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江侃歷史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這句話出自《孫權勸學》!

    原文如下: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文意思就是: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志士(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麼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從孫權的這句話中,神情上可以看出孫權的真切和期望,心理上可以感到孫權對呂蒙的親近、關心,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說明了孫權相當的看重呂蒙!

  • 2 # 古典君000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這一句話是孫權跟呂蒙說的話,意思就是說我讓你讀書難道是為了讓你成為博士嗎?聽語氣,孫權是有點生氣的,為何?在這句話之前還有一句話就是“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就是說你呂蒙今天已經不是那個只知道衝鋒陷陣的戰士了,現在是一個身在要職,主管一方事務的人了,怎麼能不學習呢。呂蒙卻頂嘴說我的事務很繁忙,沒有空呀。所以孫權才說出了這句話,並且還說,你再忙,難道比我還忙嗎?總之讀書對你是有好處的,呂蒙這才開始讀書。這才有了後來的“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的故事。

    呂蒙年少時不畏勞苦,膽略過人,被孫策叫在身邊做事,孫策死後,又跟著孫權南征北戰,因勇敢作戰,屢出奇謀,被孫權所賞識,所以官職就越來越大,這也就意味著呂蒙的責任,擔當就變大了。又因為呂蒙不愛讀書,所以孫權就勸說呂蒙讀書的益處,詳細內容請搜尋《孫權勸學》。

    孫權一聽到呂蒙不願學習,就說出了這句話。當時的表情肯定不會好看,應當是嚴肅且疑惑的,心裡應該在想,我讓你讀書,難道是害你不成,這樣能使你的眼界更加寬闊,進一步的提升自己,這樣就能更好的為自己服務。

    這件事可以看出孫權是一個愛惜人才,鼓勵員工成長的領導,因為孫權很清楚,員工的成長進步,對自己來說也是很有幫助一件事情。這說明孫權是非常重視呂蒙的。

    呂蒙最終也沒有辜負孫權厚望,幫助孫權謀取了夢寐以求的荊州。孫權對呂蒙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說他奇謀異略堪比周瑜,圖謀進攻荊州方面又勝過魯肅。呂蒙最終死在孫權內殿,孫權悲痛異常,為此還減少了娛樂活動與飲食,這種禮遇可不是人人都會有的。

  • 3 # 七月流火140400643

    這句話是孫權對呂蒙說的。準確的說,這不是孫權對呂蒙一個人說的,而是孫權對呂蒙和蔣欽兩人個說的。孫權做為三國時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一代君主,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物,他的上位,不僅僅是因為父兄之故。父兄雖有開創之功,能夠守住祖業,成鼎足之勢還是證明了孫權非常厲害。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是孫權勸呂蒙和蔣欽讀書時所說的話。當時,呂蒙說自己天天帶兵打仗,太忙了,孫權說了這句話。意思是說,我讓你讀書長學問,又不是讓你成為博士學者。在孫權的勸導之下,呂蒙果然開始認真讀書,最後成為東吳繼周瑜、魯肅之後的第三位大都督。

    呂蒙的成就,顯然和讀書有很大關係。如果沒有讀書改變了原來的氣質,呂蒙的成就不會有這麼大。這裡問的是孫權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怎樣的心理狀態。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孫權既不是生氣,也不是批評,而是做為一個領袖人物對下屬的鼓勵和鞭策,或者是一種指導和建議。證據很簡單,孫權這話是對呂蒙和蔣欽二人說的,最後,呂蒙聽進去了,透過讀書,改變了氣質,才有了“非復吳下阿蒙”之語,成為東吳的精英。而同時聽了孫權話的蔣欽顯然並無什麼改變,但蔣欽同樣還是一位不錯的將軍。因為孫權的話,在呂蒙身上起了作用,所以,人們後來提起這句話的時候,就只說呂蒙,不說蔣欽了。

