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老師陪你一起學語文
-
2 # 家長俱樂部
由此看出,教材編寫組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著眼於學生的讀書習慣的培養,明確了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溫儒敏介紹,部編課文的選篇強調4個標準:一是經典性,二是文質兼美,三是適宜教學,四是適當兼顧時代性。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九篇。
教過部編老教材的教師應該記的,教材中選入了太多描寫外華人的故事,諸如《燕子專列》《愛迪生救媽媽》《釣魚》這類的文章,都是描寫外華人的文章,一度被老師們詬病,這是給中國孩子看的課本嗎?新的部編教材,注重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溫儒敏說,新教材在小學一年級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也希望透過親子閱讀,對社會形成一定影響。
部編新教材不僅著眼於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而且擴充套件到家長參與閱讀,把培養全民族的閱讀習慣融入其中,對提高整個社會文明程度有很好的推動作用。溫儒敏提出要讓孩子們“連滾帶爬”地讀,主張“海量閱讀”,可以讀一些“閒書”,不能都是為了寫作或考試而讀書,那樣不會有長久的讀書興趣。
這段文字充分說明,語文教學的一切活動,都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為目的,只要能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就是好方法,一切障礙學生閱讀積極性的觀念,都必須丟棄。這是我們語文教學方法的新導向,老師要改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轉變原來深挖課文,逐字逐句理解的做法,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上來。溫儒敏還認為,沒有課外閱讀,那語文教學就只是“半截子”的。新編語文教材主張讀書為主,提倡語文教學採取“1加X”的辦法的,就是拓展閱讀。
這段文字闡明瞭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關係,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繼續,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用課內閱讀擴充套件課外閱讀。慢慢的由教孩子讀書,變成孩子自己讀書,逐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把讀書變成孩子終身願做的事。溫儒敏還說,要讓學生對讀書對語文課有興趣,前提就是語文老師是“讀書種子”。老師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而個性化的閱讀空間。
如何看待部編語文下的新形勢?
部編語文教材,也是我們說的統編教材,其出爐跟兩個重要人物息息相關,第一個是這套教材的主編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溫儒敏,第二個是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溫儒敏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尤其是他的一些話語強化了高考危機,增加了全社會的焦慮程度,在網際網路上引發了一片軒然大波。比如他說,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學生做不完;閱讀文章要具有思辨性、複雜性、擴充套件性,還要專找讓考生想不到的領域,對女生特別不利;他還說,高中課程將有顛覆性的變化,要求學生模仿寫詩、寫小說、寫散文等;高考時閱讀要有相當的速度,以前卷面大概有7000字,現在要上萬等等。
對曹文軒,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中國當代頗受孩子們喜愛的大作家,而且是統編教材的主編之一。他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演講時,有人問他:你的童話作品是怎麼寫出來的。他是這樣回答的,因為我有15年的哲學閱讀史,當這些哲學文獻沉入我的思想、靈魂和血液時,文學創作自然就流淌出來了。他還指出,中國作家之所以會輸給世界上其他的一些作家,就是因為輸在了讀書上。他說,你不閱讀如何發現經驗?你不閱讀哪有生活的豔麗?你不閱讀哪來的申辯能力?你不閱讀哪來的想象能力?最後,他送給青少年一句話:閱讀和寫作的關係,就是弓和箭的關係。
透過這兩個重要人物的談話,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核心思想可以歸結為兩個詞語,一個是閱讀,一個是寫作。而且,他們似乎正藉助高考這支槓桿試圖來發力。正是基於這些觀點,統編教材的一大典型特徵是:文章多,內容難,涉面廣。
發一份剛剛出爐的江蘇某地五年級試卷為例,從試卷的題型與難度,我們不難看出,這些觀點落地生根後的情況,我想,這算是一種新形勢吧,與題主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