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找歷史的truth
-
2 # 進取8033
南韓的大企業俗稱財閥,在南韓的影響確很大和深入民心,從吃,住到電器等各種生活用品包羅永珍,南韓的政商從前較接聯和染指。現總統文在寅較少這方面的新聞,當然自律和按規辦事十分重要,韓現政在這些方面也應較注重政,商的分離,有前幾任的教訓在前,韓現政更據握恰如其分的尺度,這對韓的政治,經濟的發展有著進步和上升的空間,能劃分政商的區別和關係,這對政府的執政和進取是首要的基礎!
-
3 # 海之波濤3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像南韓這樣被幾種勢力同時控制,這些勢力首先是美國,再有就是扭曲的民族性格,和財閥,關於財閥控制南韓政壇或控制總統,那得從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說起。自從上世紀60年代樸正透過軍事政變熙執政後,他為了開創漢江奇蹟,就鼓勵南韓的大企業增加對外出口,政府為這些大企業提供政策支援和低息貸款,他選擇有前途,能幹的企業家,發展國民經濟最迫切需要的產業,制定准入門檻,形成壟斷等措施,所以說,是朴正熙一手推動了南韓財閥的崛起。這之後,南韓經濟就走上了快車道,而財閥就是南韓經濟的主角,隨著幾十年的發展,到現在,南韓形成了三星,現代,SK,LG,樂天五大財閥,而這五大財閥的資產加在一起,相當於南韓GDP的60%,而其經營的專案,幾乎涵蓋了南韓整個工業體系和商業體系,而這些財閥也涉足媒體,政治,再加上子女的聯姻,所以,財閥就在南韓編織了一張連線南韓經濟圈,政治圈,媒體圈和法律圈的巨大上層關係網,成為了真正控制南韓政壇的幕後力量。所以,財閥控制者南韓經濟,同時也控制著南韓的媒體,更深度影響著南韓的政治,因此,任何一個南韓政客要想爬上權利的頂端,都離不開南韓財閥的支援,但成也財閥,敗也財閥,南韓歷屆總統無一倖免,都或多或少和財閥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在南韓就有“鐵打的財閥,流水的總統”一說,所以說,有時候在南韓,財閥真的就比總統“官”大。
-
4 # 淡然小司
“財閥”是南韓經濟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關鍵詞,南韓總統被財閥控制顯然過於誇張,但是卻會被財閥們深深的影響著。南韓採取的政治制度就是與美國非常相似的三權分立,而國會當中同樣也是以共同民主黨和自由南韓黨為主。南韓的政治幾乎就在這兩黨之間纏鬥,但是他們卻都繞不開南韓財閥們對國家的影響。
南韓財閥是在60年代開始,南韓經濟開始起飛階段,逐漸建立起來的世界級的企業。南韓的經濟也基本上被這些財閥們嚴重的影響著,按照張夏成的著作《南韓式資本主義》中對於財閥與南韓經濟的介紹,我們就可以看看南韓財閥與經濟之間聯絡有多密切。我們摘錄其中一些比例,可以對照一下。
目前南韓主要財閥形成了以三星,現代,SK,LG,樂天等大財閥為首的經濟模式,就是這五大財閥的資產加在一起,相當於南韓GDP的60%。這是張夏成列舉2011年的資料,
南韓排名前30位的財閥集團銷售額在全國企業銷售額中的佔比為40%,財閥資產在國家總資產中的佔比約為37%,而他們的資產規模為GDP的95%。泛三星、泛現代、泛LG和泛SK集團等泛四大財閥擁有的資產佔國家總資產的26%,佔排名前30位財閥集團總資產之和的68%;▲三星集團李健熙董事長
可見南韓財閥對於南韓經濟的控制已經到了無所不及的程度。我們就拿三星為例,大家一提到“三星”,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一家以電子為主的企業,因為我們都知道三星手機,半導體行業是世界頂尖。但是三星集團除了三星電子之外,還有71家子公司。而這71家子公司的業務範圍涉及到的產業就非常廣泛,無論是民用,還是軍工,幾乎就沒有不涉足的。南韓財閥除了礦業和農漁業之外業務範圍涵蓋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幾乎所有的領域。▲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三星汽車被雷諾收購,現在改名叫雷諾三星。
南韓的經濟被財閥控制這也很正常,畢竟南韓國家經濟不能與世界經濟大國相比,他們一定會培養在某些領域突出的企業。那麼這些企業必然會影響整個國家經濟,那麼影響整個國家政治也是必然的過程。畢竟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直接影響著政治人物的存在。比如現在的南韓經濟低迷,2018年的南韓GDP經濟增長率只有2.7%,2019年的第一個季度竟然出現了負增長,這都給南韓文在寅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南韓總統文在寅
-
5 # 小溪解局
即使不是完完全全的控制,但說南韓總統受到財閥深刻影響是不為過的。畢竟在南韓的政治環境下,如果不與實力強大的財閥搞好關係,是不可能當選總統的。
南韓的政治腐敗、官商勾結是出了名的,也是根深蒂固於南韓社會之中,想要改變很難。
南韓社會看重關係:學長與學弟、親戚、同門等等,湊成的網路,勾連起巨大的關係網路,將每個人都納入其中,受到制約。
官員想要得到晉升,必須依附於某一個圈子,而這就是把柄,被人牢牢攥在手中。大企業與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都保持著緊密的關係,這樣才能在政策上獲取綠燈,獲得幫助。而政府方面也需要這些大企業,畢竟稅收、就業都是要靠這些企業的,現代、三星等大財閥已經控制了南韓的經濟,這是南韓發展的根基與命脈,誰敢動,誰能動?
