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隻畫渣狐
-
2 # 辣媽修煉筆記
對付熊孩子,請不要直接對孩子做任何事情,因為並不是他熊,而是他的家長熊。
所以,遇見了熊孩子你該怎麼辦呢?
如果熊孩子過於吵鬧,能迴避就回避,比如在同一個專賣店,你可以先去其他專賣店,等他們走了你再去溜達溜達。
如果熊孩子過於吵鬧,你卻無法迴避,比如正在吃飯,那麼叫服務員提醒一下熊孩子家長。
如果熊孩子過於吵鬧,並且是你認識的親戚朋友,那麼直接把親戚帶著孩子攆走,為什麼是攆走?因為熊孩子家長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孩子有問題,所以,如果你只是說說熊孩子幹嘛幹嘛了,相信我,你只會得到家長的白眼和你爸媽的責備。左右都是捱罵,不如讓自己達到遠離熊孩子的目的,攆走。
如果熊孩子決意一次次的來你家並且非要動你的玩具,請明確跟熊孩子家長說明玩具的價值,如果壞了要賠償多少錢,請先付費,後玩耍。
不要覺得會得罪人什麼的,這樣的熊家庭,能得罪他們並且讓她們永遠不跟你們來往,這才是你的小確幸。
-
3 # 使用者64079274
你家孩子“熊”起來,你是怎麼做的呢?你身邊有什麼關於熊孩子的“光榮事蹟”嗎?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
4 # 漫漫的幸福小窩
熊孩子什麼的,真是讓人討厭到爆啊。
那些沒經允許隨便進別人房間的,進了房間亂翻的,撕人東西強行要人家玩具的,說髒話吐口水還打人的,分分鐘想揍他一頓。而且關鍵是家長還不管,甚至縱容,就更讓人頭大了。
活了幾十年,到頭來還要被一幫缺教養的熊孩子欺負,真是太窩囊了。但是,我們就這麼任這些無法無天的熊孩子欺負嗎?我們要勇敢地說,不!我們要給予有力的回擊,藉以教訓這幫小禍害。
他還是個孩子,千萬不能放過他!
別跟我說什麼小孩子還小,不懂事,要讓著點。他不懂事,你們做家長的還不懂事嗎?熊孩子沒教養,歸根結底是他爸媽沒教養。有人說,你收拾人家孩子,就不怕得罪親戚嗎?這種連孩子都不會教育的親戚,經常來往會拉低我們家庭水平的,建議少來往或者不要來往,免得節外生枝。
今天就來講講,如何大快人心地收拾那些熊!孩!子!
第一招:甕中捉鱉
對於來到自己家撒野的熊孩子,可以使用這招,以暴制暴也是伸張正義的方法,正所謂我的地盤我作主!我們不是崇尚暴力, 我們只是伸張正義!
ROUND 1
READY~FIGHT!
我上中學那會兒,有個親戚帶著他們家熊孩子來我家串門。期間我媽各種禮數都周全了,還給熊孩子削蘋果、剝橘子。那熊孩子要麼咬一口不吃了,要麼就直接把削好的蘋果扔地上,態度極其囂張。也不脫鞋,就在沙發上又踩又跳,他媽也不管。我媽一看他不吃東西,也就算了,我和我爸在一旁也不好說什麼。
這時候,熊孩子衝進我房間把我的一個模型抱出來了,跟他媽說他想要。
他媽倒是還真不客氣,對我說:
“他喜歡,你就送給他吧。”
“阿姨,這是我最心愛的模型,不能給他。”
“他還小,小孩子不懂事,你讓著他,就送他吧。”他媽說。
“這個真不行,這是我花了好多錢買的,我拼了一個月呢。”
“哎呀,不就是個玩具嗎?你給他,讓你媽讓再給你買一個就是了。”
“你兒子喜歡為什麼你自己不給她買?”
