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靚媽咪

    益生菌是模擬母乳餵養嬰兒腸道正常菌群而應運而生的產品,包括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從健康母乳餵養兒糞便中提出的益生菌種子經過工業孵化有可能會出現變異,所以每種工業化生產的益生菌又冠有一些稱呼,比如乳雙歧桿菌BB12,鼠李糖乳酸桿菌LGG等。益生菌製劑中應該含有活菌。

    不是模擬母乳餵養嬰兒腸道正常菌群而生產的細菌或黴菌製劑,也會對腸道健康有一定幫助,但是作用相對侷限,比如有些針對抗生素使用後,只能稱為微生態製劑。微生態製劑與益生菌製劑有所不同,益生菌製劑不僅利於腸道吸收消化,而且會透過刺激腸道內免疫細胞,刺激全身免疫。

    由於腸道黏膜上存有免疫細胞,這些細胞的啟用物是腸道內的正常細菌,包括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所以,真正的益生菌在調整腸道功能的前提下,會透過刺激腸道免疫細胞,調節全身免疫。這也是為何新生兒第一口應是母乳餵養的原因。因母乳餵養是有菌過程,利於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

    腹瀉恢復期,大便不可能立即恢復正常,往往不太消化的大便會持續幾天。為此,益生菌能發揮很好的作用。益生菌透過調整腸道菌群,不僅可以保護腸道黏膜,還可排除腸道內的有害菌,再可助於營養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建議腹瀉後繼續服用益生菌1~2周。

    寶寶一直排便不順暢,家長開始以為孩子在“攢肚”或者便秘了,沒有引起重視,但由於情況越來越糟,不得不帶寶寶去醫院,結果被告知是患了巨結腸,而且情況嚴重,需要緊急手術。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今天就來教你如何區分攢肚、便秘和新生兒巨結腸。

    攢肚、便秘、新生兒巨結腸的區別及應對方法

    一、攢肚:

    攢肚多發生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身上,而且一般不會發生在新生寶寶,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排便情況與內在生物鐘有密切關係。

    新生兒的內在生物鐘尚未形成規律,進食頻繁,排便也頻繁,通常是吃了就拉。而滿月後,寶寶的作息以及生物鐘變得更加規律,而且消化功能也在逐步完善,能夠充分利用母乳,使得剩餘的食物殘渣少,所以寶寶的便便量比較少,不足以刺激直腸排便,從而出現攢肚的現象。

    出現時間:

    生後3-6周至4月

    伴隨表現:

    有些寶寶3-4天排一次便便,有些寶寶則要7-10天,但是無論幾天,寶寶的便便都是黃色軟便,而且排便輕鬆,沒有其他不適。

    應對方法:

    攢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會影響寶寶營養吸收,一般不需特殊處理。但如果媽媽想幫寶寶通便便,可以試試植物油法。

    1、將植物油加熱,消毒。

    2、等油冷卻後,用消毒棉籤沾油,插進肛門1cm左右,輕輕旋轉一週,刺激寶寶的肛門,幫助排便。

    二、便秘:

    人工餵養、混合餵養或者輔食新增之後的寶寶較易出現便秘。由於奶粉中鈣化酪蛋白攝入高,易形成鈣皂,導致便量增加且便質乾燥;此外,食物中纖維素少,水分攝入少,沒有良好的排便習慣均可引起便秘。

    一般母乳餵養的寶寶很少便秘,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它以短鏈糖的形式存在於腸道中,可防止水分被腸道吸收。

    出現時間:

    各個年齡階段

    伴隨表現:

    一般排黃褐色幹、硬便便,常伴有排便時費勁、腹脹、口臭、不愛吃東西等表現,嚴重時因便便太硬,而導致肛門出血。

    應對方法:

    1、飲食+藥物調理:

    6個月以內的寶寶:

    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不會便秘,如果出現便秘,媽媽注意調整飲食,飲食清淡,喝湯水,吃蔬菜、水果,不要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如果湯上有油,可以把上層的油給抹去,再喝湯。

    配方奶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奶粉按說明調配,不要調的太稠;使用一些助消化的藥物、益生菌和去火的中藥進行調理;或者給寶寶喝部分水解或深度水解奶粉,這種奶粉利用酶切的方法,將牛奶蛋白進行適度水解,更加容易分解和吸收,改善寶寶便秘的情況,如果喝特定奶粉後就便不出來,可以考慮更換奶粉。

