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蝦皮世界

    我覺得目前為止有兩種劃分方法

    按配置的話就是蘋果7 s8 小米6 P10 一加五 索尼這種配置高階的手機。

    也可以按照價格來區分,比如8848 威圖 還有許多價格很高配置一般,我們這些貧民也叫不出名字的手機。

  • 2 # 歪瑞奈斯吐

    第一、看配置。第二、看技術。但是配置強勁的不一定是高階機比如:小米6、華為榮耀系列,但是配置低的也不一定是低端機比如:oppo、vivo。我認為能準確定位高階機的只有這兩點結合起來,配置是基礎,但技術創新才能賣上高價格,走上高階機。就拿蘋果來說,剛出的指紋解鎖是蘋果5s而他的價錢卻也你賣到5000+,而蘋果4s開創了金屬機身先河,甚至有人賣腎去買。而華為手機使用了德國萊卡攝像頭也開始打進高階機市場。所以,只有技術創新才有抬高價格的資本,才能擁有高階機市場的一席之地。

  • 3 # 思念72666091

    謝謝邀請。作為一個不算過於資深的手機玩家,個人覺得如今對於手機檔次的劃分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以前對於手機來說,可以單純的看技術或者是價格就行了,現如今兩者都要綜合起來看都不一定準確了。我查閱了一些資料,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具體的劃分標準。我們姑且按照價位和配置兩方面來說吧。

    一、價格劃分:查閱一些資料時,發現國外的參考標準是按價位劃分的:高階機(400美元以上,約摺合人民幣2669元以上);中端機(200~400美元,約合人民幣1335~2669元);低端機(200美元以下,約合人民幣1335元以下)。但是回到我們國內,當我們在瀏覽一些國內的手機資訊網站時,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提到千元機,一般以千元機作為低端機的劃分參考,還算比較靠譜的。參考其他手機資訊經常提到的內容,個人覺得比較合理的劃分方式為:低端機(1000元以內的,價位越低約低端,不過這個也不一定準確,前面我們說過了,這個要綜合考慮);中低端機(1000~2000元,也就是介於低端機和中端機之間的),中端機(2000~3000元,這個檔位的還真不容易劃分,我看有些網站將2000~4000的都劃在這個區間),高階機(個人覺得3000元以上,畢竟這個價位以上的手機不管是款式還是購買人數都要少很多了)。總的來說這樣的劃分,比較簡單粗暴。

    二、按照手機的配置來劃分。看一部手機怎麼樣的關鍵還是看它的配置如何,一般挑選手機不在乎就從這幾個方面入手了(手機處理器,儲存裝置,螢幕用料,攝像頭的效能,外觀的美觀程度,手機執行的系統……)。在這裡個人就這些內容簡單的說下它們的劃分(本著交流,不當之處還望大家不要亂噴喲)。

    首先看處理器,畢竟它作為手機的大腦,這個還是很重要的。我們在看處理器時,也要在一定的時間裡比較同時代的。現如今手機處理器僅存的品牌已經不多了,下面有幾張不同跑分軟體8月份的CPU天階圖:先是安兔兔的:GeekBench3上面的:

    3DMark上面的:

    其他的天階圖,截止7月份,先是完整版,再是精簡版

    接下來就是看儲存了。儲存我們可以分為手機內部儲存和執行儲存兩部分來說:

    先說手機內部儲存,(由於受制於手機外觀追求越來越薄,手機內部更是寸土寸金的,現在支援外部儲存卡的手機越來越少了,這裡就姑且不提了)。現在的智慧手機儲存容量越做越大,很早以前手機能有個8GB,16GB都稱得上頂配,隨著科技的進步,軟體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手機功能越來越多,使用者對儲存容量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最近幾年,手機內部儲存(ROM)更是到了瘋狂的256GB(像iPhone7plus、Zenfone 3尊爵、Zenfone 2 Deluxe……)。雖然不確定未來會不會有更高的規格,但很明顯的是256GB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而對它的劃分也就很簡單了:低端(16GB以下);中端(32~64GB);高階(128GB以上)。另外從它的使用快閃記憶體規格來分的話,使用eMMC的可以劃分為中、低端,使用UFS2.0/2.1的可以劃分為中、高階。

