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龍行天下走虎步

    出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曹瞞傳》: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曹操父親曹嵩所取,吉利:兵器安放並然有序,刀劍鋒利,兵精糧足,擁有軍備實力,外免外敵侵襲、內免內亂危難,心生安然。吉,從士從口,會意。甲骨文,上是兵器,下是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來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以減少戰爭,使人民免受危難。

    操父有希望兒子安然安泰的意思。

  • 2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曹操,本名曹吉利,小名曹阿瞞,字孟德。要是你發現三國時期最牛的諸侯叫曹吉利,一定會有一種噴飯的感覺。

    作為曹魏集團的領袖,曹吉利這個名字實在是有點像是開玩笑的意思。所以很少被人們所提及,就連曹操本人,似乎都不願意提起。

    所以我們在三國志以及演義之中,都很難去發現這件事。領袖自然是要有領袖的樣子,曹操這名字叫著多帶勁兒,可是曹吉利總覺得給人一種諧星的感覺。

    比如說呂布和曹操這些人都喊過劉備大耳賊,我就奇了怪了,劉備的耳朵真的有那麼大嗎?按照史書記載雙耳垂肩,手長過膝。這是人的樣子嗎?這分明是如來佛好不好?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三國志》

    再比如說關羽的紅臉賊、諸葛亮的村夫等等,這都是帶有侮辱性的一種稱呼。當然也有一些是正面稱呼,比如說周瑜的周郎,孫策的孫郎,那就是帥哥的意思。

    由此可見給人取外號幾乎成了我們的一種傳統美德,那麼這裡就要看看曹吉利到底是不是外號了。在三國志中,只有姓曹諱操字孟德的說法,最多加一個小字阿瞞的說法,根本就沒看到曹吉利的說法。

    那麼曹吉利就是空穴來風嗎?當然也不能這麼說,在同時期有一本《曹瞞傳》,這裡面記錄了很多曹操有意思的故事,不過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這本書的作者是吳華人。作為敵對國,吳華人該如何形容對方國家的君主呢?可能不會有什麼好話。曹操的形象能怎麼被糟蹋,應該就會怎麼被糟蹋。畢竟這本《曹瞞傳》根本就不能算是歷史記錄,更像是一種民間謠言大彙總。這麼一來曹吉利的這個稱呼就完全失去了可靠性。那麼為什麼還是有人把這件事搬上臺面呢?很簡單,因為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引用了《曹瞞傳》的說法。

    而且更有趣的是,《曹瞞傳》這本書本身是沒有流傳後世的,是因為裴松之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引用了相關內容,所以我們才知道了這本書的存在,可惜的是作者的大名我們並不清楚。

    02《曹瞞傳》會不會欺騙大家,曹吉利是對曹操的侮辱呢?

    吳國跟曹魏是死對頭關係,雙方發生的戰事數不勝數,吳國死傷的百姓不會在少數。那麼《曹瞞傳》的作者作為一個吳華人,會不會借用這本書來調侃曹操呢?

    曹瞞傳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瞞。王沈魏書曰:其先出於黃帝。當高陽世,陸終之子曰安,是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後,封曹俠於邾。春秋之世,與於盟會,逮至戰國,為楚所滅。子孫分流,或家於沛。漢高祖之起,曹參以功封平陽侯,世襲爵士,絕而復紹,至今適嗣國於容城。---《三國志,裴松之注》

    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畢竟兩國之間是有血海深仇的。而曹操作為漢賊,自然更是被當時的文人所不齒。

    所以這位《曹瞞傳》的作者,當然會對曹操有所調侃,正如我們調侃特朗普、金三胖一樣,曹操的名聲在他的筆下不會好到哪兒去。

    不過曹吉利這個名字,有什麼侮辱性的嗎?我完全看不出來,畢竟又沒有叫曹大耳,曹村夫之類的話,作者沒有必要在這方面做文章。我想裴松之當初在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應該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完整無缺地把曹吉利這個名字給引用了過來。作者如果真正要調侃曹操,應該是在他生平的某些事情上做文章,比如他好人妻,比如他屠城之類的事情,而不是在名字這種事情上下手。

