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奶油乾達婆
-
2 # 醫學微視
【尿常規檢查尿蛋白陽性是怎麼回事?】
主講人:宋文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檢驗中心主任 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 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兒科疾病檢驗醫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臨床檢驗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青春期臨床驗證學組組長;北京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
3 # 左撇子說醫》》什麼是蛋白尿?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蛋白尿。正常人尿的尿蛋白是陰性的,腎小球有過濾功能,會將身體中的一些大蛋白過濾,另外一些小的蛋白又會被重吸收,所以最後尿中排出的蛋白含量是很少的,做尿常規檢測時尿蛋白定性是陰性。但是當尿蛋白的量超過一定的量,達到100gmg/L時,蛋白定性試驗就呈陽性,這就叫蛋白尿。
或許許多人會問,那麼尿常規中檢測出尿蛋白陽性是不是代表腎臟就出現問題了。這也能是許多人更擔心的事情,下面我再跟大家聊一聊在什麼情況下會引起尿中出現蛋白尿。
》》什麼情況會引起蛋白尿?臨床上出現蛋白尿的情況可以分兩種,一種是生理性蛋白尿,另一種是病理性蛋白尿。
一、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就是不是由於疾病引起的,腎臟那些都沒有毛病,是由機體內或者外環境因素的變化引起的,可以由以下幾個方面引起的。
①劇烈運動後,比如發熱、寒冷刺激、過度興奮等,可出現蛋白尿。
②“行軍性”蛋白尿,就如站立時間過長,一些青春發育期少年就經常出現這些情況。
④攝入過多的蛋白食品或者輸注了一些蛋白製劑,也能使尿中出現蛋白尿。
⑤妊娠期的婦女也會出現蛋白尿,但是在分娩後就會消失。
二、病理性蛋白尿
除了上面的生理性蛋白尿,當然還有病理性蛋白尿,這就說明腎臟或者泌尿系統方面可能出現問題了,如果是病理性蛋白尿,那就要引起重視了。病理性蛋白尿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腎臟疾病。如腎病綜合徵、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衰、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間質性腎炎、腎孟腎炎等,總的一句來說,就是腎臟出現問題的,影響了腎臟的濾過功能和重吸收功能。
第二,一些重金屬中毒或者藥物中毒,例如汞、鉍、砷、慶大黴素、馬兜鈴、木通、苯中毒等,都會引起中毒性腎間質疾病。
第三:泌尿、生殖系統炎症。比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以及泌尿系統結石、結核、腫瘤等也會出現蛋白尿。
臨床上尿中出現蛋白尿的情況就只要有以上的幾個方面,但是我們在平時的檢測化驗工作中也有發現,如果在做尿常規化驗時測試的試帶如果浸漬時間過長的話,也會出現假陽性的結果。所以也要結合臨床的一些症狀,才能真正的判斷蛋白尿的臨床意義。
》》題後話所以呢,對於平時體檢化驗,尿常規化驗單中出現“尿蛋白+”,有陽性的結果,我們也不用太過緊張,並不是一出現蛋白尿就說明腎臟有問題,甚至擔心會不會最後發展成為腎衰竭,我們還應該要排出一些生理性方面的因素,另外,還要結合一些臨床症狀或者其他的一些相關檢測,才能最終確認是不是腎臟出現問題。
即使是發現腎臟出現了問題,及時進行治療,那也是沒什麼好擔心的。當然瞭如果只是出現尿蛋白+的情況,其他的專案都是正常的話,也不是很嚴重。如果發現尿液渾濁、尿蛋白2+、3+、4+的,還出現其他的一些專案異常的,伴隨著一些臨床症狀,那就要引起重視了,要及時的明確病因,及時進行治療。
-
4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體檢報告中,“尿蛋白+”是什麼情況?會不會是什麼病的前兆?
“尿蛋白+”就是尿內出現蛋白,正常尿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規檢查測不出,當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規檢查可以測出蛋白,也就是蛋白尿,蛋白尿是腎臟疾病的常見表現。不過由於尿蛋白試驗只是測定一次尿的結果,易受尿液濃縮及稀釋程度的影響,常常不能準確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正常情況下血液透過腎臟時,腎臟就會過濾掉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是不會允許大分子蛋白質漏出的,在腎臟病變的時候,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就會導致蛋白質混入尿液中,而尿液中存在異常量的蛋白質,則稱為蛋白尿。
“尿蛋白+”不必太擔心
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單以後,發現尿常規顯示尿蛋白+號,心理非常擔心與恐懼,害怕出現腎炎和尿毒症。
其實,如果只有單純的蛋白尿+是不嚴重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情況會導致出現尿蛋白,比如劇烈運動、發燒、寒冷刺激、脊柱前凸對腎靜脈的壓迫、進食過多蛋白類食物等。這種蛋白尿是暫時性的,無需治療。
需要留意的是,尿蛋白是持續出現還是偶爾檢查才出現的,如果以上誘因全排除,再次檢查,如果尿常規都正常,就不需要擔心。如果還是持續出現尿蛋白升高,就要複查腎臟B超或彩超。
尿蛋白陽性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導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常見一些疾病如下:
1、感染性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前列腺炎等。由於尿路感染,大量的細菌在泌尿系統生長繁殖,也會使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增多,從而引起尿蛋白陽性。
2、慢性腎炎性疾病。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高血壓性腎病、糖尿病性腎病、狼瘡性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等。由於腎小球發生病變造成的,引起腎小球濾過膜破壞,使迴圈血液中的大量大分子蛋白質漏到尿液中,從而引起蛋白尿,一般需要透過免疫進行治療。
3、泌尿繫結核或者腫瘤。
4、腎血管性疾病。如腎動脈狹窄、胡桃夾綜合症等。
所以蛋白尿可以見於很多種疾病,一般出現蛋白尿還是以腎炎性疾病偏多。建議及時去到醫院完善各種檢查來明確病因。
-
5 # 醫心雕龍
首先說說什麼是蛋白尿?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尿,每日大約排洩的尿蛋白約為20-80mg,若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或尿定量試驗超150mg/24h,則稱為稱為蛋白尿。
人體為什麼會發生蛋白尿?