    科普一下這兩種快閃記憶體的區別(我們也是從華為的快閃記憶體門事件中對這兩種快閃記憶體有所瞭解):

    然後我們再說說執行儲存,這個當然是越大越流暢了,不過是安卓機還是水果機都是如此。這個的劃分簡單粗暴的劃分就是:低端(4GB以下);中端(4GB~6GB,如今6GB已成主流了);高階(8GB及以上,不過目前貌似最高也就8GB就到頭了,至於多久以後會不會出現更高的就說不準的,前不久看了一則小道訊息,據說某不知名廠商在開始準備12GB運存的了,至於是真是假就很難分辨了。不過8GB的運存最近兩三年還不會落後)。

    接下來看螢幕。先說最直觀的解析度一般可以劃分為720P以下,720P,1080P,2K和4K。目前來說低端(720P及以下),中端(1080P),高階(2K以上)。

    再說螢幕材質,低端(電阻屏,不過現如今很難再見到了),中、高階(電容屏,目前主流都是)。最後再看使用的技術:當然最好的材質應該是AMOLED屏,尤其是三星的Super AMOLED屏,三星自身的高階機都是用這種材質的螢幕的(比如說S8系列……),即將釋出的iphone 8據說就會使用這種螢幕。常見的OLED屬於中高階,其他材質就不好說了。

    緊接著說說手機的外觀及技術:這個方面就不好去判斷了,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裡就不過多去說了。

    最後就是看手機的系統了。目前手機的系統最常見的就是Android系統,蘋果手機的IOS系統和即將退出市場的微軟WP系統。說蘋果屬於高階機,相信大家都不會反對;微軟的WP系統不好去劃分,畢竟使用的人太少了;Android系統不能說高、中、低端的手機都有。我們先說Android系統吧,我們最直觀的就是它們的深度定製UI了,下面是常見的幾個UI簡介:以上是國內深度定製UI的簡介,除了上述的UI外,國內還有聯想的vibe UI,酷派的EUI,百度的yun os,360手機的360 OS……每一款手機都有根據它自身的手機特色的UI,至於哪一款UI是你的菜,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把適配你的手機的各個UI都下下來感受一下。如果覺得麻煩的話,就推薦MIUI,Flyme和Smartisan OS吧,畢竟這幾款的口碑都還不錯,如果想體驗偏原生的安卓系統的話,就推薦一加的氫OS。

  • 4 # 水哥愛搞機

    1、其實很重要最簡單的一個分辨方法就是CPU了,拿高通CPU來說,8開頭的才是高階旗艦機採用的CPU,比如今年的835CPU,三星S8、一加 5、小米6等機型就是採用的這個CPU。6開頭的就是屬於中端CPU了,中端機的代表就是 OPPO的R系列了還有VIVO的X系列。比如OPPO R11就是採用的高通驍龍的660CPU。當然還有一些線下品牌的千元機就是採用高通的4開頭的CPU的,比如華為的暢想系列和G系列,還有OPPO的A系列等等。

    2、還有材質決定了,現在還在用塑膠機身的基本都是低端機了,高階機一般都是用的金屬機身,當然還有一些中端機用的是玻璃機身。

    3、其實看引數配置就已經很好分辨高低端機的區別了,記憶體晶片採用老的技術肯定就是中低端機了,旗艦機都是採用的最新的傳輸技術的記憶體晶片,比如說emmc5.1和UFS2.1的區別。

  • 5 # 文森特_瓦倫丁

    只有價格劃分,沒有其他的了……

    消費級市場基本上都是這種劃分規則,如果考慮的東西太多就沒法劃分了。

    比如說杜嘉班納的T恤和其他品牌T恤,如果不按價格分,那按材質分?都是純棉,即使製作工藝差點,又能差多少錢?你所支付的大部分錢都是品牌溢價。

    手機亦是如此,如果僅看手機價效比,越是邊緣的品牌,價效比越高,但為什麼沒人買呢?因為他們品牌不光沒有溢價,還會導致手機整體價效比變低。

  • 6 # 精思生智慧021

    一件商品看它是否是高檔(高階)產品,個人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1、品牌。品牌是一個產品綜合的表現,它包含了這個生產廠家的技術、設計、生產工藝、市場知名度、消費者認可程度,有著自己一整套完整技術研發體系和品控體系等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而且經過市場長期的洗禮。因此選擇高階手機,首先看品牌。