    6-12個月寶寶:

    寶寶新增輔食後,注意給寶寶喝水,另外新增含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類食物,如菠菜、胡蘿蔔等,蔬菜儘量不要做成汁,會破壞其中的纖維素。此外可適當加一些果泥,如蘋果泥、香蕉泥。如果是在吃某種食物後出現便秘,可以暫停或少量攝入這種食物。

    1歲以上的寶寶:

    每天兩至三次, 新增額外水分,可喂寶寶吃新鮮蔬菜、 水果 (尤其是不去皮的) ; 減少零食, 尤其是煎炸熱氣的。

    2、腹部按摩

    每天清晨起床或者洗澡之後,按照結腸的方向,也就是順時針方向給寶寶腹部做迴圈按摩,每天2-3次,每次按摩8-10分鐘,可以加強腸道蠕動,促進寶寶排便。

    3、刺激肛門或口服乳果糖

    肛門用開塞露或肥皂條:將開塞露或者用熱水軟化後的肥皂條,塞到寶寶肛門裡,對腸道形成刺激,促進排便。

    口服乳果糖:乳果糖在腸道內不被吸收,可提高腸腔裡面的滲透壓,使得水分能夠保留在腸腔裡,能達到軟化便便的目的,而且不會刺激腸道。

    Tips :不要長期給寶寶使用開塞露、肥皂頭和乳果糖 ,會破壞腸道里電解質平衡,還易形成依賴性。

    4、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寶寶能夠聽懂大人的指示之後,即可開始訓練寶寶每天清晨上廁所,以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

    三、新生兒巨結腸:

    發病的腸管(以直腸、乙狀結腸多見)沒有神經節細胞,因而長期處於痙攣狹窄狀態,喪失正常的蠕動,也就是便便到達大腸之後,不能將便便運送到直腸的位置,而是堆積在發病的結腸的部位,使得這一段腸道肥厚、擴張。

    出現時間:

    出生後即可出現。

    伴隨表現:

    出生48-72小時內無或少量正常胎糞排出,之後反覆便秘,並出現腹脹。堵塞嚴重時,腹部大如皮球,甚至可以看到腸管,還伴有哭鬧不安、不肯吃東西、精神狀態差、嘔吐等,而且便秘越嚴重,嘔吐越頻繁。

    應對方法:

    症狀較輕的寶寶:

    定期進行灌腸通便,配合口服導瀉藥物,如乳果糖或中藥的方法保守治療。

    症狀嚴重的寶寶:

    分兩期手術治療,一期進行結腸造瘻手術,緩解便秘情況。1歲左右進行二期根治手術,把病變的腸管切除,將直腸末端與結腸吻合,保留肛門括約肌。但是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嬰兒時期也可以採取根治手術,以免寶寶受二次手術的痛苦。

  • 2 # Uv媽育兒手記

    首先,要確定寶寶是便秘還是攢肚。

    便秘的定義是“糞便量少且乾結,排便費力”。其中【乾結】才是重點,對大人來說,三四天沒有大便,基本都會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所以一般用排便間隔來衡量是否出現了便秘。

    但這個標準對寶Bora說並不適用。小寶寶本身排便就不規律,如果是全母乳餵養,隨著消化能力提升,本來產生的食物殘渣就很少,並沒有達到刺激排便的量,自然就不會排便,俗稱“攢肚”。

    “攢肚”的孩子,可能三五天都不會排便,我家閨女最長達到7天,身邊甚至有12-14天不排便的,但是此時孩子並沒有生病或者難受的表現,按揉小肚子也是軟軟的,一旦排便,除了開始一點點可能會有點乾燥,後面大部分的便便還是軟便甚至不成形的便便,孩子排便時也沒有表現出格外的痛苦,這就說明孩子並不是便秘。這種情況並不需要過多幹預,孩子會自動調整,並且新增輔食後隨著食物殘渣的增多,就不會再出現長時間不排便的情況了。

    如果真的是屬於便秘的情況,則要分清楚程度。

    對於能夠進食食物的孩子來說,偶發性的、不太嚴重的便秘可以用飲食調理,很多水果,比如西梅、火龍果、獼猴桃等,都有通便的作用,嘗試選取對自家孩子最有效的即可。另外還可以增加粗纖維食物的攝入,比如芹菜、蕨菜、菌類等,增加食物殘渣的產生,促進排便。

