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乾柴的故事
-
2 # 達人鈞鈞
馮小剛和華誼簽了對賭協議,《芳華》票房要是不到七億的話,他今年對賭輸了,是要賠錢的!所以這部電影在宣發和炒作上,都比張藝謀的《歸來》勢頭猛烈的多。
張藝謀的《歸來》14年上映,在內地拿下了2.95億票房。這個數字雖然不能跟動不動就十億的商業大片比,但是在文藝片裡絕對算不錯的成績。當然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基本上都是衝著張藝謀的金字招牌和鞏俐。
芳華上映到現在還不到一個禮拜,票房已經六億了,馮小剛七億的對賭協議肯定能完成了,而且按照目前的走勢,這部電影票房過十億應該也沒問題。
再來看口碑方面,《芳華》在豆瓣上評分7.8,《歸來》7.7,芳華的口碑略好。從內容上說,相比《歸來》的文革題材,《芳華》的內容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另一個,為什麼這兩部電影在票房上存在這麼大的差距呢?是張藝謀不如馮小剛嗎?絕對不是。這個就要提到我開頭說的,《芳華》在宣發上面的強勢了。14年的時候,電影營銷還是以常規渠道,傳統媒體為主,《歸來》的宣傳大部分都靠張藝謀帶著兩個主演全國跑院線。
而到了《芳華》,基本上是一場網路營銷的成功。光是這幾個完全“原生態”的女主,就被馮小剛拉著製造了不少話題。記得有人質疑她們不夠漂亮,馮小剛還在微博裡懟他們整容臉看多了。
電影本來定的是今年國慶上映,臨上映前幾天突然宣佈撤檔,當時官方給出的說法是審查問題,但影片最終上映的版本和九月份相比一刀未剪,所以“撤檔”很有可能也是一場“營銷”,雖然浪費了幾千萬的發行費用,但是給電影製造了足夠的話題性。
-
3 # 影視觀察家
《芳華》和《歸來》的原著作者都是嚴歌苓,兩部作品的故事基調和表達內心感受的方式不可避免的會有嚴歌苓的”血統“,而不同的部分則是影片導演馮小剛和張藝謀的特色。
《歸來》可以說是張藝謀”返璞歸真“的作品,沒有了他大開大合的大色塊構圖,沒有如《活著》般”個人史詩“的厚重,《歸來》的戲集中在陳道明和鞏俐這一條感情線上。而這也是電影對於原著改動較大的地方,將原著”陸犯焉識“在那段時代背景下一生的故事擷取”歸來“一段,加以描寫。當時《歸來》選取了5月份的“春季檔”,在這個並不火熱的檔期,影片也創造了”中國產文藝片的票房新紀錄“,影片的出品方,當時的樂視影業旗幟鮮明的將《歸來》定位為文藝片,從參與戛納電影節,到之後的宣發,與專家和學生的對談,每一場活動都在強調張藝謀“迴歸”文藝片,而這樣的定位和宣傳中,《迴歸》可以獲得2億多的票房,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而《芳華》今年的上映本身就是一部電影故事般傳奇,竊以為如果影片真正在十一檔上映,硬碰《羞羞的鐵拳》,也並不會佔多少便宜。而那一輪撤檔,卻影片吸引了不少目光,“為什麼撤檔?”“馮導片子拍了什麼不能上映?”更讓大家想要一探究竟。而賀歲檔影片得以上映,對手是以“怪”著稱的徐克的《奇門遁甲》和曾因《無極》而在古裝電影上獲得惡評的陳凱歌的《妖貓傳》。雖然兩部影片也是大製作,來頭不小,兩位導演也都曾經有過不俗的票房成績,但目前看來,無論是“提及率”還是“好評程度”,《芳華》都要遙遙領先。小編認為這不僅使影片質量的問題,也是觀眾認知度的問題,畢竟經過了兩輪預熱的《芳華》吊了大家太長時間的胃口,在上映之前,就讓觀眾們“站馮小剛”,這樣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是一般“文藝性”電影無法比擬的。當然,馮小剛對於這個題材的掌握,動了真心真情,影片質量絕對沒得說。(D21)