    2、核心技術。在這裡我們談手機。如果一個廠商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那麼生產出來的手機無論如何都談不上高階。如蘋果的系統以及科技創新能力(雖然這幾年蘋果的創新乏力)、三星硬體生產和開發能力、以及華為產品的整合能力自己對科技研發能力。手機行業入門的門檻很低,買一些核心部件拼湊成一臺手機,然後靠各種別出心裁的營銷手段包裝為高階手機。目前這種情況的手機廠商佔市場的絕大部分。

    3、價格。高階必須高價,這是必須的。價格反應出這臺機子的價值。如品牌的溢價、設計研發的投入、對產品整合最佳化的投入、用於設計研發產品整合最佳化所購置的裝置、市場的高階人群的接受程度等等。想用最低的價格購買最高階的產品,在夢裡想想就行了。另外千萬不要用一臺手機每個零配件的價格合計來衡量整機的價格,這是一種無知、無腦的思維。

    4、手機的綜合性能。高階手機重要特徵就是有自己最為突出的功能同時,手機整體綜合性能是最高。我個人理解價效比就是手機綜合性能和價格的比。

    4、硬體。手機所有的零部件,都應該是行業中名列前茅的。但有個前提就是必須能整合成符合高階配置要求的整機。我把硬體放到最後,不是硬體不重要,硬體十分重要。但目前手機拼硬體感覺已經走路歧途了,許多廠家拼命堆砌硬體,然後用跑分軟體娛樂一下。我一直在想,我們手機絕大多數消費者,包括高階手機消費者,有多少是發燒友?目前自稱懂手機的人,大多數是偽發燒友。大家從ov爆賣應該明白,特別是高階消費者,對手機的跑分更是不屑一顧。所以高階手機硬體不是那麼重要。

  • 7 # 3C毒物

    年底將至,2017年又將畫上一個句號。縱觀2017年,儘管三星、蘋果仍然是全球手機行業的核心力量,但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手機軍團和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尤其在國內市場上,中國產手機品牌格局漸漸清晰,以華為、小米、OPPO、vivo為主的新格局越發穩固,隨著手機品牌化層級的逐漸清晰,二三線和中小品牌的日子愈發艱難。從高階旗艦機到低端千元機,市場紅海也變成了市場血海,今天,我們就從品牌定位、效能配置、產品售價三個方面,為大家分析一下手機市場到底是怎麼劃分高、中、低產品的?品牌定位在品牌為勝的時代,如何讓手機品牌迅速搶佔消費者心智,成為了手機品牌成敗的關鍵。例如,手機巨頭蘋果公司的iPhone,以其時尚的外觀、出色的設計以及昂貴的價格,定位高階市場,備受年輕人、白領和商務人士的青睞。華為公司推出的Mate系列同樣是高階機的典型代表,主攻中年商務人士,榮耀系列則更定位中端機,主打年輕人和學生市場。而小米自誕生開始,就定位中端檔位,效能和價格具有很強的衝擊力,後續延伸的紅米系列,更是依靠超高的價效比,主打低端千元機市場。效能配置蘋果剛剛釋出的iPhone X,搭載的A11仿生晶片,可以說是目前最強勁、最智慧的晶片,而iPhone X的售價更是高達8388元起,無疑是高階市場的超級旗艦。而在安卓陣營,高、中、低檔手機搭載的晶片,效能表現更是層級明顯。驍龍835是由高通研發的支援QC 4.0快充的手機處理器,一加5T、小米6均採用了這款晶片,也是目前安卓陣營最強效能的代表。而在中低端市場,普遍採用驍龍625或者聯發科處理器,效能自然也是能夠滿足日常需要。產品售價說到價格,對於劃分手機市場,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區別。三星、蘋果、華為的自家旗艦售價都是4000元以上,定位高階機。而小米、華為榮耀、魅族Pro系列手機在2000-3000元,也是力爭中高檔位。1500元以下的紅米手機、魅藍手機,勢必在中低端的市場要分一杯羹。看完上面的分析,相信大家一定對於高、中、低端手機市場都有了清晰的瞭解。那在購機的時候,從品牌、效能、售價綜合考慮,絕對可以幫你買到最合適的手機。