人體發生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為2大類:1、生理性蛋白尿 2、病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與人體的代謝狀態有關,比如劇烈運動、或女性處於妊娠期時,往往會短暫的出現蛋白尿,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後期會自行恢復;病理性蛋白尿屬於病變狀態,比如急慢性腎盂腎炎、腎功能下降、腎衰竭等,這些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蛋白尿一般持續時間長,如果不及時處理,後期還會逐漸加重。
至於題主說的體檢報告中出現尿蛋白+,這個問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判斷,如果既往身體健康,沒有腎病的高危因素,則考慮生理性蛋白尿的可能,建議過幾天再次複查尿常規;但如果既往有腎病的高危因素,比如既往患過急慢性腎炎,或者出現過腎功能下降,這種情況下應及時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
6 # 小克大夫
尿蛋白出現+,說明患者的尿中有蛋白的存在,但是如果光從尿蛋白+就去進行疾病的診斷的話是不切合實際的,因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尿蛋白+也可以出現在正常的人群當中,所以小克要說的是,當我們在體檢時發現有尿蛋白+,並不需要去過度的恐慌,而是應該結合其他的檢查和臨床症狀,再去下定論。
雖然單一項的尿蛋白+,並不能說明疾病的存在或者有無,但是當尿蛋白出現+,並且我們身體上還有其他一些的臨床表現時,就需要我們對自身去進行重視,以及進行進一步的化驗和檢查,尿蛋白+多見於腎臟疾病之中,尤其是像腎炎,腎病綜合徵,腎小球疾病,腎功能不全,此外像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也有出現蛋白尿的可能。
而除了以上疾病之外,尿蛋白+還可見於這些情況:
①.過度的勞累和過量的運動。
②.長期大量的飲酒。
④.進食過度的含糖量過高的食物,像糖果,蜂蜜等。
所以說當我們在體檢過程當中發現有蛋白尿的存在時,首先應該去請教醫生,讓醫生來結合其他的化驗和體檢專案,以及患者的自身症狀再對蛋白尿這一結果去下定論,其次如果還是擔心自己有疾病的話,可以進行第二次的尿蛋白檢測,但是在檢測之前,需要去避免以上4種情況的發生。
當我們在體檢時遇到異常的資料和結果時,還是應該以穩定的心態面對為主,因為有些資料雖然是有異常的存在,但是這種異常在醫生結合臨床之後,很有可能會被認定為“假陽性”。
-
7 # 全科吳醫生
我們常說的三大常規就包括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這幾項檢查幾乎每一個住院病人都會查到,普普通通的檢查也能反映出我們身體很多的健康問題,就連小小的一泡尿也都蘊含著很多的健康資訊。我們的尿要經過腎臟生成,腎臟有沒有疾病,尿蛋白就是很重要的指標。
那麼,問題來了,體檢報告中“尿蛋白+”是什麼意思?我們腎臟的腎小球有濾過膜,只有極少部分蛋白質會濾過,這些濾過的蛋白質有有很大一部分被腎臟的腎小管重新吸收,所以從尿液排除的蛋白少之又少,正常情況下尿常規結果提示尿蛋白-。如果腎臟腎小球濾過蛋白增加或者重吸收減少,尿排出的蛋白質增多,尿常規報告就會提示尿蛋白+,+越多表示尿蛋白的程度越嚴重。
尿蛋白陽性常見於什麼情況?一.生理性蛋白尿
部分正常人在寒冷、劇烈運動、精神緊張等情況會出現暫時性的蛋白尿,尿蛋白的量往往不多,一般為一個+,去除這些誘因的時候複查往往又會恢復正常。這是正常的生理性表現,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所以不需要特殊處理。
二、病理性蛋白尿
1.腎臟疾病:各種腎臟疾病,比如說腎小球疾病(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繼發於高血壓、糖尿病、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腎小球腎炎)、腎小管疾病(腎小管間質病變、腎盂腎炎等),這些腎病一方面由於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受損、另一方面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損,從而導致蛋白從尿液排出增多。
2.腎外疾病:多發性骨髓瘤、嚴重擠壓傷、骨髓瘤等產生大量蛋白的疾病,y由於蛋白質異常增多,經腎小球濾出,腎小管無法吸收那麼多,所以出多來的就會隨尿液排出而導致出現蛋白尿。
當然了,我們也要考慮是不是尿液標本被汙染了,比如說尿液被月經血、白帶、精液、前列腺液等汙染了,從而出現的假陽性結果。如果留取尿的前段就容易受這些因素汙染,如果尿蛋白陽性,可以多次留取尿的中段複查一下。如果結果還是提示陽性,那麼就應該結合病情綜合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病因引起的尿蛋白陽性了。
-
8 # 汪醫生小課堂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很多單位也會安排員工做體檢。其中尿常規是一項基礎檢查,有些人查出來“尿道白+”可能就會害怕是不是得了什麼病,我們來分析一下尿蛋白陽性是怎麼回事。
尿蛋白+是什麼情況,會不會是什麼病的前兆?尿蛋白檢查分為定性檢查和定量檢查,這種尿蛋白幾個加號的屬於定性檢查,也就是初步判斷尿液裡蛋白質有沒有超標。我們知道蛋白質是人體可以利用的有用的營養物質,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有很多從尿液中漏出的,人每天尿液中漏出的蛋白不超過150mg,這是因為蛋白體積比較大,而人腎臟腎小球濾過膜給它攔住了,只允許小的代謝廢物從尿液排洩。
上面說了蛋白質理論上是不應該在尿液中陽性的,如果陽性也要看程度,根據嚴重程度分為1+,2+甚至3+,加號越多越嚴重,對於1+我們首先考慮是不是生理因素造成的,比如運動和發熱都會造成尿蛋白輕度陽性,這種情況需要複測。
如果尿蛋白幾個+或者反覆複測陽性,那麼就要懷疑是不是有病理性因素,也就是說是不是某些疾病導致的。比如常見的腎小球腎炎或腎病綜合徵,這種情況需要去腎內科去做專科檢查,可能要測一個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只有找準原因才能進一步診治。
-
9 # 食妝集
體檢報告中,“尿蛋白+”是什麼情況?會不會是什麼病的前兆?
