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愛文學的張清幽
-
2 # 卻之卻之
只有獨處才能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保證自己思想的獨立性,進行有深度且獨特的思考。
人是群體性動物喜歡扎推,但在群體中不會產生個體獨特的思想。《烏合之眾》這本書裡說“群體中累加在一起的往往是愚蠢而非天生的智慧”,它還說伏爾泰如果跟群體待在一起也不會產生什麼偉大的思想(原話不記得了,是這個意思)。雖然很難接受,但看看自己周圍好像也確是這麼回事。人確實特別容易受別人的影響,一件商品買它的人多了,一個完全不瞭解的人也覺得它肯定特別好;一個飯館裡的人特別多,路過的人就會心甘情願地浪費時間排隊等待;有一個笑話不知道你聽過沒,說一個人看見有另一個人在仰著頭看天,他就好奇地也仰起了頭,儘管他什麼也沒看見。不光一個人如此,路過的人看見倆人怪異的動作也紛紛模仿,儘管他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後來仰頭的人是越聚越多,最初仰頭的那個人終於發問了:“我仰頭是因為鼻子流血了,你們是為了什麼呢?”
這種受別人影響有時候真的是不自覺的,但是作為一個作家必須讓自己的思想保持獨特,選擇獨處對思考是有意的。
同時獨處也會避免外界的嘈雜對自己思維的干擾,理解這一點兒很容易。不信的話,想想自己解數學題的時候外界的嘈雜對自己的干擾。
-
3 # 天上街市
寫作需要安靜的環境,理順自己的思維。路遙,陳忠實,莫言等這些著名作家,都是在獨處的狀態,創作文學作品。獨處才能不受外界干擾,不光是噪音,光影,繁瑣事情的影響,也有訪客的來訪,這些干擾,都會大家打亂作者的構思和想象,影響創作靈感和思路,也會使得創作進度打折扣。
因為需要覺對安靜的環境和瀕臨崩潰的情緒,好的作家往往都是感性的,理性的人情緒比較穩定,往往沒有那麼敏感,所以作品一般比較生硬,而感性的人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來釋放自己內心真實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作品也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