    藥物上,可以適當使用益生菌調理。“適當”,首先要注意劑型符合孩子月齡,其次時間上一般不要超過一週。益生菌也不是萬能藥,它會影響孩子腸道菌群結構,雖然是有益菌,但是某種或者某幾種過度繁殖,會抑制其他有益菌的生長。

    如果服用益生菌也沒有明顯改善,開塞露可以作為最後的選擇。

    如果是頻發的、比較嚴重的便秘,需要去醫院查明原因,對症處理。不能過度依賴益生菌或者開塞露。

  • 3 # 拾憶51013694

    能吃但不定就能解決,主要還是飲食方面控制,順時針按摩肚子摸到肚子鼓硬那就是大粑粑在堵按摩很快就會排,就是寶寶比較難受,我兒子便秘時一拉就哭肛門都紅腫,吃藥都沒用,硬是每天水果水按摩,過了一個禮拜就慢慢好起來

  • 4 # 知書識飢A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幾次便秘的情況。我想,寶寶生病了第一時間應該是去找醫生吧。醫生會對症下藥的,總比自己東一榔頭西一榔頭抓不到點的好。

    不過在寶寶平時的飲食當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以達到防治便秘的目的:

    1.給寶寶多喝水,保證寶寶每天的飲水量。

    2.多吃蔬菜和水果,比如菠菜汁、香蕉、火龍果等以增加腸道內的纖維素,促進胃腸蠕動潤腸通便。

    3.規律寶寶的大便習慣。

    4.吃含益生菌的奶製品等來調節腸道。

    5.多給給寶寶做腹部按摩。個人經驗,腹部按摩還比較有效果。

    ①寶寶仰臥位,用四指或全掌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三到五分鐘。

    ②兩手拇指從寶寶胸口向肚臍兩旁斜下按摩。

    6.多給寶寶捏脊。捏脊能強化脾功能,使消化功能旺盛,增加食慾。

    寶寶趴著,用拇指指面與其餘四指指面相對用力,由尾椎向頸部沿正中線以及兩旁的肌肉向上提捏面板3到5遍。注意力度適中。

  • 5 # 書唸的婦人

    題主沒有具體描述寶寶的年紀大小,精神狀態等等。我想,這得區分來看。

    首先,得請題主看看寶寶的精神狀態,如果,寶寶精神狀態良好,飲食沒有異常,請題主不要太過擔心,因為,很有可能,寶寶是在攢肚!

    什麼是攢肚?就是寶寶要開始拉成型的便便啦。這對於寶Bora說是一個成長。

    題主可以輕輕地按按寶寶的肚子,看是否有發硬的感覺,如果寶寶的肚子是柔軟的,說明寶寶不是便秘,很有可能是攢肚。

    如果確定是便秘,益生菌可以適當吃一點。但是,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效果不大。我家大寶出了月子就便秘,一連七八天沒有拉便便,可把我急壞了。連吃了幾天媽咪愛,完全不見效果,後來,抱到醫院看,醫生給開了整腸生,可是也毫無效果,只能按醫生說的,先用開塞露解決。半個月下來,總是如此,醫生說可能是先天性巨結腸,我又急又怕,坐在那裡直哭。

    到了四十來天體檢的時候,和體檢醫生講起寶寶便秘的事,又說之前的醫生懷疑他是先天性巨結腸。那個醫生看了我孩子一眼,淡淡地說,怎麼可能?畸形的孩子不是長這樣的。我說,那這樣便秘怎麼辦啊?

    這個老醫生又淡淡地說:“你給他多喝開水。”

    我問:“一天喝多少?”

    老醫生說:“一次二十毫升,一天四到五次。”

    抱著沒有指望地指望,我按著老醫生說的去做。剛出月子的孩子也是很精明的,嫌開水淡而無味,放在奶瓶裡都不主動吸的,只能用小勺來喂。一味進去就哇哇大哭,那時他還不會往外吐,哭就是嫌難吃,抗拒。

    但是正中我的下懷,一張嘴哭就喂進一勺。

    如此四五天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寶寶主動拉便便了,從此以後,她的便秘就好了!