回答 :“醫生,我這尿蛋白怎麼有加號啊,啥意思?腎不好嗎?”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報告單尿蛋白後面跟著個“+”,急急忙忙跑去問醫生。
我們往往會因為看不明白報告單上的東西而讓自己處於擔心的狀態,生怕自己出現的什麼問題,今天我們就詳細的說說尿蛋白的那些事。
尿蛋白檢測,是瞭解尿液中蛋白質的含量,本身,蛋白質作為身體代謝過程中不可少的物質,是不能缺乏的,但是,也有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尿液中蛋白質出現了增多,就會在體檢時出現+,這種“尿蛋白+”,說明尿蛋白在0.2g—1.0g/L,隨著尿蛋白增多,情況加重,有些時候,會面臨++,尿蛋白++說明尿蛋白在1.0g—2.0g/L,也有人查出是尿蛋白+++,表示尿蛋白在2.0g—4.0g/L,當尿蛋白++++則表示尿蛋白超過了4.0g/L。可見,+暗示超標。
除了+之外,也存在-,出現尿蛋白-,說明尿蛋白是0.1g/L,至於尿蛋白±說明尿蛋白在0.1g—0.2g/L。
正常尿蛋白的數值:一般正常人24小時尿蛋白的範圍為≦0.15g,常規化驗尿蛋白檢測為陰性。
體檢報告中,“尿蛋白+”怎麼辦?1、當首次檢查在報告單上蛋白尿有+號時,不必自己嚇自己,此時建議複查,留意是否持續增加,偶然一次的檢查有+號。可能是生理原因引起的,比如吃過多高蛋白食物,精神激動,劇烈運動,長時間妊娠受寒都可能出現尿蛋白。這種蛋白尿是暫時性的,無需治療。
2、發現自己蛋白尿持續出現+號時,可能是病理性引起的蛋白尿,比如腎小球出現的問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得及時進行治療。哪怕是尿蛋白有一個+號,也不要大意,畢竟腎病的型別有很多種,例如腎炎,尿蛋白有一個+號就說明病情不是很嚴重,而膜性腎病和狼瘡性腎病,尿蛋白有一個+號就比較嚴重,且治療會有一定的難度。
但是,尿蛋白有+號並不能作為腎病確診的依據,因為還需要透過尿常規和腎功能檢查結果配合來判斷。所以,當你發現尿蛋白有+號,不必過度擔心。應正確平衡好心態,正規醫院請教專業醫生,遵醫囑的進行調理治療。不要自己嚇自己,其實病有時候也是自己“嚇”出來。
擴充套件:尿液中的那些數值和腎病有關係?1、尿白細胞:尿白細胞是與尿路感染較為密切相關的指標。一般正常情況下,正常人尿中有少數白細胞存在,離心尿液後顯微鏡下觀察小於5個/高倍視野。如果存在大量白細胞,表示存在泌尿道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2、尿蛋白:尿蛋白是尿常規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如果患者在一週內連續3次檢測晨尿的尿蛋白為+號以上,就需要考慮蛋白尿了。病理性的蛋白尿往往與腎臟疾病有關,常見於腎小球性蛋白尿或腎小管性蛋白尿。
3、尿紅蛋白:尿紅蛋白是反映血尿的重要指標,一般成年人正常值波動於0-3個/高倍視野。如果每個高倍視野紅細胞在5個以上,則稱為血尿,這說明泌尿系統存在出血。而血尿常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病、泌尿道感染、腎結石、腎腫瘤等。
腎功能好壞的其他檢查參考數值:
1.血清尿素(速率法)
成人:3.2~7.1μmol/L
嬰兒、兒童:1.8~6.5mmol/L
2.血肌酐(Taffe法)
男性:62~115μmol/L
女性:53~97μmol/L
3.血β2-微球蛋白(檢測方法不同,參考值不同)
血清:2.14~4.06mg/L
4.尿酸
男性:150~440μmol/L
女性:95~360μmol/L
綜上總結:體檢時發現出現尿蛋白有+號不必自己嚇自己,注意結合其他指標進一步複查,出現問題時就需要重視。
-
10 # 小影大夫
尿蛋白是怎麼回事?
尿常規是三大常規的檢查,一般的體檢專案裡都有尿常規的檢查。裡面其中一項就是尿蛋白。正常人的腎臟是排出水分和尿素氮等物質的。正常尿中會含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尿常規是檢測不出來的,正常就是陰性。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蛋白質從腎臟排洩出來,出現在尿中,就會出現蛋白尿,"泡沫尿"。尿常規檢測就是陽性,按照不同程度分為,一個+,兩個+,三個+和四個+。
尿蛋白陽性,就一定有問題嗎?
