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啊春9790
-
2 # 手潔心清9
每個孩子到這個年齡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叛逆性格的表現,其實大人不用過分驚慌,這也說明孩子長大了,不光是身體長大心智也慢慢成熟,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問題,不再像小時候凡事聽大人的意見。這時候大人要學會傾聽她的意見既或是錯的也不要打斷急於糾正,對她所說的事情要感興趣站在她的立場再給予她幫助,孩子到這個年齡都是自負且孤獨的,他們需要被肯定與被愛
-
3 # 細雨微微
青春期是孩子必須要有的一個過程,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們都應當溫和對待,叛逆只是孩子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是孩子認知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探索,一起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安然度過這個父母都為之恐慌的青春期!
-
4 # 藍房子裡的貓
溝通很重要。這時候要把自己放在是孩子好朋友的位置上,而不是家長的身份!要有同理心,不要在ta叛逆的時候說些傷孩子自尊的話,不要著急的去糾正,而是慢慢的疏導,語氣平和些,要讓孩子知道你們現在是平等的,是互相傾訴心事的知己。
每個人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經歷叛逆期,這是成長過程中的一段插曲,也是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所以作為家長更應該積極參與溝通分享。
-
5 # 生活娛樂說
一生有幾個叛逆期,12歲正是初中時期,叛逆很正常,要多溝通,好好交流,不要一味的責罵和否認,要多給孩子鼓勵與肯定,表示自己也是從這個時期過來的,對於她們現在的行為和心理活動非常的理解,溝通交流陪伴是很重要的
-
6 # 黃黃媽媽育兒
12歲的女孩子有叛逆心理是很正常的。首先,我們父母要放下焦慮,其實換一個角度想,我們應該為孩子有了獨立意識和自己的主見而感到高興。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個特殊時期,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調整:
第一,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們,要允許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
哪怕這個選擇在你看來有些不合理,但是孩子正是在一次次的錯誤中成長起來的。
第二,父母要有同理心,多理解孩子。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我們可以給他們建議,和他們商量,適當的時候給予他們支援。
第三,父母要用心溝通,去了解孩子。
要想走進孩子的世界,就需要我們平時多留心關注孩子,尤其是孩子的興趣愛好方面。
我們要試著走進孩子的興趣,培養和他們共同的興趣,和他們一起玩樂。這將會為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開啟一扇窗戶。
第四,父母適當示弱,讓孩子來做一些決定。
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受到平等,被尊重和被信任,擁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其實,只要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信任和理解,他們是願意和父母好好溝通的。
除了愛之外,我們父母還要學會溝通,有時候真的覺得好好說話很重要。
願我們在做父母的路上一起成長,一起努力。
-
7 # 使用者267812324
作為過來人,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秘訣就一個,那就是敞開心扉、真誠的和孩子溝通共同解決問題吧!
孩子不是不講理的人,她做什麼都是有自己的道理和理由,而父母作為過來人,有自己認為對的、對孩子好的想法,雙方不溝通,不交流,永遠都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如果能和孩子成為朋友,那父母真的是做得很成功了。記住,千萬不要吵架,甚至打罵、用言語傷害孩子,脾氣來了,一定要忍住,因為吵架只會讓矛盾越陷越深,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想用吵架、甚至打罵的方式解決問題,那現實嗎?就算打得孩子不講話,你以為那是她服氣了?不可能的!
