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4
回覆列表
  • 1 # 遠去的救世主

    隻言片語很難講清楚,簡單來說,十二音的概念首先是將一個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在這裡和我們常說的調式不同,這十二個半音的地位是完全相等的,彼此之間不分主次。

    就好比傳統的作曲手法我們要依賴調式音階來給我們的曲子一個基本的構架,十二音的技法當中我們也要依賴一種叫音列的東西,這個音列是指這十二個半音按照某種順序的排列,不一定是依照從低到高或者從高到低的順序,但是每個音在這個音列中只能出現一次,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音已經出現在音列中的某個位置了,那麼在其他十一個音按照某種規律出現之前,這個音不能再出現第二次。這種規律可以是原形,逆行,反行或者逆行反行,也有可能是更細微的更小的音階組合,實際應用當中不會顯得那麼嚴格。

    在這種無調性音樂裡我們所做的和聲織體都要依賴於這種音列組合去進行,彼此之間考慮的不是和諧與不和諧的這種關係,更多是用一種和聲上的特殊感做一些感情上的宣洩,既然是強調無調性,那麼在和聲應用上會顯得比較自由一些,也更講究傾注個人情感一些。所以這也是十二音技法當中常被人詬病的“形式主義”,因為在創作當中為了突出這個無調性,總是要刻意使用比較不和諧的音程,避免使用調式音階當中比較主流的一些和絃,作一些極端的對位以及比較誇大的跳躍和聲音響度。這種作曲手法會不可避免的陷入一種左右為難的困境,不論是表面構建調式框架還是避開已有的調式音樂基礎,都較容易帶給聽眾無聊感。

  • 2 # 金石有道

    在應用十二音作曲的技術方法中,協和和絃(大、小三和絃)以及較簡單的不協和和絃(減三和絃和七和絃)——以及幾乎是任何可以造成和聲漲落的因素都要儘可能地避免。

    但這並不是由於這種新型的藝術帶來的法則,而是歸根結底,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試行使用這些新的技術來表現清晰、簡練和流暢的音樂創意所產生的效果。

    十二音體系是勳伯格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的體現——任何一音不得支配另一音,在音列中其他音全部出現以前,任何一音不得重複,這表現出勳伯格在矛盾痛苦面前的不妥協精神;

    十二音列體系又是十九世紀晚期以來變化音體系的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這賦予了勳伯格獨特的社會地位和歷史地位,成為“進步”的象徵。

    “十二音列體系”不僅在構成方面複雜、理解起來晦澀,而且對傳統的記譜法提出了挑戰。傳統的五線譜都是以樂曲所在的“本調”為基礎的,這樣就避免了繁雜的升降記號。

    但“十二音列體系”是無調性的,它無論以十二種調性中的哪一種調作為本調,都無法避免經常使用“升半音記號”、“降半音記號”和“還原記號”。有人統計過,勳伯格的某部作品總譜的某一頁內,竟有98%的音符使用了上述三種處理記號。

    為此,勳伯格曾經研究過記譜法的改革方案。他提出了一種新型記譜法,其特點也是給“十二個音”以平等權:在他的譜表上,一個八度內可以自由地放置十二個音符。

    這樣,勳伯格的音樂,在他自己的記譜法中就一目瞭然,再也不必看到那些“足以亂心”的“升、降、還原”記號了。

    關於十二音作曲的重要設想的論點:無論是同時發聲的音(和聲、和絃、聲部寫作的結果)或不同時發聲的音(動機、音型、樂句、旋律)在表現情感和音樂創意上都是相同的,都要服從於可理解的規律。

    在主調音樂的形式中,為了主要聲部的發展,和聲要節約地使用。這就可以對結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對比、高潮、轉折點、強化、變奏)。

    在復調音樂的形式中,動機形態、主題、樂句以及類似的因素永遠不超過一定的長度(即,在此要同樣的節約和聲),永不展開,永不分裂出新的音型、也少有變化。

    所有的(幾乎是所有的)開展都是從樂思的不同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的改變而產生的。

    這些不僅僅出現在一個聲部之內,而是從一開頭,這樂思就包含著幾個聲部,每一個聲部都包含著明確的樂思組成部分。當同時發聲的相互關係改變時,組成部分不僅可以保持不變,而且必須如此,否則我們不能保證嶄新關係的實現。

    在十二音作曲中,我們不需要探問一個音響的組合的或多或少的不協和性,這不是在創作中所要研究的。這種組合不會發展,或說得清楚些,它的本身不會發展,而是這十二個音在由靈感(創意)安排好的次序(動機)上的相互關係在發展。

    這些音的一個一個地出現,或幾乎同時出現與創意無關。也許(甚至是肯定地),呈示的進一步發展和它的速度取決於它的第一形式是否被人充分地理解.