    如果真的是靠名字來侮辱一個人,那說明作者的水平也高不到哪兒去。裴松之作為史學大家,也不會去引用這麼一些水平低的文章。

    從這方面來看,我覺得,曹吉利極有可能就是曹操的真名。至少在曹操還沒有成為一方諸侯的時候,一直在用這個名字。

    只不過等到他有了一定成就以後,覺得曹吉利這個名字配不上他的地位,所以才改成了曹操。但是跟他熟悉的人,自然還是會稱呼他為曹吉利。

    03三國志為何不採用曹吉利?陳壽有自己的政治原因。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季漢人,他過去的皇帝是劉禪。可是劉禪投降以後,陳壽也就跟著劉禪一起,投降了曹魏。

    撰魏吳蜀《三國志》,凡六十五篇。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時著《魏書》,見壽所作,便壞己書而罷。張華深善之,謂壽曰“當以《晉書》相付耳”其為時所重如此。或雲丁儀、丁暠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晉書》

    所以陳壽做了兩年曹魏的大臣,等到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以後,陳壽又轉而成為了西晉王朝的大臣。

    由此可見,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必須要照顧到司馬家族的面子,畢竟這是自己的老闆家族。而西晉王朝是繼承了曹魏王朝建立起來的,曹魏的正統性是西晉王朝正統性的保證。所以陳壽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是以曹魏作為正統王朝來記述的,由此可見,陳壽是抱著對曹操百分之百敬意的角度來寫三國志的。其實我們可以從三國志中看得出陳壽的用意,比如在寫季漢的歷史時,他將劉焉和劉璋這兩個益州之主排在了劉備和劉禪跟前,就是為了強調自己已經忘記了劉禪是自己之前的皇帝,他只效忠於司馬家。

    此外,在記載東吳歷史的時候,陳壽更沒有任何尊敬孫權的想法,竟然在文中直呼孫權大名。而曹操卻一直以太祖、公以及王的稱呼來撰寫。

    由此可見陳壽的政治態度是比較明顯的,所以這裡曹吉利這個看似諧星的名字,沒有出現在三國志之中,我們就能夠可以理解了。

    總結:曹吉利也好,曹操也罷,掩蓋不了真實的曹操。

    曹操的形象其實是非常飽滿的,他既是一個亂世英雄,也是一個情場老手,既是一個才華出眾的詩人,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

    如此複雜的曹操形象,真的不是一個名字就能輕易改變的。所以說陳壽刻意掩蓋了很多曹操的劣跡,其實在史學界是有目共睹的,比如說他屠城的事情,陳壽一筆帶過,幾乎不願提起。

    曹吉利這個名字的確有些玩笑的意思,但是被裴松之作為引用,放在了三國志註解當中,一定是有作者的用意的。

    哪有什麼真正的歷史,歷史從來都是人們想讓你看到什麼,就會流傳給後世看什麼。陳壽的話未必是真的,可裴松之的話就一定不假嗎?不能以真假來給歷史下定論。

    參考資料:

    《三國志》

    《三國志,裴松之注》

    《晉書》

  • 3 # 穿越再現彼岸

    古代人的名字分為兩種,一種是乳名,又稱小名;另一種則是成年後起的名字,分名和字。根據《顏氏家訓》中記載:

    名以正體,字以表德。(《顏氏家訓》)

    名字中隱含著起名人對獲得該名字的期待。一般情況下,古代男子20虛歲是成年了,就要有一個正式的名和字,名和字之間的關係密切,或是同類詞語,或是含義相近。舉例如下:

    1、陶淵明。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乳名“溪狗”,乳名意思是溪邊的狗。

    2、王安石,名安石,字介甫,乳名“獾郎”,乳名意思是動物獾。

    3、宋孝宗趙昚。初名伯琮,後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乳名“小羊”。

    古代名人的名字有時不止一個,曹操當然也不例外。(曹操雕像)

    曹操為何叫曹吉利?

