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秦丶
-
2 # 望月dai曉
整個三國曆史上,用火攻的有這麼幾場戰爭:
1、諸葛亮初出茅廬時火燒博望坡
2、孫劉抗曹,赤壁之戰
3、劉備起七十五萬大軍為關羽報仇,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
4、就是文中提到的,諸葛亮為北伐做準備,率先平定南方,火燒藤甲軍
5、諸葛亮北伐曹魏,火燒上方谷,可惜一場大雨澆滅了所有希望
下面來說一下每場火的當時狀況:
1、火燒博望,劉備當時投奔的劉表,被安排在新野縣,之前在徐庶的幫助下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關羽攻取樊城,殺的曹仁落花流水;後劉表去世,其子劉琮投降曹操,但被半途殺害,而後曹操便派夏侯惇領十萬人馬攻取新野,此時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於是諸葛亮設計在博望坡燒的夏侯惇丟盔棄甲,狼狽退回許昌!
從某種意義上講,自從曹操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一直尋求一統天下,東征西討,自然殺人無數,屬於一場侵略,所以個人認為,諸葛亮博望一把火也就是給曹操了一個警示!
2、曹操奪取荊州之後,把劉備趕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劉備最終在關羽領著1萬水軍來救援的情況下有驚無險的來到了江夏,此時江東孫權派魯肅來到江夏,請諸葛亮過江商討聯合抗曹之事,曹操在長江邊上終於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在諸葛亮說服孫權堅定抗曹之後,黃蓋獻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周瑜施反間計;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草船借箭,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熱鬧,最後諸葛亮借來東風,周瑜火攻曹操,由於戰船相連,曹操大營瞬時一片火海,八十三萬人馬土崩瓦解,曹操狼狽退回北方,有生之年再也沒有下過江南!
這一場戰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雙方互有傷亡,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誰對誰錯,只是可惜了芸芸眾生許多年輕的生命,一將功成萬骨枯!
3、赤壁之戰後,劉備從江東孫權處“借”來荊州,而後進軍奪取西川,獲得益州之地,奪取漢中之後進位漢中王!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攻打曹仁,水淹七軍嚇的曹操險些遷都,怎奈呂子明白衣渡江,背後偷襲,致使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劉備聽到關羽被害訊息之後,大起七十五萬大軍攻打東吳,在連勝幾陣之後,不理睬孫權求和,在彝陵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狼狽退回白帝城,此戰蜀國損兵折將,精銳盡失,元氣大傷,至蜀國被滅也沒有恢復過來!
在決定進攻東吳的時候,趙雲曾經勸說要以大局為重,漢賊乃是曹操,可惜劉備被仇恨矇蔽了眼睛,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無論古人,今人萬不能在憤怒的時候做決定,傷害的可能不止自己一個人,切切!
4、劉備去世,劉禪登基,諸葛亮著手北伐,但是南方孟獲起兵作亂,諸葛亮決定先平定南方再行北伐,但是南人還是得南人來治理,諸葛亮決定收服其心為上,然後對孟獲七擒七縱,收服其心,用不再叛!
在這期間,孟獲請來了藤甲兵相助,藤甲兵身上穿的藤甲用油反覆浸泡,刀槍不入,蜀軍吃了大虧,但是各位都知道油最怕火,無奈之下,諸葛亮詐敗引藤甲軍入坑,一把火燒的藤甲軍鬼哭狼嚎!諸葛亮看到這一幕時,也自嘆此戰必損壽命,在我看來,這只是一場具有內部矛盾的鬥爭,完全可以好好解決的,逼不得已用了最為殘酷的方法,讓多少自家好男兒成為春閨夢裡人,最終也成為諸葛亮一生的痛!
5、諸葛亮北伐途中,一直遭到司馬懿的抵抗,不勝煩擾,終於設計將司馬懿設計引入上方谷,準備一把火送司馬懿歸位,可惜天命所歸,人豈能撼動,一場大雨澆滅了所有希望,司馬懿乘勢逃出,再也沒了殺掉他的可能,諸葛亮在雨中也是滿滿的心酸和無奈,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綜上,這五場火攻得戰爭,除了火燒藤甲兵,其餘皆是抵禦外來入侵,或者為了完成興復漢室的眾人而設的計謀出去敵方主將,火燒藤甲兵殺的是自己的人民,雖說是迫不得已,也是觸怒了上天,或者說就是最基本的人心吧!
-
3 # 老喵玩遊戲
謝邀!諸葛亮火燒藤甲兵一事出之《三國演義》第九十回“驅巨獸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說是南蠻首領孟獲第六次兵敗被擒後,諸葛亮為了征服他的心,使他口服心服,又施展“欲擒故縱”之計,把他和他手下一千多人放歸巢穴銀坑洞。孟獲為報六次被擒被辱之仇,求救於烏戈國國王兀突骨,此人“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軍士,俱穿藤甲;其藤生於山澗之中,盤於石壁之上;華人採取,浸於油中,半年方取出曬之;曬乾復浸,凡十餘遍,卻才造成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溼,刀箭皆不能入,因此號為藤甲軍。”諸葛亮經過反覆思考分析,認定藤甲既然用油浸泡多次,雖不怕水,但肯定怕火,於是他吩咐魏延以連輸十五陣,棄寨十四座的計策,把烏戈國舉國之兵誆入盤蛇谷中,點燃了預先準備好的藥炮地雷,同時命令埋伏在山上的大軍一起往谷底丟火把,一時只見盤蛇谷中“火光亂舞,但逢藤甲無有不著。將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盡死於盤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得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炸得頭臉粉碎,齜牙咧嘴;血流成河,屍骨堆疊,臭氣熏天。”“孔明垂淚而嘆曰: 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烏戈國在今緬甸北部,當時的烏戈華人還處在原始社會,茹毛飲血,矇昧蠻野。但他們畢竟是一個人類族群,諸葛亮一把火把他們焚屍滅跡,心中倍感不安,所以自咒“必損壽矣!”