12歲的我正是初中在讀,要說叛逆我應該最有發言權,我也是這樣過來的,整個初中時代對於我來說是痛苦的,過得根本就不開心,如果說要重新來過,我想回到初一,我要自己處理好自己的叛逆問題,當然是帶著現在的回憶,不然,我可能還是會過得一塌糊塗。
初中正的是一個人很重要的時期,性格最終確定的時期吧,以後如果再想改變,是有可能的,但是難度真的會有點大,太挑戰自己,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某些改變很容易,但是痛不痛苦只有自己的內心知道,別人是體會不到的。
初中以前我是一個性格活潑、非常調皮的女生,經常惹禍,爬樹下河哪一個我沒做過,還因為掉進河裡,被老爸用鞭子狠狠的抽了一頓,當時痛得死去活來的,怕得要死,結果還是該怎樣玩就怎樣玩,想透過捱打的方式讓我長記性不存在的,打不怕,怕不打說的應該就是我吧。我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現在想來小時候的我是真的玩心大,自己都控制不住的那種。
從初中開始我就懂事了,知道心疼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每個人不管做什麼都是有自己的理由,有自己的道理,包括孩子,她不講,你就不知道,這樣也很容易產生誤會。
不知道具體是從初一什麼時候開始的,我開始變得叛逆。在家裡,感覺媽媽一直挑我的刺,覺得我這裡做得不好,那裡做得不好,總之就是一句話,我感覺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我覺得我做的對的事,她非要說我錯了,還不讓我心服口服,只知道打我罵我,讓我屈服,可是我又倔,每次打我之後,我就倔在那裡哭,覺得自己委屈死了,一點都不想在家裡待,更不想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心裡一直渴望著爺爺奶奶能夠解救我,想和他們一起生活,不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就是天堂,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簡直就是地獄。
因為爺爺奶奶從來不打我,也很少罵我,我做錯什麼,他們會耐心的跟我講道理,而且很神奇,我每次都很聽話。他們讓我做什麼家務事,或者幫他們一些小忙,我都會乖乖的、並且心甘情願的去做。但是爸爸媽媽就不一樣了,他們讓我做什麼事,還總是罵我說我做得怎麼怎麼的差,說我一點用都沒有,連點小事都做不好。我更是不想聽他們的話。更是不想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我沒有感受到家的溫暖,反而生活得心驚膽顫的。
初中的時候,因為和媽媽沒有好好溝通,說不了半句話就會吵架,她覺得她做的事有道理,我覺得我做的事有自己的理由。大家都不會心平氣和的溝通,只會吵架。而吵架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矛盾越來越深。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會頂嘴,但是頂嘴只會帶來更慘的打罵,還說我只會頂嘴。慢慢的我就不頂嘴了,也不和她講話了,結果她又說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每次到星期五放假,別人都很開心,我一點都不開心,我覺得那不是我的家,我一點都不想回家,心裡想著,如果我有個地方可以去就好了,我知道回家一定還會有爭吵和打罵等著我。可是我沒地方可去。
後來吵多了,心裡越是難過,越是叛逆。自己知道那樣做不對,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媽媽讓我往東,我知道那是對的,但是我非要往西,死都不要按照她說的做,哪怕換來一頓打罵。
現在想來,她如果耐心的、心平氣和的跟我講,我一定會聽,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矛盾了。
最難過的時候,自己一個人躲在房間哭,甚至想著為什麼小時候那次掉水裡怎麼不把我淹死,我一點都不想活。基本上每次捱打罵,難過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想法。但是他們從來都不知道,他們的打罵和批評給那時候的我帶來多大的傷害。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變得越來越封閉,越來越不想和他們講話,每天都把自己變成一個隱形人,媽媽問,我就答,不問,我也不講話,心累,不想吵架。可是即使是這樣,還是會吵架,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我覺得我是不是上輩子和他們結了仇,今生又來互相傷害了。真的過得很累,很痛苦。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討厭吵架,也討厭聽別人吵架,不然心慌得厲害,想要逃離。
那時候的我覺得沒人理解我,沒人心疼我,沒人關心我,沒人能知道我內心的痛苦。性Grand SantaFe來越封閉,一天說幾句話都可以扳開手指數得清清楚楚了。
十二三歲已經懂事了,不吵架的時候,還是知道心疼父母,知道他們的不容易,知道自己要好好學習,可是隻要一吵架,我就會想,我怎麼會有那麼愚蠢的想法,我想早點遠離這個一點溫暖都沒有的家。而吵架過後,好好說話的時候,又是另一種想法。總是這樣反反覆覆。
而叛逆問題,帶來的結果就是性格變得封閉,內向,很少說話,而人只要開始不說話,慢慢的就真的是不會講話了。後來我嘗試改變,我想變回以前活波的樣子,可是我已經把那個我認為很棒的小姑娘弄丟了。變成了一個不會講話,不會跟人相處的人。也沒有人會喜歡一個不喜歡講話、不會講話、非常非常封閉自己的內向姑娘。而內向性格已經形成,再想要改變,對於我來說真的是難於上青天!