這就造成南韓總統與財閥之間是相互利用、相互支援的關係。但是說句不好聽的,流水的總統,鐵打的企業,這種情況下,是誰說了算就一目瞭然了。
-
6 # 木春山談天下
上次和南韓駐外的朋友聊天時談到朴槿惠,注意到她的三宗罪裡其中一項罪名就是和三星之間的賄賂案。
南韓朋友一本正經地說,這就是財閥的影響力。從這個小例子上似乎能說財閥對南韓社會的影響力確實是太大了,上至總統、下至平民百姓,幾乎都不能逃脫這種影響。
其實所謂的財閥就是壟斷性大企業,他們壟斷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
舉個例子,比如三星,他們不只是生產手機、電視、冰箱,還生產汽車,甚至小到日用品也有生產的。LG也如是,你家可能有LG的洗衣機,也可能同時還用LG的牙膏和香皂。
這種對整個社會生活無所不包無孔不入的狀態,就是財閥對南韓社會影響的縮影。南韓的幾個大財團,什麼三星、SK、LG、現代、樂天等,毫無疑問能對社會生活有巨大影響,當然可以對政治生活也產生巨大影響。
(看看這個圖,財閥經濟嚇人不?)
除了朴槿惠之外,李明博和南韓財閥的關係也相當密切,他的一些案件中同樣也離不開財閥的影子。
不是總統鬥不過財閥,是財閥們財大氣粗,動不得。
比如三星高管曾因漏稅事件被曝光,但後來都被總統特赦了。
為啥這樣?一個原因就是三星要是倒了,南韓經濟可能也完了。三星一家差不多就佔到南韓GDP的15%。但財閥影響太大,也是有損國家安危的。
所以文在寅上任之初打出的旗號是清除財閥政治!但上任兩年多似乎並沒什麼成果,未來甚至可能被財閥集體反噬。
不久前文在寅的總統府就遭到了反對派舉報,警方在裡面搜查了好幾個小時,據說是某個秘書涉及到一起貪腐案件。
這被媒體視為是反對派和財閥聯合策劃的一場行動,就是要給文在寅下馬威。
不久前文在寅發誓要處理勝利案,但南韓娛樂圈也有財閥的身影,最終此案也是不了了之。
-
7 # 大國博弈6
南韓總統不能說完全被南韓財閥控制,但是財閥對於南韓總統和整個南韓來說,影響力十分巨大
南韓光復初期經濟凋零,從1960年朴正熙前南韓總統朴槿惠的父親為首的軍人,透過政變之後,掌權調整了國家經濟,大力扶持一些企業,使得它們在很多領域逐漸佔據了優勢地位,後來一系列的利好環境推動了南韓經濟,使得少數的企業獲得很好的發展,一批財閥企業逐漸顯現
南韓最大的幾個財閥是現代、三星、lg、sk,這些財閥幾乎掌握了南韓經濟的命脈,雖然這些財閥集團體量很大,但他們勇於創新,在幾十年的發展中一直向前,掌握了很多科技技術,所以對南韓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南韓總統打壓南韓財閥,會導致南韓的經濟發展下滑,人民就業率降低,會使南韓總統的支援率降低
就像不久前的勝利案,南韓總統文在寅,說要徹查此案,可是到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南韓不僅是財閥之間的戰爭,還有他們黨派之間的戰爭,所以,黨派之間與財閥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所以南韓總統會受南韓財閥的制約,但是不會受到他的完全控制。
-
8 # 吉月文
南韓政治家和財閥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不同的總統因為不同的政治成長曆程和財閥的關係,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很難武斷的說,南韓總統就是被財閥控制的。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財閥確實對南韓政治有很深厚的影響力。
