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各類作品均可,如文學、電影、動漫、音樂、遊戲,繪畫,雕塑等等中的神作。我第一次有這種感覺是玩一款叫做泰拉瑞亞的遊戲,剛剛玩的時候只是覺得畫素風格能挖礦,僅此而已,事後發現根本停不下來,現在屬於手機裡永遠不刪系列。
4
回覆列表
  • 1 # 井屋就是電蒸箱

    《大宋提刑官》

    以前就感覺是刑偵片,後來來回刷了三四遍,真是感覺是借古諷今的標杆之作,也許是我過度解讀了吧。郭達老師、何冰老師,演繹地鞭闢入骨。

    看電視劇有多恨刁光鬥,最後就有多唏噓。

    當宋皇把滿朝文武的罪證付之一炬,宋慈目瞪口呆眼光泛紅,只問了一句:全燒了?最後辭官歸鄉雙眼無神走出皇宮門,背影蕭瑟,大概是對世道絕望了吧。不知道會不會想起吳淼水兩次對他說:不要說你一個宋慈,就算十個八個宋慈,也休想把這渾濁的世道變得天朗水清從頭轉,社稷安撫臣子心?空悵惘啊電視劇最後,宋慈說:“父親,慈兒已辭去官職,迴歸故里,從此再也不回去做官了。時至今日慈兒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惡揚善,單憑我等仗義執法,查兇審案,是無濟於事的。孩兒已疲憊不已,不堪重負了。唯留下這本書,原想可以幫助後人,輔助大宋,現在看來也沒有必要了,大宋這半壁江山不會久了。”

    願我中華千千萬萬個宋慈,奮力撥雲間,長驅鬼魅不休戰編輯於 09:352.4K438 條評論分享收藏感謝收起更多回答佛凜先生I am falling.11646 人贊同了該回答魯迅吧 學得太早了編輯於 2017-06-1411K704 條評論分享收藏感謝熊太行公號「就叫熊太行也行」創始人,前雜誌主編,得到 《關係攻略》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1933 人贊同了該回答

    最近新上線的華語版《深夜食堂》確實無法讓人喜歡。能直接看到日劇原版的情況下,對這部情節生硬、人設錯位、演技尷尬的廣告長片,人們沒法給予太多寬容。

    除了吐槽吳昕的表情和黑老大的盲人眼鏡,還有一種憤怒的聲音:

    這根本不是我們的生活。

    華人拍不出“一個時代眾生相”的劇嗎?顯然不是。

    24年前,就有一部情景劇拍出了這種味道,比《深夜食堂》的漫畫還要早十幾年。

    01

    “電視系列劇”《海馬歌舞廳》出品於1993年(也是個雞年),講的是北京一家歌舞廳裡發生的故事,老闆、公關經理和領班,每天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見識著世間百態。總共40集,每集一個小故事。

    這部戲的編劇陣容特別強大,可以說是頂級配置:

    馬未都(當時還沒被人纏著問“您幫我看看這件兒古董是不是真的”),馬老師真開過一家“海馬歌舞廳”,那時候高朋滿座大家都是名流,都以認識老闆不買單為榮,很快歌舞廳就倒閉了。

    王朔(7年後的深夜他在麥子店跟徐靜蕾老師對坐無言),劇裡有許多京味兒調侃,他貢獻良多。三年前,他給《海馬歌舞廳》寫的一份劇本手稿拍賣出28萬多的高價。

    海巖,令他名聲大振的長篇小說《永不瞑目》5年後才出版。1994年,他跟王朔等28位作家成立海馬影視創作室,正式成為電視劇編劇,《海馬歌舞廳》算是一次試水。

    梁左,《我愛我家》總文學師,寫過《虎口遐想》等相聲名段。《海馬歌舞廳》裡有不少相聲風味的臺詞。

    作家、編劇劉震雲,那時他還沒寫《1942》《手機》和《我不是潘金蓮》。

    寫了《紅高粱》但還沒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

    黃磊版《深夜食堂》把大半個娛樂圈的人都搬來了,然而在《海馬歌舞廳》面前,只是一個青年團隊而已。

    《海馬歌舞廳》鐵打的三個主角是:

    1. 歌舞廳老闆馬思達

    劉斌,中戲表演系畢業,姜文的同班同學。劉斌後來在《黑洞》裡扮演涉黑老闆張峰,好多人今天看見他還會叫“張總”。

    2. 歌舞廳女經理田春

    陳小藝,中戲表演系畢業,來自北京人藝的資深演員;那時已經演了《外來妹》,正當紅。

    3. 歌舞廳領班猛子

    梁天,當時他比葛優大爺還要紅一點,是在大電影裡擔綱主角的一線明星。

    流水的客串演員有:

    于謙老師(當年還不愛抽菸、喝酒、燙頭)。於老師在第二集貢獻了二十幾分鍾演技爆表的演出,演一個痞子,“謙哥醉酒”是《海馬歌舞廳》的名段。

    於老師還演過《小龍人》,客串一個古代人

    鐵齒銅牙的張國立老師(演一個大忽悠,假裝部級領導去歌舞廳騙吃騙喝)

    英達(《我愛我家》導演,演另一個大忽悠)

    楊立新(賈志國你這濃眉大眼的知識分子也去混歌舞廳啦)

    劉佩琦(《大宅門》裡飛揚跋扈的白三爺,在這裡演一名新兵,一嘴陝西口音)

    臧天朔(有些人是在《海馬歌舞廳》裡第一次聽到他唱《朋友》的)

    常戎(《餘罪》中的許平秋是個狠角色,但不及《海馬歌舞廳》裡更狠)

    還有葛優、徐帆、倪大紅、曹穎、李成儒(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瞿穎(24年前就是女神了)、姜昆、石富寬、許亞軍(祁廳長)、王奎榮(柯鎮惡)、丁志誠……

    《深夜食堂》的主演黃磊老師也在《海馬歌舞廳》裡客串過。那年他22歲,即將從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此前已經與陳凱歌導演合作過電影《邊走邊唱》。

    第12集《最後一夜》,他演一個面貌清秀卻很喪的戀母小青年(也是22歲),來《海馬歌舞廳》是要找陳小藝扮演的經理田春。

    他一出生母親就去世了,抱著對母親的幻想和渴望長大,有一天發現田春跟照片上的母親長得很像。一次過失殺人之後,他決定向這個像媽媽的女人傾訴心事(他看見紅色的山楂果茶就驚恐地跳起來,著實嚇壞了)。後來在田春和老闆馬思達的勸說下自首。

    雖然稍顯用力,但是黃磊確實演出了那種戰戰兢兢、失魂落魄的樣子。

    向田春傾訴多年來對媽媽的思念之後,悵然若失地離開:

    田春勸他自首,他像孩子一樣捧住“媽媽”的手哭:

    田春給他點了首歌《聽完這首歌你再離去》:

    隨警察走出歌舞廳前最後一回頭,眼淚“刷”就下來了。

    監獄真不是這樣鮮嫩的小男生能活下來的地方。

    02

    《海馬歌舞廳》的製作班底和《編輯部的故事》有部分重合,不過在當年,前者的口碑不如後者。

    這與題材有一定關係。《海馬歌舞廳》談論的是當時人們聞之色變的老少戀、婚外情、先鋒藝術等爭議話題,故事的基調,也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閤家歡氣氛,有點黑色幽默。

    《海馬歌舞廳》主題歌、童安格唱的《遊戲人間》,曾經因為“歌詞內容消極、負面”,連劇一塊被停播過。

    有些故事內容落入俗套,好在演員演技線上。

    今天看來,這部劇仍然稱得上一部誠意之作。尤其可貴的是,它對現實的呈現和反思。

    1993年,歌舞廳還是新鮮時髦的娛樂場所,用現在的話說,“這是一個名利場”。

    如果說在“深夜食堂”,人們會放下包袱、卸去偽裝,在海馬歌舞廳裡,各路人會爭相戴上最光鮮的面具。除了劉斌和陳小藝之外,這裡所有的男男女女都在拼命裝X。

    各路人在歌舞廳出入,沒有一個人有尊重甲方、尊重觀眾、尊重顧客的意思:

    第一集,在歌廳表演的女歌手說:“你們這兒痞子不少啊,剛發了點小財就上這兒找感覺來了”。

    旁邊的男歌手補充:“大喇也不少啊,多得直絆腳”。

    痞子好理解,大喇是指的性方面開放的女人(可以想一下《老炮兒》裡許晴老師演的話匣子)。

    比痞子大喇更高階的是騙子。初級的騙子,也就蹭吃蹭喝;高階的騙子,把自己包裝得光鮮亮麗,膽兒也更肥。有人以體制內身份行騙,有人則扮演故弄玄虛的“高人”。

    聲色場所少不了凱子。那時候人們羨慕地尊稱他們為“大款”。

    歌舞廳最低消費30元,考慮1993年北京市職工平均月工資378元,平均房價1400元/平米,這個價格相當高,但暴發戶們喜歡一揮手就“今晚的單我全買了”。如果兩個暴發戶同時在場,還可能為了爭面子現場鬥富(歌舞廳老闆心裡可美了)。

    社會聲望高的人,會被歌舞廳老闆請為座上賓。搖滾樂手、霹靂舞者等當時的先鋒藝術家,也在歌舞廳裡出沒。

    一些具有年代感的情節增色不少。比如梁天扮演的領班猛子跟服務員們吹噓自己是養信鴿能手:

    梁天演的“猛子”沒讀過大學,也沒上過前線,可用來吹牛的談資不多。

    那時一個人如果不是大款,就要有點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比如有“祖國山河一片紅”的郵票、有名貴品種的君子蘭、練氣功開了天目、圍棋業餘二段、中國象棋大師、部委有熟人能拿到車皮倒賣鋼材……

    猛子說自己參加了全國信鴿協會舉行的信鴿放飛大賽,那也是調性滿滿的愛好。

    信鴿活動在“文革”期間被禁止,直到改革開放,這項活動才又活泛起來。1984年12月6日,全國性的信鴿愛好者組織——中國信鴿協會在上海成立,歸國家體委領導,八九十年代,全國各地紛紛成立信鴿協會,經常舉辦各種比賽。就跟今天玩無人機和機器人的人差不多。

    梁天說自己參賽的信鴿沒拿著名次,還險些走丟,放飛半個月後,他的鴿子終於回來了。

    “渾身是血,關鍵是爪子,一溜的大血泡。”

    “大血泡?”

    “人家是身殘志堅,從幾千裡外一步一步走回來的。”

    一聽就是梁左的梗

    一間小小的海馬歌舞廳,眾生百態雲集,儼然一個變革時代的縮影。

    比如1993年的北京,歌廳裡的個體戶們對進來避雨的幾個軍官和學員很不友好,冷嘲熱諷帶起鬨。一擲千金的大款是幾年前被營長除名沒能提幹的戰士。

    這種激烈衝突在今天的影視作品裡恐怕是看不到的。

    參演《海馬歌舞廳》的這些演員,當年年紀大多在三十歲上下,事業剛剛起步或者才嶄露頭角,像于謙還要到十幾年後才能燙頭並走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本來就是歌廳裡的角色,有的人自己有單位,面臨著要不要下海的衝突,有的在社會上飄著什麼錢都掙。

    他們就是那個歌舞廳裡的角色。

    也是因為這個緣故,這部戲的口碑非常分化,有人認為這部戲很好很黑色,有人則認為不接地氣。

    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它就像《清明上河圖》一樣,有儲存語言、服裝和風俗的功效,如果要拍1990年代的北京,就要到《海馬歌舞廳》和《我愛我家》裡去找,那是北京真實的街坊市井。

    (植入的戶外廣告)

    《海馬歌舞廳》也是最早植入廣告的一批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有百龍礦泉壺,《海馬歌舞廳》的植入則是乾白葡萄酒和管道疏通機。

    不過昔日開創這個模式的電視人也許想不到,二十多年後的《深夜食堂》會把老壇酸菜放在演員和劇本頭上,野蠻地碾壓一切吧。

    如果比較黃磊老師兩個雞年的表演,我們會發現:

    那個膽怯的戀母青年不安得非常淡定。

    那個老練的料理大叔的淡定裡藏著不安。

    黃磊老師天生適合各種深夜戲,從歌舞廳到劇場。但這次的食堂真的不是他的主場。

    如果要體會他性子裡那種夜涼如水的悲,可以重溫《夜半歌聲》,這是黃磊老師客串《海馬歌舞廳》之後的電影作品。

    忘了那部廣告片吧。

    夜還是當年的那個夜,

    黃老師,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黃老師了。

    貼一段主題曲歌詞:

    《遊戲人間》 by童安格

    我停留在繁華人間

    多少夢最後成淒涼

    你將會歇腳在何方

    去等待心中的渴望

    笑看人生的繁華

    變化無奈瀟灑又何妨

    何不遊戲人間

    管它虛度多少歲月

    何不遊戲人間

    看清恩恩怨怨

    何不遊戲人間

    管它風風波波多少年

    何不遊戲人間

    不如展開笑顏不成眠

  • 2 # 裝修老師伯

    《白夜行》。

    這樣一部讓東野圭吾名聲大噪的作品,我卻拿起又放下,中途隔了很久才讀完。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讓人頭疼的人名、不厭其煩的敘述……

    隱約記得上一次放棄是在第二章,桐原亮司、秋吉雄一和菊池文彥三個初中生在屋頂會面。對話很不愉快,桐原亮司對菊池文彥拿出的其母和自家店員出軌的證據——一張四年前的兩人並肩而行的照片——矢口否認,這讓人有種其在包庇其母弒殺父親的感覺,但直覺告訴我一部懸疑小說不會這麼快的交代兇手,所以對於答案心裡也隱約有了想法。

    單論情節而言,《白夜行》既不詭譎也不錯雜,兇手也早早的浮出了水面,如此說來倒顯得有些單薄,但細想這並不是讓我棄讀的主要原因。事實是,我忍受不了這本書從一開始就讓人汗毛豎立、頭皮收緊的陰鬱感。