  • 8 # 墩子村

    個人覺得呢,可以簡單的按CPU來劃分一下,畢竟不同品牌,相同CPU的,價格也差甚遠,像OV的660都賣到三千多,你認為它們就是高階機?這不適合的,只能說是他們的品牌做得比較好溢價能力高而已,從CPU上分,可以這樣認為:

    高階:真正的旗艦——華為970、高通835

    中高階:上代旗艦--華為960、高通821/820、特色或高溢價手機——OV X20/R11S、魅族PRO7

    中端:高通660、MTK X30/X27、特色或高溢價手機——金立S11S、oppo A79

    中低端:高通625/450、MTK P30/P23、高通652/653(上一代中端)

    低端:其它低端CPU的手機

  • 9 # 使用者50229347776

    商家眼中的高低中端無非就是價格區別。底端1000以下或左右,中端1000-2400,高階2400以上。而消費者眼中的高低中機各有不同,完全按照需要來決定的,像那樣配置控一直認為藍綠手機就是高階外表和價格,但是搭配底端核心的價效比極低的手機,但是在某些人看來,藍綠手機就是好手機,某些妹子喜歡的就是這個外表,這種手機又輕,又潮流,比那什麼錘子好看多了,管它配置高不高,不低就行了。當然這是大部分妹子喜歡的原因,肯定比較適合妹子使用了。所以對於以前在網路上無限噴藍綠手機的那些大老爺們,你們一個勁批評藍綠手機,高價低配,純粹是在騙錢的,騙那些不懂手機的人,一個個義憤填膺的,搞得別人都以為你們買過藍綠的手機似的。每個公司都有高中低的產品,但是隨著時間變化,以前所定義的低端產品是一千左右或者一千以下吧!但是現在還有多少這種低端機呢?小米出了個紅米note4x後還有這種一千左右的低端機出現嗎?反正我是沒看到過,還有其他的公司現在也基本沒看到過多少出一千左右的低端機了吧!現在都追求的是高配置,好服務,優秀的體驗,所以以前那些一千左右的機型現在已經不熱門了,對於現在的購買力來說,兩千元左右是一個新的評價標準,也許以後兩千元的手機是買手機的價格起點,兩千元的手機可能就是入門機了。那麼以前的所謂中端機以後差不多就變成低端機了。本人大二,在一般的學校看到的換機現象,大一都是一千多的,到了大二都追求配置,體驗,所以價格差不多都是兩千起步的,而且買的也都是前一陣子的熱門機型,比如榮耀九,小米六,一加五,蘋果8,三星s8這類,年輕人畢竟是網際網路手機的消費者,而年輕人往往是換機的最大力量,而年輕人都追求個性,時尚,速度……所以年輕人對新手機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這也就導致他們消費的水平會越來越高,所以以前的中端機估計會成為現在的低端機了。總結一下吧!現在的三個價位,低端應該是0-1500,中端1500-2500,高階2500-+00。這只是我認為的一個標準,如果不符合你的看法,請默默保留你的看法。

  • 10 # 煙波客11546399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提問。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答案。但是,我想提醒各位先審題,高階機≠高檔機,低端機也≠低檔機

    而高檔機的概念,這個則是社會認可和品牌溢價的附加效應。價格也許會遠遠超過手機本身的價值。高檔機≠高階機,有些廠商的中端機,甚至低端機也可以進入高檔機的範疇。同樣的低端機也≠低檔機。習慣以價格定位手機,自然這個手機賣價就是高檔或低檔的象徵。喜歡以實際價值定位手機,所以就有了價效比的選擇。高、中、低端每個層次都有價效比的存在,並非價效比就一定是低一個層次的定位,而是同樣定位不同價格的表現。

    個人以為高、中、低端產品劃分是每個廠家自己內部的劃分,而不是市場統一標準劃分。

  • 11 # Muse手機評測

    主要劃分依據應該是價格。1000元以下可看做低端機,1000~2000,可看做中端機,2000到3000元是中端機到高階機的過渡區間,3000以上,可認為是高階機。(當然像三星、HTC也有把中端機賣到三千價位的。)

