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碗香茶館
-
2 # 安殊意
一句:誰讓我不高興一陣子,我讓誰不高興一輩子。
嚇得身邊的大臣們,無人敢違逆她心思,處處以慈禧高興為第一考慮,包括處理政務時。
-
3 # 常棣tandy
要知道慈禧御政的手段,我們不妨看看她做了那些事?
從 1861 年至 1908 年,慈禧太后統治了中國將近半個世紀, 權傾一時。她爭強好勝,行事果斷,也不乏天生智慧,但她沒有 受過多少教育,見識有限,對近代世界的本質一無所知。從根本上講,她是個狹隘、自私的女人,視個人利益高於一切,卻不理會對王朝和國家的影響。她必須對未能振興王朝、創新國家負很 大責任。
人們自然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婦道人家怎麼能違反朝綱祖規,掌握這樣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且在權力顛峰穩居這麼長的時間。答案可能部分地在於她爐火純青的權術伎倆。
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出於權宜之計,在辛酉政變及其後時期內彼此合作。慈禧太后利用恭親王在前臺與列強打交道和蠃取國內的支援,同時她本人也可以趁 機爭取時間瞭解政務。恭親王當然也需要她來保住強大、顯赫的地位。他是個野心勃勃的人,實際上他希圖成為年幼皇帝同治的唯一攝政者(就像在王朝初年順治皇帝年幼時多爾袞那樣 )讓兩位皇太后做做垂簾聽政的樣子。
但是慈禧太后太精明, 不讓他成為唯一的攝政者。她十分精明地賜予他尊榮高位,但卻十分戒備地把國家的最高權力抓在自己手裡。恭親王的美夢破滅 了,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其志得意滿的背後心懷一些不滿。 恭親王是道光皇帝(1820 年-1850 年)的第六子,故咸豐皇帝(1851 年-1861 年)的弟弟,為人精明機敏,但文化素質不足。 1861 年政變之後,他遽升為政府首腦,得到兩位皇太后的信任 (然而轉瞬即失)和外國外交使節的支援。他的權力和地位儘管不如王朝初年多爾袞那般居高臨下和顯赫,但在朝廷內也是罕有其匹。
作為議政王、首席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內務府總管大臣,他是京城最炙手可熱的人物。每天有幾百名官員和拜訪者在官邸外排隊等候他的決定和恩寵,不少人要透過賄賂才能 接近他。他對其成功洋洋自得,沉湎於權力的享受中,傲慢有餘 而謹慎不足,就連慈禧太后在會見中都覺得他盛氣凌人。朋友勸 告他要謹慎、自控和節制,但他毫不在意。迫在眉睫的災難氣氛籠罩著他,1865 年,一位翰林編修上疏彈劾他,其時慈禧太后覺 得完全有能力管理國家政務,於是決定懲罰他。
她把大學士周祖培和吏部、戶部、刑部的高官召集到王宮中,要給恭親王定一個收受賄賂、任人唯親、竊取權力、組黨結派和專橫跋扈的罪名。然 而,這些官員不敢捲入在他們看來主要是皇叔嫂之間的家庭糾紛之中,便請求兩位皇太后自行決斷。慈禧對他們的膽怯行為惱怒 異常,親自起草了一道懿旨(以錯別字連篇而著稱)解除了恭親王的所有職位。
由於突然失去強力領導,政府的正常運作受 到嚴重損害。醇親王以及其它高官代恭親王向兩位皇太后求情,強調在公眾面前保持『家和』的重要性。慈禧認識到懲罰的目標已經達到了,並且她還需要恭親王與外華人打交道,於 是恢復了他總理衙門大臣的職務。