    (前方高能劇透,非戰鬥人員請撤離!PS:這小說的結局很早就能猜到,其魅力也不在於此)

    這部小說的結構之高明已經有很多人提到過了,對於技法我也所知甚少就不露拙了。

    我想談談我對這本書的一點感悟,一點純粹的私人體會。

    之前我說這本書有一種陰鬱感。我也不甚確定是什麼給我帶來了這種感受,可能是桐原亮司在父親被殺後對警察問詢的冷漠寡言、西本雪穗與寡居的母親相依為命時的世故早熟,這些都不是正常孩子應有的狀態;也可能是作者有意無意的冷厲的筆鋒,文字本身所具有的沉鬱色調。總而言之,這讓我感到不適。

    可當我讀完這本書,整個人愣在那裡悵然若失,我瞬間明白了,陰鬱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色調。

    故事梗概從網上隨便摘了一個,單純為了行文方便,熟悉的朋友直接跳過這部分即可

    由於母親與自己家當鋪僱的人在家裡偷情,桐原亮司跑到廢棄大樓的通風道里玩耍,卻看到了父親對自己的好友雪穗實施侵害的不堪一幕,扭曲的驚懼與憤怒使得11歲的他用長剪刀刺死了自己的父親,之後西本雪穗的母親及“母親的情人”也“意外死亡”,隨後她被優雅獨居的唐澤禮子收養。沒有了完整家庭的少男和少女,在慘劇發生後度過了平靜的七年,然而,桐原亮司發現當年的案子還是有人在查,而且,已經開始懷疑到自己和唐澤雪穗身上了。沒有家庭溫暖的二人,為了不讓自己的罪行被發現,用盡各種手段把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一一除掉。這一切的起因竟是少女的母親由於家庭窘迫,為了錢硬逼著自己的女兒出賣肉體,幼年不幸的經歷讓雪穗的心靈從此失去了Sunny,而亮司基於各種複雜的情愫一直暗中幫助雪穗報復迫害她的人,同時也幫她一步步剷除一切妨礙她成功障礙。最終桐原亮司為了讓警察不追查到雪穗,用剪刀自盡,而雪穗面對桐原亮司的屍體,一次也沒有回頭。

    有人說,這是一個黑色系的愛情故事,我同意這句話的前半部分。

    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他們之間的關係,真的是愛情嗎?

    我覺得笹垣潤三——追查他們十九年的警察——對他們關係的描述更為貼合:

    雪穗是槍蝦,亮司是蝦虎魚。這才是他們之間最真實的寫照——高中生物的一個常見考點——共生關係。

    它們還能和蝦虎魚良好共生。蝦虎魚視力很好,而手槍蝦通常是盲的。通常,手槍蝦會在沙裡挖好一個洞,蝦虎魚就會游來與之同居,充當它的雙眼,為它守望海里的一切。手槍蝦則會乖乖守在蝦虎魚身後,為其挖掘後防。可愛的一對好友往往會在洞口處徘徊,以尋找獵物或躲避捕食者。蝦虎魚會為手槍蝦提供預警,手槍蝦負責挖洞清理通道,當手槍蝦出來傾倒沙石時,它總把一根觸鬚搭在蝦虎魚的身上,其他魚來襲時,蝦虎魚一動身,手槍蝦便可立馬逃回洞中。而當蝦虎魚感到疲倦的時候,只要往後一退,就有舒適的洞穴可以休息。

    雪穗便是勤勤懇懇的槍蝦:

    在母親死後,她忍辱負重又或者說處心積慮的成了唐澤禮子的養女,因而得以從環境惡劣的公立學校到私立女子學校讀書,自己也搖身一變成了大家閨秀。她跟隨養母學習茶道、花道,從而有了一種別具魅力的女人味,這讓她在大學輕而易舉的俘獲了家境殷實的高宮城的心。後來,其在股市大熱之際賺得盆滿缽滿,之後假意聽從丈夫多多顧家的規勸收手,轉而又開了精品服裝店而大獲成功。然而在看到丈夫胸無大志之後,她設計讓丈夫出軌,丈夫滿心愧疚以為均是自己的過錯,離婚便也顯得合情合理。幾以同樣的方式,她令筱冢康晴——龐大家業的繼承人——神魂顛倒並與之結婚,成為了富家太太。

    她謙遜得體,美麗動人,精明能幹,整個人散發出一種獨一無二的氣質,這使她在學生時代便是男生們傾慕的物件,即便婚後也同樣光彩照人。

    她的一生似乎就如她光潔的面龐般完美無瑕,離婚也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微瀾。

    雪穗努力的做好學生,以優異的成績升學;努力的做好妻子,一手讓丈夫朋友都交口稱讚的廚藝牢牢拴住丈夫的胃;努力的做好老闆,短短的時間內就把自己的精品服裝店經營的有聲有色並開起了分店。

