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志勇LZY
-
2 # 月星如雨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發展到近代的一個基本形態,唯物主義第一個基本形態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思想將近代自然科學中的原子當做世界的本原,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錯誤傾向。其中機械性指的就是死板教條地看待整個世界,因為該思想只是把具體的物質微形態——原子當做本原,所以這種唯物主義思想缺乏靈活性,缺乏辯證法思想的潤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則很好地發展了唯物主義思想,是科學的唯物主義思想。
-
3 # 能思想的葦草
一、“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機械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是一對重要範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完理解唯物辯證法固然重要,但理解機械論與形而上學可能同樣重要。長期以來,對形而上學或機械主義的界定,則停留在“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上。
如果機械唯物主義只是這樣一種世界觀,那它怎麼可能做唯物辯證法或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對手,它也不可能有什麼“基本核心”值得唯物辯證法去“揚棄”。所以有必要追問作為唯物辯證法對立面的機械唯物主義是孤立、靜止和片面的思維方式的真正意義。
二、機械性的歷史淵源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後發現,機械唯物論是“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的論斷主要是來自蘇聯的教科書體系,這種理解雖然抓住了機械唯物論的要害之處,但是缺乏對機械論本身經典的直接解讀,只是引證了馬克思特別是恩格斯的批判性話語。
從這一問題出發,基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供的線索,重回近代機械論的
原典文獻。經過原典審讀和當代研究的分析,發現所謂機械論作為“孤立、靜止、片面”的世界觀,並非常識意義上的“機器隱喻”那麼簡單。
機械論是西方哲學學術,尤其是自古希臘哲學以來長期發展的產物,它是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古代原子論、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的數理傳統和亞里士多德的因果論三種主要思想傳統的融合。
三、機械論的三個思想特徵經過中世紀的失聲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興起,在 17 世紀形成了機械論或機械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從機械論的古典形式以及近代思想家的重建,我們可以發現機械論有三個思想特徵:第一,還原主義(分析-綜合)的方法論;第二,世界及其運動的因果律;第三,對因果律的數學表達。
還原主義方法論有助於我們發現事物或運動的根本動因,卻難以描述事物或運動的普遍聯絡;
因果律可以揭示事物或運動之間的因果聯絡特別是單一因果之間的關聯,卻無法揭示多因多果、因果不斷變異的現象或運動;
數學語言便於精確地表達事物及其運動的因果關係,但當時的數學語言在精確地表達因果律的同時也把事物及其運動絕對化了。
按照這種理解,我們應該正視唯物辯證法對機械論或形而上學的“揚棄”,重新思考機械論作為“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的洞見與盲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它的唯物辯證法理論對機械論的“揚棄”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揚”或肯定與包容,其二是“棄”或否定與誡勉。唯物辯證法對機械論的肯定與包容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世界是物質的基本判斷,這已經得到共識;第二,對世界及其運動是有規律的判斷,第三,還原主義(分析綜合)的方法也是唯物辯證法應以正視的,馬克思本人多次強調並在《資本論》等著述中反覆說明,唯物辯證法對還原主義方法是包容而不是取代。
機械論的世界圖景是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觀,它創造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經典形式,深深地影響了當時人類對物質世界包括人類社會的理解。同時也應看到機械論思想的侷限性。
-
4 # 二十二先生
唯物主義本質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力,二者是有機結合的整體。
近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說的唯物辯證法,就是認識事物本質的科學辯證理論,可以指導個人認識事物,分析問題。
形則上學、機械性就是片面的,單一的,區域性的,不能認識事物本質。
簡言之,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機械性,二者是對立的。
-
5 # 邂逅陌路人
形而上學的機械論認為宇宙的變化,人的一生軌跡,無論所有,都像機器一樣是註定的。人的思想看似自由,那實際上也是因為無數因素影響,註定了你會這麼思考,會產生這種想法。
-
6 # 通往智慧之門
近代唯物主義他有三個特點,只不過,側重點不同
首先,機械性,把物質世界都看作是機械運動,霍布斯認為人就象一架機器,心臟就像上足的發條,神經是遊絲,關節是齒輪等等。所以把這類觀點稱之為機械唯物主義
其次,形而上學性,認為原子是不變的,原子是物質的最終層次。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把物質歸結為原子,根本無法解釋社會歷史現象,所以在社會歷史領域裡陷入了唯心主義,不能把唯物主義一元論的世界觀貫徹到底。這就犯了剛才所講的形而上學的錯誤。因為大家都知道,後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原子還可以再分,比原子小的還有中子、電子等。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後來人們發現電子和中子後,有人就提出“物質消失了”,“唯物主義被駁倒了”。比如貝克萊就說“物就是無”。這類觀點統稱為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第三,不徹底性。在社會歷史領域裡陷入了唯心主義。因此,近代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既經不起自然科學進一步發展的檢驗,又經不起唯心主義的進攻。所以,被稱之為不徹底的唯物主義。
回覆列表
脫離天地物人存在,
古今憑心唯物形上,
中外哲學翻覆左右,
自立已否永難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