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兵器研究所

    在冷兵器格鬥中,上了刺刀的步槍可不僅僅是“可堪一戰”的武器,而是可以吊打除了長矛外的所有冷兵器!

    以侵華日軍的“銃劍術”,即刺刀術或刺殺術為例。

    一般人認為的,“銃劍術”是源自日本古流槍術大宗“寶藏院流”的說法,並不準確。要知道,刺刀拼刺技術跟傳統槍術差別還是很大的。日本的“銃劍術”其實是一種東西方結合的格鬥技藝。近代日本陸軍師從法軍,因此最早的“銃劍術”也是參照法軍刺刀術,而法國刺刀術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於擊劍術。明治23年(1890年),主持步兵訓練的陸軍戶山學校決定發展日本本國的“銃劍術”。明治27年(1894年),日本陸軍在法國刺刀術的基礎上,借鑑了日本古流槍術“寶藏院流”和“佐分利流”等流派的一些技法,更融入了日本傳統武道中的一些元素,例如氣、初端、殘心的概念。從而創造出全新的“銃劍術”,取代了原本的法式刺刀術。1921年,舊日軍又在日本傳統的“中條流小太刀術”基礎上,發展了“短劍術”,用於訓練士兵手持刺刀格鬥。此後與“銃劍術”一起被盟軍禁止,又一起復興。

    拿金庸的武俠小說打個比方,“銃劍術”就相當於是在波斯聖火教武功的基礎上,借鑑降龍十八掌的技法,融入“九陰真經”的內功心得而創造出來的全新武術絕學。

    在抗日戰爭期間,“銃劍術”這種擁有科學理論體系和完備對練體系的現代武術,可沒少讓當時缺乏對抗訓練、喜歡搞門戶之見,甚至變得玄學化與神秘化的中國傳統武者大吃苦頭。

    根據一些關於敵後戰場的回憶與記載,很多練武人所練的武功在與鬼子交手中“不好使”,有時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比如參軍時大家覺得他是有武功的,都跟著他衝,結果他被鬼子一刺刀捅倒,後面的就都嚇得站住了……

    更有習武者帶著祖傳大刀去投軍,結果大刀直接被熔了,做了十多個槍頭。原因很簡單,在殘酷的敵後戰場,你一個人大刀耍得再好,面對鬼子的刺刀,還是十多杆長槍更有殺傷力。

    ▲解放軍的拼刺教程

    至於在正面戰場,所謂“大刀隊”與“破鋒八刀”,其實都是在缺乏刺刀情況下的應急產物和“宣傳品”。根據真實的戰史記載和現代復原,大刀懟上刺刀時的交換比都是慘不忍睹的。在實戰中,正面戰場上的近距離作戰,其實更倚重手榴彈。

    就面對面的陣地肉搏戰來說,大刀的作用就顯得差了許多。

    第一、日軍肉搏時兩人一組,相互掩護,方寸間進退靈活,守間虛實轉換很有效率。反觀大刀,因為揮舞時需要的空間較大,所以基本上一人正面要面對至少一伍的日軍刺殺單元,結果往往造成在整個戰場上,抗日軍隊是多打少,但在實際交戰上面是日軍多打少。

    ▲晏陽,油畫《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國家博物館收藏

    第二、再說刺刀的運用,其基本步法在一條直線上前後運動,雙手持握槍身的中段和後段,力臂較長,槍身全部重量和加速度作用在槍間一點,這在物理學上來講可以提供更大的力量和更靈活的反應。而大刀,無論是雙手刀還是單手刀都力臂都相對在一拳到三拳間,這點就落了下風。大刀劈砍間的空隙也較大,很容易被對手拿住以小動作殺入。攻守之間刀身較短,需要大開大合的步法和揮舞才能彌補,這又為對手提供了更多的進攻機會。

    ▲晏陽,油畫《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國家博物館收藏

    第三、我們知道,兩點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刺刀走的就是直線,正合了槍法中的槍扎一條線;而大刀的攻擊主要是劈砍為主,先要一個動作把刀揮起來,再一個動作把刀劈下來才能完成攻擊,這樣就比刺刀單純的刺擊要繁瑣了許多。

    綜上所述,我們就能看出刺刀和大刀的交換比是大概什麼樣一個情況了。另外順便再說一下八路軍的刺殺技術。八路軍的刺殺術師從於日軍,但是在編組上由日軍的兩人一組升級為三人一組,戰術上是儘量圍著落單的日軍先打,這樣效率就比日軍高了不少。另外,八路的正規軍和地方武裝都缺糧少彈,所以崇尚白刃戰,裝備不起步槍就在隊伍中編組長杆的扎槍(我們可以看到,在歷史照片中扛著紅纓槍的土八路、老八路的比例遠遠高於揹著大刀的人數。),依靠長度優勢來抵消掉日軍訓練有素的單兵素質,這也是窮人的無奈之舉。

    所以“大刀隊”,其實是手槍隊,依靠的主要是其裝備的駁殼槍(我們俗稱的盒子炮)和衝鋒槍,以及手榴彈來殺傷敵人,大刀只是輔助武器。

    至於“破鋒八刀”,它確實是武林先輩所創立的,明顯針對刺刀的一門武技。但關鍵問題是,刀劍類武器面對刺刀時,在技擊方面的先天劣勢,必然導致前者的訓練成本遠高於後者。也就是說,把“破鋒八刀”習練得能對抗“銃劍術”,需要付出遠超後者數倍的時間與精力。這就必然導致“破鋒八刀”的訓練成本遠高於“銃劍術”。通俗地說,你練出一個能和“銃劍術”對打的“破鋒八刀”舞者,對方已經練出好幾個了“銃劍術”武者了。當然,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是說“破鋒八刀”不行,而是刀劍對刺刀是處於劣勢,畢竟武術是要建立在武器基礎上的。這也是為什麼正面戰場的中國軍隊在刺刀普及後,也主要進行刺刀術的訓練了。

