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楚香村
-
2 # 阿旭創業者
現在大家想吃零食隨便去一家商店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零食,其實很多自制零食也非常好吃哦,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美味的零食。
以前小時候,由於家裡條件不好,根本沒人買零食,但是又饞,奶奶看我饞,就給我做了很多好吃的零食。
一紅薯幹,那個時候不好的紅薯餵豬的,好一點的個頭大一點的奶奶就會挑選出來,把它煮熟以後涼冷,冷了以後就可以切成條狀,然後用簸箕裝好拿到外面曬幾個月,美味就出來了!一個紅薯幹我可以吃一上午
二泡椒雞爪,那個時候好像還沒有友友泡椒鳳爪,都是自己家泡的,只要家裡人不注意,就會偷偷把手伸進泡菜罈子裡偷一個雞爪,運氣不好可能抓一個泡蘿蔔,那個酸爽
三爆米花,這個只有要過春節的那幾天才有的,有專門炸爆米花的人來。他們揹著機器,挨家挨戶吼,每家都自己乘幾碗大米,玉米,青稞,最後還有專門的人用紅糖把這些攪拌到一起,用方方正正的盒子裝好,最後又用報紙把這小塊小塊的裝好,就成了美味的米花糖!
還有什麼燒土豆(從地裡摘回來直接丟進做飯的火裡燒),還有麻辣蘿蔔乾,很多80後農村吃的最多的應該還有一個零食(鹹菜)
大家可以說說你們都吃過哪些?
-
3 # 家常的味道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們家鄉是四川的自制零食很多的,比如豆絲糖,豆絲糖是特色小吃之一,豆絲糖是上等黃豆和糖一起熬煮,待半冷卻後,手工拉扯,拉到細如髮絲,再層層包裹,吃上一口,香甜美味,入口及化,老少皆宜。還有米花糖米花糖是一種著名的傳統小吃,香甜可口,具有米花清香。其中以重慶江津米花糖和四川樂山蘇稽米花糖最知名。米花糖主要是用糯米和白糖作的。先要經過米制過程,就是將糯米蒸熟,晾乾使它仍成原米粒狀,然後每5公斤糯米以200克飴糖兌成水,在鍋內焙制,俟水乾後,再用砂炒,這時1粒米可漲到4粒米大(用豬油或菜油炸有同樣效果,為了節約油脂,一般多用砂炒),然後再用糖精、白糖和飴糖製成糖漿,將制好的米倒入糖漿內,加上少許的花生仁,在鍋內拌勻後,倒於案上匣內,捏成方塊,再用刀切成小塊,即成產品。
-
4 # 紅燒雷子
在我們這裡的山上,有非常多的葛花樹。每年五六月份是葛花開的最好的月份,滿山的葛花看起來非常漂亮,葛花可以當做藥材,但是我們把他的花摘下來,做成一種非常好吃的餅。
葛花餅做起來非常簡單又很好吃,把新鮮的葛花和麵粉拌在一起,加兩個雞蛋攪拌成糊狀,喜歡吃甜的就在裡面撒些白糖和芝麻,若是想吃鹹的,就撒一些鹽和五香粉,之後在平底鍋裡刷上油,放上拌好的糊糊,煎熟就做好了。
這是我特別喜歡吃的,好做又好儲存。如果你覺得還不錯,可以嘗試著做一下。
-
5 # 小池生活
我的家鄉在閩北山區。那我們家鄉呢我記得有三種的自制小吃,有南瓜子,地瓜幹,還有一種米子(類似於爆米花)好些年沒吃了,好懷念。
-
6 # 駱駝阿祥
家鄉零食,回憶童年
家鄉自制的絕對值得一提的是菜梗,鮮辣,爽脆,比辣條好吃。每當小學放學的時候,門口的奶奶就在那賣菜梗,用一個罐子裝好的,清脆的菜梗,上面粘滿了辣椒。吃起來的味道就是,爽脆,甜辣。名字也好聽,叫蛤麻菜梗,哈哈,5毛錢用紙條一包,一包可以吃好幾節課。太爽了,辣的一身的汗,再配上學校的井水。回味無窮。