她不說話了,又開始說什麼大的要讓小的之類,說什麼孔融讓梨的故事。
但我還是很堅決,就是不給他。
熊孩子抱著我的模型,看著她媽,又看看我,好像知道自己要不成了,然後哭著把我的模型狠狠扔地上砸了。
呵呵,打剛才他往地上扔水果我就看他不順眼了,這一摔直接把我惹火了,我二話不說拎起他就往我家衛生間跑,我媽和他媽想攔沒攔住。
到了衛生間,把門反鎖了,在裡面揍了他十多分鐘,任他媽在外面砸門我也不管。從嚎啕大哭一直揍到他收聲。
揍完了,開啟門,她媽瞪著我。
“不好意思,我小孩子不懂事。”我就這麼說的。
然後她媽立馬就把孩子領走了,從此之後再沒進過我家門。
但凡來串門的親戚,是在自己家的地盤撒野的,有必要讓他認識到,誰才是這兒的王!
第二招:移花接木
這招很高明,把熊孩子和你之間的矛盾,轉嫁成熊孩子和他爸媽之間的矛盾。
ROUND 2
READY~FIGHT!
大學畢業以後,有天家裡來了個親戚,也帶著熊孩子。而我早已一改中學時期的簡單粗暴,變得知書達禮,不再使用暴力了,更多的時候,我已經學會了智取。
這熊孩子在我家裡,也是不脫鞋就到處亂踩,又跑又跳。有了我初中時期的教訓,我已經知道隨時把臥室門鎖上了。
然而熊孩子從來不會寂寞,他隨身帶著木炭,開始朝我家牆上畫。我發現的時候,他已經畫好一個房子了,畫得那個之醜。我趕緊讓他把東西扔了,把他帶到他爸媽面前坐下,語重心長的說:
“叔叔阿姨,你知道嗎?看才我看小顧(熊孩子)在我家牆上畫的畫,我就發現,他如果去學畫畫,將來肯定是個藝術天才。”
“真的嗎?”
“我好歹也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這方面的眼力我還是有的。我的大學同學,以前學過油畫,開了家公司,你別看人家自己當老闆主業不是畫畫,人家就平時沒事畫幾幅,一年也能掙個小几十萬的。”
他爸媽聽得很認真,一邊聽一邊還摸摸孩子的頭,寄以深厚的期望。
熊孩子也不懂啊,覺得我們在說正事,他爸媽摟著他也不敢亂動。
“我跟你們說,你們要是不送他去學畫畫絕對會後悔,浪費人才。我那個同學,跟他一樣,也是從小就在家裡畫畫,他爸媽還說畫得好,也不去管牆,說不能扼殺孩子的天分。”
他爸媽認真地點了點頭,還說:“對對對,我聽說國外的孩子就是這麼教育的。”
“那你們還不抓緊培養,等過了這個年齡,就不容易學出來了!而且要學就要學油畫,那個來錢快。”
熊孩子的爸媽一聽很掙錢,眼睛都直了。
那天也沒坐多久,就抱著孩子走了。
沒過幾天聽說他們給孩子報了個油畫班,現在不好好上課就捱揍。
你問我為什麼給孩子推薦學油畫不學國畫?因為學油畫燒錢啊!
第三招:塗炭生靈
這招比較狠辣,慎用。既然不能教化,就毀了他純潔的童年吧!
ROUND 3
READY~FIGHT!
這不是我的故事。
有位知友,在列車上看拿著IPAD看電影。隔著過道的鄰座有個熊孩子老跑過來看。要只是看看也就算了,那熊孩子一會兒扯一下他的耳機線,一會兒戳一下他的IPAD螢幕。這哥們兒也挺有耐心,一邊把他撥開,一邊跟他說不要過來弄,讓他自己回位置上坐著。熊孩子她媽在旁邊看著也不管,任他折騰。
然而再好的耐性也會被煩不勝煩的熊孩子消磨殆盡,幾番折騰之後,哥們兒不看正經電影了。
他當著熊孩子的面,靜靜地看起了AV。
……
對付熊孩子的方法肯定不止這幾種,關鍵是,我們不能在熊孩子面前認慫,在熊孩子面前認慫等同於向失敗的教育認慫,遇到熊孩子過分的無禮舉動,要敢於回擊。
那些熊孩子的家長喜歡拿年齡當擋箭牌,從小培養孩子的囂張跋扈,順便再用道德來綁架受害者。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了,面對熊孩子的欺辱卻只得忍氣吞聲,會不會顯得太憋屈了。
適當地給熊孩子回擊,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有助於社會發展的和諧。不讓他們從小壞蛋變成大壞人,要讓他們知道不是他想幹嘛就能幹嘛的,過分的舉動和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請管好自己的孩子,你現在不好好教育他,等他長大了,有的是人替你教訓他!
