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石有道

    一百個人眼中就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當然我的答案是八月長安。

    但是我最早知道的卻是笛安。熟知郭敬明,熟知最文化裡一系列的作者。

    在雜誌上看過笛安的連載,在後來上大學時去看她的東霓西決南音。

    真的是抱著對她很大期望去看的。

    可是越看越看不下去,最後棄了。

    她的故事渲染的東西是有的。

    但又像是在故意造出一些灰暗的橋段,像是八點檔肥皂劇那樣冗長離奇。

    她想表達的是什麼?

    青春嗎?誰的青春?反正不是我的

    人世間嗎?生活嗎?那麼會有好多作品比她的更優秀。

    也許我只是俗人一個,淺薄不經世事。

    也許我俗氣的生活撐不起那麼厚重的東西,那我繼續膚淺地說下去。

    大三時看到的八月長安。

    首先她的書讓我看進去了,最後還有些意猶未盡。

    一開始只是隨便看看,後來偶然聽到了萊兮播的橘生淮南,因為角色和聲音很配,我才仔細的去看了。

    八月長安的受眾目標很明確,就是這些普通世俗的小女生,她每個作品表達東西也很類似。

    對於成人,就回顧下青春,引起些共鳴。

    對於我這種膚淺的小女生,在她的文字裡看到了成長的痛與樂,選擇與堅持,以及未來。

    她讓我期待再一次成長的我和長長的未來。

    她寫的是校園,又稱網路小說,也有人說是小言。

    可是這又怎麼了?

    我一直覺得只要能把一個故事敘述的好,能讓人為這個故事開心難過能在其中看到一丟丟自己的影子,那麼這就是好的故事。

    故事在那裡,深刻與否是你自己感受到的。

    不是說嚴肅題材才是有深刻。

    不是寫一下美、人生、苦難才是深刻,不是文字語言多麼晦澀難懂才是深刻,更不是離奇曲折的橋段才叫深刻。

    也不是恢弘龐大的格局才叫深刻。

    他們再嚴肅,之於我,我看不下去,他們就是一堆灰色的鉛字而已。

    同理我不覺得詩經不深刻。

    不覺得只有那些會之乎者也的大文豪才叫深刻。

    生活里長輩嘮叨來嘮叨去的白開水一樣的話也是他們深刻的經驗總結啊,然而我們往往只是不耐煩,然後在以後的某一時刻才認識到它的深刻。

    對於二十幾歲的我來說,八月長安這種在某些人看來膚淺的深刻對我來說就足夠了。

    就像她北大畢業,同學去讀研讀博,進外企進研究院,只有她辭職出來寫小說,寫很多人眼裡上不了檯面的青春小說。

    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看不起。

    真的,很多人。

    說起北大,你就要撐的起精英兩個字,你一寫青春小說寫情情愛愛的就是很俗氣,我就是覺得你淺薄。

    我覺得好可笑。

    士農工商,仍然有階級劃分是嗎?

    還是說現在次序發生變化了?

    八月長安,她是可以把細節刻畫的很好的人。

    難道說起細節,又覺得這膚淺了嗎?

    任何東西只要它有了靈性,就足夠深刻了。

    例如橘生淮南,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

    看見有人說這個故事成在細膩,也敗在細膩。

    讀了許多遍的我,不這麼認為。

    這個故事,她主要寫的是愛情。

    第一條線

    洛枳———暗戀、堅持、同時堅守自我。

    盛淮南———早熟、世故、圓滑。後來栽到了洛枳手裡。

    張明叡———豁達、大智若愚。喜歡許日清就對她最好,放手時也乾脆,然後喜歡上洛枳。對洛枳到小師妹也是如此。

    鄭文瑞———偏執。她懂盛淮南所有的陰暗,卻不懂怎麼包容他的陰暗面。

    第二條線

    江百麗———勇敢自我的投入每一段愛情,永遠不放棄愛。

    戈壁———利己的精緻主義者。

    他和盛淮南的區別在於盛淮南有堅守。以及,他沒那麼愛。

    第三條線(感觸最深的一條線)

    丁水婧———人群裡的小太陽。通俗講做了別人精神上的小三。

    洛陽———世俗的精英男。精神出軌,最後選擇生活。在生活裡太常見了。

    陳靜———柔韌。知道他沒那麼愛,更知道他離不開自己。生活裡最常見的女人。

    第一條線是愛和自我堅守

    第二條是愛與不愛

    第三條是愛與生活。可以和洛枳爸媽以及殯儀館那個女人看作一條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次華山論劍,若金輪法王趕赴華山,武功高低如何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