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恩
-
2 # 陸叔玄鏡
當你認知和經濟上超出父輩才可以。
第一認知為重要,如果你認知達不到,黃金在眼前,你也會把它當石頭,認知了,還需要方法,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學習全部知識,只能有限選擇,如何選呢?如何學習呢?
第二,經濟條件也是一個因素,好的教育資源稀少,大多數人都是會走一點彎路在發現,發現了還要經濟投資!沒有條件就是浮雲。
孩子的天賦引導也很重要,需要家長的認知並引導發揮成長。
-
3 # Carmen說育兒
我最近在學兒童心理成長指導師的課程,裡面就有提到這種現象,叫做“創傷的代際傳遞”,講的就是父母的潛意識如何影響孩子。
舉個列子,母親是怎樣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最擔心的樣子:
有一位媽媽擔心孩子去幼兒園被欺負,所以孩子回來後,媽媽會很緊張的問孩子有沒有受傷,有沒有被人打,久而久之,孩子也認為自己容易被人欺負,人際關係變得不好。深入探究原因,原來母親小時候有被人欺負和不受重視的經歷,所以她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無意識的把這種觀念傳遞給下一代。
這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創傷”。創傷分為大創傷和小創傷。大創傷一般指自然災害,小創傷也稱為“關係的創傷”,在依戀關係中讓孩子感到恐懼、羞恥、被拋棄等,如說“不要你”。
創傷被無意識的傳給下一代,就是孩子替代父母,去承受父母未能處理或者代謝的創傷。我自己的育兒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或多或少的都在用我媽媽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而且這種方式是我當初討厭的。比如我媽媽是比較急躁的人,做什麼時候都得第一時間按她的意願來做,不然就容易黑臉。我曾經對自己說,如果以後肯定不會這樣對自己的孩子。但現在反思,我無形中也在使用這種方式。
那如何減少,切斷或者轉化這種創傷傳遞?
1,提升覺察。區分自己的幻想和孩子的體驗,減少或收回投射。比如使用情緒記錄表,記錄當下情緒發生的誘因,自己的想法和真實的體驗。
2,自我負責。有意識的覺察到自己可以做選擇,不要重複上一代留下的創傷
3,看到關係中他人的力量,看到孩子在關係中如何體驗自己。
-
4 # 寶媽麗麗在修行
會有影響,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重蹈覆轍,而且也能避免。下面我來說下自己的看法。
1 人是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有本書叫《由內而外的教養》,作者是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丹尼爾·西格爾,他專門研究人際關係對大腦的影響。他在這本書中表達了一個觀點:
童年經歷塑造了我們的大腦,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也會影響我們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
為什麼這樣說呢?
人的記憶分兩種,一種是外顯記憶,一種是內隱記憶。說明白點兒,外顯記憶是能夠被記起來的記憶;內隱記憶想不起來,但會偶然蹦出來,影響你。
而內隱記憶大多數不太美好。當我們在經歷某件事的時候,這件事帶給我們的感覺不那麼好,但大腦還是會記住,只是為了保護我們而隱藏起來。
藏起來的,並不是不在了,而是變成潛意識。默默影響一個人。而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經歷的事情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童年時期人主要生活在原生家庭中。所以,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好的原生家庭會滋養孩子,不好的會帶來壞的影響。可以說每個人都會收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只是程度不同,方式不同而已。
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造成影響
2 我們是如何重蹈上一代覆轍的?孩子會不自主地模仿父母,把跟父母的相處方式帶到與他人的生活中國際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她的書《原生家庭》中,舉了很多例子。其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叫她梅梅吧,梅梅小時候一直照顧自己的混蛋父親。等到她長大談戀愛,每次找的物件都跟父親一個德行,她總是覺得自己會感化他們,但最後收穫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她其實就是在複製跟父親的相處模式。
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我媽媽跟我爸爸經常吵架,我媽不幸福,總想一走了之,但內心她又想讓我爸勸她,安撫她。我長大後戀愛的時候,跟我媽一個模式。
我記得我媽會在一些時候無緣無故地罵我。我很迷茫。面對自己孩子時,有時候看到她鬧騰,我就會突然有罵她一頓的衝動,然後突然想起我媽。
在這裡,我一不小心就會複製我媽的教養方式。
父母的話、行為,對孩子有深刻影響《父母的語言》這本書裡面詳細介紹了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從父母那裡聽到的話,模仿的家長行為,塑造了自己。
樊登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孩子會活成父母期待的樣子。
父母把孩子說成啥樣,他就可能長成什麼樣,因為我們對孩子來說是權威,說著說著就成真了。這也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好的父母用語言滋養孩子,壞的父母貶斥孩子、打擊孩子。
熱門暢銷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塔拉父母給她的文化影響,在內心給她設定了一道無形的屏障,即便她後來衝破它,走出來。當她接受新思想,新思想和舊理念在她身體中打架,她是很痛苦的。
3 每個人都會重蹈覆轍嗎?該如何避免。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重蹈覆轍,可能父母的行為對你的教養有一定的潛移默化影響,但人是會思考的,當意識到自己被原生家庭影響,自己不舒服後,學習了新的育兒知識後,大多數人都會轉變,用其他方式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也確實如此,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時,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方式不對時,他會說一句:我絕對不會這樣對我的孩子。
