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thmsp固我長城
-
2 # 愛你沒商量214952931
美國就是一隻老母雞,歐洲國家就像一群小雞仔。跟著老母雞走路時間長了。我相信很快就會老散,中國可以在經濟發展上靠攏他們,但警示一點,他們骨子裡面暫時還是信任美國的。
-
3 # wu吳打篇
抱團取暖是歐美一貫作風.美國已經失去了防疫控制的第一時間,失控機率很大.歐洲人還是會看美國疫情事態的發展,歐洲人就是牆頭草,如果美國大哥倒了,相信歐盟國家為了各自的利益各奔東西.總的來說歐美國家看風向,有福可以同享,有難不能同當!這就是西方的嘴臉.
-
4 # 崩潰的體委
歐洲各國在疫情考驗下,不得不面對醫療資源嚴重匱乏的真相,這是各國採取政策的共同前提。
據路透社14日訊息,西班牙政府已起草一項法令,將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封鎖。這是該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採取的緊急措施。
此前瑞典宣佈“不再統計全國的確診人數”;英國則祭出了“群體免疫”,不會關閉英國的學校,也不禁止大型活動,只是建議輕微感染者在家待一週,禁止70歲以上老人公開活動。這都被不少人解讀為政府放任不管、“自暴自棄”。
歐洲的防疫政策出現了分化,南歐兩國選擇了嚴控路線,而瑞典和英國則走向寬鬆。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分歧?值得探討。
一、醫療資源匱乏的現實困境
歐盟國家的高福利水平是聞名於世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體制中醫療是重要的環節,更是被公認為優秀的公共衛生體系。2019彭博健康國家指數覆蓋169個國家和地區,該指數考慮預期壽命、環境因素(清潔用水、衛生設施等)、肥胖機率等變數。排名前十中,七席為歐洲國家——義大利排名第七。
英國的權威醫學刊物《柳葉刀》釋出2019全球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榜單,這項報告參考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的研究,以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為物件,針對32項評估指標計算出具體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指數,榜單前十位中,除澳洲外,全部是歐洲國家,其中義大利排名第九。
但是,義大利在疫情中的實際表現讓人大跌眼鏡。此次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大區是義大利經濟最發達地區,該地區政府人均醫療投入在義大利各大區排名第二,整體地位類似中國的上海。疫情襲來,“義大利的上海”幾乎一觸即潰,醫療體系脆弱得難以置信。
其實,這對義大利人而言不算意外,醫療資源匱乏在該國是公開的“秘密”。2018年,義大利醫療仲裁法院釋出醫患資料分析報告稱,義大利大約有1100萬人因公立醫院就診排期時間過長,正在等待治療或選擇私立醫院去看病。在倫巴第大區公立醫院做一個靜脈造影檢查,需等待時間為98天,其醫療裝置配置的捉襟見肘可想而知。
醫療急救系統的告急甚至更早,也更為嚴重。義大利衛生部的調查資料顯示,2003至2013年期間,義大利醫療系統有20%的急救中心因裝置老化、醫護人員短缺被迫關閉。2015年,因政府再次大幅度削減醫療財政預算,造成了醫療系統28%的急救中心無法正常運轉。
華麗的排名、免費醫療的光環之下,義大利醫療體系的真實情況卻是名不副實。
這不是義大利獨有的現象,歐盟發達國家的醫療福利標準基本一致,很多問題是共通的。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等待時間過長,以至於很多國民只能飛到印度,這般“醫療之旅”早已人所共知。只不過,“免費”的福利光環過於耀眼,一套所謂“科學嚴謹”的分級體系掩蓋了拖延就診的真相。
歐洲各國在疫情考驗下,不得不面對醫療資源嚴重匱乏的真相,這是各國採取政策的共同前提。
二、先輸半局的嚴控