南韓政治的一個特點是存在內外多種勢力,而且相互之間糾葛很深。從內部來看,地方宗族勢力,軍隊勢力,財閥,宗教,都有很深厚的影響力。從外部來看,美國和日本對於南韓的政治也有非常強的影響力。而各種力量之間,又不是完全獨立的,相互之間也有很複雜的關係。比如基督教,不僅和美國關係密切,在南韓軍隊也有很深厚的影響力,在某些地區,也有非常強的影響力。財閥也和很多地方勢力相掛鉤,同時因為依賴日本的資本和技術,所以和日本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所以這就導致了南韓總統上位需要利用這些勢力的支援,否則的話位置是坐不穩的。至於是不是特別依賴於財閥,進而受到財閥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和自身的政治成長曆程相關。真正意義上第1位南韓民選總統是上世紀90年代執政的金大中。之前所有的南韓總統,雖然有些也是採用選舉形式上臺的,但本質上,主要依靠的是軍隊勢力和美華人的扶持。所以可以說在這個階段,倒真的不能說南韓總統受制於財閥。從朴正熙時代開始,南韓推行扶持財閥的經濟發展戰略。在這個階段,政府是扶持者,而非受制於財閥。金大中和盧武鉉這樣的南韓總統,由於出身貧寒,所以上臺之後有比較強的抑制財閥的想法。但這個時候已經積重難返,很難推行。李明博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代理型政客。說他是財閥的傀儡,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朴槿惠則是一個無能的政治家,所以不僅被財閥,也被其他政治勢力作為傀儡。現任總統文在寅,介於金大中和李明博之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技術型政客。靠平衡各方勢力維持自己的權力。
其實對比金大中及之後上臺的南韓歷任總統對於財閥的態度,不難看出,從底層出身,經歷過民間疾苦的,大部分對財閥持負面態度。而出身相對較好的則往往和財閥保持較為密切的關係。但無論如何,由於他們在南韓政治和經濟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無論哪個政治家都不敢輕舉妄動。這種政治環境,在短時間內,如果沒有特殊的重大事件發生是不會改變的。
-
9 # 真實星球
南韓民主化以來,歷代總統的悲慘下場幾乎都跟南韓財閥有關,再加上當初“三星賄賂案”給了風雨飄搖中的朴槿惠致命一擊,所以讓人產生一個印象,那就是財閥控制了南韓,而總統自然也在他們的掌心之中。
誠然,現在南韓五大財閥的總值相當於南韓GDP的57%,其中又以三星為最,佔到了南韓GDP近20%。以至於有“三星噴嚏,南韓感冒”的說法。
但南韓總統是不是被財閥控制,其實從朴槿惠賄賂案上就可以發現端倪——行賄者的目的是透過交易,獲取利益,而如果財閥真的控制了總統,又何必採用交易的方法呢?
所以,南韓總統並未被財閥控制。其中核心,就是因為南韓總統的權力,來自於南韓民眾,財閥雖然能利用政治現金一定程度上左右選舉,但這並不意味著金錢萬能。
以美國2016年的總統選舉為例,特朗普總統的競選資金僅為七億九千五百萬美元,而其對手希拉里卻擁有高達十三億美金的競選資金,遠遠超過前者。同時,特朗普的競選資金大部分來自個人小額捐款,希拉里的背後卻充滿了好萊塢、矽谷和紐約的國際金融巨頭的身影。
可最終的結果卻是特朗普贏得了勝利,這其中就是因為美國大量的中產、藍領選民不滿當前的利益格局。
南韓政治其實比美國更加分裂,因為廣大的中小企業和民眾,不滿南韓經濟所創造的價值被財閥掠去大半,所以社會上一直有著“抑制財閥”的聲音,這就使財閥縱然出巨資支援政治候選人,但卻可能反給幫了倒忙。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種“全民反財閥”的情緒,使得南韓財閥以“合作”為籌碼,利用“黑金”賄賂政治人物,半逼半誘對方建立“政治互信”,這才造成了如今所謂的“青瓦臺魔咒”。
由此可見,南韓總統並未受財閥控制,恰恰是財閥需要政治力量的保護。而在民選政治下,南韓總統也需要鞏固經濟,以維持執政基礎,由此南韓形成了“社會、政治、財閥”的三維畸形政治。
- END -
看見我們,發現世界
-
10 # 使用者6909244029891
財閥控制了南韓支柱經濟,而不是直接控制政府。這正是資本主義市場國家迷惑老百姓的地方。老百姓以為一張選票就是“民主”,其實沒有你的狗屁事!