不一定。如果出現一個+的尿蛋白,那麼不一定就是腎臟有問題。尿蛋白分為生理性改變和病理性尿蛋白。
生理性尿蛋白,就是正常人也會有,不是腎臟本身的疾病引起的。比如精神緊張、劇烈運動後、長期站立、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嚴重的過熱和過寒都會出現。這些因素消除後,蛋白尿就會消失。這是正常的生理性蛋白尿,腎臟功能並沒有受損。
病理性蛋白尿,就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受損,常見的原因就是腎炎,急性腎盂腎炎、腎病綜合徵、腎小球腎炎、高血壓腎病、狼瘡性腎炎等等。總得來說,就是腎臟的功能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損害,蛋白質才可能漏出來,排出到尿中。
如果是體檢中,偶然發現的蛋白尿一個+,可以一週後複查一下,這一週內避免劇烈運動,避免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清淡飲食,然後再去複查一下。如果轉陰性,那說明沒問題。如果還是陽性,就要找個腎內科醫生看看了,綜合評估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蛋白尿。
-
11 # 醫療工作者張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許多人也有一年一次體檢的習慣,但是許多醫院尿液檢查中,尿蛋白都不是用數值來表示的,而是用加號來表示的,非醫學專業的也並不是很懂這是什麼意思,只知道有加號就不好。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加號尿蛋白。
尿液檢查中尿蛋白加號到底代表什麼呢?正常尿液裡不含或只含微量蛋白質,檢查結果呈陰性(-),當尿液裡的蛋白質含量上升到一定量時檢查結果就呈陽性(+)。尿蛋白+的意思是1L尿液裡含有蛋白質0.2-1. 0g,即0-2-1.0g/L。尿蛋白++的意思是1L尿液裡含有蛋白質1.0-2.0g,即1. 0~2.0g/L。顯而易見,尿蛋白+++要比尿蛋白1+, 2+更為嚴重,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就越多。腎臟相當於一個篩子,正常情況下篩子的孔比較小,蛋白不能夠透過篩子的孔進入尿液,但是如果腎臟出現問題,篩子的孔就會變大,蛋白就會漏過篩子進入尿液,進入尿液以後經過檢查就可以查到尿液中有蛋白,就是尿蛋白。尿液中出現蛋白,且含量較高,一般都是腎臟受損了。一般情況下,檢查單上蛋白尿的+越少越好,越少代表損傷腎臟的程度越小,+越多表明腎臟損傷程度越大,蛋白尿3+是中度腎病尿蛋白。
其實尿液中出現蛋白質並不一定就是腎臟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導致腎功能暫時的損傷,以至於出現了蛋白尿。1、情緒激動或過度的勞動:這是蛋白尿出現的原因之一,情緒激動或過度勞動會使得腎小球對白蛋白與血漿蛋白的濾過增多,從而產生蛋白尿,但是當身體恢復正常後,蛋白尿就會消失,這種情況就不必過於緊張。
2、腎臟負擔加重: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或飲食不多加註意,就很容易加重腎臟負擔,從而引發蛋白尿。特別是對於身體瘦長的青少年來說。 3、疾病囚素:這是蛋白尿出現最主要的原因,慢性腎盂腎炎、局灶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等,都會導致蛋自尿的出現,而且大多數的青少年非常容易產生間歇性蛋白尿,所以對於這種情況,一定要多加註意。
平時生活中也有辦法可以確定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質,而且尿蛋白往往伴隨著以下的症狀。蛋白尿最典型的表現是尿液中發現有氣泡,而且長時間不散去,除了這一症狀外,蛋白尿還有其他一些症狀,具體如下。1、高血壓:出現蛋白尿的時候,患者往往也會出現商血壓症狀,這是因為腎臟受損,體內廢物和毒素堆積,而且體內還會排放出一些導致血壓升高的物質,從而出現高血壓症狀。2、水腫:蛋白尿患者還會出現水腫症狀,初期水腫主要出現在組織比較鬆散的部位,如眼瞼、腳踝部等,隨著病情的加重,慢慢的出現持續性水腫或全身性水腫。3、關節疼痛:除了出現高血壓、水腫症狀外,蛋白尿患者偶爾還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現象,這與腎臟受損,廢物和毒素在體內堆積有關。
出現尿蛋白之後該怎麼辦呢?出現腎臟損傷後該注意什麼呢?1、首先要確定是否是持續一個加號,偶然檢查發現二個加號,而平時尿檢正常,則並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建議你進一步複查以確定;2、如果真正有蛋白尿,可以確診為腎炎,是哪種腎炎仍需進一步根據症狀及相應檢查判斷;3、如僅僅是少量蛋白尿,無血尿及高血壓、無水腫、腎功能正常、大多病情輕,但仍需定期檢查尿常規;4、如合併血尿及血壓增高,腎功能正常者,病情比較重,需正規治療;5、如合併腎功能異常,病情已經嚴重了,則應儘快治療。
要嚴格按照低鹽、低蛋白的要求進食,這是因為腎臟損傷後,造成蛋白質代謝產物排洩障得,所以,蛋白質攝入量必須和腎臟的排洩能力相適應,以減輕腎臟負擔。尤其需注意的是,腎病患者要限制豆腐、豆製品等植物蛋白的攝入,因為它們會增加腎臟負擔,加重腎功能惡化。然而,蛋白質在人體健康中起若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營養和機體的需要,病人必須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如牛奶、雞蛋、瘦肉等,特別是每天喝一袋(250毫升)牛奶是必不可少的。
結語:尿蛋白一個加號,要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症狀,最好去醫院做個腎功能檢查;如果腎功能沒問題,也沒有其他的情況,定期複查看看就好;如果腎功能不好,身上有所不適,最好去專科作全面檢查和正規的治療。 -