    就如服裝店的員工所言,社長是個工作狂。她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馬達,日夜轟鳴。她拼盡全力的去攫取一切:物質上的富足,社會上的地位,輿論上的讚美……

    就像書中所講,她就像一隻被人收養的野貓,溫馴,乖巧,但骨子裡的不安全感讓她想要找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洞。她也確確實實這樣做了,但一切不過徒勞。

    亮司則是英勇無畏的蝦虎魚:

    他無意間撞到了孌童癖的父親對雪穗做著苟且之事,他出離的憤怒以至衝動的殺死了父親,但彼時的他湊巧還是個孩子從而避過了警察的懷疑。

    但他的如飛蛾撲火般的命運從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明知前路無望,亦然慷慨前行。

    從此他開始了長達十九年的對雪穗的守望:

    在此之前,亮司早已知悉了母親和店員偷情,而被母親賣身的雪穗的童年的慘淡更是不消多言。兩個有著不幸童年的人的關係,卻因一個的父親是另一個不幸的源泉而變得扭曲而病態。

    亮司如一個在黑暗中遁形的守望者,望著活在明媚之中的雪穗,不擇手段的掃除一切可能阻礙到她的存在。

    這一望,就是十九年。這一望,就是生死間。

    亮司不求回報的守望的動機,有著身為罪人之子的救贖,但更本質上,是他和雪穗如槍蝦和蝦虎魚般生死相依的關係。

    他們都是受害者,卻在十九年間施害無數,慘遭毒手的有罪有應得之徒,更多的是平白無辜之人。

    但我想,又不能簡單的用人性中的惡來加以解釋。有人說他們是沒有人性的,我深以為然。這個評判不是唾罵而是客觀的事實,如果換個說法,我想,大概是他們是沒有溫度的存在。

    沒有溫度代表的不是刺骨的寒,因為溫暖也是溫度,這是一種虛無。就像沒有人性一樣,代表的也絕非惡,善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雪穗待人親和,一個人如果骨子裡就全是惡的,是不可能如此偽裝十餘年,同樣亮司對身邊的人看似冷淡,好像沒有把任何人當做朋友,但馬里奧事件時還是不願讓園村友彥牽扯進來碰上麻煩。

    他們是矛盾的,就像酸鹼中和一般,在激烈的反應後,一切又趨於平靜。

    而平靜的根源在於他們失去了為人的溫度,失去了前行的方向,失去了人生的希望。

    因此之後所發生的一切全是出於動物性的趨利避害,沒有了情感的因素。

    《基督山伯爵》裡說,人生的智慧包含在這四個字裡,等待和希望。

    但對於早就在大樓的兇殺現場失去了希望、丟掉了人生的兩人而言,又有什麼等待可言呢?

    雪穗說: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亮司說: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裡走路。

    雪穗是在Sunny下的公主,引人注目,活色生香,但她自己感受不到太陽的存在,因為在奢華衣裙之下的身軀裡包裹著一個早已破碎不堪的靈魂。她就像一個被打碎糖果罐的小女孩,糖果稀稀拉拉掉落,她拼命的往回撿,糖果又掉下,週而復始。慢慢的她長大了,開始往裡裝鑽石、裝黃金,可卻無濟於事,無論是什麼,都會掉落。這讓她變得敏感,變得懂事,變得如槍蝦一樣感受不到Sunny的溫度。

    亮司是在黑暗裡的守望者,隱姓埋名,伺機而動,他自始至終躲在黑暗裡,從雪穗戀愛到結婚,他可能默默祝福,也可能沒有,但這不重要。他要做的就是在無盡的夜裡守護他的公主——他唯一的光,唯一的白晝。書中有一段描寫偵探跟蹤調查化名秋吉的亮司的情節。“這個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樂趣?簡直孤獨得要命。”偵探這樣感慨。一切不過使命使然。

    故事最後,事情敗露,亮司為了雪穗不被揪出而自殺,雪穗得知後,書裡是這樣描寫的:

    只見雪穗正沿著扶梯上樓,背影宛如白色的幽靈。她一次都沒有回頭。

    守望者死了,公主的糖果罐空了,以後也不會有人去試圖裝滿它了。

    如果以後有人問我,《白夜行》是個什麼樣的故事,我會這樣回答他:

    讀這個故事,就像剝洋蔥,你可能會出於某種原因流下淚。

    至於這個洋蔥,它是沒有溫度、沒有心的。

  • 3 # 季老撕

    《鏡花緣》

    這裡說的不是原著,也不是《哈哈鏡花緣》,更不是電視劇《鏡花緣》,而是1991年,由上海美術製片廠拍攝的定格動畫《鏡花緣》。

    《鏡花緣》於1991年12月由美影攝製完成。影片描寫秀才唐敖考場失意後,隨妻兄林之洋出海經商,遊歷許多國家,見識了各種風土人情。影片在忠於原著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美術片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製作出一系列奇人、奇物、奇景,畫面驚險、生動、有趣。影片第四集《兩面國》獲1991年度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和1993年第二屆中國影視動畫,展播榮譽獎。

    這部動畫是91年的,印象裡沒在電視上看過,反而是《哈哈鏡花緣》倒是有點印象。與《哈哈鏡花緣》不同,這部動畫更像《阿凡提》,屬於定格的人偶劇(此點不嚴謹),一共只有四集,每集在20分鐘左右。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名字,所以對這部動畫興趣並不大,後來在B站上看到有人傳老中國產動畫,就隨手點進去看了下,結果就一路看到凌晨一點多(看的時候已經十一點多了)...然後臨睡覺前,還在網上搜索有沒有續集......

    因為是定格布偶好像,所以人物相對簡單,但每個人的性格都很突出,唐敖風雅正直,多九公知識淵博,而且和林之洋的互動很有趣。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林之洋,簡直就是大寫的中國好大舅子~整部的笑點全都在他身上,愛佔便宜,有點膽小怕事,一心想著賺錢,但大事絕對不糊塗,也不唯利是圖,對自己的妹夫也是萬般“寵愛”,十分有愛。

    還有武戲~而且武戲挺流暢的,雖然動作都很簡單,但看得出製作團隊十分用心。

    大舅子又在騙小孩了~這是君子國的一個片段,這個國家各個都是君子,但物極必反,反而給了小人鑽了空子,很有諷刺的意義。

    《兩面國》,據說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不過現在再看倒也沒什麼恐怖的,但最後那個唐朝將軍也轉出第二張臉的時候,還是很有衝擊力的,環境真的能影響人。

    《女兒國》,我最喜歡的一集,裡面的幾個男人吵架逗,而且走路的時候還有那種捏橡膠小鴨的聲音,伴著一扭一扭的身板,感覺萌萌噠~而且這集對於女性權益也有所表現,(據說這點在原著上更加深刻),總之就是很值得一看。

    最早知道《鏡花緣》的時候,是小學的時候,表哥家裡有一套《中國八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聊齋志異》、《鏡花緣》、《封神演義》、《儒林外史》,這個和網上流傳的版本不一樣,是一整套的叢書)

    當時年紀小,對於《鏡花緣》,因為名字的關係,一直沒心思去看,沒想到這次無意間在B站上竟然能開啟新世界(或許是之前錯過的世界)大門,感覺還是很激動的。

  • 4 # 陽光的微笑141509321

    有一部作品,《解憂雜貨店》之前沒有去看,偶然一次在書店閒逛,隨手拿起翻了翻,看了大概十幾頁,就直接買回家慢慢看

  • 5 # 依風而立1

    抗戰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初覺稀爛,越看越發現這是一部良心鉅製。抗戰劇中排名第一。

    不接受反駁!☕️

  • 6 # 舍知堂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一個生前沒被關注,死後引起熱捧的智利作家波拉尼奧,以及他近些年逐漸被譯介過來的作品《2666》《未知大學》《護身符》《美洲納粹文學》《荒野偵探》《地球上最後的夜晚》《波拉尼奧:最後的訪談》等。從這些翻譯出版作品的銷售情況與讀者層次來看,波拉尼奧受中國讀者喜歡的程度可見一斑。

    那麼,下面我就“有哪些初見覺得一般,後來才發現差點錯過一個世界的作品?”這個問題,從我的角度簡答一下,我所認為的“初見覺得一般,後來才發現差點錯過一個世界的文學作品”,波拉尼奧本身以及他的作品。

    作家波拉尼奧本人就是那種“初見平淡,再見喜歡”的氣質

    羅貝託•波拉尼奧1953年出生於智利,父親是卡車司機和業餘拳擊手,母親在學校教授數學和統計學。他的童年輾轉在智利多個落後的小鎮上度過,過得並不幸福,或者說波瀾不驚。對於很多作家都把其當作寫作寶庫而一再挖掘的童年時代,波拉尼奧卻很少談論自己的童年時代。

    直到1968 年,波拉尼奧舉家遷居到墨西哥城,算是穩定下來。但那時的波拉尼奧開始進入青春叛逆期,他想方設法逃學、翹課,偷書,悄悄跟蹤自己喜歡的作家,並患上了失眠焦慮症、朗讀困難症等青春期的陰影。