-
4 # 孤獨的大雁23
電影的情節發展有些生硬,可以改一下。1劉峰上學指標不是自己讓出去的而是被高幹子弟頂替了,他在借酒消愁時林丁丁來找他,被他告白,而林丁丁不同意還用幹部子弟的身份刺激劉峰,劉峰衝動犯了錯誤被下放到伐木連。2戰前小萍和劉峰在車站不期而遇,小萍大膽地表白劉峰,而劉峰因為要上戰場,不敢接受,只說等他活著回來。後來小萍得知運輸隊遭遇襲擊傷亡慘重,就急著在屍體堆中扒找劉峰。3戰後劉峰來醫院找小萍,發現小萍精神失常了,醫生建議用她最熟悉最喜歡的東西刺激她或許就會好起來,劉峰立刻帶小萍去了文工團慰問演出的現場,小萍聽見熟悉的沂蒙頌的旋律,就不由自主的跳起舞來,她什麼都想起來了,她和劉峰終於走到一起。4文工團撤編晚宴換成劉峰等傷殘軍人的退伍晚宴,文工團出身的劉峰被要求表演節目,他唱起送戰友。5劉峰和小萍到烈士陵園祭奠死去的戰友,劉峰自責到:都是他把他們帶上戰場的卻沒有活著帶回來。6劉峰和小萍在回家的車站得知文工團撤編的訊息,他們坐在長椅子上回憶起在文工團的芳華歲月。
-
5 # 騫秦梁
1.《芳華》宣傳好(各個媒體大咖紛紛助力,馮導也會打感情牌);2.主題取材吸引多層次觀眾(青春,戰爭,抨擊現實);
我還是覺得《歸來》好,一個主線,情感帶入深,細節講究,能夠感動我。《芳華》雖有觸動,但情節過多,個人情緒容易多次轉化,電影的主要表現不足夠明確,倒有點像是紀錄片,卻又篇幅過短,使人意猶未盡,反覺不美。
我的感受是這樣的, 芳華的敘事線情感線相對於歸來過於分散,馮導對時代背景的把握不如謀導到位。在馮導的生涯裡和1942一檔,算是馮導作為喜劇大師向武林宗師地位發起衝擊的一部,但是絕不是巔峰作品。以為歸來是老謀子指導藝術的一個升格的一個電影,是老謀子一隻腳跨進大師門檻之後的傑出作品,和十三釵各有千秋的水平,演員演技更是領先芳華。
回覆列表
今晚特意去看了《芳華》,講實話我是馮小剛忠實的粉絲,他的不見不散,非誠勿擾,集結號,1942,我都看過5遍以上。包括馮導自己寫的一些書都看過,十分喜歡這種性情中人。
《芳華》看完後最大的感觸就是它的真,純粹而又真摯,這是我最想送給芳華的評語。無論是活雷鋒劉峰,還是女主小萍,都透漏著一種原始的真誠,力量,堅強,而又赤誠。這是我們當今社會十分缺乏的一種精神力量。
《芳華》其實是一個時空跨度很大的影片,講述了一代人的故事,尤其是極其兇殘的戰爭場面,讓人血脈膨脹,虎軀一震。加之青春的撩人氣息,如油畫般的暖暖的文工團生活,整個影片交織在一中濃烈的情感裡面,多人物視角的切換,大場面的排程,其實拍好這樣一部影片是很有難度的。
我們在看《歸來》,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重頭戲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整個故事基調平實,娓娓道來,極具歷史和時代的深度,但是它的文藝氣息太濃,色調過於暗淡,而缺乏一種噴張的氣質,多數年青一代很難有代入感。
《芳華》我預估會破15億票房,應該會打破馮導自己的票房記錄,我很期待這樣一個燦爛的結果,這樣馮導也有信心和力量拍出更多佳作。
由於近一年來對馮小剛深入的瞭解,我粗淺的以為,馮導最近10年來的水平已經超越了國師張藝謀,不客氣的說就是中國最牛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