-
11 # 史小今來了
前幾年轟動世界的張紫妍案大家還記得嗎?那個花季少女被逼服務於財閥大佬,以各種各樣駭人聽聞的方式被虐待,最後年僅26歲便自殺身亡。而唯一的證人,張紫妍的男友在返韓後無故失蹤,導致法庭認為證據不足,而宣判公司高層無罪。
有南韓網友諷刺說,再深入調查張紫妍案,恐怕會動搖這個國家。
2019年,拿下奧斯卡四冠王的《寄生蟲》電影,揭示了南韓財閥和階級固化。然而有點搞笑的是,《寄生蟲》的影片製片人李美敬,本身就來自南韓財閥權貴階層,她的爺爺是南韓第一財閥三星集團創始人。
南韓根據張紫妍案拍了《玩物》,根據種種社會醜聞拍了《嘉年華》、《熔爐》等電影。有人可能覺得不對勁,為什麼南韓娛樂圈被財閥控制,南韓還能拍出這麼多反應黑暗的電影?如果大家看過2019年上映的《小丑》,你肯定能明白其中道理。
小丑有一個橋段是這樣的,哥譚市的上流社會人士齊聚影院,觀看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而《摩登時代》實質上是卓別林以誇張喜劇手法,在諷刺資本主義對貧民極不人道的控制與壓榨。也就是說,《摩登時代》實際上諷刺的正是哥譚市資本家們。
你要說南韓財閥看沒看懂這些電影?看懂了,但也僅僅是看懂了。拍出來能不能賺錢?能。那就拍。幫窮人說話,賺得好口碑,還能賺到票房和榮譽,何樂而不為呢?
有人將南韓比喻成“一個偽裝成國家的公司”。這句話固然有所誇大,但大部分確實是事實。南韓財閥固然支撐了南韓經濟,但也同時導致南韓社會的極度高壓。南韓全華人口5100多萬,首都首爾就佔了一半。南韓所有的世界500強企業都駐紮在首都,而這些財閥的前30位,就佔南韓GDP的95%,幾乎包辦了南韓所有產業。剩下的5%是中小微企業所佔空間。
以上資料足可顯現,南韓中小微企業的生存極其艱難。南韓的政治經濟特色總結一個詞——集中。資產向財閥集中,財閥向首都集中。南韓獨特的歷史和政治環境,導致了這一狀況。甚至可以說,這完全是南韓政府的預設。
南韓財閥,起源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和北韓戰爭時期。1910年北韓半島被日本侵佔,被日本帝國主義瘋狂掠奪人力物力資源。二戰後美蘇分裂導致半島分裂,朝韓徹底分家。隨之而來的北韓戰爭伴隨美蘇爭霸,使整個北韓半島水深火熱。
1948年5月10日,南北韓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普選。美國扶持李承晚成為南部政權獨裁者,然而經濟被他搞得一團亂,甚至連當時的北北韓都不如。1960年四一九運動推翻了李承晚。因為對獨裁統治深惡痛絕,繼任政府表示只要自由,導致社會秩序全線崩潰。
此時一個“時代先鋒”走入歷史,這個“先鋒”就是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此人先後在偽滿和日本接受軍國主義教育,在日本投降後卻成為大韓民國光復軍軍官,北韓戰爭後他一路加官進爵,成為第三軍炮兵司令。並於1961年5月16日發動政變奪取大權。
由於政變後屬於軍權把控政府,他並不太得民心。因此他決定站在美國一邊,在資本主義的陣營中發展好本國一線,這樣才能獲得民眾支援。
1962年朴正熙制定第一個5年計劃。1965年韓日實現邦交正常化,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之後朴正熙又將大量南韓青年送出國,鼓勵他們在外穩固繁榮基礎,再為國貢獻他們的經濟力量。就這樣南韓靠這些外匯援助度過艱難歲月。
越戰期間,朴正熙將32萬軍隊送到越南。美國也在北韓戰爭後的十幾年時間裡,給予南韓21多億的經濟援助和物資援助,政府將許多物資援助賣掉,將換來的錢用於工商業投資和發放貸款,再加上美軍不斷上漲的軍用和民用訂單,靠著這些,南韓有一大批企業迅速成長,並且迅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其中就有三星、現代、大宇、韓進等。
70年代日本人工費用開始上漲,低附加值產業需要向海外轉移。南韓抓住機會立刻接住日本低端產業。而伴隨美國尼克松主義的出臺,美國將不再對南韓進行地面部隊保護。在這雙重事件的影響下,1973年朴正熙發表重化工宣言,正式進入南韓第三個五年計劃。