12 #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蛋白質檢查是尿液化學成分檢驗中最重要的專案之一。正常情況下下,腎臟因為“孔徑屏障”和“電荷屏障”對血液有濾過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質不能被濾出,而少部分小分子的微球蛋白被被濾出後又會被重吸收。所以一般情況下,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很少。
當尿液中蛋白含量超過150mg/24h或者100mg/L時,尿蛋白定性試驗則呈陽性,即多少個“+”。
什麼情況下才會出現尿蛋白陽性?1)腎臟過濾功能遭受破壞:比如細菌性腎炎、免疫性腎病、腎臟創傷(如手術、結石活動等)、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等,都會破壞腎臟的濾過功能,導致大分子蛋白質被排出。
2)腎臟重新收功能障礙:因炎症、創傷等原因導致腎臟內的腎小管遭受破壞,以至於對蛋白質的重吸收功能出現障礙,尿液中蛋白質增多,常見於間質性腎炎等。
3)腎濾過和重吸收功能正常,身體內蛋白質增多:比如多發性骨髓瘤,這個疾病可產生大量分子質量小而帶陽性電荷的蛋白質,超出腎臟的正常功能;比如前列腺、膀胱、輸尿管等泌尿系統疾病引起蛋白質滲漏,常見為各種泌尿系癌症等。
4)生理性蛋白尿:如腎臟無功能性障礙,當人體處於劇烈運動後、發燒、低溫、精神緊張等狀態下,因為腎臟血運增多,也有可能會發生蛋白尿。一般情況下不超過1+,青少年多見。
5)尿液受到汙染:由於尿液受到血液、膿液、粘液、精/液、前列腺液等影響,有可能出現假陽性結果。
尿常規檢查發現尿蛋白陽性(1+),首先要搞清楚引起蛋白尿的原因1、是否是生理性蛋白尿或尿液汙染? 建議分時間段、多次做尿常規檢查,排除這兩個問題;
2、如果尿常規除了有蛋白尿,還有紅細胞、白細胞、膿細胞等,要做尿培養看是否有泌尿道感染;
3、同時做泌尿系B超,排除是否有腎結石;
4、如果上述都沒有異常,反覆查尿常規還是有蛋白尿,建議做腎穿刺檢查明確診斷。
-
13 # 全科馬醫生
首先尿蛋白+說明尿蛋白陽性,也就是說尿液中有蛋白導致的,正常人體尿液中沒有蛋白的,但是由於腎臟病變及腎小管等泌尿系統病變容易導致出現蛋白尿漏出,而且還會出現大量的泡沫,嚴重者還會出現水腫及血尿等症狀。導致尿蛋白+的因素有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生理性的一般都是短暫的蛋白尿,而腎病則是出現反覆大量的蛋白尿,長期嚴重的尿蛋白很容易導致腎衰竭及尿毒症病變,最後也就是所謂的人財兩空。生理性的尿蛋白這種症狀很常見,主要常見於劇烈運動後、情緒過度緊張、發熱受寒等情況,由於這些因素容易導致腎小管及血管痙攣充血,所以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所以蛋白很容易跑到尿液中,還有孕產婦也會出現蛋白尿,因為子宮壓迫等因素容易導致腎血流量增加,同時也就導致蛋白遺漏到尿液中。而病理性的尿蛋白最常見,尿蛋白實驗也是檢測腎病的主要標準,主要是見於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徵、腎血管疾病等泌尿系統病變,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肝硬化、心力衰竭等疾病也會出現尿蛋白的現象。
所以出現尿蛋白+時需要及時檢測治療,比較嚴重的會出現尿蛋白2+、3+、4+等,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
-
14 # 楊醫生說
尿蛋白陽性是怎麼回事?
正常情況下尿液中是不會出現蛋白質這種東西的,一個正常成人每天會產生180多升的原尿,而排出我們體外的尿液卻僅僅只有1-2升。在這個巨大的差距下起到至關作用的就是我們的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協同工作,對原尿中的大量物質進行選擇性吸收。大部分蛋白質在腎小球處就被攔截下來了,只有少部分微量蛋白在腎小管、集合管、近曲小管處全部重吸收。所以隨尿液排出體外的大部分為肌酐、尿酸、尿素、磷酸鹽等。
什麼蛋白尿?前面也說了,中、大分子量的蛋白質是不能濾過。原尿中的蛋白質絕大部分又被腎小管重吸收,因此尿中只含有極微量的蛋白質。而健康成年人蛋白質排出量約30~130mg/24h尿,常規化學定性陰性。尿蛋白2/3來自血漿蛋白,分子量在4.0萬~7.0萬,主要以清蛋白為主,還有少量來自腎小管、尿路及生殖道的分泌性蛋白,當尿蛋白排出量>150mg/24h、或尿中蛋白濃度>100mg/L時,常規化學定性檢查呈陽性,這種情況就是我們說的尿蛋白陽性。
出現尿蛋白陽性的原因有很多,具體且看我慢慢分析:1.功能性蛋白尿:這種情況主要指的是由於機體發熱、劇烈運動、精神緊張等應急狀態所導致的蛋白尿。一般多見於青少年,蛋白定性一般在一個+以下。
2.體位性蛋白尿:這種情況又叫做直立性蛋白尿,多見於瘦長體型的青少年,主要是由於站立或者活動性引起脊柱前突壓迫而出現的蛋白尿。
3.腎小球性蛋白尿:由於某些原因,如炎症、免疫、代謝異常等因素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加,靜電屏障遭到破壞引起較大分子的血漿蛋白出現在原尿中,而腎小管又不能吸收這麼多,所以就成了腎小球性蛋白質。蛋白質多在+到2+,很少超過3+。
4.腎小管性蛋白尿:由於炎症或者中毒引起腎小管對低分子蛋白質的重吸收下降,主要以β2-微球蛋白和α1-微球蛋白為主。蛋白質多在++以下。
5.混合型蛋白尿:由於腎臟疾病的原因而累及腎小球和腎小管出現病變性蛋白,比如:腎盂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組織性蛋白尿:由於炎症或藥物刺激,導致腎組織破壞、泌尿系統分泌的黏蛋白、T-H蛋白釋放增多,該情況多見於尿路感染,蛋白質多在+以下。
綜上所述:引起尿蛋白陽性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例性,生理性一般停止該活動後很快轉陰,而病理性就很可能是泌尿系統的某個部位出現了問題。但是,即使如此,臨床上也不單單隻看一張化驗單而下診斷,我們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更加確定疾病的來源!