    青年時代的波拉尼奧

    可就在這些看似無厘頭的叛逆行動中,波拉尼奧完成了自我救贖。跟蹤作家的遊對玩夠了,更多的翹課逃學時間,他都是在書店裡蹭書看書,進行自我教育,並且拿起筆開始了詩歌創作。

    詩人的青春激情滿懷,熱血澎湃。1973年,青年波拉尼奧又回到智利,在參加一次戲劇節的活動期間,爆發了皮諾切特的政變,波拉尼奧捲入到平民共產主義組織,幾個月後遭到逮捕,關進了監獄。幸虧被兩個同學發現並認出他,他關了8天后被釋放。

    多年以後,當波拉尼奧談到這段經歷,還頗為自豪。事實上也是,這段“蹲了政治監獄"的經歷也給他帶來了榮光。但是,當他死後,這事又起了爭議。

    這個我們不細說,要說的是這次社會主義革命以失敗而告終,波拉尼奧重新回到墨西哥,很快與志同道合者成立了小團體"下現實主義者(Infrarrealista)詩歌運動",立意"反對官方文化"及其代表、大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

    但遺憾的是,他的詩歌並不被認可。1977年,二十出頭的波拉尼奧拋下一切離開墨西哥,由此開啟了其長達十餘年的流浪生涯。

    20多歲的青年詩人寫下了許多即抒情又創新的詩篇,其中《二十歲的自畫像》是代表:

    “我聽見那個神秘有力的呼喚/你要麼聽見,要麼聽不見,而我聽見了/幾乎哭出來:一個可怕的聲音。”

    這個可怕的聲音就是“詩歌是浪漫多情的,現實卻是殘酷嚴苛的”,這樣的詩歌並不適應當時的環境,他的詩歌發表不了,波拉尼奧無法靠稿費養活自己。

    為了生計,波拉尼奧做過洗碗工、服務生、守夜人,當過碼頭裝卸工、垃圾處理員等各種各樣臨時性的工作。

    那時候的波拉尼奧給人的印象是,外表還算英俊的“流浪詩人”、“毛頭小夥子”“憂鬱青年”,在生存焦慮與寫作的焦慮的雙重壓力下,讓波拉尼奧經常出沒在自己的詩作中,時而自鳴得意、傲慢輕狂(自封“特洛伊的聖羅貝託”),時而自我懷疑、沮喪懊惱,更多的時候,他既自我抱怨,也抱怨讀者、編輯和出版社。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版 波拉尼奧詩集《未知大學》

    他曾憤怒的吶喊:誰他媽會在乎我寫的東西?

    波拉尼奧初讀不被認可的小說,死後卻聲名鵲起

    波拉尼奧40歲前寫詩,40歲後為了生計,開始寫小說。50歲死去(2003年因為肝臟功能損壞,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羅那去世,年僅五十歲),但他留下作品的數量與質量都出奇的驚人。

    1992年,詩人波拉尼奧開始轉型,全身心投入小說創作。1995年末,波拉尼奧在巴塞羅納遇見了出版人豪爾赫·埃拉爾德(JorgeHerralde)。當時波拉尼奧已在西班牙生活了近二十年,邊打零工邊堅持寫作,但直到那時他的所有出版物(幾本詩集和一本與安東尼·加西亞·波爾塔[Antoni García Porta]合著的小說)仍是默默無聞的。

    也就是說,當1995年遇見埃拉爾德時,快四十五歲的波拉尼奧,幾乎還無人知曉。直到1998年,他埃拉爾德的幫助下,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荒野偵探》,該小說獲得了兩個大獎之後,波拉尼奧這個名字才算正兒八經出現在西語小說的版圖上。

    而在他死後出版的《2666》卻引發了歐美輿論壓倒性好評,均致以傑作、偉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讚譽。等於說,波拉尼奧直到去世後才贏得崇高聲譽。

    相比於其他作品,波拉尼奧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帝國遊戲》,直到今年才由曾經出版過他詩集的世紀文景正式推出。

    《帝國遊戲》也是在波拉尼奧死後,他的妻子卡洛琳娜·洛佩斯在抽屜裡發現一份半列印、半手寫的書稿,這本完成於1989年的小說稿件,一直沒有出版,說法不一,有說作者自己壓根就不想出版的,也有說作者有意向出版,只是為了更完美,一直在修改。

    不管什麼原因,得以出版就值得慶賀。《帝國遊戲》開始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末,於1989年完成,這個階段正是波拉尼奧創作詩歌的黃金時期。

    在這本書的翻譯者汪天艾看來,《帝國遊戲》與波拉尼奧同時期寫下的詩歌具有某種互文的對照關係。譬如《帝國遊戲》流露出一種強烈的抒情意識,整個故事如同一場詭異而陸離的夢,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感到某種不安。同時,波拉尼奧用散文體的形式給《帝國遊戲》帶來反抒情的意味。汪天艾認為,波拉尼奧這種創作傾向受到智利著名詩人、“反詩歌”代表人物尼卡諾爾·帕拉的影響。