然而重化工不是微小企業可以做的,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的大企業抓準機會,開始進軍重化工業。仿照日本重化工發展模式,南韓推出“綜合商社”,只有能夠滿足重化工業生產的企業,才能註冊成為綜合商社。為了儘快發展這些企業,政府出臺保護政策,信譽擔保低息貸款,減免所得稅,進出口限制放寬,甚至直接國家補貼。
這一系列政策執行下去,之前那一批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大企業,再次搭上綠通車,開始享受政府保護。三星、現代、LG等紛紛抓住機會,南韓經濟就此進入財閥時代。
朴正熙一手打造了“漢江奇蹟”。他上臺前,南韓人均GDP82美元。到他遇刺身亡的那天,南韓人均GDP達到1600多美元。直接跨入中等發達國家。
然而這樣巨大的奇蹟背後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軍事獨裁造成血肉壓迫。這些財閥站起來的背後,是萬萬千千被壓榨的勞動力。1988年,軍政府被迫還政於民。這時候軍政府的扶持政策露出弊端。
軍事獨裁時財閥沒有反抗能力,只能老老實實配合賺錢。一旦還政於民,財閥手中的權力和財富便成為“武器”,中小微企業拿不到優惠政策,被大企業逐個兼併。大的越大,小的越小,現如今南韓95%GDP把控於財閥手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其餘企業的境地,估計也只能做做第三產業。然而第三產業也有財閥,比如把控全國銷售業的樂天。
然而財閥也導致一個嚴重後果。由於國家政策,銀行低息貸款,不貸白不貸啊!於是財閥紛紛貸款導致背上沉重的負債。南韓經濟由於本身環境又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由此導致歐美資本長驅直入。歐美資本家成為南韓財閥大股東,這就導致了政府根本不敢動財閥。因為一旦動財閥,等於動了歐美資本家。
那麼南韓有沒有考慮過改變這種現狀呢?考慮過。1997年金大中競選總統,上臺後立志改變財閥現狀,然而他非常不巧,遇上了亞洲金融危機。美元撤出了亞洲市場,導致南韓企業全線崩盤。三星、現代等大企業紛紛宣佈破產,南韓經濟陷入絕望低谷。
金大中毫無辦法,只能再次扶持財閥,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由此南韓政府和財閥達成妥協,這也導致了南韓放開了外資管制,使歐美資本長驅直入,打入南韓大多數的財閥內部成為大股東。財閥勢力更加如日中天。
再加上南韓自建國以來,從未經歷文化運動,這導致了南韓古代的尊卑制度被完整保留,長幼有序、尊卑有序、弱肉強食,甚至是男女不平等。在這樣的社會中,在財閥的控制下,南韓面臨的困境只能是:啥都能拍,但啥都不改。
你以為的南韓是這樣的,發達國家、韓流文化、敢上映批評電影,軍事實力強大;實際上的南韓是這樣的,財閥控制、美國扶持、軍隊指揮權在美國、國防不自主、批評雷聲大、雨點小、階級固化、上升通道少、社會壓力大。
至於怎麼改善,這就是南韓人和時間需要琢磨的問題了。
回覆列表
南韓絕對不是不是財閥控制。如果南韓是財閥控制,不會有遺產稅,遺產稅主要針對富人,越是大財閥稅率越高,大財閥是遺產稅的主要“主要受害人”。如果是財閥控制,即使有遺產稅,也只是象徵性地收一點。世界上還有幾十個國家沒有遺產稅。據不完全統計,以亞太地區為例,自1979年以來,澳洲、印度、紐西蘭、中國澳門、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已先後廢除了遺產稅,為的是吸引更多外來投資和財富。
南韓不僅有遺產稅,而且稅率比大多數國家高。南韓遺產稅稅率高達50%,而且如果受益者成為財閥最大股東,稅率更升至65%,南韓遺產稅是消滅大財閥的致命武器。CEO Score資料顯示,南韓前25大公司的繼承人共需繳交210億美元的遺產稅。LG集團接班人具光謨(Koo Kwang-mo),遺產稅打破該國紀錄。他和姐姐必須在五年間交出9,215億韓圜。如果南韓是財閥控制,革財閥命的遺產稅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稅率應該在10%以下,意思意思,不可能有65%的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