    曹操,名操,又名吉利,字孟德,乳名阿瞞,因此曹操也可以稱作曹吉利、曹孟德、曹阿瞞。

    對於“阿瞞”乳名的解釋,一般分析為兩中意思。第一種解釋,“阿瞞”的意思是可愛之意,曹操小時候非常可愛,所以稱“阿瞞”;第二種解釋,則是古代嬰兒的死亡機率非常高,如果經常得病的話就起一個非常貼地氣的乳名,稱阿貓、阿狗等,這樣好養活,譬如宋孝宗的乳名“小羊”,陶淵明的小名“溪狗”等。“阿瞞”的漢語本意則有“隱瞞”的意思,曹操的長輩為了讓曹操長大成人,起了這個名字,本意是讓“閻王和小鬼”在生死簿上找不到曹操的名字,表達了曹操的長輩殷切的希望。

    透過以上分析,曹操乳名阿瞞的第二種解釋更貼近古代的當時的社會背景。

    2、曹操正式名字分析。

    曹操本名曹吉利這事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南朝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做註釋,寫成了《三國志注》一書,對記載簡略的《三國志》做註釋和評論、評價,其中他引用三國時期吳華人編著的《曹瞞傳》一書的記載,曹操還有一個本來的名字——曹吉利。《曹瞞傳》這部書記載了不少有關曹操的故事,曹吉利這個名字被裴松之引用到《三國志注》中了,但是《曹瞞傳》這部書已經遺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最多的記載內容是裴松之引用的內容。這是曹操本名曹吉利的主要史料來源。

    曹操本名曹吉利,又名操,字孟德。曹操的名“操”和“吉利”與字孟德之間有什麼密切關係吶?

    其實“吉利”這一詞語並不單單是我們現代所瞭解的含義——事情順利,合乎心意,吉祥如意,“吉利”一詞根據甲骨文的分析,“吉利”的含義則是兵器放在該放的地方(武器庫),武器鋒利,軍事力量強大,糧草充足,軍隊隨時可以抵禦外來敵人的侵略,平復內部的叛亂,民眾心生安然。

    曹吉利為何改名曹操

    我們透過《三國志》以及其他史書的記載,曹操小時候十分頑劣:

    1、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嵩。(《曹瞞傳》,裴松之《三國志注》引用)

    2、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三國志.武帝紀》)

    曹操的養祖父是宦官曹騰,當時權傾朝野,家裡不愁吃穿,典型的東漢高官三代。曹操小時候整日遊手好閒,養鷹犬供自己玩樂,被當時的周圍的民眾稱為紈絝子弟。(曹騰動漫形象圖,曹操賴以發展的根本就是養祖父宦官曹騰)

    公元174年,虛歲20的曹操靠著關係舉孝廉,到東漢首都洛陽出任郎官。曹操的本名曹吉利應該是這個時候更改的。

    我們看曹吉利這個名字希望曹操能夠事業順利,合乎長輩的期望,但是曹操不務正業,整日遊手好閒,和“吉利”這個名字一點都不搭。於是乎曹操的本名曹吉利最有可能在這個時期改成了曹操,寓意曹操注意操行、德守,有孟子之德,這也是長輩對曹操的期望了。

    曹吉利改名曹操,充滿了曹操長輩對他的期望,但是曹操以後所做出的歷史功績卻實現了“操”這個字的另外一層含義,和操守、德行沒有多大關係。

    許慎《說文解字》中對“操”的解釋是這樣的:

    操,把持也。從手,喿聲。(《說文解字》)

    操最初的本意是用手握著的意思,有非常多的引申含義,操行、德守是其中之一,“操”還有掌握、把控、駕馭的引申含義,曹操用自己的行為完全展示的是“駕馭、把控、掌握”的含義,他最終駕馭、把控了東漢皇室的權力,為曹魏建立奠定了基礎。