    其次是配置。注意配置是看綜合方面的,不是隻看CPU。2016年,ZUK Z2把高通高階旗艦驍龍820,賣到1299的價位,雖然用上了高階旗艦CPU,但其他配置方面差強人意,所以充其量Z2也只能算箇中端機。8848把聯發科賣到八千,沒人說8848是低端機吧?因為人家手機的本身定位就是高階商務機。大體而言,高階機各個方面的配置都要比中端機、低端機高,但是也非絕對。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高階機會有中低端手機沒有的附加增值屬性,如更好的做工、材質,更用心的設計。

  • 12 # TASTER科技

    每個品牌分類的方法不同,當然每種分類方式也不能完全代表。

    有透過價錢來區分的,一般來說1000元以下就是低端,1000~2000就是中端,2000以上就是高階。當然還是要看品牌。

    有透過型號來區分的,比如OPPO A系列就是100~2000多的中端,R系列就是高階。小米魅族則是透過子品牌的形式區分,小米主打中高階,紅米主打中低端,也就是2000元以下。

    再就是按配置(主要是處理器)來區分。高通4系列是低端,6系列是中高段,8系列是旗艦。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要看每個品牌,品牌不同,劃分情況也不一樣,其實從數字和型號上就能看出,一般加上note啊plus啊配置普遍比不加的好。mini一般就是尺寸小或者配置稍低,或者叫青春版。MAX就是大屏。note原本是有筆記,需要筆的意思,後來漸漸成了旗艦的一個代名詞。

  • 13 # 嘟鈰滺嘫

    手機高中低端的劃分主要看總體配置,價格可作為參考,但沒有明顯界限。手機的配置主要看硬體的soc,運存和記憶體以及拍照能力,軟體就是看作業系統的體驗性如何,另外可以看功能的齊全程度,像高階機具備幾乎所有其他機型的功能,並具備其他中低端機型不具備的或是當下引領潮流的新技術,這類機型包含蘋果系列,三星的S,NOTE系列,華為的P,mate系列,一加手機,小米的mix系列,ov的find和xplay等,這些機型配置高,價格也相對較高,價格基本在3500以上。而中端手機像華為的榮耀系列,小米系列,ov的R,X系列,魅族pro系列等價格大致在2000-3500間,低端機像小米的紅米及紅米note系列,華為暢玩oppo的Y系列等在2000以下,配置屬於低端。因此手機高低端劃分可結合配置和價格看,但價格有時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像ov的R,X系列是典型的高價低配,在價格上看像是中高階,但從配置看只能算是中端,甚至低端,而作為手機行業的價格屠夫的小米系列及mix系列和一加手機可以算的上中端的價格中高階的配置,中高階的價格高階的配置,價效比極高。然而手機更新換代快,今日的高階可能是明日的中端或低端甚至一文不值,因此講手機的配置要說明時間,或是同一時間的對比,否則毫無意義。

  • 14 # 先森數碼

    高階機、中端機、低端機是怎麼樣來劃分的?

    雖說現在手機已經很普及了,各種功能配置都五花八門。但大家真正分高、中、低端的無非就兩點:價格和配置(特別是處理器)!

    配置是劃分的最常規手段

    跟汽車一樣,大家喜歡從軸距來區分A、B、C級,當然也會參考車長。手機也一樣,大家區分的最大參考就是處理器,畢竟現在旗艦機用旗艦晶片、高階機用高階晶片,這是基本不變的規矩。從用什麼晶片就可以看出廠家的定位,消費者在進行對比的時候,也會把處理器列作第一參考物件。

    除此之外,用的螢幕,快充功率、外觀設計和拍照水平也是消費者重點參考的配置項。因為當處理器的差距小了後,大家就會對比其他選項,這也是人之常情。

    價格也是大家不自覺進行劃分的一個點

    這些年,處理器越來越往高階走,所以的同一款處理器,最低可以到2000元,但最高可以到七八千,主流的都集中在四五千,所以產品定位錯開後,這種單純看處理器已經不明顯了。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現在的廠家和消費者對於高中低並沒有一個明顯的劃分,大家都很模糊。但大家的產品售價和區分上還是能看出還是暗有所指的。

    其實大家也不用刻意看旗艦機和低端機,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就好,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用過於追求啥高階旗艦。物美價廉和小而美一樣是精髓所在!