    至於敵後戰場,這種武器上的劣勢表現得更為殘酷。根據一些回憶和記載,缺乏訓練的民兵或者土八路(地方部隊),攻擊一個落單的日軍,往往需要三個人一起衝上去。第一個人要拼死吃鬼子一刺刀,第二個人要趁機拼命抓住對方的步槍,第三個人才有機會幹掉那個鬼子。也就是說用以命換命的方式,往往一死一傷才能殺掉一個落單的鬼子。可如果對面的日軍三五成群,就需要幾十個民兵或土八路才能在肉搏中不落下風;而如果一個小隊的日軍發動刺刀衝鋒,可能幾百個民兵都抵擋不住。

    另外要說到的是,刀劍類武器與刺刀對抗,其實不僅僅是當年的中國抗日戰場。在刺刀剛剛被髮明和開始裝備的17~18世紀歐洲,這種對抗已經出現了。其最典型的戰例就是在詹姆士黨叛亂(Jacobites Rising)中,蘇格蘭人對抗英軍的兩場戰鬥。

    ▲擅使闊劍(又稱籠手劍)的蘇格蘭高地武士

    在1689年7月27日的基利克蘭克之戰(Battle of Killiecrankie),擅用闊劍與盾牌的蘇格蘭高地人對抗裝備著前裝燧發滑膛槍與早期插入式刺刀的英軍。結果蘇格蘭人趁英軍齊射後,來不及裝上刺刀的空隙,發動他們經典的“高地衝鋒”(Highland Charge),從而擊敗了裝備和數量均遠勝於己的英隊。據稱英軍有1000人被殺,500人被俘,而蘇格蘭人僅僅傷亡了兩百人。

    然而到了1746年4月6日的卡洛登之戰(Battle of Culloden),蘇格蘭人對英軍故技重施。結果被裝備著前裝燧發滑膛槍與套筒式刺刀,僅僅接受過兩週刺刀訓練的英軍所徹底擊敗。英軍官方資料是戰死48、傷259,而蘇格蘭人戰死1500多人,數百人被俘。

    ▲卡洛登之戰(Battle of Culloden)

    要知道,蘇格蘭高地人尚武成風,幾乎各個都是闊劍(俗稱蘇格蘭雙刃大砍刀)習練者,結果依然於肉搏戰中慘敗於僅僅受過簡單訓練的英軍刺刀。刀劍類武器面對刺刀的劣勢可見一斑。所以在歐洲,刺刀很快就淘汰了當時歐洲步兵中的長矛兵。

    ▲A~C為插入式刺刀,因為需要插入槍口才能使用,所以容易脫落,而且影響射擊,更會因為來不及裝上刺刀而措手不及。D~G為套筒式刺刀,最大優勢時不會影響射擊,並隨時能投入肉搏。此後刺刀發展為卡座式

    其實在歐洲,在刺刀裝備步兵的同時,也曾將大量的步兵佩刀配發給步兵作為輔助自衛武器。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實戰檢驗,歐洲人發現,相對於刺刀,這些佩刀意義不大,所以要麼取消,要麼將其作為工具刀。

    另外刀劍類武器面對刺刀最大的劣勢就是前者是冷兵器,而刺刀是裝載在步槍之上的。這是一個巨大的戰力鴻溝。而所謂日軍拼刺時退子彈的說法,其實是對日軍在拼刺時關保險的誤解。日軍在發動刺刀衝鋒時,是非常重視發揚火力的。

    根據記載,長城抗戰中,中國軍隊的大刀隊發動夜襲時,日軍也是靠刺刀穩定住了局勢,爭取時間架起92式重機槍,擊敗了中國軍隊。

    至於一些文藝影視作品所描述的,侵華日軍玩什麼“武士道精神”,傻傻地退了子彈,只跟中國軍隊肉搏的場景,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 2 # 熊榜嶽

    在異種冷兵器格鬥中上了制刀的步槍只相當於長矛,長矛的功擊特點只能刺剎沒有劈坎功能,相比其它武器功能要差一點如長把刀〈類似關雲長的青龍刀〉它有很強的劈砍能力,也可能刺剎對方。還有一種武器更歷害

    方天畫戟,三國時期的呂布唐朝名將雪仁貴都用過這種武器,它不但有制砍的功能而且可以左右砍剎,當刺出去的戟收回時還可以用月牙一樣的刀尖刺剎對手,

  • 3 # 幾何螺旋

    這個要看如何界定“格鬥”的含義,按照戰爭標準來說,刺刀的效率要略高於其他冷兵器,事實上不僅是二戰日軍刺刀戰術,甚至美德蘇英法等國也都有相應的教程,且當時效果還是有的,應該是到越戰之後基本才算暫時告別這種作戰方式

  • 4 # 幾何螺旋

    這個要看如何界定“格鬥”的含義,按照戰爭標準來說,刺刀的效率要略高於其他冷兵器,事實上不僅是二戰日軍刺刀戰術,甚至美德蘇英法等國也都有相應的教程,且當時效果還是有的,應該是到越戰之後基本才算暫時告別這種作戰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日、情人節必送對方禮物,是浪漫還是愛情標準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