    《三國志呂蒙傳》的最後,寫了孫權與大將軍陸遜對之前的周瑜、魯肅和呂蒙三個人的評價。認為三個人中,周瑜有破曹之功,呂蒙有敗關羽之功,而魯肅任內,並無大的成就,才能比之周瑜、呂蒙稍有遜色,呂蒙與周瑜相比,個人風採稍遜,但才能並不比周瑜差。

    呂蒙與周瑜、魯肅的不同之處在於,周和魯都是出身高門大族,當時門第是很重要的。所以周瑜和魯肅都是讀書有文化,文武全才之人。而呂蒙不一樣。他的出身並不高貴,也沒有什麼文化。他原本是汝南人士,後到東吳投奔姐夫。他的姐夫叫鄧當,是當時東吳的一個將軍。呂蒙到東吳的時候,大約只有十四五歲,還是個孩子。這個孩子不喜歡讀書,卻喜歡冒險打仗。有一次他姐夫出兵打仗的時候,他偷偷的跟著去了,並奮不顧身的參與到戰鬥中去。他姐夫看到了之後,大吃一驚,怕小舅子有什麼閃失,沒法向老婆交代,堅決命令呂蒙離開。呂蒙堅決不聽。鄧當沒有辦法,只得向呂蒙的母親告狀。呂蒙對他母親說:“難道我要久居貧賤嗎?萬一那天我在戰場上立了功,不就可以求得富貴了嗎?況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親拗不過他,也就隨他去了。

    呂蒙一個小孩子,隨軍打仗,當進軍隊的一個小官很看不起他,常常侮辱他。有一次,這個人又欺負呂蒙,呂蒙出刀來,把這個小官殺死了。然後逃跑躲了起來。

    但呂蒙的上級校尉袁雄很欣賞他。也知道呂蒙殺人是被辱反擊,便力勸呂蒙自首。當時東吳的領導人是孫策,聽了呂蒙的事後很喜歡這個有脾氣的小夥子,於是便免除他的罪過,把他調到了自己的身邊。

    這是年輕時的呂蒙形象。這個形象,與今天的混混流氓很有相似之處。這也正是後來孫權勸其讀書的原因。

    正是因為年輕的呂蒙是這個形象,所以,世家子弟的魯肅開始是很不看不起他的。魯肅代替周瑜當了大都督之後,去赴任的時候,路過呂蒙的防地。魯肅本不打算拜訪呂蒙。部下對魯肅說:“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故意待也,君宜顧之。”於是,魯肅便去拜訪呂蒙。去的時候,呂蒙問魯肅有無防備關羽的計劃?魯肅說,計劃沒有,到時見機行事。呂蒙說,沒有計劃怎麼行呢?於是,他為魯肅獻了五個防備關羽的方案。這時,魯肅才發現,這個一直被自己輕視的呂蒙居然這樣厲害。這時,魯肅才真心與呂蒙結交,並拜見呂蒙的母親,與之結為好友。

    呂蒙能從一員戰場上的普通戰將,成長為運籌帷幄的大將,與讀書是有很大關係的。

    最後,我們把《三國志注》中引用《江表傳》的關於孫權勸呂蒙的這段話抄下來,大家讀一讀,孫權當時是什麼心態,就會一目瞭然。

    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再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

    當塗掌事,是指做官管事,你們兩個人既然當官管事,就要多讀書長學問。你們事再多,難道有我的事多麼?我都讀了這麼多書,你們也應該讀一下。況且,你二人看起來都是聰明之人,讀書必會有所得。

    孫權說的不錯。如果不讀書,呂蒙恐怕不會有後來的成就。但是,讀書這事,還是要有點天分和潛質的。呂蒙正是有潛質的人。孫權做為領導勸下屬讀書增長才幹,是他的份內之事。呂蒙讀書有成,也證明了孫權有慧眼識人之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歷史嗎?最喜歡哪個朝代?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