  • 4 # 青峰酒史

    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

    我們知道曹操的外號有奸雄、曹啊滿、蒙德,在影視劇裡每當叫陣時,對方都叫他曹啊滿或者孟德兄。但是曹操還有個名字叫曹吉利,這恐怕是少有認知。對於為撒叫曹吉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他老父親可能希望他的人生吉吉利利,有大吉大利之說。

    然而對於曹吉利這個名字,曹操用的不多,三國時期的諸多名將也很少有人知道,可能因為曹操認為這個名字太土,太平凡,不能體現他雄霸一方的氣勢,故而基本不用這個名字。

    又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據說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後成為曹騰養子並改姓繼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曹吉利,這個名字也符合曹操的一生。刺殺董卓失敗,卻險過追殺。在與袁紹決戰時也非常體現“吉利”,大敗袁紹,奪取中原。後赤壁之戰失敗,又被關羽放過。看來曹操這個為人少知的名字卻給他帶來了一生的吉利。

  • 5 # 餘夢雷

    為什麼有叫鐵蛋、二狗子、狗剩子的?賤名好養活,反正又不是正式名字,要麼是做夢夢到了什麼,要麼就在家裡叫著順口就行。小名都以俚俗醜賤為原則,上起天潢貴胄、王孫公子,下至引車賣漿、販夫走卒,莫不如此,這與從正面體現社會秩序和生活理想的典雅好聽的人名迥然不同,由此構成中國姓名文化中乳名類的一個共同特色。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長輩對小兒鍾愛憐惜之至,惟恐不得順利健康地成長,遂有意標示卑賤,用逆反方式掩飾親暱熱忱的感情。

    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姓名是標示人的家庭背景、出身和個性因素的重要標誌。商周時,人們開始重視姓名,姓名逐漸禮儀化、制度化,對名的種種禁忌和限制也產生了。由於上層社會中無論取名還是擇字都要經過很隆重的儀式,而且相互之間不能隨便呼名,於是許多家庭就給童稚的孩子先取一個小名,以便在家庭和較親密的人中進行稱呼。因為小名往往是小孩子出生不久,還在哺乳時期就起了,所以又稱作“乳名”。而社會上的下層平民階層,由於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進行隆重的取名擇字儀式,他們小時候取的“小名”,往往也就是成年後的“大名”。《宋史•選舉志三•宗學》載稱:“(鹹淳)九年,凡無官宗子應舉,初生則用乳名給據,既長則用訓名。”由此可見,在依禮法於新生兒滿三月後方行命名禮之前先取“乳名”的做法在當時已非常普遍。

    小名現象是一種歷史久遠的語言習俗。據遊國恩先生考證,起小名之俗“興於兩漢,盛於六朝”。古代文獻中關於古人小名的記載是不鮮見的。明確見於史料記載的取乳名史,從秦漢時開始。如:晉獻公小名蠆,蠆是蠍子的意思;鄭莊公出生時難產,所以取小名為“寤生”;還有些乳名,記載著小兒襁褓中的經歷,如東晉末年的大詩人謝靈運出生旬日,便被送到杜冶家哺養,至15歲方歸本籍,故乳名“客兒”。此外,由於封建社會上層階級的女性成員長期生活在家庭閨閣之中,很少在外面拋頭露面,因此小名更加流行,只是這種小名僅在家庭中使用,又稱為“閨名”。如漢高後呂雉的小名“娥姁”,漢武帝的外祖母小名“臧兒”,漢武帝陳皇后小名“阿嬌”,唐壽昌公主小名“蟲娘”等。

    這種現象,迄今仍保留在許多長輩對後代的通稱中,相傳這樣可以使孩子平安長大,避開妖鬼索命。在物質生活水平、醫療水平低下的傳統社會,加之迷信思想盛行,起小名的超現實因素就佔據了突出的位置。這一習俗在漢魏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影響至今。《紅樓夢》中王熙鳳為女兒起小名,對劉姥姥說:“你就給她起個名字……你們是莊稼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你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得住她。”在富貴人家看來,貧賤人所起名字就是賤名,就能避邪祛病。“巧姐”之名由此而來,這個情節正是這種傳統習俗的反映。