這樣,慈禧向恭親王顯示了寬 容心懷,儲存了那些求情人的『面子』,也展示了絕對的權力。 當恭親王懺悔地來到宮廷感謝她恢復其部分職位之恩典時,她又故做寬大姿態,重新任命他為軍機大臣。然而,『議政王』的頭銜還是沒有授予給他。受到這個教訓之後,這位垂頭喪氣的王爺對政務失去了熱情,在行動上變得縮手縮腳了。
1869 年,恭親王遭受了第二次打擊。這件事關係到自 1861 年政變前起就一直是慈禧的親信太監安德海。安德海曾在第一次懲戒恭親王后插手不授予其議政王的決定,這是眾所周知的。更令恭親王惱火的是,越來越多見風使舵的官僚摩肩接踵地來到安家諂媚討好。1869 年,復仇的機會來臨了。這位太監離開北京為 慈禧辦理採購任務, 這是與朝廷的規矩相悖的。
朝廷規定, 太監不能離開京城,否則就要殺頭。在途經山東時,被巡撫丁寶楨逮捕,丁向朝廷徵求指示。另一位皇太后慈安在與恭親王掌管的軍機處協商後,命令立即將其處死。慈禧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慈禧譴責恭親王背後操縱此事,這使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受此挫折,恭親王就過起深居簡出的生活來了。當他的得力助手文祥於 1876 年去世時,政府也就失去了重要的領導。
慈安太后在 1881 年去世,據說她是被慈禧毒死的。恭親王失去了一位支持者,他在政府中的位置更加岌岌可危。1884 年中法戰爭期間,保守派官僚譴責他優柔寡斷,另外的四位軍機大臣被慈禧不問青紅皂白地撤職。經過這第三次打擊,恭親王對政務完全失去了興趣,逐漸淡出政壇。禮親王成為名義上的領班軍機大臣,而慈禧太后的妹夫醇親王則在 1885 年成為海軍衙門的大臣。兩人均庸碌無能,自此以後,由於缺乏有力的領導和有效的指導,政府每況愈下了。
1872 年同治皇帝成年,他挑慈安太后推薦 的一位年輕女子做皇后,而沒有挑母親慈禧替他選擇的那位。慈禧用盡各種手段,阻撓皇帝去見皇后,相反鼓勵他經常到她選中那位妃嬪處去。皇帝對其干涉很惱火,他報之以對皇后和妃嬪一概抵制,而且經常到宮外風月場去尋找慰藉。
1873 年 2 月,他開 始親政,由於討厭母后干政,他突發奇想要重建圓明園(原來的已經於 1860 年被額爾金勳爵燒燬)作為慈禧歸政之後的居住地。但是,1874 年 9 月,由於涉及一位投機的廣州商人和一位法國木材商的醜聞事件,建設工程被迫停止。不久之後,年輕的皇帝就疾病纏身,於 1875 年 1 月 12 日駕崩,時年 19 歲。在患病期間,慈禧太后非但沒有幫助他康復,反而極盡其能地促其速亡。
同治皇帝無嗣而亡,儘管此時皇后已懷孕。王位繼承問題變得十分微妙,充滿密謀。慈禧立即看到了重新攝政的機會,早在 同治帝駕崩之前,她就開始謀劃了。他鼓動廷臣請求兩位皇太后重新垂簾聽政。她認識到,挑選一位成年親王繼承王位就排除了 攝政的必要性;而如果選擇一位大行皇帝下一代的年幼親王,就會使她成為『太皇太后』,即與權力的合法來源皇帝隔 兩代。
這兩種方案都應該避免。為了保持她的攝政地位,新君必 須是大行皇帝同一輩中的年幼者, 這樣她與皇帝也就只隔一代 了。基於這些考慮,她拋棄了大行皇帝的臨終選擇,關於王位繼承應拖延到皇后生下小孩的建議也置之不理。1875 年1 月 12 日,在 27 位親王參加的會議上,慈禧主動宣佈了她的選 擇:外甥載湉。此人是她妹妹和醇親王(奕讓)的兒子,年僅 4 歲, 和大行皇帝同輩。皇位在同一代人之間傳承,違背王朝的繼承法, 然而沒有人敢挑戰她。只有一位莽撞的漢族吏部主事吳可讀白縊以示抗議一這種行動被稱為『尸諫』。