    過了很久之後,我才想起為什麼我的寶寶會出了月子就便秘。因為我們這裡坐月子吃的都是熱性的飲食,母親吃熱性的東西,按傳統,是要給寶寶喂一些涼茶的。但是,那時候,我聽信醫院的醫生說,吃涼茶傷害寶寶腸胃,就堅決不給他吃涼茶。寶寶平時是母乳和配方奶交替著喝,因此,他是上火又缺水。

    我在這裡不是反對醫生的意思,只是做我的一個經驗之談。確實那個老醫生的方法不用花錢,也不用受罪,完全解除了寶寶的便秘。醫學是有限的,養育孩子的過程,除了聽醫生的,聽聽媽媽奶奶們的經驗也是必要的。

  • 6 # 歡喜育兒

    寶寶兩三天沒有大便,不一定是便秘,一定要正確區分便秘還是攢肚。一般母乳寶寶由於消化吸收好,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腸道產生便意,三五天、七八天不排便,但只要是金黃色軟便,並且寶寶排便不困難就是攢肚而不是便秘。寶寶只要還沒新增輔食,基本不會出現便秘情況。

    便秘一定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次數少且間隔比較長;寶寶大便很費力;便便性狀乾燥。符合了這三個條件,才考慮是便秘。

    寶寶便秘如何緩解

    針對12月齡之前的嬰兒可以從合理飲食、足夠運動、腹部按摩和遵醫囑用藥來正確緩解。

    1.【合理飲食】

    給寶寶少量多次喝足夠的白開水,不要到了渴的時候才喝,也不要用果汁代替白開水。做輔食時多做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紅薯、土豆、南瓜、空心菜、西蘭花、豌豆、大豆、菜心以及梨、杏、李子、西梅、藍莓。

    奶粉寶寶按規定的比例衝調奶粉,奶粉衝的過稠容易導致寶寶上火便秘。

    2.【足夠運動】

    讓寶寶多爬多走多跑少抱,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3.【腹部按摩】

    以寶寶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反覆進行3次。

    4.【藥物治療】

    現在治療便秘的藥物主要分三類:益生菌、乳果糖和物理性的開塞露。這三種藥都不要擅自來給孩子調,一定要遵醫囑。如果平常要給孩子吃益生菌調理腸胃,建議選用一些保健品類益生菌,而不是藥品級的益生菌。 

  • 7 # 童書育兒

    如果是純母乳的寶寶,三天不拉粑粑並不一定就是便秘。

    嬰兒便秘更主要是看大便狀態。

    便秘不應該只以天數來計算,更主要的是看大便的狀態。如果大便不幹不硬,依然呈糊糊狀態,那就不是便秘。

    純母乳嬰兒在2個月左右,會有一個“攢肚”期,三四天排一次大便很正常。這是因為母乳太容易消化,沒有留下多少殘渣,得攢多了才能拉一次。如果孩子沒有什麼不適,大便狀態也正常,一般不會是便秘。

    嬰兒便秘可以吃益生菌。

    如果便秘不嚴重醫生一般建議吃媽咪愛,如果嚴重一些就吃雙歧桿菌。益生菌是調節腸道菌群的,幫助孩子正常排便,拉稀便秘都可以吃,雙向調節。

    益生菌是可以長期食用的,有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吃。我女兒小時候便秘,醫生開的雙歧桿菌,特意說了,可以長期食用。

    益生菌要注意儲存,並正確食用。

    益生菌切忌使用燙水,水溫高它就死了,沒作用了。一般醫生讓混在奶裡喝。我兒子半歲不到,我平時也給他喝,是用常溫晾晾的白開水,放在小勺裡稍微衝開,直接喝掉。

    一般益生菌要求在冰箱保鮮層儲存,防止室內溫度高失去活性。有一種澳洲益生菌是可以常溫儲存的,我家圖方便,吃的澳洲的。

  • 8 # 甜甜妞123

    近年來,益生菌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嬰兒益生菌,在各大母嬰店,藥店都得到廣泛的推廣。有時候,村裡的小衛生所都建議服用益生菌來解決腹瀉或者便秘等問題。一下簡單介紹下益生菌的作用