    具體來說,起小名最常見的現象大致有以下七種:

    1、排行為名

    南朝齊武陵王蕭曄,是齊高帝蕭道成的第五個兒子,乳名叫“阿五”;

    梁元帝蕭繹排行第七,乳名叫“七符”;

    唐玄宗李隆基,小名"三郎"。

    2、在特定的字前加一個通行字而成小名。最常見的是“阿”字。

    曹操,小名阿瞞;

    劉禪,小名阿斗;

    隋煬帝之子齊王楊暕,小字"阿孩";

    白居易有個侄兒,小名"阿龜"。

    3、在特定的字後加一個通行字成小名,以連帶“奴”與“兒”字的乳名為多。而在有史可稽的材料中,以通行字“奴”來起小名的最多,可以說,“奴”字是中國古代名人最鍾愛的小名。它最興盛的時期是兩晉南北朝以至隋唐五代。

    西晉富豪石崇小名“齊奴”,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小名“官奴”,

    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

    北齊詩人盧思道,小名"釋奴";

    陳後主陳叔寶,小名黃奴;

    隋煬帝的祖父楊忠,小名"奴奴";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

    唐代宰相李林甫,小名"哥奴";

    唐白居易的弟弟幼美,小名"金剛奴";

    五代後唐閔帝李從厚,小字"菩薩奴";

    唐中宗最小的女兒安樂公主,小名"裹兒";

    唐昭宗宰相崔胤,小字"緇兒";

    遼聖宗耶律隆緒,小字"文殊奴",他弟弟耶律隆慶,小名叫“普賢奴”。

    4、人用畜名:

    孔丘的兒子小名為“鯉”;

    司馬相如小名“犬子”;

    顧愷之小名“虎頭”;

    陶淵明小名“溪狗”;

    王安石小名“獾郎”;

    宋孝宗小名“小羊”(這個目前沒找到史料根據,反正宋朝皇帝喜歡吃羊肉、羊脾氣是真的);

    齊散騎常侍張敬兒,小名"狗兒",其弟小名"豬兒";

    唐晉陽公主李明達,小名兕(犀牛)子;

    唐壽昌公主,小名"蟲娘";

    唐河中節度使王珂,小名"蟲兒";

    五代周太祖郭威,小名"雀兒";

    宋禮部尚書陶谷,小名"鐵牛";

    宋荊國公王安石,小名"獾郎"、"獾兒";

    小蘇學士蘇轍第三子蘇運,小名"虎兒";

    米瘋子米芾之子米友仁,小名"虎兒",人送外號“米癲”;

    北周文王宇文泰,小名"黑獺"。

    5、男人女名。這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念在作祟,視女性與牲畜同為賤物,於是偏給男性取個女性名:

    宋寧南將軍魯爽,小名"女生";

    隋煬帝楊廣,小名"阿嬤";