諷刺的是,新皇帝的年號命名為『光緒』,即『光榮延續』 之意。1875 年 1 月 15 日,兩位皇太后『恩准』各位親王和高官 的『諫請』,同意皇帝未成年時仍共同攝政。同時還發布了一道懿旨,大意是皇太后將在皇帝成年時歸還政權,而新皇帝以後生 的兒子也應過繼為大行皇帝的兒子。透過這種伎倆,慈禧保證自 己再度攝政,又一次垂簾聽政,執掌權柄。但是,她控制不了的 一件事情是:孩童皇帝會長大。
1886 年,光緒皇帝 16 歲,宣佈了要於下一年親政的意圖。 他的父親醇親王非常瞭解慈禧,知道她不願放棄權力,於是他機 智的建議推遲權力過渡。1887 年 2 月 7 日,皇帝到達了他久已期 待的成年,但是親政時間又被推遲了兩年,在這兩年內,他要接受皇太后的訓政。
1889 年 3 月 4 日,皇太后最終宣佈『退居』頤 和園,但是沒有人懷疑她仍控制著國家的最高權力。她強迫皇帝按照她的選擇與他表妹成婚,以保證她自己能監督並且直接參與 政務。她透過親信太監李蓮英牢牢控制著宮廷及透過軍機大臣孫毓汶牢牢控制著政府,皇帝只是個擺設而已。
為了使朝廷不受她的操縱,光緒帝和醇親王重啟再建頤和園的工程,希望她在此頤養天年,放棄對國事的把持。興建資金大約三千萬兩,來自海軍衙門的預算,這是由醇親王點頭同意的。 因為造筆資金被挪用, 1888 年之後就沒有再購買新船。因此, 1894-1895 年的中日戰爭中,中國海軍慘敗也就不令人驚奇了。
有人可能會間,一個女人怎麼能掌控如此大的權力,官員又為什麼不拒絕她的頤指氣使。她的得逞可以歸結為三個策略:
首先,儘管她本人違背朝規祖制,但她強迫所有其它的滿洲人嚴格 遵守。她以帝室宗法嚴厲約束帝室成員,毫不留情地將違反者送 到宗人府懲罰。她對他們待之以殘酷,施之以恐怖,使他們對其 唯唯諾諾,俯首帖耳。
第二,對漢族官員,她強調儒家君君臣臣 和以孝為本的重要性。她的意思很清楚:假如兩個兒皇帝對我言 聽計從,敬我毫釐不爽,那麼你們官員更應尊敬我!
第三,她充 分認識到滿洲人的腐化和墮落,便依賴漢族的得力干將,如曾國 藩、左宗棠和李鴻章,儘管她也擔心他們勢力提升、輿洋人為伍, 及控制新式陸海軍與近代企業。
為了保護她自己的地位,她以高 官厚祿遷就他們,但暗中又縱容保守派攻擊他們,以作牽制。慈 禧太后用這些方法,成功地控制了中國達半個世紀之久。
然而, 她個人的成功對王朝和國家而言,則是巨大的災禍。在她的專橫 統治下,清王朝未能振興,中國越來越深地陷入外國帝國主義的 絕境。她 1908 年去世,剛過了三年,清王朝就被推翻了。
-
4 # 欣潮彭湃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自古以來,母后當國一直被歷代統治者認為是亡國的禍水,因為這會引發一連串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譬如東漢末期,因為頻繁出現幼年天子,所以政權一般會被其年輕力壯的母親把持。但是古代男女之間禁忌森嚴,婦女不便接觸外臣,所以她們便會把政權委任給孃家父兄處理,這就為外戚奪權奠下基礎。當外戚自持位高權重而驕橫不法時,他們往往就會無視幼主。
於是,成年的皇帝不甘忍受外戚專權,他們便會聯絡心腹發動政變。當然,與小皇帝最密切的心腹莫過於形影不離的太監。於是,當皇帝成功奪權後,大權便會由宦官把持。最後,偌大的錦繡江山便會消耗在幼主、宦官、外戚這三股勢力的鬥爭中。當然,這其中的佼佼者除了西漢初年的呂后之外,最著名的莫過於清朝的慈禧太后了。