    1 益生菌能有效關鍵乳糖不耐受,促進機體營養的吸收,有助於營養物質在腸道內的消化。

    2 益生菌可以整腸,調整微生態失調,防止腹瀉

    3 益生菌能促進腸內細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腸內腐敗物質產生,保持腸道機能正常,對急性腸炎,痢疾,便秘等有治療作用。

    4 益生菌能代謝產物產生生物抗體,增強人體免疫力。

    5 益生菌能緩減過敏,降低血清膽固醇等。。

    所以寶寶便秘,可以服用嬰兒專門的益生菌來緩減。但是,必須在溫水中服用,以達到最佳效果。但是益生菌畢竟是保健品,是有一定依賴性的。對於寶寶便秘,主要還是要食療。

    4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以喝些果汁或者菜汁。6個月以後,可以增加輔食,將各種新鮮蔬菜做成菜粥給寶寶吃,還可以吃點香蕉,蘋果等水果有利於促進腸蠕動。

    也可以多按摩寶寶的腹部,提高寶寶腸蠕動能力。另外,也可是試試推拿法,緩減寶寶便秘。這個就需要專業學習了。

  • 9 # J媽學堂

    幼兒便秘是可以吃益生菌的。但是每種益生菌的配方不同對寶寶起的作用也是不同。我們家寶寶小的時候也會有便秘的情況發生,當時也買了,大概有三四種牌子的益生菌。為什麼買這麼多牌子,因為並不是每一種益生菌都是適合寶寶的情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經常聽有人說寶寶便秘可以吃益生菌,有的寶寶便秘吃益生菌沒有效果,其實是他買的益生菌並不適合他家的寶寶。

    所以,可以吃益生菌,但是,哪一種品牌,您需要自己去試。

    關於便秘還有一些要分享給你

    1.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分享給你,我們家寶寶在新增輔食以後,會有便秘發生,我當時給他吃香蕉不好用,後來給她換成了CROWN梨水,是把梨搗汁,而不是煮水。也就是純梨汁。我覺得效果是非常好的。

    2.預防寶寶便秘也很重要,如果是奶粉,一定要按照奶粉和水的配比量沖泡,新增的輔食,注意跟寶寶的月齡相符,要易於消化。

    3.寶寶便秘後,要經常給寶寶做推拿,有利於排便,方法如下圖,每次五到十分鐘。

    希望我認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回答會對您有幫助。

  • 10 # 心連心好月嫂

    自從當媽後,每天都為了寶寶的吃喝拉撒操碎了心。每次寶寶拉便便換紙尿褲的時候,都要細細觀察上面那一坨便便。今天拉的是什麼性狀的,顏色如何,內容物又有哪些...

    而其中,寶寶便秘又是一個讓無數媽媽頭疼的問題。

    在遇到便秘的問題,很多媽媽會有以下疑問:

    我家寶寶總是3-4天拉一次便便,這樣正常嗎?

    我家寶寶最近2天都沒有拉便便,是不是便秘了?

    便秘是不是吃多點香蕉就好了?

    ......

    便秘怎麼定義?

    幾天不排便≠便秘。不能單純的以排便規律來衡量,實際上每個寶寶的排便規律都有所不同。

    有的寶寶幾天排一次便,算不上便秘。而有的寶寶每天都拉很少一點大便,也有可能已經發生了便秘,這是因為大便其實都積聚在孩子的腸道里沒完全排出來。

    便秘一般是指大腸末端肌肉緊張阻礙了糞便在腸道里的正常通行與排除。而大便在腸道里積留的時間越長,就會變得更硬更幹,也就更難從體內排出。

    所以,孩子排便不規律、時間間隔長、排便較費勁、大便成形等都不屬於便秘。只有大便乾結同時伴有排便困難才是便秘。

    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便秘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

    飲食因素

    人工餵養的寶寶,主要是因為奶粉中含有更多的鈣和酪蛋白,而糖和澱粉含量相對減少,食入後容易引起便秘。

    新增輔食的寶寶,不恰當的食物結構也是便秘的主要原因。精細的主食(白米飯、麵條)吃多了、肉類吃多了、蔬菜水果吃少了、水喝少了都是便秘的原因。

    憋便習慣

    憋便的習慣多發生在孩子學習如廁的階段,坐在馬桶上時,孩子不願意使勁讓腸道運動起來,於是開始憋便。而當下一次便意出現的時候,腸道運動就會出現疼痛,這時候寶寶就會將疼痛和大便聯絡起來,對大便產生恐懼。