    《帝國遊戲》我還沒有讀到,但看完這本書的創作背景,以及波拉尼奧的成長軌跡及創作經歷,我想這應該是一本““初見覺得一般,後來才發現差點錯過一個世界的文學作品””。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的其他小說我基本都讀過了,而且也都達到了初讀時的期待。

    2016.1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記得讀他的《遙遠的星辰》時,我正坐在去新疆的綠皮火車上,幾天幾夜的旅程,使我常常讀著讀著就有些恍惚,會忽然伸頭望向車窗外的星空。也彷彿自己正在一個穿行於歷史、神話和文學小徑上無數分岔口進行的旅程中……

    有時又會莫名擔心,這場奔著文學活動去的行動,我會不會也結識書中這個有很多名字,一個除了美學而毫無道德的人,一個恐怖的花花公子、兇手和攝影師,一個野蠻的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創作的藝術家呢……如果碰到了,自己又會寫些什麼呢?

  • 7 # 任玩堂

    其實符合要求的遊戲是有的,但是不多,現在大部分遊戲一旦上市,加上推廣,基本上都能夠保證在市面上火上一段時間。但還是有一部分遊戲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遊戲的細節把控和節奏的設計方面,又或者是因為遊戲的風格並不是現在主流遊戲的風格,使得這小部分遊戲給人的第一印象並沒有很驚豔的感覺,一不小心就會讓人錯過,最近我在玩的兩個遊戲恰好就是這種情況。

    第一個是孤獨寂寥的《旺達與巨像》。很多人一開始玩它,會覺得無聊,畢竟這個是沒有升級,沒有爆裝備,更加沒有氪金的遊戲。整個遊戲裡面只有十幾個BOSS,打一開始玩家就在荒野世界裡面毫無目的地遊蕩,久了確實讓人覺得單調。一開始玩的時候我找了半個小時怪,結果一個都沒碰到,最後無聊到直接關掉了遊戲。

    偶爾一次,和朋友討論遊戲的時候,才重新開啟這個遊戲。或許是因為心境不一樣,遊戲畫面還是隻有我、一匹馬和巨人,但我不再感覺到無聊,而是從心底生出一股寂寞孤獨的感覺。遊戲劇情很簡單,就是打敗一個又一個巨像,拯救少女,一次又一次的從沉睡的少女身旁出發的時候,這個孤獨感又給了我無限力量,雖然我並不知道我為什麼要拯救這個少女,也不知道打敗這些巨像能不能拯救這個少女。儘管劇情簡單,但遊戲結局卻給人一種無奈惆悵的感覺,特別是男主走向少女,逐漸被黑暗吞噬的無奈,就算已經打完了遊戲,我內心還是久久不能平靜。

    第二個則是玩法豐富的《堡壘之夜》。其實現在射擊遊戲種類實在太多,有現在流行的《絕地求生》,還有玩“屁股”的《守望先鋒》,最近比較熱門的還有以建築玩法為基礎的《堡壘之夜》。剛開始玩的時候總覺得《堡壘之夜》是美漫風格,反而沒有其它射擊遊戲的那種真實模擬的刺激感,角色設定也不如《守望先鋒》有趣並不能激起我的興趣。

    但是玩了幾把之後,我發現自己錯了,這個遊戲的可玩度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果說《絕地求生》是追求真實的競技求生,那麼《堡壘之夜》就是追求惡搞的技術求生。除了可以建造掩體改變攻防態勢,《堡壘之夜》裡的花式玩法也可以讓人目瞪口呆,什麼噴氣式建樓,空中跑圈、花式陷阱,更有甚者直接猜拳定輸贏,幾乎每一局都可以有自己的新玩法。

    更加好玩的是,原本設定就非常新奇的各種道具,在腦洞大開的玩家手裡更是玩出了花。有沒有聽過“尬舞手雷”?這種手雷幾乎沒有殺傷力,可玩家一旦被它擊中,就會自動跳舞,只能控制角色移動,卻無法進行攻擊。還有一個叫“脈衝手雷”的道具,有人用來炸飛對方,有人用來緩衝高處掉落的傷害,還有人突發奇想,把還在風暴圈外的隊友用脈衝手雷炸迴圈內......所以千萬不要被開場的美漫風格所欺騙,這遊戲是真的好玩。

    符合題主問題的東西,我真的覺得少之又少,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所以如果周圍的人不斷給你安利同一個作品,就算一開始不喜歡,你也可以試著接觸一下,不然真的可能會錯過一個好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00萬存銀行或是做信託怎麼才能獲得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