雖然我經常告訴自己,沒關係,我知道內向的人沒人會喜歡,不管做什麼都會有很大的侷限性,特別是工作的時候,一般都是外向的人很受歡迎,而內向的人,不用我講,自己都心知肚明,除非你真的特別優秀,那麼性格不是問題。不然,真的會遇見很多的難題,很多的挑戰,特別是無人打交道的工作。
我也曾一直告訴自己,內向的人也有很多優秀的人,可是在遇到現實問題的時候,我就真的是清醒了,我又不優秀,還內向,我這樣的人佔多數,別人內向還優秀只是一小部分人。
我的叛逆問題最後是怎麼解決的呢?沒有合理的處理,沒有心平氣和的溝通,更沒有人幫我,時間真是一個治癒人的好方法。上了高中後,我如願以償的遠離了家鄉,一個月才回家一次,從高中的時候開始,和家裡的關係有所緩和,因為相處的時間少了。直到上了大學以後,才真正的和家裡的關係變得很好了。也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知道他們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他們不說,那時候的我也不懂,而那時候的我,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願意跟父母說,誤會和衝突也是這樣產生了,最後越演越烈。只有長大以後才真正懂得沒有心平氣和、真誠的溝通解決不了的問題,至少家人之間是這樣。
說實話,現在想來這些都是小事,沒什麼大不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開啟那段痛苦的回憶,不自覺的還是會淚流滿面。
我也一直很懷念那個活潑開朗、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姑娘,可是我把她弄丟了,也許永遠都找不回來吧。
說了這麼多,只是站在當時我叛逆時期的角度來寫的。(不能說我或者父母,誰對誰錯,凡事沒有絕對的對錯。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當孩子)當時的我渴望的是父母的理解、關心和幫助,而不是傷害心靈的打罵。我想說的是,別人都講家是溫暖的港灣,希望這是真的,有的事,你以為是小事,但是孩子會當真,有些小傷害可能會帶來一輩子的影響,會永遠的留下一個疤痕,不動不會疼,一動還是會傷心不已。對於孩子來說,永遠都會希望父母能夠多一點理解和關心。
孩子叛逆肯定是有原因的,希望父母可以多一點耐心、理解和幫助,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一起解決問題。以真誠換真誠,自己的孩子應該比誰都瞭解,只要不是鐵石心腸,肯定被父母的真誠打動,敞開心扉和父母講她們的小心思。希望父母能像朋友一樣的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話,孩子有什麼都會跟父母講的。
希望小女孩可以儘快解決叛逆問題,過得開心!
-
8 # 連會芳
作為一名80後媽媽,我說說我的想法吧!
第一、首先要尊重叛逆的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第二、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第三、忌從學習入題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第四、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 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第五、允許叛逆的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
-
9 # 一棵銀杏樹
12歲的女孩子不聽話叛逆,主要是求關注,只要父母親,能蹲下來耐心傾聽一下孩孑的心聲,找到孩子的需求點,如正當的,加以滿足,如不正當的,用打比方,做選擇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說出來,所以這時候父母要做一個有智慧的父母,多加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找到彼此的共同話題,瞭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化解孩子情緒的糾結,鼓勵,讚賞,並對正確的行為加以肯定,給予精神獎勵和適當的物質需求,多看其優點,深化,相信孩孑就不怎麼會叛逆,反而會更加喜歡父母的。
-
10 # 大江東去255688444
所謂叛逆不聽話的孩子,歸根結底還是早期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心中容不下他人,自以為是。
-
11 # 手潔心清9
每個孩子到這個年齡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叛逆性格的表現,其實大人不用過分驚慌,這也說明孩子長大了,不光是身體長大心智也慢慢成熟,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問題,不再像小時候凡事聽大人的意見。這時候大人要學會傾聽她的意見既或是錯的也不要打斷急於糾正,對她所說的事情要感興趣站在她的立場再給予她幫助,孩子到這個年齡都是自負且孤獨的,他們需要被肯定與被愛
-
12 # 細雨微微
青春期是孩子必須要有的一個過程,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們都應當溫和對待,叛逆只是孩子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是孩子認知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探索,一起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安然度過這個父母都為之恐慌的青春期!
