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乖乖單眼皮xo

    崇禎朱由檢剛接手這個風雨飄搖的爛攤子的時候,立下了宏偉的願望,要勵精圖治,讓大明中興。剛上位就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剷除掉魏忠賢,清算閹黨。

    從這一點來看,他還是分的清先要幹什麼的,把閹黨剷除掉後獨攬大權,可以保持政令的暢通。但是他沒想到的是朝政黨派紛爭由來已久,由於他爹和哥哥的不理朝政,你今天干掉了閹黨,然後又出來了一個東林黨,這個時候就把崇禎的短板顯現出來了,由於長於婦人之手,有沒有經過系統的帝王培訓,對於這樣尖銳的問題熟手無測,空有屠龍心沒有屠龍技呀,那怎麼辦,只能再次捲入黨爭之中,至到明朝滅亡。

    如果他能有識人的能力,黨爭對於皇帝來說只是小事,但是他沒有,只能靠自己皇權去壓制黨爭,慢慢的去耗盡明王朝最後一點氣數。

    在遼東戰場上,輕信了袁崇煥,傾全國之力修建了一條長城,用來阻擋清兵入關(當時還是大金),結果大金騎兵從蒙古繞過了長城,直逼京師。他也不想想,讓你造長城你能造多長,你的邊境線能守得住嗎?幸虧袁崇煥回訪及時,要不然早玩完了。

    輕信袁崇煥也就算了,怎麼說也是自己手底下的大將,但是你輕信皇太極是怎麼回事?竟然中了敵人的反間計,親自給敵人挪開了絆腳石。祖大壽聽說袁崇煥被殺了,趕緊的帶領兄弟們投靠了皇太極,讓皇太極兵不刃血的拿下了遼東防線。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作為皇帝就算不相信手底下的將領,最多就是押回京城待參,或者戴罪立功,也不考慮下前線將領的感受。沒有識人之能就算了是吧,但是也別瞎猜疑呀,這是會壞大事的。

    遼東丟了,沒事,咱還有內地廣袤的轄區,也夠咱折騰了,等這邊發展發展,兵精糧足了,咱再去把遼東奪回來順便幹掉大金。這時候崇禎的周皇后出來全他了,說起這個周皇后也是賢良淑德,很聰慧的一個皇后,就勸他說,“現在的局勢很不穩當,遼東防線已經沒了,京師已經沒有了屏障,不如遷都到南京,以圖後事”。

    崇禎一聽這話,肯定火冒三丈,堅決不同意。本來事實已經擺在了面前,這就是打腫臉充胖子了,不知道哪裡來的信心。

    拒絕遷都那就拒絕遷都吧,那咱就繼續發展。有句話說得好啊,叫做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國內發生了大規模的旱災,旱災玩了之後就是澇災,這還沒完,接著就是大規模的傳染病,據史書記載,當時傳染病最少讓人口減少千萬人以上。真的可以說是千里赤地,就這樣崇禎為了抵禦外族還要加稅。

    天災加上人禍,導致老百姓大規模起義開始,闖王隆重登場了。

  • 2 # Zh上善若水W

    為了千古流芳、留名青史,不知道有多少能人異士出生入死,忠肝義膽。不過向來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真正能達到如此境界的人,卻是屈指可數。古話說得好:“一將功成萬骨枯”,要想達到這般境界,可想而知。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大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但是朱由檢並不是一個昏君,相反他還是一位很有作為的明君。大明朝的滅亡是因為他的祖先挖坑太深,多年的弊政積重難返而造成的。其實跟朱由檢沒有太大的關係。

    朱由檢繼位後就立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先是誅殺閹黨魏忠賢等人,又炸燬了東廠機構。隨後還為楊漣等東林黨忠臣平了反,各方面做的可以說都很深入人心。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如此有作為的明君,大明朝愣是在他的手上滅亡了。這不得不說朱由檢是很不幸的,因為他有些生不逢時啊!

    其實呢?朱由檢本來是有一次機會可以挽救大明朝的,至少可以讓大明王朝不會那麼早就滅亡。但是朱由檢因為堅守一句祖宗的名言導致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 那句名言就是“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其實這句話真是誤導了崇禎皇帝,讓他不懂得如何變通啦! 公元1644年初,李自成的大順軍眼看就要攻進北京城了。內閣大臣楊嗣昌曾向崇禎皇帝建議先暫時戰略放棄北京城,然後移駕到南方地區以求東山再起。這也是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真理。然而崇禎皇帝像中了邪一樣油鹽不進了,還說成祖皇帝在世的時候曾說過大明的皇帝在生死存亡之際當以“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意思就是說身為大明朝的皇帝就應該與國家共存亡。

    崇禎皇帝就迷在了這句話上,於是斷然拒絕了楊嗣昌的建議。他說:朕身為大明天子理應與大明朝共存亡,豈有棄祖宗宗廟於不顧自己逃命的道理。於是後來李自成率軍攻破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吊死在了萬歲山,大明朝徹底滅亡。