-
15 # 張壘醫生
大家好,我是一名腎內科醫師。尿蛋白陽性(+~++++)是不少患者前來腎內科門診就診的原因。要說這個結果異常會涉及到哪些疾病,我只能說非常之多。有的人需要立即治療,有的人只需定期複查即可。那到底該怎麼理解“尿蛋白+”的含義所在,又該作何應對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大家談談我的看法。
為什麼健康人基本不會出現“尿蛋白”?●在生理狀態下我們的尿液僅有極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一天之內小於30mg),這點點尿蛋白在我看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究竟是“誰”的功勞可以把蛋白牢牢控制在體內而不透過尿液往排出體外呢?這就離不來我們“腎小球”的默默付出了。要說腎小球在腎臟中的地位是怎樣的,我舉個例子給大家聽,我們住的房子最基本的結構是“磚”組成,同理腎小球也是一樣,它就是腎臟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腎小球它其實是由眾多的小動脈(入球小動脈、出球小動脈、弓形動脈、小葉間動脈)所構成的一個團狀結構,我們繼續往下細分,腎小球裡這些小動脈的血管壁又是由內皮細胞、基底膜、髒層上皮細胞(足細胞)所構成。就此形成一張具有半透膜性質的濾過膜,在腎小球內壓的作用下,像肌酐、尿素、尿酸等小分子代謝廢物就會被輕易的過濾出去,從而排除體外。
●那為什麼蛋白基本不會被這張半透膜過濾出去呢?注意我上面所講到的“髒層上皮細胞(足細胞)。功臣就在這裡,因為從微觀角度來看,足細胞是終末的分化細胞,它透過稀疏的足突附著在基底膜上。而足突間裂隙由一層膜所封閉,有研究顯示,足細胞有多種列隙蛋白(如Nephrin、Podocin等),這些蛋白質分子相互插入構成了腎小球濾過屏障的“分子篩”。它就是防止體內中、大分子量蛋白漏出的重要分子屏障,而一旦這些裂隙膜蛋白的缺乏或突變就會引起“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陽性的標準是什麼?●說白了就是說究竟達到多少量才算是有蛋白尿,在這我告訴大家,如果24小時尿液中蛋白排泌量在30-300mg之間,我們就稱之為“微量白蛋白尿”。如果24小時尿蛋白含量超過300mg,我們就稱之為“蛋白尿”。這就提示腎臟已經發生了明顯損傷。注意了,在微量白蛋白尿期單純的化驗“尿常規”尿蛋白不一定會提示“+”,所以微量白蛋白尿是診斷早期或輕微腎損傷的敏感指標,更優於尿常規檢測。
●問題來了,有的患者是在門診檢查,工作又比較忙,收集24小時的尿比較困難,那也可用檢測尿蛋白與肌酐的比值來替代(需要晨尿)。如果3次“尿蛋白與肌酐的比值”中有2次升高(≥3mg/mmol),排除感染等其它因素影響後即可診斷為“微量白蛋白尿”。根據尿蛋白量的多少我們一般將其分為腎病水平蛋白尿和非腎病水平蛋白尿兩大種。
尿蛋白陽性的考慮方向●生理性蛋白尿:這種型別一般五四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最多見的就是兩種情況。第一種即功能性蛋白尿,它多見於劇烈運動、發熱、緊張等應激狀態所導致的一過性蛋白尿,從年齡分佈來看,以青少年多見。從化驗結果分析,尿蛋白一般不會超過(+)。第二種就是體位性蛋白尿(和體位改變有關,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勢時最容易出現),也是多見於青少年,如果臥位尿蛋白就會消失。從化驗結果來看,一般蛋白質排洩量<1g/天。
●腎小球性蛋白尿:這是重點,也是很多患者出現蛋白尿的常見型別。也就是說由於腎小球濾過膜受損,通透性增高,血漿的蛋白質濾出並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如果病變偏輕,尿中主要是出現以“白蛋白”為主的中小分子量蛋白質;如果病變較重,尿中除了會排洩中小分子量蛋白質外,還會同時排洩一些大分子量蛋白質,如IgG等。
●其它型別蛋白尿:如與腎小管相關,也就是說當某種疾病引起腎小管的結構或功能受損,這時候腎小管對於正常濾過的小分子量蛋白質(如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重吸收發生了障礙(正常情況下是可以重新吸收回血液中的),導致上述這些蛋白質從尿中排出,引發蛋白尿;如溢位性蛋白尿(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輕鏈尿、橫紋肌溶解引起的肌紅蛋白尿、溶血引起的血紅蛋白尿)、組織性蛋白尿(腎盂腎炎、尿路腫瘤等疾病向尿液 中分泌蛋白質引發蛋白尿)。
尿蛋白陽性會不會是什麼病的徵兆?又該作何應對?●我想透過我上面對人體出現尿蛋白陽性考慮方向的分析,這點就很好理解了。首先我對徵兆的理解就是“事情發生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預感到的或即將出現的跡象”,所以我覺得這裡用徵兆並不合適。因為出現尿蛋白陽性已不再是早期/病變前的預警訊號,而是某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如生理性蛋白尿多見於胡桃夾現象;腎小球性蛋白尿多見於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IgA腎病等;腎小管性蛋白尿多見於急性間質性腎炎、反流性腎病等;溢位性蛋白尿如多發性骨髓瘤、橫紋肌溶解、溶血等,這就是需要考慮的方向。