    盲目補充鈣、鐵、鋅

    給寶寶餵養配方奶,其各種營養素已能滿足寶寶需求,再額外補充的礦物質會與脂肪酸結合形成鈣皂,引起便秘;

    缺少運動

    運動可以刺激腸道蠕動。寶寶運動量太小,會導致腸道蠕動力下降,從而導致便秘。

    關於應對便秘的那些誤區

    在便秘這件事情上,我們聽過很多經驗之談,最出名的莫過於,便秘吃根香蕉就好了。但真相併不是這樣:

    誤區1:便秘吃香蕉

    大家都知道,補充膳食纖維可以軟化大便、促進排便。但是,香蕉的膳食纖維含量僅1.2g/100g,而100g 火龍果的可溶性纖維為2g,梨為3.0g/100g。

    事實上,未成熟或捂熟的香蕉,含有有比較多的——鞣酸。這種物質能夠減少胃腸蠕動,寶寶吃多了,反而可能加重便秘。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寶寶或更大的孩子,如果出現了便秘,應儘量少吃米飯、香蕉,以及非高纖維的小麥和麵包。

    誤區2:喝蜂蜜

    不建議給寶寶1歲前的寶寶喝蜂蜜。因為它裡面含有一些激素,不利於寶寶用;另外,它含有一種特別的細菌容易使孩子出現疾病。建議寶寶3歲之後再使用。

    便秘應該怎麼辦?

    正確衝調配方奶

    奶粉衝調過稠會導致寶寶不易吸收進而便秘,所以一定要嚴格按照配方衝調。另外,可以考慮是配方奶的牌子導致寶寶吸收不好,進而換個牌子。

    多喝水、多運動

    排便困難也是由於水分少,適量多喝水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起到軟化大便的作用。

    另外,多運動也能促進腸道蠕動,可鼓勵寶寶多爬、多運動。

    多補充膳食纖維食物

    一般而言,便秘的主要是因為食物加工過細、過精,導致攝入的膳食纖維不足、食物殘渣過少而引起。而膳食纖維能吸附大量的水分,增加腸道內的糞便量,促進腸道蠕動。

    適合大一些的孩子吃的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有豌豆,西蘭花、大豆;

    能促進排洩效果的水果,如西梅、杏,李子,梨和桃;全麥麥片、麵包也是不錯的選擇。

    新增輔食的寶寶,可以透過每天吃蔬菜泥、水果泥和嬰兒麥片來補充。不建議果汁或者蔬菜汁,因為蔬果榨汁之後,營養流失,其中大量的纖維剩下的不多。

    而大寶寶還可以多吃些全麥餅乾,全麥麵包,加一些粗糧,特別是薯類的食物很推薦,紫薯、紅薯、芋頭、山藥等,都能幫寶寶很好的緩解和預防便秘。

    記得要做到寶寶的均衡飲食,那就是穀物類、菜類、肉類的攝入比例為3:2:1。

    補充益生菌

    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益生菌;

    藉助開塞露

    使用開塞露可以起到刺激腸道蠕動的作用,但是,如果經常使用會產生心理依賴,孩子可以根據醫囑使用開塞露。

    而且開塞露只能解決開塞露只能解決已乾燥,沒有排出的大便順利排出,不能預防形成大便乾燥。治標不治本,關鍵還是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

    養成排便好習慣

    良好的如廁習慣對於幫寶寶預防便秘至關重要。寶寶18個月之後,家長需要幫寶寶進行排便訓練,讓寶寶養成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

    ◆如果使用以上常規方法都不管用,請及時就醫,排除乙狀結腸冗長、食物過敏等問題,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預防大於治療

    面對便秘這個問題,預防大於治療。

    主要是3點:保證高纖維的飲食、提供足夠水、培養排便習慣。

    對於還沒有學習如廁的小孩子:

    預防便秘最佳的方法是提供高纖維的飲食。隨著年齡的增大,飲食中的高纖維含量也要增加。

    寶寶18個月或更大以後,可以開始如廁鍛鍊:

    可以每天飯後要求孩子在馬桶上坐一會,可提供玩具、或者書本讓他放鬆下來。鼓勵孩子坐在馬桶上,直到現排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當媳婦的話你會選林黛玉那款女生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