實際上,慈禧能成功奪權除了仰仗自己是皇帝生母之外,其根本原因卻是鑽了恭親王奕訢和輔政大臣肅順的空子。自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後,逃到承德避暑山莊的清廷已經分裂為兩個政治中心:北京善後的恭親王和熱河的肅順。肅順素來親近漢人官員,曾在太平天國最猖狂的時期大膽啟用胡林翼、羅澤南和曾國藩等人。同時,肅順為人剛強,敢於大膽處理滿人權貴的不法行為,惹得滿洲貴族對其既畏且恨。恰好,這一點正被慈禧看破。於是,慈禧暗中聯絡恭親王以及不滿肅順的清朝貴族,隨後裡應外合地處理了肅順集團。處理了肅順後,為了繼續籠絡恭親王。慈禧破例將恭親王的長女封為“榮壽固倫公主”。
但是對於這個大“餡餅”,恭親王卻並不願意。眾所周知,“公主”一詞歷來是皇帝女兒的專用詞。在清朝,公主被分為兩個等級,皇后之女為”固倫公主“,妃嬪之女則是”和碩公主“。雖然二者都是公主頭銜,但是待遇卻不同。”固倫公主“品級等同於親王,而”和碩公主“卻只能等同於郡王。所以,雖然榮壽公主品級與恭親王相同,但名義上卻是咸豐帝的女兒與光緒帝的親姐,所以固倫公主在地位是高過恭親王奕訢的。按照慣例,但凡固倫公主出門,途中若遇上同等地位的親王,那麼親王雖然不用迴避,也不用下轎請安,但是卻必須停轎讓公主車隊先行透過。據說,奕訢曾與親生女兒榮壽還巧合地遇到過一次。從此,為了避免尷尬,恭親王的王轎從此在此區域絕跡。
雖然慈禧用結盟討好了恭親王,從而穩固了自己的權力,但是這種聯盟只是暫時的,權利的爭奪最終讓二人反目。當慈禧勝出後,恭親王奕訢不僅被摘掉“議政王”的頭銜,還被罷免了軍機大臣領班。可是,榮壽公主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1854年,慈禧親自將榮壽公主指給了滿洲親貴志端為妻。令人意外的是,時年14歲的榮壽公主下嫁不到六年便因志端病逝而做了寡婦。當年僅20的榮壽公主常常百無聊賴地獨自在府邸騎馬消遣時,聽說後的慈禧自覺深感對不起榮壽。正是由於對年僅20就守寡的榮壽公主的歉意,再加上數年相處的感情,年事已高的慈禧漸漸對榮壽表現地十分依賴。
據說,只要榮壽公主進宮,全宮上下無一人不歡迎她。因為只有她才能以慈禧“女兒”的身份阻止慈禧懲罰犯錯的宮人,從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此,曾有一則記載從另一角度印證了此種說法:慈禧曾耗費巨資請江南工匠用織錦精心編制了一條裙子,誰知榮壽公主知道後,竟當面諷刺慈禧,“不過是清朝的老寡婦而已,還有心情打扮得妖妖冶冶的,給人家落話柄。”慈禧聽完一笑,卻絲毫沒有生氣。正是因為榮壽公主在慈禧心中的地位,所以不僅慈禧身邊犯錯的宮女和太監們得到了庇護,連後來被軟禁在瀛臺的光緒帝也因榮壽公主的多番迴護而減輕了受難。
公元1908年,慈禧與光緒相繼病逝,榮壽公主哀傷之餘,親自為他們辦理了喪葬。4年後,清朝滅亡,榮壽公主又仗義地用往年積攢的財物賙濟落魄的滿人。因為榮壽公主的仗義和高貴身份(僅次於溥儀父親載灃),但凡出行的滿人若偶遇榮壽公主,他們必定會用清朝禮儀向其跪拜。據記載:1924年,載灃之弟載淳過40歲生日,他正在應酬來府祝賀的北洋軍政大員,聽到榮壽公主親自臨府祝賀,載淳立即脫去長袍馬褂,換上郡王衣著,攜全府人員按照品級依次排列,並行跪拜禮迎接。雖然榮壽在滿族親貴中地位崇高,但是她的衣著卻一如從前地樸素。所以當愛好戲曲的榮壽去戲院聽戲時,並沒有引起他人特別的注意。1930年,80歲的榮壽壽終正寢。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司馬小絹
慈禧(1852年)入宮,(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同冶帝),(1861年)咸豐駕崩,她果斷出手解除了咸豐帝任命的顧命八大臣,當年慈禧只有二十五歲!
