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呆呆兄
-
2 # 大順故事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一生留下1500多首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之為“詩聖”,杜甫的詩被稱為“史詩”。
杜甫是李白粉絲,青年時期跟隨李白周遊,中年科舉落弟,仕途失意,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過著貧困的生活,44歲才做了一個八品小官。就在這一年,他回陝西奉先縣探望妻兒,剛一進門,妻子嚎啕大哭,告知小兒子已被餓死。杜甫將長安十年的生活及探親途中所見所聞寫下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悟五百字》,其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八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形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貧富懸殊,反映了人們的生活苦難。公元760年春,杜甫棄官來到成都,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了一座茅屋,第二年8月,秋風吹破茅屋,全家遭受雨淋痛苦。杜甫長夜難眠,寫下了《茅屋被秋風吹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凍死亦足!” 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感概,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境界。
公元768年,杜甫思鄉心切,乘船離開四川來到湖南嶽陽,賦詩《登岳陽樓》,“久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由於生活困難,無力北上,只好南下長沙,途中賦詩《到喬口》,“漠漠舊京遠,遲遲歸路賒,殘年伴水國,落日對京華”。杜甫在長沙以詩會友,以船為家,客居在長沙南湖港。公元770年,杜甫全家人從長沙去郴州投靠舅舅,在耒陽遇到洪水爆漲,停在江邊5天沒有吃飯,幸虧縣令送來飯菜得救。從耒陽到郴州200多里,而且洪水未退,杜甫放棄去郴州,一心北歸,貧病交加,在長沙去岳陽途中的小船上去世,終年59歲,葬於岳陽平江。
長沙人民為了緬懷杜甫,在湘江東岸南湖港修建了杜甫江閣,現已成為長沙旅遊觀光的亮麗風景。
詩人的骨子裡僅存酸傲,思想脫離群體和社會現實而天馬行空。平天下的氣魄注入一介弱弱書生形骸中,自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最崇拜的人是照一下鏡子。不貪才,不媚權,不巧奪,不鑽營,還都是多情種。斗酒十千散千金,不窮死詩人都難。一個個都是犟種,哪個權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