    我們就以事後諸葛亮的身份來分析一下,其實從後來發生的事可以看出,李自成並非明主,也不是個守成之君。當時如果崇禎皇帝聽從了楊嗣昌的建議的話,大明朝是絕對還有救的。第一:雖然當時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勢力龐大,但是畢竟他們都不是正規軍出身,戰鬥力上是遠遠比不上朝廷正規軍的。只要崇禎皇帝轉移到南方去,南方地區的大部分軍隊都還是聽從朝廷的。一旦崇禎皇帝駕臨南方,南方將士勢必會拼死保護聖駕。這樣的話就算李自成佔了北京城短時間內也不會把朝廷南方的軍隊都吃掉。崇禎皇帝至少暫時是安全的。

    第二:一旦朱由檢在南方站穩了腳跟,就有時間通知北方的吳三桂等人的大軍。命他們趕快南下勤王,然後配合朝廷南方的軍隊對李自成來個南北夾擊,還是有很大的勝算的。

    第三: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崇禎皇帝也可以對李自成來個恩威並施。讓李自成認清自己的形勢,與朝廷為敵是不會有好下場的。然後許以高官厚祿進行安撫李自成,把他收為朝廷所用,估計李自成這時候也得多少權衡一下利弊。畢竟與朝廷南北聯合大軍死拼下去也不見得有什麼好的結果。

    第四:在國內搞定了李自成以後,就可以專心對付遼東的皇太極了。可以命吳三桂堅守山海關,然後再派去收編的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前去支援吳三桂。這樣山海關就會固若金湯短時間內清兵是不可能入關的。

    若真如此的話崇禎皇帝也不至於落得個吊死萬歲山的下場。大明王朝至少還能延續下去很多年,說不定在崇禎皇帝有生之年大明朝都不會滅亡。可惜崇禎皇帝因為一句祖訓就固執的白白丟掉了大明江山,這不得不令人惋惜。

  • 3 # 譚氏茶莊

    從滅閹黨 毀東廠那天開始 滅亡就註定了 皇權和士大夫之間已經失衡了 所以政令已經無法貫徹 就是想抄家怕都難了 孩子太小 沒經驗啊! 看看他太爺爺嘉靖 從來不滅任何一黨 永遠在權利集團之間找平衡 在看看他爺爺萬曆 不上朝 不管張居正還是申時行 還是後期東林 那叫一個會和稀泥 最後看他哥天啟 那麼寵幸魏忠賢 也沒把東林趕淨殺絕啊! 自己老師還是孫承宗這樣的大拿 所以崇禎的問題是教育缺失 作為本來沒有即位希望的藩王 沒有大拿當老師 就是一大遺憾 因為少了軍師 參謀 別小看詹事府和翰林院給太子當老師的人 名臣無數啊 崇禎就是心有餘力不足典型代表 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

  • 4 # 萬歲1148858845

    崇禎繼位的時候只有十七歲此後一直窩在紫禁城裡,從來沒有離開紫禁城去親身體驗一下社會,百姓的生活,也不瞭解官場,戰場,所有的資訊來源就是東廠錦衣衛(很多資訊還是被人有意過濾的)簡直就是現在宅男的古代版(宅男的資訊也是經過網路篩選)宅男能在此情況下透過網路能治理好一個龐大的企業嗎?

  • 5 # 靈蛇觀史

    崇禎雖勤於政事,生活節儉,然而整個明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氣數將盡,不要說浪費掉最後一次崛起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明王朝其實更本就沒有任何機會!天災:小冰河時期帶來的大旱與大澇使得流民遍地,農民起義不斷,如果是個風調雨順的年代,國庫充盈,人人豐衣足食,李自成能借此迅速崛起嗎?人禍: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為拆臺而拆臺,為反對而反對,朝廷官員皆以天下為己任,以江山社稷為己任,崇禎會遺言“文官皆可殺”,“諸臣誤我”嗎?外敵:沒有虎視眈眈的皇太極強勢崛起,兵精馬壯,時時侵擾,明朝會安定太平嗎?。性格: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崇禎其性多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到最後會無人可用嗎?。在這多重夾擊下,風雨飄搖的明王朝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機會。

  • 6 # 公民依寧

    上天沒有給崇禎一次力挽狂瀾的機會,因為崇禎不是那個能夠力挽狂瀾的人!

    如果說,一個普通人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大概就是誠信、勤儉等等就夠了,但是對於一個領導來說,要具備的素質就更多了,普通領導尚且如此,何況帝王呼!

    恰恰,崇禎避開了帝王應有的所有必備素質。亡國,只是或遲或早罷了!!!

    首先,到了崇禎時期,明朝已經是內憂外患了。這個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封建王朝自身的規律,這裡不細說了,以後可以寫文字專門探討。

    從崇禎自身來說,他不是一個勇於擔責,眼光長遠的戰略家;崇禎具備的所有素質,都是一個普通百姓應該具備的素質。

    從明朝政府來看,內耗嚴重,派系林立,政令不出朝堂。官員忙於內鬥、斂財,而置國家存亡於不顧。

    綜合以上的因素,崇禎力挽狂瀾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能夠扶大廈於將傾的,大概只有朱元璋這樣的人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嫁了一個媽寶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