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嘻嘻哈呀嘻嘻哈

    潁上縣安徽省阜陽市代管縣,皖風徽韻,夢裡水鄉,著名的八里河風景區位於安徽省潁上縣南部的八里河鎮,南臨淮水,東瀕潁河,是國家5A級景區。位於潁上縣城西五里湖畔的尤家花園,始建於清末,整體佈局小巧玲瓏,移步換景,具有典型的蘇式園林風格,素有“皖北豫園”的美稱。除了美景之外,這裡的美食也不容錯過

    潁上麥仁糟 :

    麥仁糟是潁上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特產小食。它不是主食,但又不同於一般的副食,而是一種地方風味獨特的美食。一般在五月端午節前後,是食用麥仁糟的黃金季節。現在街面上,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

    製作方法一般是先把一定分量的大麥或小麥(新麥最好)在水裡浸泡半個時辰,瀝出晾乾水氣之後,用石臼舂去表皮的麥仁,在鍋裡煮熟;瀝出;將“糟藥子”即酵母壓碎成粉末,均勻地拌上裝盆、密封。一般經發酵一天一夜後即成。不過,不同的製作者,其流程、手藝略有不同。

    食時,加熟糖水。味道醇香撲鼻,入口綿甜,夏季可解暑熱之氣,生津止渴;冬天加熱食之可以通經活絡,驅寒溫補。麥仁糟需要即做即食,不可久存,否則很難保鮮,味道也會變質。麥仁糟的存放對溫度的要求頗高,但只要悉心研究,讓它批次生產,包裝上市,讓更多的人嚐到它的美味,恐怕也非難事

    潁上煎餅

    山東、蘇北等地都把煎餅當做一種主食,做的很大且厚,用料也粗獷--對用料的要求相當地“包容”和“開放”--儘管今日的市面上,已摺疊的工整異常,色澤金黃,但是仍難以掩遮其“粗放”的出身。

    潁上煎餅則近於“嬌貴”:用料、佐料甚而至於吃法都近乎於苛刻,即做即用,吃個新鮮,並不要求儲存。特別講究精細入微的口腔味覺感受。一般選用上好、精細的小麥粉,和成麵糰,在清水裡洗出麵筋後,澄澱出粉子,再調和成半稠的麵漿,用麻刷均勻地塗在鏊子,或平地鍋上烙制而成--俗稱“粉子煎餅”。而實際操作又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用薄平底鍋座在沸水中“燙”,一種是用鏊子座在文火上“烙”。

    小兒時節,經常被街景所吸引,喜歡觀察生意人耍手藝,往往不憚課堂遲到受罰。我曾經領教過潁上煎餅師傅“烙”的活計。倒也便捷:鍋熱了,搽一層清油;用麻刷蘸一下面漿,極快地在鍋上畫一個圓;麵漿頃刻由白變青;五指一捏,翻將過來,一張團扇大小、圓月般的柔柔軟軟的熱煎餅便大功告成。

    其薄若絹,其色若雪,其韌若棉紙,其感若絲絨。薄一分不能承其重,厚一分不能成其輕。由於煎餅太薄了,一卷需卷兩張以上。所卷的內容也豐富多彩:麵筋、綠豆芽、雞子、時蔬,等等。當然最地道的吃法要算煎餅卷油條了。

    通常總可以看見當街一個炸油條的鋪子——熱火熱鍋熱油條忙活兒。一旁總立著一隻X 型的木架。架上放一圓篩;篩裡是一秫葶製作的圓蓋;上面一塊白布罩著一疊疊軟綿綿的煎餅。煎餅旁通常還要放一土瓷小罐,內盛辣漿和蒜茸汁,漂溢一層香香的麻油花兒。

    雅好煎餅的“老潁上”,不但要卷鮮油條,而且要卷鮮回爐的焦酥油條,還要吃辣。師傅卷的不成,還要領略自己動手的樂趣;末了,將卷得了的煎餅,往土瓷小罐裡深深地一蘸,這才一貓腰,一揚脖,飛速地,把滴嗒著佐料汁的煎餅,送進嘴裡。

    上世紀70年代,我偶然在蘇北農村第一次親見農民烙山東煎餅:大鏊子,大木桶,燒的柴火,麵漿粗糙,很有點大手筆,大製作的味道。我向老鄉請教吃法,才曉得,做一次是全家多少日子的口糧呢——鮮吃可以,煮了吃泡了吃都也可以,省工省時。可惜當時我行色匆匆,留下了沒能一飽口福的遺憾。

    直到公元2002年初夏公幹取道山東,我與友人共等登泰嶽,在體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時,也在玉皇頂天街終於如願以償地享受到正宗的山東煎餅的美味——金黃黃的大煎餅,熱的,被師傅三戳兩搗卷的四方楞正,倒也豪氣十足。然而不論是味道還是外觀都與潁上煎餅委實大相異趣。

    臨行時特地買了一大摞帶回潁上。遺憾的是沒有帶回山東大蔥,只好權以當地小蔥代替作佐食之用,也許少了幾分原汁原味吧。

    記得一則笑話。某君食煎餅,卷以大蔥,且咬且抽,煎餅食盡,則大蔥完好;或曰,何以如斯?對曰,夫菜餚,引食也,故以蔥引之,遂煎餅盡食。這裡多少有些譏諷的味道,卻也道出了點煎餅的“貧困”出身。

    山東煎餅很硬,未脫去麵筋質的緣故,加之,摻了玉米、小米、豆類,難免實用有餘,口感不足了。潁上煎餅的美食風格,與山東煎餅的粗放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但不知為何,冥冥之中,總覺得兩者之間有一絲難以言表的瓜葛。