我就是如此。我覺得我的原生家庭對我影響挺大的。在我戀愛期間、擇偶方面都有影響。但當我有了孩子,一切都不一樣到了,我因為學習,因為愛孩子做了很大改變。這就是心理學家說的,認識到自己,是改變的第一步。
接下來,你不要再自責或者責怪家人,要轉變為愛自己。
當你自責不接受自己,當你責怪家人把怨氣發洩到他們哪裡,又有什麼意義呢?驅動人的力量有很多,但最大的是恐懼和愛。當你自責、責怪他人,其實還是處在恐懼、焦慮、不接受中,越是這樣,你內心的“大象”越焦慮,越不敢跨出改變的一步。
然而,當你不在怨恨,往前看,愛自己,決心把自己帶到更好的地方去。你內心的大象便安定下來,跟著你走了。這是心理學家陳海賢在《了不起的我》中表達的一個觀點。
利用這點,我們可以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不在教育自己孩子中重蹈上一代覆轍。
愛自己
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原生家庭中跟家人的互動關係,家人的語言行為都會影響我們;但我們不一定會重蹈覆轍,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然後更愛自己,就會走出。最後我想說,人生縱然有很多枷鎖、諸多不順,但你依然可以透過學習,透過自身的努力,塑造全新的自己。
祝好。再見。
-
5 # 秦乂
普遍
能避免
需要持續的學習,打通認知。
還需要刻意的練習。
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從小被忽略(媽媽也是無力照看),養了孩子後,學習,練習,自我療愈。
現在養育自己的兩個孩子,從不發火,情緒管理、養育技巧都豐富多了。還建了親子問答群,回答其他媽媽的疑惑。給其他媽媽們支援。
至今,依然在持續學習中。
但這條路,不好走,走了好幾年。堅信:前半生我沒法選擇,後半生,我要自己做主。
-
6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很多時候自己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又重複了父母養育自己的時候對自己的養育方法,儘管自己非常不喜歡父母養育自己的方法,你對父母養育出來的自己非常不滿意,但是這一切還是發生了,這才是那個輪迴。
因為父母在養育我們的時候,他們和我們互動的方式已經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我們的互動方式就是跟父母學會的,如果父母是指責苛刻的對待我們,那我們只學會了這一種和別人互動的方法。有可能在你小的時候對這種互動深惡痛絕,比如你小的時候,你的父親對你是指責和打罵。你非常恐懼,憤怒,委屈,傷心。你在你很小的時候就下定了一個決心,以後我有孩子了,我就不這樣對我的孩子。可是當你有了孩子之後,你也是對他指責和打罵。因為你只會這樣的互動方式呀。
當然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父母的錯。有可能你的父母也是這樣被對待的。如果我們去找是誰的錯,那就沒有盡頭了。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從這一個事情中有所學習,我們可以避免再出現對孩子的指責和打罵,讓這個輪迴在我們這裡中斷。
那最重要的就是覺察。因為當你在指責和打罵你的孩子的時候,你都沒有覺察到你在做什麼,也就是說處在無明的狀態中。,我你沒有覺察,那更談不上改變。
不過現在看來是你已經覺察到這個部分了。那你就可以來改變這個部分了。當你在跟孩子互動時,想要指責和打罵他的時候,你就可以先喊停。單單是停下來就是和過去很大的不同。停下來是改變的開始。
剛開始你可能還會指責和打罵孩子。但是隨著你的覺察越來越多,每當你覺察到你又想要指責打罵孩子的時候,你就喊停。慢慢的你指責和打罵孩子的次數越來越少,然後變成偶爾,
直到最後你不再用指責打罵的方法跟孩子互動。
這個時候你就打破了這個輪迴。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回覆列表
以前是父母養育了我們,現在是我們自己養育孩子時,也是辛辛苦苦的,也會出現重蹈覆轍的。我認為還是可以避免的。因為我們也都是普通人,難免犯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就改,本是好事,這是可以做到的。
從父母身上看到好多的習慣,也許在他們骨子裡已經無法改變了,但是到我們這一代是可以改變的。我總結如下:
一.父母那個年代養育孩子時的條件有限,吃的穿的喝的住的都沒有,條件很苦,我們也慢慢習慣了,長大後懂得父母的生活不易,正是這些艱苦的條件從小培養了我們,人生從小就歷練了很多,懂了許多道理。雖說我們小時沒啥好吃的好喝的,住的條件也差,但是我們知道這是當時的時代條件決定的,我們當時很知足,我們很快樂。現在的條件很好了,我們養孩子時也輕鬆了很多,孩子吃的喝的穿的住的都不錯,但是似乎缺了什麼?這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地方。我們如何避免讓孩子過苦日子時,也需要讓孩子適當做一些吃苦的生活鍛鍊和社會歷練,嚐嚐生活的味道,苦則思變,讓孩子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二.時代在不斷變遷,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每個人都在變,我們如何讓孩子一直保持初心,始終保持初心呢?需要把上一輩人的一些好的思想和建議說給孩子,避免走彎路,因為父母那一代的一些思想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了。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樹立更加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價值觀,避免脫離社會。適應社會需要用變化的眼光和想法來指引孩子。
三.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老一代人受當時的社會條件限制,發展很慢。現在的時代,科技非常發達,我們可以找到好多的方法指導孩子的成長。比方說學習除了看書本,可以用電腦,手機,還可以參與網上搜索和討論,查閱電子版資料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小時沒有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更多的科技裝置指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總之,我們生活的時代條件很好,我們養育孩子時可以避免很多重蹈覆轍的一些苦路和苦日子,我們也需要不斷的改進方式和方法,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學習,把錯的改成對的,多指導孩子的成長,適應這個社會是不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