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牧野洋洋
-
2 # 書之歲華Yanling666
茅盾文學獎的很多作品我都讀過,印象較深的有古華的《芙蓉鎮》、王安憶的《長恨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莫言的《蛙》、陳忠實的《白鹿原》、阿來的《塵埃落定》等等。但凡能入圍茅盾文學獎的作品無論在哪方面都有可供借鑑或價值較高之處,下面就我的理解來分析一下茅盾文學獎的作品為何讀者讀完之後讓人印象如此深刻。
一、史料價值深厚:
作品的背景大多立足在一段歷史時期之內,這樣敘述故事時不會太單薄無力,有一種厚重感與可信度。如阿來的《塵埃落定》選擇的是土司家族的衰落史;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寫的是文革後到改革開放後幾年的歷史等等。
二、作品結構獨特
每一部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敘述手法都不盡相同,各有千秋。王安憶的《長恨歌》用的是散文化緩緩敘述娓娓道出的結構寫的;莫言的《蛙》用的是寫信的與戲劇相結合的結構寫的等等。
三、語言表達相異
一讀作品,首先感知的是語言,茅盾文學獎作品的語言各有特色,尤以地域特色最為顯著。阿來的《塵埃落定》有西部的神秘色彩;陳忠實的《白鹿原》與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陝西的秧歌的豪放與親切;莫言的《蛙》則多了高密東北鄉的粗獷等。
正是以上這幾個原因才使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部部經典,讓人讀後印象極為深刻,茅盾文學獎不愧是中國文學類作品中的最高階獎項,也是含金量最高的獎項。
80年代上大學時讀小說是唯一的樂趣了。伴著閱讀慢慢成長,看著後來改編成影視劇,無聲的文字又變成了鮮活的形象刻印在心頭,一路前行。體會著時代留下的印記,抹不去社會發展的愛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