要問慈禧太后御政的手段有哪些?今天我舉一個例子,證明慈禧太后的御政手段。
1864年湘軍攻入南京,太平天國敗退,這時的曾國藩坐鎮江南、江北大營,手握重兵有十多萬,慈禧太后是不允許身旁臥著一隻老虎的,但曾國藩是一個明白人,他主動裁軍,慈禧太后心裡明白,這明面上是沒有軍隊了!
但這兩江的地方在太平天國軍爆亂的時候,慈禧為了利用湘軍,權力下放到讓他們可以自己在地方上徵軍徵糧,擁有生殺大權。現在這兩江地方大小官員,都是在攻打太平天國時自行任命的官員,為了徹底瓦解湘軍,慈禧太后將曾國藩調離兩江,升任直隸總督。
曾國藩剛被調走,慈禧太后立即調馬新貽接替兩江總督,馬新貽上任前被慈禧太后單獨招見了一次,到底和他說了什麼無人知道,但馬新貽到任後,還沒有站穩腳跟,因立功心切,就迅速採取對湘軍舊部官員的裁剪和打壓,不久馬新貽在鬧市遇刺身亡,清廷震怒,派人去調查這件刺殺案,半年無果,慈禧太后心裡明白,曾國藩雖然被調離,但這兩江官員從上到下,都還在他的勢力範圍,別人無從下手,為了不激起湘軍的兵變,也給朝廷其他官員一個交待,慈禧只好調曾國藩親自坐鎮江寧調查此案,在曾國藩臨走之時慈禧太后說馬新貽是一個好官,這就暗示曾國藩不要把馬新貽辦成了該殺的貪官!最後倒黴的張汶祥被挖心處死,這個案子總算都有了交待。
但這隻老虎還在,慈禧睡覺還是不安心,機會終於來了,浙江餘杭縣發生了“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
《清史稿、卷二十三、本紀二十三、德宗本紀一》原文:二月戊子,穆坪夷匪伏誅,己丑、申諭各省墾荒田、禁械鬥、慎舉劾、整營規、賑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還籍饑民,己亥、免湖北逋賦、庚子、懿旨:“梓宮在殯、皇帝沖齡、除朝賀大典外、其頒慶賞外賓典禮暫緩舉行”!辛丑,復淮鹽引地壬寅、刑部平反浙江民人葛品連獄、巡撫楊昌浚、侍郎胡瑞瀾禠職,知府以下論罪有差,申諭各省理刑、期情真罪當、毋輕率。
釋文!太平天國被消滅了,皇帝下諭各省開荒墾田,讓逃難的饑民反鄉,有政府賑濟,有的地方還免去稅收,慈禧太后還下了懿旨:"除了宮裡出殯,皇帝過生日朝賀外,其他一切慶典暫緩舉行",刑部平反了浙江葛品連獄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因小白菜丈夫姓‘葛’),所有的涉案人員按照罪惡的大小都受到了應有的處罰,希望各省稽核案件時,千萬不要輕率。
從《清史稿》所記載中,沒有看到記載慈禧太后是為了打壓曾國藩而把浙江所有官員大換血,但是從太平天國被消滅,曾國藩主動撤軍後被迅速調離兩江總督,然後派馬新貽上任兩江總督並迅速對曾國藩舊部裁剪和打壓來看,這次揚乃武和小白菜的案子,一下子把浙江從巡撫到知縣一百五十多官員全部裁換,永不繼用,徹底瓦解了曾國藩的勢力,就這一點,足以證明慈禧御政手段的高明之處。
-
6 # 深透國際
慈禧在政壇嶄露鬥角時剛27歲,死時74歲,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在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戊戌維新、義和團、八國聯軍、清末新政等晚清重大事件中,充分顯示了出色的政治手腕,是中國歷史上很有政治頭腦的女人。
