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書匠媽媽
-
2 # 三寶的快樂成長號
通常來說,如果小朋友體溫在38~38.5℃左右,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也就是說照樣吃、照樣睡及照樣玩,就不必著急地送孩子就醫,或是使用退燒藥,只需要做物理降溫。
37度到38度5的話,就要進行物理降溫。脫掉孩子。過多的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可以用溫水給孩子擦拭身體,達到降溫。這時候也可以給孩子貼上退熱貼,然後多給孩子喂水。
38.5度以上就已經是發高燒了。如果到39度了,一定要採取行動,但是你說的只給喂水,不讓物理降溫,我覺得就更不對了。當嬰幼兒體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
3 # 全職媽的育兒經
孩子發燒了,對於家長來說的確是擔憂焦慮的,但是呢不可盲目的馬上打針吃藥。
我認為家裡老人的做法並沒有什麼不對。孩子雖然發燒了,但沒有超過39度,而且精神狀態不錯,選擇多喂水其實就是一種物理降溫的方式。
物理降溫的方式不一定就是給孩子洗溫水澡才算物理降溫,減少衣物,降低室溫,多喝水都是物理降溫的方式。老人讓孩子多喝水,孩子可以透過汗液和尿液帶走體內的熱量,這也是非常好的物理降溫方式,在孩子體溫不算很高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選擇喝水這種降溫方式的。
作為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我也經歷過很多次孩子發燒,從一開始的焦慮但後來的淡定自如,因為我知道單純的發燒並不會燒壞腦子,只是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我們選擇降溫的方式,不管是物理降溫還是藥物降溫都是為了讓寶寶舒服。當孩子精神狀態不錯的時候,寶寶肯定是沒有那麼不舒服的,我們是可以採取一些物理降溫的方式就行的,而當孩子精神萎靡不振,體溫非常高的時候,物理降溫相對來說比較慢,我們是需要用藥物控制孩子的體溫的。透過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選擇合適的退燒方式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盲目的物理降溫或者藥物降溫著急退燒。
發燒是把雙刃劍。一定限度內的發熱是人體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禦反應,但發熱過高或過久會使人體各個系統和器官的功能發生嚴重障礙。小兒體溫超過40℃時腦細胞就可能遭受損傷甚至出現抽搐並逐步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
孩子發燒時應採用多喝水和物理降溫的方法給孩子降溫,若超過38.5°就要考慮服用退燒藥。如果超過39°再用物理降溫,怕降溫作用時間慢,若這段時間體溫再持續上升會對機體造成損傷,我覺得不太穩妥。
最好隔半小時測量一次體溫,觀察體溫變化趨勢,若持續上升最好採取措施即使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