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indy與橋上彩虹
-
2 # 星期五文藝
就比如《教父》吧,馬龍白蘭度獨特的嗓音,是很多人模仿不來的。所以想真正的欣賞電影,還是看原版吧。
-
3 # 感悟農民
看原版還有外語版全看自己的喜愛程度,外國電影用中文配音聽著很奇怪
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中文配音跟畫面的嘴型對不上,因為人有一種最求完美的的心,小小瑕疵在特寫鏡頭上也會無限放大,這個是一些人們無法接受的原因
第二點在中國還沒有專門開創專業系統的配音課程。在配音上,配音員就沒法瞭解演員的心裡表現,聲音沒法凸顯電影的精彩之處
-
4 # 寧澄說事
也不是拒絕,這麼說吧,主要是很多配得很奇怪。
我看國外電影基本上選擇看原版配字幕,雖然不是很能聽懂語言,但是跟字幕完全沒問題
不知道是文化的差距還是什麼,之前看過一些重配劇,感情和發音總給人一種很莫名的感覺,就是不對味。
就像《中華小當家》、《花木蘭》我看的是中文版,曾經一度以為是中國的,後來才知道不是,也就是說多中國元素的電影或動漫說中文其實不會覺得奇怪~
相對而言,其實中國古裝劇說英文也很尷尬來著。
如果不帶太嚴重獨特文化色彩,配音演員過關的話,不看原版其實也行~
-
5 # 壹條電影
很多人會說,原版的才原汁原味,其實未必。
最直接的就是老人和小朋友了,外文原聲配中文字幕,小朋友可能看不懂聽不懂,老人可能看不清聽不懂。
那對於年輕觀眾來說,是不是就首選原版了呢?還是未必。
舉個簡單的例子:《功夫熊貓3》。
夢工廠在製作這部動畫片的時候,並不是簡單粗暴地給譯製人員20天時間,把中文字幕和配音趕工趕出來。
夢工廠很認真地製作了一版中文臺詞,然後根據中文的口型,對動畫片的畫面進行了調整,所以最後我們看到它呈現出來的,是一部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片,從畫面到配音到臺詞,並沒有出現有一些臺詞或者笑點,觀眾因為文化差異問題沒有辦法理解的情況。
這部動畫片的配音版本讓人覺得非常舒服,完全沒有跳戲感。
但是,這樣精心製作的配音版需要在製作動畫片的時候就考慮到配音問題,加上畫面要根據中文臺詞的口型進行修改,整個製作週期會拉長,成本投入也是巨大的。
另一個例子就是《春嬌救志明》。(雖然它不是國外電影,但是由於原版是粵語的,所以原理是一樣的。)
《春嬌救志明》涉及到粵語版本和國語版本的問題,彭浩翔導演為影片的國語版在多個笑點上也做了調整。
餘春嬌不小心看到了簡訊,產生了誤會,就跑去找閨蜜吐槽,讓閨蜜說這種曖昧簡訊能有什麼合理解釋。
港版中閨蜜的解釋是:可能就是,他剛好點了M記(麥當勞),等了好久都沒送到,最後終於送到了咯。
內地版閨蜜的解釋是:可能是,他剛好遇到了什麼危險,然後他的大姨媽剛好趕到,挺身而出救了他。
在不同的語境裡,做了不同的處理。
看完兩個版本以後,個人覺得,粵語的對話內容和思路真的和國語不太一樣,看國語版的舒服很多。
SO,好的國語版可遇不可求,偶爾有遇到好的,就支援一下國語版吧。
回覆列表
看原版還是國語版還是取決於個人喜好的。
但對於有一定英語基礎,同時又對國外文化感興趣的小夥伴來說,國語版確實會遜色很多。
1.原因呢,在於配音聽起來不自然。
cctv電影頻道就常常播放外國電影,而且大部分都有中文配音,但是,配音又無法完全體現電影主角的情緒以及細節變化,總是有點死板,因此,大部分人會選擇聽原版,就算聽不懂,至少也能感受演員們說話時的升降起伏。
2.還有一個原因在於,人都是有惰性的,看電影學英語這麼一件又好玩還不用幹活,還能練到英語的事情,對懶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我就不願意看國語版,如果沒有原版,我寧願不看。
所以,透過看原版,不僅能練到聽力,還能將英語的那些發音細微末節潛移默化的灌輸到記憶中,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拒絕國語版,從我做起!一起學英語!
我是Mindy,你的小茗同學,最懂你的英文指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