-
13 # 藍房子裡的貓
溝通很重要。這時候要把自己放在是孩子好朋友的位置上,而不是家長的身份!要有同理心,不要在ta叛逆的時候說些傷孩子自尊的話,不要著急的去糾正,而是慢慢的疏導,語氣平和些,要讓孩子知道你們現在是平等的,是互相傾訴心事的知己。
每個人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經歷叛逆期,這是成長過程中的一段插曲,也是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所以作為家長更應該積極參與溝通分享。
-
14 # 生活娛樂說
一生有幾個叛逆期,12歲正是初中時期,叛逆很正常,要多溝通,好好交流,不要一味的責罵和否認,要多給孩子鼓勵與肯定,表示自己也是從這個時期過來的,對於她們現在的行為和心理活動非常的理解,溝通交流陪伴是很重要的
-
15 # 黃黃媽媽育兒
12歲的女孩子有叛逆心理是很正常的。首先,我們父母要放下焦慮,其實換一個角度想,我們應該為孩子有了獨立意識和自己的主見而感到高興。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個特殊時期,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調整:
第一,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們,要允許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
哪怕這個選擇在你看來有些不合理,但是孩子正是在一次次的錯誤中成長起來的。
第二,父母要有同理心,多理解孩子。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我們可以給他們建議,和他們商量,適當的時候給予他們支援。
第三,父母要用心溝通,去了解孩子。
要想走進孩子的世界,就需要我們平時多留心關注孩子,尤其是孩子的興趣愛好方面。
我們要試著走進孩子的興趣,培養和他們共同的興趣,和他們一起玩樂。這將會為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開啟一扇窗戶。
第四,父母適當示弱,讓孩子來做一些決定。
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受到平等,被尊重和被信任,擁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其實,只要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信任和理解,他們是願意和父母好好溝通的。
除了愛之外,我們父母還要學會溝通,有時候真的覺得好好說話很重要。
願我們在做父母的路上一起成長,一起努力。
-
16 # 使用者267812324
作為過來人,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秘訣就一個,那就是敞開心扉、真誠的和孩子溝通共同解決問題吧!
孩子不是不講理的人,她做什麼都是有自己的道理和理由,而父母作為過來人,有自己認為對的、對孩子好的想法,雙方不溝通,不交流,永遠都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如果能和孩子成為朋友,那父母真的是做得很成功了。記住,千萬不要吵架,甚至打罵、用言語傷害孩子,脾氣來了,一定要忍住,因為吵架只會讓矛盾越陷越深,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想用吵架、甚至打罵的方式解決問題,那現實嗎?就算打得孩子不講話,你以為那是她服氣了?不可能的!
12歲的我正是初中在讀,要說叛逆我應該最有發言權,我也是這樣過來的,整個初中時代對於我來說是痛苦的,過得根本就不開心,如果說要重新來過,我想回到初一,我要自己處理好自己的叛逆問題,當然是帶著現在的回憶,不然,我可能還是會過得一塌糊塗。
初中正的是一個人很重要的時期,性格最終確定的時期吧,以後如果再想改變,是有可能的,但是難度真的會有點大,太挑戰自己,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某些改變很容易,但是痛不痛苦只有自己的內心知道,別人是體會不到的。
初中以前我是一個性格活潑、非常調皮的女生,經常惹禍,爬樹下河哪一個我沒做過,還因為掉進河裡,被老爸用鞭子狠狠的抽了一頓,當時痛得死去活來的,怕得要死,結果還是該怎樣玩就怎樣玩,想透過捱打的方式讓我長記性不存在的,打不怕,怕不打說的應該就是我吧。我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現在想來小時候的我是真的玩心大,自己都控制不住的那種。