第一,審時度勢。慈禧的政治才能是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城,咸豐逃到承德避暑山莊駕崩後,才真正體現出來的。咸豐死後,留下八個顧命大臣和兩宮太后制衡的國家權力治理體制。但中國自古就是一山難容二虎,兩宮太后主要是西宮慈禧太后與八大臣在承德咸豐死後就迅速激化起來。慈禧明白自己孤兒寡母無依無靠,要想搬倒八大臣談何容易。但慈禧也清楚知道該利用誰,該依靠誰,該打擊誰,該放過誰。利用東東宮慈安太后的仁厚,確保兩宮太后團結一致;利用八大臣辦事囂張跋扈,排斥異己與其它大臣的矛盾,爭取更多官僚的支援;利用咸豐的六弟恭親王奕訢被排斥權力中心之外的不滿情緒,依靠六叔奕訢在北京張網以待。對八個顧命大臣只殺為首幾個,不搞株連,減少震動。
第二,處世縝密。咸豐死後,慈禧面臨靠山不在的危機關頭,處事不驚,臨危不亂。先挑起爭執讓八大臣出招,再示弱,讓八大臣麻痺,以為兩宮孤兒寡母好欺負;再實施苦肉計,懲罰心腹太監回京向奕訢通風報信,實現叔嫂密謀;再成功脫離八大大臣,帶領年幼皇帝先行進京,從容實施抓捕計劃。慈禧當時只有27歲,聯合奕訢,鬥倒八個顧命大臣,手腕可不一般。
第三,知人善任。清末滿清貴族和八旗子弟日益腐朽,難堪大任,慈禧及時從漢族官僚隊伍中選拔一批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治世能臣,一舉平定太平天國,開展洋務運動,出現了“同治中興”。尤其是曾國藩編練湘軍,剿滅了太平天國,看似風光無限,但在慈禧的政治佈局和崇高威望下,還得乖乖解散湘軍,收起尾巴,不敢有異心。
第四,卸磨殺驢。奕訢與慈禧聯合鬥倒八大臣後,政途順暢,幹了很多正事,但作風比較大條,對慈禧沒有顯示足夠的尊重,與慈禧的矛盾也越來越多,慈禧為了防止出現權臣弄權的局面,乾淨利落地將以前的盟友罷免。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於清廷有再造之功,但也被慈禧輕易犧牲掉了。袁世凱手握新軍,剛見到慈禧時,就被慈禧來個下馬威,險些掉了腦袋。所以,慈禧在世時,沒有一個權臣敢於造次。
第五,當機立斷。戊戌維新時,慈禧是支援光緒變法的,但當看到變法有些步子太大時,原本只是想叫停變法,並不想殺人。但當得知維新派想圍圓殺後時,頓時起了殺機,戊戌六君子喋血街頭,光緒囚禁瀛臺。
回覆列表
一說到女人干政,太后垂簾聽政,我想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慈溪、武則天或者是呂后,畢竟慈溪統治清朝長達了47年。但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的太后可不止她們三個,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十位垂簾聽政
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在歷史上最為著名,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女主執政,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也導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