●談到應對方法,其實我並沒有什麼錦囊妙計送給大家讓你的尿蛋白馬上消失。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及時到腎內專科就診,尋找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什麼才是關鍵(如考慮是腎小球相關疾病引起的可能還要進一步做腎穿刺來病理明確)。現在臨床上都講究精準醫療,只有找到原因然後對症處理才有可能消滅蛋白尿。由於引起尿蛋白的原因各種各樣,關於降尿蛋白的方法需視每個人病情不同而個體化選擇,所以在這我就不再過多贅述。
-
16 # 營養師周啟祥
尿蛋白是腎臟疾病常見的表現,其他疾病和高蛋白飲食也可能出現蛋白尿現象。所謂尿蛋白,就是在尿液檢測中,尿液中出現蛋白質分子,原因是多方面的。
正常情況下,人體尿液中也會含有少量蛋白質分子,因為數量少分子小,一般性的尿常規檢測不出來,只有增加到一定數量時,尿常規檢測才可以檢測出來,出現“尿蛋白+”的提示,+號越多,尿蛋白越嚴重。
出現蛋白尿的原因蛋白尿有疾病性因素和非疾病性因素兩種。
1.疾病因素:
腎小球疾病:如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腎功能不全等原發性腎病,都會出現蛋白尿現象。紅斑狼瘡、紫癜、糖尿病、痛風、高血壓等會引起繼發性腎臟疾病,出現尿蛋白。
腎小管疾病:腎小管腎炎、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也會引起蛋白尿。
其他疾病:一些遺傳學腎病,如先天性腎病綜合徵,高原性蛋白尿,胡桃夾腎病等,也會發生蛋白尿現象。
2.功能性蛋白尿增高:有時人因為突發或者緊急事件出現精神高度緊張、置身於酷暑或者嚴寒環境中,過度勞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高蛋白食物吃的過多,也會出現蛋白尿,這些因素去除後,蛋白尿消失,恢復正常。
蛋白尿的處理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比較多,不管什麼原因引起的蛋白尿,首先要查明原因,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對症治療。
飲食方面,要做到營養均衡,搭配合理,同時限制鹽的攝入量,把握食物蛋白質的攝入量。
1.蛋白質攝入以優質動物性蛋白質食物為主,減少植物性蛋白質食物的量,以避免蛋白質利用率低,產生過多的代謝產物,增加腎臟的負擔。
控制蛋白質的攝入總量,以能滿足身體需要目標,避免攝入量超標。
2.減少鹽的攝入量: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5克。
3.注意適當增加鈣、鋅、鉀、鎂等食物的補充,以利於身體的恢復。
-
17 # 楊醫生說健康
體檢報告中,“尿蛋白+”是什麼情況?會不會是什麼病的前兆?
人體血液在經過腎小球濾過後最先形成原尿,原尿中含有血液中除了紅細胞以外的大部分成分,一些大分子蛋白質在這個過程無法透過腎小球的濾膜,一些小分子的蛋白質則可以隨意濾過,因此原尿中是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
但是,人體的泌尿系統非常的精密,原尿中含有的大量營養成分最終會在腎小管和集合管處被重新吸收作為人體所需養分再次利用,這裡包括有蛋白質。被重吸收後的原尿剩下的就是排出體外的尿液,尿液中剩下的只有一些代謝廢棄物和水。
也就是說正常尿液中是不會有蛋白質,如果尿液中檢出蛋白質則要注意排查腎功能疾病了,一般來說尿液中檢出蛋白質有以下幾種情況:
1.體位性蛋白尿
體位性蛋白尿有時候也叫生理性點白尿,主要是長時間站立、行走或加強脊柱前凸姿勢時,突然改變某種姿勢後,主動脈和腸繫膜上動脈擠壓左腎靜脈,檢查尿液可能會出現少量蛋白,一般平臥休息1小時後尿蛋白含量減少或消失,多發生於瘦長體型的青年或成人。體位性尿蛋白一般+/-,如果反覆體位性蛋白尿,需注意其他疾病排查。
2.病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主要是由某些疾病累積而形成,病理性蛋白尿的特點主要是蛋白會持續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較多,尿常規檢查常合併有血尿、白細胞尿和管型尿。並可伴有其他腎臟病表現,如高血壓、水腫等。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見於各種腎小球、腎小管間質疾病、遺傳性腎病、腎血管疾病和其他腎臟病。該情況尿液蛋白一般大於+,情況可由病情危重程度增加而增大。
3.功能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種輕度(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過0.5~1克)、暫時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後蛋白尿迅速消失。常發生於青壯年,可見於精神緊張、嚴重受寒或受熱、長途行軍、強體力勞動、充血性心衰、進食高蛋白飲食後。該情況尿蛋白一般小於+。
以上三種情況,蛋白尿常見,對於體位性蛋白尿和功能性蛋白尿而言不大部分是可以隨生活習慣改變而逐漸恢復,當然了,有時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體位性蛋白尿和功能性蛋白尿持續額時間長了也要引起重視。