  • 3 # 盤點小郎君

    簡單來說,十二音的概念首先是將一個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在這裡和我們常說的調式不同,這十二個半音的地位是完全相等的,彼此之間不分主次。

    就好比傳統的作曲手法我們要依賴調式音階來給我們的曲子一個基本的構架,十二音的技法當中我們也要依賴一種叫音列的東西,這個音列是指這十二個半音按照某種順序的排列,不一定是依照從低到高或者從高到低的順序,但是每個音在這個音列中只能出現一次,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音已經出現在音列中的某個位置了,那麼在其他十一個音按照某種規律出現之前,這個音不能再出現第二次。這種規律可以是原形,逆行,反行或者逆行反行,也有可能是更細微的更小的音階組合,實際應用當中不會顯得那麼嚴格。

    在這種無調性音樂裡我們所做的和聲織體都要依賴於這種音列組合去進行,彼此之間考慮的不是和諧與不和諧的這種關係,更多是用一種和聲上的特殊感做一些感情上的宣洩,既然是強調無調性,那麼在和聲應用上會顯得比較自由一些,也更講究傾注個人情感一些。所以這也是十二音技法當中常被人詬病的“形式主義”,因為在創作當中為了突出這個無調性,總是要刻意使用比較不和諧的音程,避免使用調式音階當中比較主流的一些和絃,作一些極端的對位以及比較誇大的跳躍和聲音響度。這種作曲手法會不可避免的陷入一種左右為難的困境,不論是表面構建調式框架還是避開已有的調式音樂基礎,都較容易帶給聽眾無聊感。

  • 4 # 人生百態ING

    十二音技法(twelve-tone technique),西方現代音樂的作曲技法之一。亦稱十二音體系,它是將一個八度中12個半音各自作為平等的一員,因而廢除了中心音的存在而進行作曲的一種技法。

    最早試驗十二音技法的是J.M.豪埃爾。將十二音技法變成一種體系的是A.勳伯格,首次應用於1921年。他的目的是追求一種有組織原則的泛調性音樂。十二音技法最初的影響只限於勳伯格的弟子如A.貝格,A.von韋貝恩,以及H.艾斯勒,E.克雷內克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十二音技法的影響迅速擴大,並被髮展成序列音樂,成為西方現代重要的作曲技法之一。

    基本方法

    十二音技法的基本方法如下:

    ①將八度中12個半音按某種順序排成“音列”(或稱“序列”)。此音列就成為一首作品的基礎,由它產生曲調、對位、和聲及織體。

    ②作品中音列的順序不能改變,即每一個音出現以後,在其他11個音未出現完畢以前,不得在其他聲部再次出現。

    ④一個作品基本上只使用一個音列,以求統一。

    在具體應用中,這些規則不是絕對嚴格的,幾乎每個十二音音樂的作曲家(包括勳伯格本人)都做了若干變動,其中最重要的變動是將音列又細分為更小的音列,並賦以一定的獨立性。

  • 5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十二音體系的方法是用12個不同的音排列成一個序列作為基礎,運用逆行、反行、逆行加反行等技術來發展這個序列,縱橫交織,編排成曲。十二音音樂是無調性音樂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它可以對大型音樂作品進行結構控制,把樂思有條理地陳述出來,形成新的組織性和邏輯性,以代替傳統的調性在作品中所起的組織和控制作用。十二音體系只是音高方面的序列手法,對作品的節奏、力度、音色等沒有任何限制。只是到了後來,勳伯格的弟子們才對這些因素加以全面控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前的共享經濟模式,主要是以個人為主的C2C、C2B模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