從初中開始我就懂事了,知道心疼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每個人不管做什麼都是有自己的理由,有自己的道理,包括孩子,她不講,你就不知道,這樣也很容易產生誤會。
不知道具體是從初一什麼時候開始的,我開始變得叛逆。在家裡,感覺媽媽一直挑我的刺,覺得我這裡做得不好,那裡做得不好,總之就是一句話,我感覺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我覺得我做的對的事,她非要說我錯了,還不讓我心服口服,只知道打我罵我,讓我屈服,可是我又倔,每次打我之後,我就倔在那裡哭,覺得自己委屈死了,一點都不想在家裡待,更不想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心裡一直渴望著爺爺奶奶能夠解救我,想和他們一起生活,不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就是天堂,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簡直就是地獄。
因為爺爺奶奶從來不打我,也很少罵我,我做錯什麼,他們會耐心的跟我講道理,而且很神奇,我每次都很聽話。他們讓我做什麼家務事,或者幫他們一些小忙,我都會乖乖的、並且心甘情願的去做。但是爸爸媽媽就不一樣了,他們讓我做什麼事,還總是罵我說我做得怎麼怎麼的差,說我一點用都沒有,連點小事都做不好。我更是不想聽他們的話。更是不想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我沒有感受到家的溫暖,反而生活得心驚膽顫的。
初中的時候,因為和媽媽沒有好好溝通,說不了半句話就會吵架,她覺得她做的事有道理,我覺得我做的事有自己的理由。大家都不會心平氣和的溝通,只會吵架。而吵架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矛盾越來越深。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會頂嘴,但是頂嘴只會帶來更慘的打罵,還說我只會頂嘴。慢慢的我就不頂嘴了,也不和她講話了,結果她又說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每次到星期五放假,別人都很開心,我一點都不開心,我覺得那不是我的家,我一點都不想回家,心裡想著,如果我有個地方可以去就好了,我知道回家一定還會有爭吵和打罵等著我。可是我沒地方可去。
後來吵多了,心裡越是難過,越是叛逆。自己知道那樣做不對,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媽媽讓我往東,我知道那是對的,但是我非要往西,死都不要按照她說的做,哪怕換來一頓打罵。
現在想來,她如果耐心的、心平氣和的跟我講,我一定會聽,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矛盾了。
最難過的時候,自己一個人躲在房間哭,甚至想著為什麼小時候那次掉水裡怎麼不把我淹死,我一點都不想活。基本上每次捱打罵,難過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想法。但是他們從來都不知道,他們的打罵和批評給那時候的我帶來多大的傷害。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變得越來越封閉,越來越不想和他們講話,每天都把自己變成一個隱形人,媽媽問,我就答,不問,我也不講話,心累,不想吵架。可是即使是這樣,還是會吵架,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我覺得我是不是上輩子和他們結了仇,今生又來互相傷害了。真的過得很累,很痛苦。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討厭吵架,也討厭聽別人吵架,不然心慌得厲害,想要逃離。
那時候的我覺得沒人理解我,沒人心疼我,沒人關心我,沒人能知道我內心的痛苦。性Grand SantaFe來越封閉,一天說幾句話都可以扳開手指數得清清楚楚了。
十二三歲已經懂事了,不吵架的時候,還是知道心疼父母,知道他們的不容易,知道自己要好好學習,可是隻要一吵架,我就會想,我怎麼會有那麼愚蠢的想法,我想早點遠離這個一點溫暖都沒有的家。而吵架過後,好好說話的時候,又是另一種想法。總是這樣反反覆覆。
而叛逆問題,帶來的結果就是性格變得封閉,內向,很少說話,而人只要開始不說話,慢慢的就真的是不會講話了。後來我嘗試改變,我想變回以前活波的樣子,可是我已經把那個我認為很棒的小姑娘弄丟了。變成了一個不會講話,不會跟人相處的人。也沒有人會喜歡一個不喜歡講話、不會講話、非常非常封閉自己的內向姑娘。而內向性格已經形成,再想要改變,對於我來說真的是難於上青天!