-
18 # 長工金火土
尿蛋白是反應腎臟功能的一項重要篩查指標,如果體檢發現了尿蛋白+,一定要引起重視。
腎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無論中西醫。尿毒症這個疾病大部分人都不陌生,是腎臟功能不全發展到晚期的表現。因為我們的腎臟每天將身體的水和廢物透過尿液排出體外,所以人體健康生理迴圈離不開腎臟。當腎臟出現故障最終功能喪失,水和人體代謝廢物不能排出體外,就是尿毒症了。
因為腎臟功能重要,所以人有兩個腎臟,而且一般情況下只需要1/4的腎臟單位工作就可以滿足生理需要。這就代表著腎臟有強大的代償能力,如果有一部分腎臟單元受損,也不會影響腎功能。所以如果單單只是看腎功能正常就以為腎臟沒有事那就大錯特錯了。
回到主題,尿蛋白就是尿液中檢測出有蛋白。要知道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元素,我們補充來來不及,怎麼可能當最廢物排出體外呢?所以正常尿液中是不含有蛋白的。如果有就代表著腎臟可能出來異常。出錯的位置主要在腎小球濾過膜,正常這個選擇性濾過膜不會讓蛋白漏出到原尿裡的,但是一些腎小球腎炎可以導致濾過膜異常,出現蛋白尿。其次是腎小管出問題。腎臟也是有兩手準備的,因為一些小分子的蛋白質可以透過腎小球濾過膜,進入原尿,那麼腎小管還可以將這些蛋白質重新回收入血。如果腎小管病變不能回收這些小分子蛋白質,也會形成蛋白尿。
依據蛋白尿中蛋白質的多少,有+、++、+++等,所以出現了蛋白尿首先要去醫院排除腎病,因為這是最嚴重的一種情況。可以透過24小時尿蛋白定量,如果反覆尿蛋白陽性找不到明確病因,必要時還需要腎穿刺活檢檢查明確。
除了腎病,泌尿道感染等也可以引起尿蛋白加號,但這種情況就輕微得多,積極消炎就可以治癒。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標本汙染,畢竟尿常規標本不像血液標本是無菌環境儲存,容易被汙染,所以出現了尿蛋白也先不要太慌張,可以複查,如果多次複查尿蛋白都是加號,就需要考慮上面疾病可能了。
-
19 # 兒科周醫生
尿蛋白+說明了什麼?這也是兒科專業中常見問題。
什麼是蛋白尿?我們正常人的尿液是透明的淡黃色液體,由於腎小球的濾過及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尿常規中是無蛋白的,如果在尿常規檢驗中有蛋白出現,就稱之為蛋白尿或尿蛋白陽性。
尿蛋白陽性說明孩子腎臟哪些方面的問題?不一定,因為尿蛋白陽性有生理性與病理性原因,所以,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生理性蛋白尿:
又稱功能性蛋白尿,是由於孩子緊張情緒後、受冷熱嚴重刺激,或食入高蛋白飲食、或過度勞累興奮,喝水少引起的暫時性蛋白尿,當上述原因消除以後,蛋白就可以轉為陰性。
還有就是一種體位性蛋白尿,就是站立和運動過久引起也是生理性的。
2、病理性蛋白尿:
如果反覆尿液檢測,發現反覆尿蛋白陽性,且有白細胞、管型尿、鏡下血尿,這個時候結合臨床表現比如浮腫、高血壓、高脂血症等,我們就要考慮此尿蛋白陽性是病理性的了。
1、小兒原發性急性腎小球腎疾病:
腎炎:小兒腎臟常見病,比較隱匿,只有當發現孩子眼瞼和下肢浮腫,高血壓、血尿,才發現腎炎。
腎病綜合徵:也是兒童常見病,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g,小兒腎病綜合徵特點是出現“三高一低"的臨床表現,比如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癥和浮腫。
2、繼發性腎疾病:
一些免疫系統疾病如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兒童原發性高血壓性腎炎。
3、其它腎疾病:
如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及遺傳性腎病。
小兒腎臟疾病涉及到的系統問題非常多,大部分與免疫、內分泌、腎血管、遺傳及感染等因素有關。在今後的科普中,還會給家長一一介紹。
-
20 # 杜素如
尿蛋白有加號可能患有了腎炎或者腎病綜合徵,也可能是某些生理性因素導致。正常,腎臟的濾過膜只能允許水和毒素排出,這裡的毒素以肌酐和尿素氮為代表性。對於血裡的蛋白這一類物質只允許少量透過,24h尿蛋白定量在150mg以下,而在尿常規中是檢測不到的。如果由於某些因素導致腎小球的濾過膜通透性增加,24h尿蛋白定量就會超過150mg,在尿常規中就能夠檢測到尿蛋白可能是一個加號,也可能是多個加號。能夠導致這種情況出現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腎炎和腎病綜合徵,腎炎除了有原發性的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和急進性腎炎以外,也包括繼發性的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等。當然,有些生理性因素也能夠導致尿蛋白出現加號,比如患者在劇烈運動之後或者在鍊鋼廠工作的工人查尿常規,可能尿蛋白就出現加號,但是這種情況不屬於疾病導致的,是生理性因素導致的
回覆列表
看你是什麼情況下的,比如我有次體檢是頭天大運動量以後晚上又沒休息好就有尿蛋白,休息了幾天又去檢測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