義大利政府從疫情之初就選擇了嚴控,早在1月30日就匆忙宣佈暫停中意兩國直航。這一停止直航的決定也是出於嚴控疫情的考慮,該國政府當然知道自家醫療體系的底色。但是,痛苦的決定也沒有阻止疫情的暴發。
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超強的傳播能力,鍾南山院士在2月27日稱新冠肺炎“傳染情況可能比SARS還要高,RO值是2-3之間,重症病人會更高”。海外甚至有研究結果認為新冠肺炎的RO值達到了2-4。在人員流動性巨大的歐洲地區,僅僅一國採取嚴控措施是無法杜絕輸入性傳播的,義大利停止中意直航是杯水車薪,最終大暴發並非意外。
還有部分原因是與歐洲國家的政治體制、國民意識有關。歐洲高福利制國家是不折不扣的大政府,政府財政佔到GDP的40%,管理社會各方面的事務,功能極其龐雜。但是,採取強力措施實施管制絕非其強項,多年來沒有施行真正的緊急狀態,國民一時很難配合。
因此,政府勸導,民眾不配合,施加管制又缺乏手段。嚴控政策在疫情前半場未能奏效,爆發之後又成了擠兌醫療資源的狂潮,導致醫療體系壓力巨大,義大利成為歐洲較為嚴重的疫情暴發國家。
西班牙與南歐鄰居義大利聲氣相通,基本情況也與之相似,如今義大利城門失火,西班牙社會恐慌情緒加劇,西班牙政府順勢採取嚴控政策也是順理成章,而且有了義大利的前車之鑑,該國政府可以指望國民對嚴控舉措更為配合,這就是西班牙政府追隨義大利的足跡選擇了嚴控嚴防的“封城”模式的原因。
嚴防嚴控是防疫情,更是防恐慌、防社會失序,疫情走到這步也就不得不如此,這是形勢使然,其中並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
三、“放任”是無奈的選擇,也是現實的選擇
英國的“放任”其實也是對義大利前半程嚴控失敗教訓的汲取。
在疫情爆發並向全球擴散時,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應對方針。疫情先爆發的中國採取的是嚴控嚴防以隔離乃至消滅病毒的措施,日本、新加坡則是重視降低死亡率的底線防控,優先目標是防止避免擠兌醫療資源,以重症治療為主。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政策路徑選擇很正常,但英國的“放任”,是無奈的選擇,也是現實的選擇。
理論上講,英國政府確實可以升級到戰時狀態,但是脫歐、蘇格蘭分離傾向加劇等因素的存在,政府即便出臺此類措施也未必能落實。
對岸的法國就是如此。馬克龍政府出臺禁止大型集會的政令後,阻擋不了“黃馬甲”的大遊行。如果英國政府強推嚴控,存在雙重風險——首先是引發劇烈社會衝突,其次是政令無法執行,失去威信。無論哪種風險爆發,都是社會失序的結果。與其如此,先行高調警示,引導民眾和社會機構採取自救行動。雖有無奈的成分,也是務實的選擇。
至於瑞典的“不再統計全國確診人數”,不應過度解讀為政府“自暴自棄”、放任自流。瑞典的地理位置、現實情況都決定了它不大可能直接升級到封城封國的嚴控路線。地廣人稀的自然條件,與大城市林立、人口稠密的東亞、西歐都有很大的不同,也不可能採取相同的防疫策略。
總而言之,各國防疫政策都取決於本國的醫療資源條件、社會狀況乃至政治、文化。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面臨的規模龐大的新型流行病,眼下更需“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任何國家採取任何措施都有其考量,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現階段國與國之間主要還是包容體諒、守望相助。政策得失的最終總結評估尚需時日,不必急於定論。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抱著共渡難關的善意,但願中國無恙、歐洲無恙、全球無恙。
回覆列表
美國疫情後起之秀,抗疫一團亂麻,歐洲幾國基本各自為政,各有各的法子。說是模仿美國倒是沒有根據,只是他們的政治體制和民情民風是一個模型製作,而防疫操作套路有相仿之處。但仔細觀察在政府操作層面有中國防疫經驗分享,民間防控有中國橫式。美國現在自身難保,東一榔頭,西一榔頭,到處甩鍋,不著邊際,這個老大哥操作的是獨特的特狼撲模式。實在是看不懂,那隻能等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