-
4 # 純鈞LHGR
諸葛亮那句話,可以理解為不是專門針對火燒藤甲兵而說的。
《三國演義》第90回《驅巨獸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寫到諸葛亮才盤蛇谷火燒兀突骨所率領的三萬藤甲兵,說:“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
雖然蠻兵的確是死得比較慘,引得諸葛亮有感而言,但諸葛亮的話,也不是專門針對這一次火燒藤甲兵說的。
實際上,諸葛亮出世以來,博望用火、白河用水,又火燒赤壁等等,經他計謀而死的敵軍並不在少數,只不過這一次敵人死得實在是太難看了些。諸葛亮看到眼前,又想起以往,於是發出感嘆。
此外,過去用計破敵,縱然把敵人搞得很慘,基本也都是防禦戰。而這次是進攻。以往諸葛亮屢次用計,不排除博望新野赤壁之火就沒把敵軍燒得這麼慘。但不管怎麼說,過去都是敵人來打他,被動應戰,使用狠一些的計謀倒也無可厚非。
這一次攻打南蠻,實際上在六擒孟獲、佔領銀坑山之後,仗就算打到頭了。畢竟銀坑山已經是孟獲的老窩,端了孟獲老窩,雖然孟獲跑了,但南蠻已經算是完全平定了。
要怪就要怪孟獲,硬生生又把戰火引得更遠。當然也要怪諸葛亮非要玩什麼攻心為上,不停放走孟獲,使得受牽連的人越來越多。
而烏戈國原與蜀漢無干,是孟獲哀告拜求,兀突骨算是義舉,為孟獲報仇才來打仗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兀突骨的藤甲兵才是正義的夥伴,諸葛亮率領的蜀軍,打到這個時候,已經算是侵略者了。不管有什麼原因也罷,這次這一仗,對於烏戈國的兀突骨和藤甲兵來說,他們都是無辜者。人家原未損害蜀漢的利益,只是舉義軍來為孟獲報仇,即使需要打敗他們,但不該把他們坑得這麼慘。
從這一點上來講,諸葛亮的確是不佔理,所以他自己說:“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不用這麼狠毒的辦法就贏不了敵人,但人家又罪不致死,何況還死得這麼慘,又“不留種類”,諸葛亮也是深知自己這次做得太過頭了,所以說自己會損陽壽。
如果說只有盤蛇谷火燒藤甲兵這一次才損陽壽,那其實諸葛亮原本也沒多少陽壽。你想,他燒死三萬人能損失幾年?戰國白起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五萬,他得損多少?項羽劉邦還殺過秦國二十萬降卒呢。如果說諸葛亮是因為在意殺了三萬藤甲兵損失了多少多少陽壽,那唐末的黃巢怎麼算?黃巢殺人八百萬,如果他沒殺人,都換算成陽壽的話,難道黃巢原本能活幾千歲?
回覆列表
火燒藤甲兵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回——驅巨獸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原文“魏延引兵轉過了盤蛇谷,望白旗而走。兀突骨統引兵眾,隨後追殺。兀突骨望見山上並無草木,料無埋伏,放心追殺。趕到谷中,見數十輛黑油櫃車在當路。蠻兵報曰:“此是蜀兵運糧道路,因大王兵至,撇下糧車而走。”兀突骨大喜,催兵追趕。將出谷口,不見蜀兵,只見橫木亂石滾下,壘斷谷口。兀突骨令兵開路而進,忽見前面大小車輛,裝載乾柴,盡皆火起。兀突骨忙教退兵,只聞後軍發喊,報說谷口已被幹柴壘斷,車中原來皆是火藥,一齊燒著。兀突骨見無草木,心尚不慌,令尋路而走。只見山上兩 邊亂丟火把,火把到處,地中藥線皆著,就地飛起鐵炮。滿谷中火光亂舞,但逢藤甲,無有不著。將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於盤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孔明垂淚而嘆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左右將士,無不感嘆。”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善用火攻,從初出茅廬的火燒博望坡,再到火燒新野、火燒赤壁,再到後來的火燒藤甲兵、火燒上方谷。在諸葛亮的這些次火攻中,除了最後一次上方谷火燒司馬懿失敗之外,其餘幾次火攻都是大獲全勝。但是其他幾次火攻時諸葛亮並未有任何折損陽壽的表示,為何單單火燒藤甲兵時會說“必損壽矣”呢?
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是除藤甲兵外的數次火攻均用在曹軍身上,曹軍屬於敵對勢力,殺滅曹軍的有生力量是匡扶漢室的必經之路。而孟獲原本就屬於蜀國治下的部族,反叛也屬於內部矛盾,通常解決內部矛盾時沒必要趕盡殺絕,因為主要目的是收服。但是火燒藤甲兵確是絲毫沒有留下活路的,三萬藤甲兵盡皆被燒死。
二是藤甲兵是烏戈國士兵,與孟獲叛亂並無直接關係,皆因烏戈國主亂講義氣,想幫孟獲報仇才派兵與蜀國交戰。可以說被捲入這場紛爭中的藤甲兵是非常無辜的,因此在諸葛亮看來火燒三萬藤甲兵並非義舉。
三是之前幾次火攻,諸葛亮並沒有親臨現場,無法感受到火攻所帶來的駭人景象。而這次是在現場全程看到火攻之後的慘相,所以難免會心生愧疚之情並說出這句“必損壽矣”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