    我常常想:春秋時期的身為齊國首相管仲的故鄉在潁上,卻在山東輔佐桓公“九合諸侯”;會不會他老人家當年遠走山東時,帶走了“潁上煎餅”,並加以改革,使之合於軍需民用,便於徭役征戰“一匡天下”;而把“原創”的潁上煎餅留下,一任其沿著精細化的道路,發展為一種平民化的美食風味的特色小吃

  • 2 # 自由鷹眼

    醬豆子,老臘菜,辣巴子,辣糊子,馬鈴薯湯。醬豆子做法:1、將幹黃豆淘洗乾淨,於鍋中煮熟,晾涼至半乾,加適量麵粉混勻。將略乾的拌麵豆子均勻鋪到牛皮紙上,上覆多層牛皮紙。2、置於30-35℃適宜環境中發酵兩週,此時豆子表面生有大量黃色黴菌。將生有黴菌的豆子置於日光下暴曬至乾燥,出去表面黴菌。

  • 3 # 快看臨泉

    在潁上人的餐桌上

    有十幾樣,百吃不厭

    它們不是大餐

    但潁上人對它們卻情有獨鍾……

    ① 醬豆子

    80後的朋友一定還記得,小時候沒有零食,放學回家餓了,就到廚房裡找塊粑粑子,扒點剩醬豆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美味……

    潁上話:醬豆子

    推薦指數:5顆星

    ② 粑粑子+發麵膜

    潁上話叫它粑粑子。是俺們潁上人最愛的麵食之一,一定要用材火地鍋蒸的才算最正宗,一半焦一半軟,小盆友通常最喜歡焦的那半。

    粑粑子配醬豆,發麵膜蘸醬豆子幾乎打遍所有美食。這是潁上人餐桌的絕配,要是等停一個月不吃,那你根本無法堅持這樣的美食誘惑了。

    潁上話:粑粑子、發麵饃

    推薦指數:5顆星

    辣糊子做法很簡單,但味道確好吃裡很裡很。現在已經很少出現在飯桌,但潁上人對它的熱愛一點不減。做潁上辣糊子一定要用辣點的青椒,吃法當然是蘸著吃、抹著吃才夠味。

    潁上話:辣糊子

    推薦指數:5顆星

    ④ 烀[hū]紅芋

    一到潁上鄉村紅芋豐收的季節,烀紅芋是最經典的吃法。很多潁上人也稱為“紅芋茶”,當成主食食用,將紅芋的甜份融進水中,充分增加了紅芋茶的甜味。既能食用又能解渴。

    潁上話:烀紅芋

    推薦指數:5顆星

    ⑤ 蛋白肉

    以前都是和媽媽一起拉著大豆去隔壁村做蛋白肉,全部是自家的糧食,沒有任何新增劑。做好後回家晾曬,每次抽一根做菜,可以炒菜、也可以做湯。蛋白質含量很高,很有營養。

    潁上話:蛋白肉

    推薦指數:5顆星

    ⑥ 疊饃

    鹹饃也是潁上人家庭餐桌上一道美食,鹹饃的餡十分豐富,可以用韭菜、芹菜葉、青菜、細粉等。做鹹饃也是用地鍋最好吃,通常吃鹹饃,就不用單獨炒菜了。

    潁上話:疊饃、鹹饃

    推薦指數:5顆星

    ⑦ 糖包子

    這個在潁上真的算是很少見了,以前,每位父母都會經常做些糖包子。小時候最喜歡咬開一個角,然後一點一點的把裡面的糖汁喝完,一不小心,糖汁就從手邊淌下來了……趕緊用舌頭舔一舔!

    潁上話:糖包子

    推薦指數:5顆星

    在潁上,早飯要麼去吃一籠小籠包,來一碗稀飯,要麼一碗胡辣湯。大多數人更喜歡這胡辣湯淡淡的鹹,“呼啦呼啦”地響,美味又滿足,一天好精神!

    潁上話:胡辣湯

    推薦指數:5顆星

    ⑨ 饊子

    饊子,是潁上傳承了幾百年的過年名吃。每年春節,無論是城裡人或農村人都會有吃饊子的傳統。通常是春節前幾天開始炸,炸饊子的時候都不讓小孩說話,怕說錯話不吉利。

    潁上話:饊子

    推薦指數:5顆星

    ⑩ 素餃子

    素餃子通常以韭菜、雞蛋、粉絲為餡。以前的年代,人們生活水平低,就主要吃扁食這類的素餡。現在生活水平高了,反而更加懷念素餡的扁食。

    潁上話:素餃子

    推薦指數:5顆星

    油角子+油餈粑

    油角子(油炸餃子)和油餈粑是潁上人愛吃的美食,早飯、晚飯買幾個,搭配一碗稀飯或胡辣湯,簡單、滿足。

    潁上話:素餃子

    推薦指數:5顆星

  • 4 # Victor36778

    本人土生土長潁上人,說到特色美食,潁上最傳統的美食首先就是胡辣湯,我喝過很多家的胡辣湯,十字街東段的得毛胡辣湯;金三角的武老大胡辣湯;順河路的武老三胡辣湯很不錯。其次就是江口麵筋,現在在管仲老街北段門朝南有家店,正宗的江口麵筋。還有,八里河鹹鴨蛋,燒餅,源自阜陽的格拉條(人民路教育局樓下),粉雞湯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吃剩飯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