    被唐太宗冤殺的名將李君羨(male),小名“五娘子”。

    6、女人男名。還是重男輕女的意識體現:生了女兒,還指望生兒子,便在女兒的小名上作文章,即如“招弟”、“引弟”等。放在今天就是各種“x男”,勝男、頂男、賽男……

    北周晉公宇文護,小字"薩保"。

    唐隱太子李建成,小名“毗沙門”。

    唐巢剌王李元吉,小名“三胡”。

    唐代詩人韓偓,字致堯,小名"冬郎"。

    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小名"二十三"(正月二十三日生)。

    宋太祖趙匡胤,小名"香孩兒"。

    北宋狀元蘇易簡,小名"岷岷"。

    南宋宰相文天祥,叫"雲孫"。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小名"啜裡只"。

    遼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小字"阿果"。他的元妃,小字"貴哥"。

    金代轉運使田特秀,易縣人,小名"五兒"。

    成吉思汗,"鐵木真"(蒙古語"鐵頭""鐵蛋")。

    成吉思汗長子"朮赤"(蒙古語"客人、外人")。

    元世祖忽必烈的父親叫"託雷"(託雷,蒙古語"鏡子"也)。

    元代名將劉嶷,字孟方,小名"黑馬"。

    明代將領李文忠,小字"保兒"。

    明代Nautilus鄭和,小名"三保"。

    明書畫家馬守貞,小字"玄兒"。

    到清朝就更狠了,努爾哈赤即“野豬皮”,清世宗給自己倆弟弟送了個令名:阿奇那、賽思黑。不是蠢彘就是傻旺財。不過這也是八爺、九爺自己作的,讓你們和四爺過不去

  • 6 # 既往不戀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諡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 7 # 南嶺說史

    關於曹吉利,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記載:“曹瞞傳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瞞。”

    這個吉利應當是曹操之父曹嵩希望孩子能夠一生吉利的意味,應當是小名。

    小名自來有之

    所謂小名又叫乳名、幼名、小字,一般在嬰兒出生後,父母或是家族中長輩取的非正式名字,以供暫時稱呼之用。有時候是父母對於孩子的名字比較花心思,一時之間沒有選定合適的。

    漢朝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小名為劉彘。彘的意思就是豬的意思,所以貴為天子的漢武帝小名也可以說是叫劉豬。但這個之後用在正式的場合,此名不具有威嚴,顯得非常的“接地氣”,不符合一個皇帝的身份。

    古代不同的社會階層,對於取小名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士族多為吉字,有崇通道教或是佛教的多以神佛之事取名,而庶族普通下層百姓則多以卑賤的字詞為名字,如貓蛋、狗蛋等,希望用賤名不會遭到鬼神的妒恨,能夠健康的成長。

    下面說說各種型別的小名

    吉字小名

    吉字小名最出名的當屬本題的主人公曹操,小名為吉利。

    晉朝司馬昭的次子,司馬炎同母弟弟司馬攸,小名為桃符;

    舊時王謝家的謝安的孫子謝混,小名為益壽;

    自稱西漢飛將軍李廣十六世孫,西涼開國國君李暠,小名為長生;

    東晉末年將領,鎮北將軍劉牢之之子劉敬宣,小名阿壽;

    南朝宋隱士劉凝之,小名為長年;

    佛道小名

    南朝宋褚澹之,小名為佛佛;

    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外孫徐湛之,小名為仙童;

    南朝梁武帝時期官員王訓,小名文文殊;

    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小名為法師,法師是指精通佛教教義的僧尼;

    南朝齊廢帝蕭昭業,小名為法身,出自佛教用語,源於梵語;

    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小名六通,源於梵語,指六種超越人間而自由無礙之力;

    唐朝李建成,小名為毗沙門,也就是多聞天王的意思。

    東晉桓溫的長子桓熙,小名為石頭;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小名為車兒;

    南朝宋史學家,寫下《後漢書》的作者范曄,小名為磚兒;

    南朝齊張敬兒,其母懷孕之前夢見狗,生下來時的小名為狗兒;

    前秦皇帝,差一點統一南北的苻堅,小名為肩頭;

    北燕開國國君慕容寶的養子慕容雲,小名為禿頭;

    白居易有個侄子叫龜兒。

    其他小名

    曹魏將領李通,小名萬億;

    東晉權臣王敦,小名為阿黑;

    東晉名將桓衝,小名為買得;

    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為寄奴;

    齊武帝蕭賾,小名為龍兒(有沒有想起小龍女);

    南北朝時期將領魯爽,小名為女生;

    北魏世祖拓跋燾至獻文帝拓跋弘時期人裴駿(字神駒)及封隆之,小名都是皮(這是真的皮);北宋時期趙曮,小名為樵夫。

    結語: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可以看出在中國歷史上,很多人都有幾個名字,包括小名、字、本名等等。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時至今日,我們現實中很多人都還是會給小孩子取小名,也就是乳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雲》漫畫中,絕無神實力那麼強,為什麼不直接搶萬劍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