  • 15 # 小伊評科技

    目前手機行業對於手機的檔次劃分是越來越細了,低中高階這三個檔次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目前手機市場的需求了,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手機行業大體可以細分為如下幾個層次:

    (一)入門機 起步售價多在500-900元之間:特指那些配備最低端入門晶片的手機,這些機器配備的都是市場上最低端或者是比較老舊的處理器,譬如驍龍439,聯發科P35等,這些處理器的效能基本也就是能剛剛好的保持系統正常使用。其他配置除了電池容量之外基本上也都是處於入門級,720P螢幕,單攝等等,另外這些機器在ID設計以及做工用料方面也會顯得廉價感十足,大下巴,塑膠中框+塑膠後殼是最常見的,至於一些小品牌更是會直接山寨大廠的產品。不過這個價位的手機通常都會配備超大容量的電池,續航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基本上都能做到兩三天一充。

    入門機推薦手機:紅米8A,紅米Note9,IQOO U1X,中興 ZTE V2020 Smart孝心版

    (二)低端機(千元機) 起步售價多在1000-1500元之間:這部分手機通常也被稱為千元機,相比於入門機,這個價位手機的可用度就要好很多了。在這個價位的手機通常都會配備各個IC廠商最新發布的中端處理器,譬如驍龍7系列處理器,聯發科8系列和麒麟8系列處理器等。這些手機的效能表現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了,系統流暢度已經不成問題,而且很多遊戲也都可以在中檔畫質下流暢執行。

    另外,對於售價稍高一些的低端機往往還會具備一兩個在中高階產品線上下放的配置,譬如高重新整理率,更高功率的快充(RealmeQ2Pro 65W快充)以及後置攝像頭(紅米Note9Pro一億畫素感測器)等。至於ID設計,這個價位的手機大多都採用的是公模設計,背後材質也多以塑膠材質居多,質感和顏值一般,但是比入門機要好一些,主要體現在後殼打磨,正面下巴和邊框控制以及整體做工方面。

    低端機推薦手機:IQOO U3,RealmeQ2,紅米Note9Pro,紅米10X等。

    千元最佳外觀——IQOO U3

    (三)中端機 起步售價多在2000-2500元之間:這部分手機的配置通常是比較混亂的,對於目標群體的細分會更加細緻,可選擇性比較多。譬如這個價位上有主打影像效能定位女性消費者的手機,這些手機的優勢體現在自拍配置,顏值以及重量控制方面,其中典型機型是VIVO S7,OPPO Reno 4等。同時也有專為男性消費者量身打造的高效能手機,譬如紅米K30U,IQOO Neo 3,IQOO Z1,RealmeX7Pro等等,可選擇性非常豐富,但是這個價位的手機在一些細節方面仍舊會有一些短板的存在。

    中端機推薦手機:紅米K30U,RealmeX7Pro,VIVO S7等。

    紅米K30U

    (四)中高階手機 起步售價多在3000元-4000元之間:這個價位的手機絕大多數都會配備當下的旗艦級處理器,另外在配置上也會比較豐富和均衡,基本上不會有太過明顯的短板,外觀質感相比於中端機還能再進步一個層次,如果用一個形容詞形容這個價位的手機的話,那就是“水桶機”。不過由於成本和定位所限,這個價位的手機基本上不會擁有特別具備辨識度的ID設計或者是材質。

    中高階機推薦:小米11,IQOO 7,一加8T等。

    IQOO 7

    (五)高階機 起步售價多在4000元以上甚至5000元以上:這個價位的手機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中高階機器的進化加強版版,在中高階機器的基礎上這些機器在諸如ID設計,特色配置方面會有一定的進化。總體來說,這個價位的手機在滿足水桶配置基礎上會選擇某一個或者某幾個關鍵性配置進行深化提升,最常見的就是螢幕,影像效能以及快充。

    高階機推薦:VIVO X60Pro+,華為Mate40系列,iPhone12等

    至於價格再往上的機器基本上都是具備全新形態的手機,譬如華為MateX系列,三星Fold系列等等,不過這些機器的面向群體很小,就不再過多的闡述。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是精裝房,沒錢了,能不能只安裝客餐廳的暖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