-
5 # 家有牛娃
熊孩子,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因為家裡就有個熊孩子,有時候不得不出手教訓他!
寶寶不到兩歲,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翻家裡的東西,不管什麼東西,都要翻出來,弄得滿屋子都是,玩具也好,雜物也罷,只要經過他的手,很少能完整無缺的!家裡收拾乾淨不到十分鐘,立馬變回垃圾場。而且越隱蔽的地方,他越喜歡,東西越多的地方他越興奮。
他還小罵是罵不明白的,說也說不明白,只能一遍一遍跟他說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人家根本不搭理。有時候氣急了就會打他,可是過了兩分鐘,他又忘記了,又開始殺回他的戰場,根本沒有什麼用!我們能做的就是帶他出去玩,讓他少待在家裡,以免他搞破壞!
我也經常看些育兒書,也會關注一些育兒達人分享的經驗,什麼收拾的時候讓他一起參與,跟他講道理,做示範,試過很多辦法都沒有用,現在幾乎要放棄了,只能把他這個愛好當成是男孩好動的年齡段,不要扼殺孩子的天性!
當然,我家寶寶現在還太小,語言上的教育是行不通的,如果再大一點,能完全理解我們的意思了,說不定會容易教育一些!
熊孩子分很多種,我們家這樣的熊孩子我想很多人家都會遇到,但是我敢說,教育的方法也很多,但是很多真的不實用自己的孩子,畢竟孩子不一樣,生活的環境也不一樣,方法不能照搬,還是要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一些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如果是更嚴重的熊孩子行為,那家長更應該注意,不要任其發展,以免以後禍害社會!
-
6 # 龍鳳老孃
握爪!
我們都是與熊孩子為伍的人,除了原則上的問題,必須嚴肅管束外,其它非原則性,生活中細小瑣碎的事情,我建議以引導為主,說教為輔,目的就是家庭和睦,少打少罵,一片和諧大好。
首先,別錯過孩子的人格培養時期。很多父母會突然覺得自己養大的孩子有些陌生與可怕,甚至覺得自己已經無力控制孩子,因為說也不聽,罵也沒用,曾經乖巧的他們突然變得兇狠,什麼方法用在孩子身上都不見效。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錯過了培養孩子人格的最佳節點。
最近,我研究了一下兒童心理學。書中強調,童年時期好的人格和生活風格,決定了孩子以後良好的生活能力。
所以,孩子的童年時期,最為關鍵,我們做父母的,要多些陪伴和耐心,可以學著以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別再以“大人”之心度“小人兒”之腹,而委屈了一顆簡單純真的心,誤把他們當成了“熊孩子”。
-
7 # 生命驚喜家庭教育
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就是“熊孩子”問題,而“熊孩子”的背後反映的就是“熊家長”。
我記得看過一句話,小孩子的惡是原始最可怕的。帶孩子上親戚朋友家做客,孩子亂翻亂拿,隨意損壞主人家的物品,家長說:“這孩子對什麼都好奇。”
帶孩子出門坐高鐵、飛機,孩子大聲喧譁,追逐打鬧,影響其他乘客休息,家長說:“小孩子就是好動。”帶孩子去商場逛街,孩子東摸西蹭,甚至去掀別人更衣室的門簾,家長說:“孩子還小、不懂事。”家長為熊孩子行為的開脫都建立在同一個認知上,即孩子是不懂事的,對自己行為的對錯分不清楚,所以應該得到周圍人的諒解。