-
7 # 私廚喜子哥
傳遞正能量,大家好!我是喜子哥,家鄉的味道是種回憶,也是一種傳承,一代代人的延續。我的家鄉是一座沿海城市-唐山,我們家鄉最出名的就是擱著,為什麼叫擱著呢:當年清王朝在遵化建東陵後,守陵人為討得皇家的歡心,就把這一特產送進了皇宮。當時的慈禧太后吃飯有個習慣,端上來的菜最多隻夾兩口就撤下。有一次,端上了醋熘各扎,她一看沒有吃過,問了聲:“這是什麼菜呀?”太監趕忙回答:“還沒起名字呢,請老佛爺賜個名吧。”慈禧一邊聽一邊吃了兩口,太監就忙著往下撤。誰知,慈禧太后還沒有吃夠,就說了句“擱著”吧。太監以為這是太后賜的菜名,馬上傳下去:“老佛爺賜此菜名為‘ 咯扎’。”咯扎與擱著諧音,自此咯扎的叫法便在民間流傳至今。
-
8 # 馮姐美食家
小的時候家裡窮,零食多數是家裡大人給做,我奶奶經常給我做炸脆果(麻葉果子),剛炸好的果子酥脆香甜特別開胃。
還有爸爸自己做的爐香豆,是把花生米用放了各種佐料的水泡上一夜,然後再撈出涼幹,然後再炒制,感覺現在買的花生米再也吃不出那樣的味道了。
其實自己做的零食特別多,貓耳朵,燒粉條(粉條在爐火上一燒,滋滋滋全部就會膨脹開,脆脆的特別好吃)烤饅頭,爐子蓋上放上一把花生等等,這些甜蜜的回憶,衝擊著我的味蕾,好想回到小時候,好想我的奶奶和爸爸啊!
回覆列表
本期導讀:說一說你家鄉都有哪些自制的零食?你吃過哪幾種?
我家鄉好像沒什麼有特色的自制小零食,不過到了年跟前,我媽會做花生糖和炸鍋巴。記得小時候吃的花生糖的原料是自己剝的花生米和用家裡廢塑膠換的麥芽糖做的,涼了的花生糖,甜而不膩,花生米香脆無比。炸鍋巴,是平常大鍋飯裡的剩下鍋巴,煉豬油時把鍋巴放進去炸一下,焦香酥脆非常好吃。那時候覺得花生糖和炸鍋吧就是最好吃的零食。
現在我生活在湖北的一個小縣城裡,好像自制的零食也不是很多,比較常見的有苕果,酥糖和月餅。雖然這裡種植紅薯的很多,但是曬紅薯乾的不多,大多都是油炸的紅薯條,這裡叫苕果。酥糖,是以前過節過年時用來送禮的,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吃的也少了。月餅,嚴格來說算不上零食,但是到了中秋節,當地產的月餅還是比較受歡迎。
老式的苕果非常硬,不適合老人或孩子還有牙口不好的朋友,今天分享一個口感鬆脆的苕果的做法:
苕果
食材:紅薯、麵粉、白糖、雞蛋、色拉油
步驟一:把黃心紅薯洗淨去皮,然後切成薄片,放入蒸鍋裡蒸熟。
步驟二:取出蒸熟的紅薯片,先倒入白糖攪拌成紅薯泥,等紅薯泥不燙手時打入雞蛋,再分次加入麵粉,揉成一個手感偏硬的麵糰,醒面半小時。
步驟三:面醒好以後,撒些乾麵粉在麵糰上,像擀麵條一樣擀成一張圓形面片,厚度在零點五至一釐米之間。
步驟四:把面片切成寬度約六公分的長條,再把每一條上都撒些乾麵粉,然後把兩條摞起來再用刀切成寬度和厚度差不多的短麵條,抖散備用。
步驟五:鍋裡多倒入一些油,油溫七層熱下入麵條,麵條迅速浮起,中火炸製表面焦黃即可控油撈出。
苕果,就是用紅薯和麵粉混合炸制而成的一種小零食。以前人們都在年跟前製作,專門留著正月裡當小零食食用的。現在自己動手製作的不多了,喜歡吃的就在街上買些現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