雖然我經常告訴自己,沒關係,我知道內向的人沒人會喜歡,不管做什麼都會有很大的侷限性,特別是工作的時候,一般都是外向的人很受歡迎,而內向的人,不用我講,自己都心知肚明,除非你真的特別優秀,那麼性格不是問題。不然,真的會遇見很多的難題,很多的挑戰,特別是無人打交道的工作。
我也曾一直告訴自己,內向的人也有很多優秀的人,可是在遇到現實問題的時候,我就真的是清醒了,我又不優秀,還內向,我這樣的人佔多數,別人內向還優秀只是一小部分人。
我的叛逆問題最後是怎麼解決的呢?沒有合理的處理,沒有心平氣和的溝通,更沒有人幫我,時間真是一個治癒人的好方法。上了高中後,我如願以償的遠離了家鄉,一個月才回家一次,從高中的時候開始,和家裡的關係有所緩和,因為相處的時間少了。直到上了大學以後,才真正的和家裡的關係變得很好了。也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知道他們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他們不說,那時候的我也不懂,而那時候的我,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願意跟父母說,誤會和衝突也是這樣產生了,最後越演越烈。只有長大以後才真正懂得沒有心平氣和、真誠的溝通解決不了的問題,至少家人之間是這樣。
說實話,現在想來這些都是小事,沒什麼大不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開啟那段痛苦的回憶,不自覺的還是會淚流滿面。
我也一直很懷念那個活潑開朗、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姑娘,可是我把她弄丟了,也許永遠都找不回來吧。
說了這麼多,只是站在當時我叛逆時期的角度來寫的。(不能說我或者父母,誰對誰錯,凡事沒有絕對的對錯。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當孩子)當時的我渴望的是父母的理解、關心和幫助,而不是傷害心靈的打罵。我想說的是,別人都講家是溫暖的港灣,希望這是真的,有的事,你以為是小事,但是孩子會當真,有些小傷害可能會帶來一輩子的影響,會永遠的留下一個疤痕,不動不會疼,一動還是會傷心不已。對於孩子來說,永遠都會希望父母能夠多一點理解和關心。
孩子叛逆肯定是有原因的,希望父母可以多一點耐心、理解和幫助,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一起解決問題。以真誠換真誠,自己的孩子應該比誰都瞭解,只要不是鐵石心腸,肯定被父母的真誠打動,敞開心扉和父母講她們的小心思。希望父母能像朋友一樣的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話,孩子有什麼都會跟父母講的。
希望小女孩可以儘快解決叛逆問題,過得開心!
-
17 # 連會芳
作為一名80後媽媽,我說說我的想法吧!
第一、首先要尊重叛逆的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第二、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第三、忌從學習入題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第四、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 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第五、允許叛逆的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
-
18 # 一棵銀杏樹
12歲的女孩子不聽話叛逆,主要是求關注,只要父母親,能蹲下來耐心傾聽一下孩孑的心聲,找到孩子的需求點,如正當的,加以滿足,如不正當的,用打比方,做選擇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說出來,所以這時候父母要做一個有智慧的父母,多加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找到彼此的共同話題,瞭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化解孩子情緒的糾結,鼓勵,讚賞,並對正確的行為加以肯定,給予精神獎勵和適當的物質需求,多看其優點,深化,相信孩孑就不怎麼會叛逆,反而會更加喜歡父母的。
-
19 # 大江東去255688444
所謂叛逆不聽話的孩子,歸根結底還是早期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心中容不下他人,自以為是。
回覆列表
我閨女08年的,今年剛好12歲。不管什麼事,我說一句她說十句。我再多說兩句,她就咧咧咧咧咧,不聽了。但是總的來講,還是好的。疫情期間,上網課,她自己的作業,自己按時完成,不用我去叮囑。對大人的話。還是能聽能接受。
首先要對孩子有耐心。處於叛逆期的女孩子,多少都不希望家長干涉自己太多,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有時候我們明知道孩子這樣做是錯的,但是也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耐心讓孩子自己去撞南牆。
適當的體諒孩子,並給予部分支援。當孩子有想法,想要去實施,雖然在我們看來很可笑,根本不可能完成,但是不能直接否定打擊孩子,適當支援孩子去按照自己想法做,無論成敗與否。
學會傾聽,做孩子壞情緒的垃圾桶。家長要學會認真傾聽孩子的心事和煩惱,不要總是以自己的判斷來幫孩子做決定,用交朋友的心態和孩子相處,不能總是仗著自己是父母就要求孩子服從自己。
接受孩子的不良變化。青春期的孩子因為三觀尚未建立起來,有時候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和價值觀 ,父母要學會接受,然後慢慢引導,不能跟孩子對著幹,一味要求孩子服從。
用孩子接受的方式去愛孩子,而不是用家長的方式去愛孩子。很多家長以愛的名義來綁架孩子,總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熟不知,孩子要的並不是這些。
尊重孩子的隱私。這一點很多家長都會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對自己沒有隱私。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可行,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已經不適合這種教育和溝通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