可以找到很多,但是太枯燥,我最喜歡的就是在不斷的實踐中以及我的人生經歷中,分享出值得借鑑的經驗和價值,
站樁治病的原理,我自學時候的動作要領,注意要點
站樁一道,起於何時,雖已無從查考,但在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素問》篇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的記載。說明早在古代,作為養生健身術之一的“站樁”已經出現。
站樁,顧名思義,就是象“木樁子”那樣站著,用站立不動的方式練功,是道家的養生靜功,身體在一定時間內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就可以調動全身的氣機,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加速新陳代謝,增強細胞功能,起到培本固元,充盈五臟的從而改善多種疾病的目的。
我們常見的針灸、按摩、拔罐、放血、刮痧等等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藉助一種方法疏通人體經絡,使氣血在人體內迴圈暢通。而站樁,就是透過培補“元氣”給人體“打壓”,使其形成內向的一種“衝擊力”。壓力充足,人體就會氣血暢通,自愈潛能就會增強,所有不適症狀也會自然消失。好比北方冬季取暖用的暖氣管道,用的時間久了,管道轉彎處最容易堵塞。這時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給管道注水打壓,沖刷淤堵垃圾。假如壓力不足,淤堵就很難衝開;壓力加到足夠大,管道淤積自然會疏通。假如把人體的經絡血脈比喻成暖氣管道,人體的雙胯、膝蓋、腳踝、臂肘等大關節就像管道轉彎處一樣容易受風、寒、溼、邪等侵害而形成淤堵。氣血執行不暢,人體就會有腫、脹、痛、麻、涼、酸、板七種感覺,這就是為什麼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道理。
關於站樁的動作要領,首先談下個人意見,我覺得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和絕對正確的姿勢,只有相對的適合,這就是中國文化和功夫的魅力,感覺很中庸,永遠是辯證的,並且還是百花齊放,而不是一枝獨秀,好多派別,就跟太極拳一樣也有很多派別,包括站樁也是,不同派別要求也有區別,不像西方運動,很統一,比如練器械,無論哪個教練去教,那種方式練,你練的每一個部位發力點永遠是一致的,而站樁不同的老師教的內容各有千秋,我不去評判誰對誰錯,當然水平也遠遠達不到評判的級別,這裡發一些我自學時參考的姿勢最基礎的渾圓樁,適合對站樁沒一點概念的。
1、 雙腳平行,足尖向前,腳距與肩同寬。
2、 腳部重心放在前腳掌,腳跟虛掩。要像踩著一個螞蟻似的,不能讓它跑了,也不能把它踩死,站樁的新手,在初始站樁不好掌握,會重心不穩,所以會前仰後合,沒關係,這都是過程,站的時間長了,重心自會穩健,這僅僅是正常的過程,無需驚慮。
3、手心向內雙手抱球、高不過眉、低不過臍,十個手指之間要如同夾一根香菸,不能讓它掉下來。雙手如同抱抱一個氫氣球,用力輕了這個氣球就飛出去了,用力緊了這個氣球就爆了。用心體會這種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感覺。
4、 沉肩墜肘,雙手距胸一尺左右,微微收胸、不可挺腹,雙手相距2-3拳間距,頭正身直,面部放鬆,自然呼吸即可,微閉雙目,不受外境擾動,任由思緒紛飛,無需在意
5、 以腰為軸腰部下沉、臀部略向下坐,似坐非坐、膝關節微有彎曲,似站非站。初始站樁,僅僅如此即可,不要糾結高樁還是低樁,沒有意義。在這個基礎上,站住了、站穩了、站下去了,就是勝利。站樁新手不問高低,只求堅持。
6、 站樁時間的掌控,第一次站樁,能站多久,就站多久。比如開始只能站10分鐘,那麼就從10分鐘開始循序漸進站樁,直至每次一小時,或者你認可的效果即可。站樁切勿貪多,欲速則不達。並不是站樁時間越長越好,過猶而不及。
上個參考圖,僅供參考,當然我站的時候,腳的寬度遠遠沒有第一個那麼寬了,基本當時與肩同寬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得回去問自己師父,問別人屬於越級。大師的說是為了丹田氣功,為了養身為了練周身氣勁。名家說為了練下盤,為了上下貫穿一體。明師說是為了磨練意志,鍛鍊下肢力量增強協調性。教練說為了打的更好看。習練者說好累、好煩、好枯燥。普通人說“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