家長的不負責任的託辭就是給孩子強化一個認知:我做的沒錯,我還小,我做的一切行為都是可以得到原諒許可的。所以他可以去踩壞瓜農的西瓜,可以去亂翻別人東西,可以去掀更衣室的門簾周圍人的無限容忍也給孩子一個訊號:我做的都是對的,我的行為不會帶來任何後果。所以他可以對別人的iPad動來動去,他可以在別人家裡為所欲為
當一個人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問題時,任何改變都是空談。所以當遇到熊孩子,遇到口口聲聲說孩子還小的熊家長時,我們更要去反駁教育。
看幾個案例
1.上次,我一個表妹來我家玩,那天我生日。在吃蛋糕,那個蛋糕本來就不很大,那個表妹吃的賊快,一下就吃完了,於是我有給了她一塊,過了一會又吃完了。她吃了三塊,還想吃。那個時候,蛋糕分的差不多了,大家也都吃的差不多了。但我因為給別人分蛋糕,自己的蛋糕都沒動過。那個孩子就眼巴巴得盯著我的蛋糕,眼睛都沒動一下。孩子的媽媽就對我說:“給你表妹嘛,不就是一塊蛋糕嗎?你少吃一塊又不會怎麼樣。”然後我就說:“她已經吃了三塊了。”“吃了三塊怎麼了,吃得多不好啊。孩子還小,你把你那塊給她會死啊!”然後我就給她了。我以為她會吃完的,那樣我還不會很生氣。可她舔了幾口就不吃了。md,今天tm是老孃的生日,你這樣,算什麼意思?趁她媽接電話的時候,我就問她,想吃糖嗎?她說想,我就說,糖就在蛋糕裡,你去找吧。她就說,你幫我找。我懶得找。wc,老孃憑什麼幫你找,直接把她整個頭都摁到了那塊蛋糕裡。啊,爽啊!她媽問起來,我就說,她剛剛不相信我,硬說蛋糕裡有糖,把頭埋下去了。
2.是,孩子還小,你不小了吧,我不和孩子計較,和你計較可以嗎?
我遇見過一熊孩子。是我家親戚的孩子。那天一定要我手機,我不給,他就抱著我家狗往地上砸,我家狗才剛出生啊,他那麼用力的砸,我家狗就在那叫,我就急了,讓他別砸,他還說不給我,我就繼續砸。我一個勁攔著我家大狗(小狗的媽媽),結果砸了幾下,我家狗就不叫了,我一看,tm死了!我上去就是一巴掌,我家那大狗,一下子就把他撲倒了,就扇他,但都很輕,才劃破了衣服,面板一點也沒事。她媽上來就說:“管好你家狗啊!你什麼意思啊,幹嘛扇我孩子,孩子還小,讓著他不行啊,讓他玩玩狗,不行啊,不就一隻狗麼,能直幾個錢啊,回頭再買個不就行了。”
嗯,玩玩狗,狗是用來玩的嗎?嗯,狗不貴,也就兩千多。你陪我啊。於是我就說:“對啊,是沒什麼,我不跟孩子計較,我跟你計較行麼?孩子小,你不小了吧!狗不貴啊,也就兩千多,你賠我啊!孩子是沒做錯什麼,錯的是你!是你給他灌輸這樣的理念,是你告訴他,這樣沒關係,對不起,我不想和這樣沒素質的人打交道,你可以走了嗎?沒有素質的人?”然後我就把他們退了出去,把門狠狠的關上了。還在門上掛了個牌子:沒素質的人勿進
3.過年的時候,我媽媽一個同事過來玩還帶著她孫子,家裡有一桌親戚在看電視。我也坐那玩手機,我媽喊我去幫忙,我剛走,他就拿我手機玩起來,幸好我手機是帶密碼的,他丫的竟然給我打起電話來了,我跑過去,把手機一把奪過來,說:“別玩姐姐手機。”然後他不玩了,我又去忙,總覺得不對勁,他也沒個人影。我跑到房間一看,這小屁崽子把我剛買的進口零食全拆了,我平時都捨不得吃,一天也就一包,而且撒的地上床上全是,這包吃一點不吃了,那包吃一點又不吃了,不吃就算了,還給我扔垃圾桶裡,我真是謝謝你家八輩子祖宗哦。我當時就火了,大喊:“你搞什麼呢!”客廳的親戚跑過來了,他奶奶也跑過來了,一把抱住他,說:“沒嚇著吧,乖啊”然後又對我說:“不就吃你點零食麼,叫什麼”我就呵呵了,把售價一個一個報給她,每一包都差不多五十幾,一共八百多。她當時就傻了,我一下又心軟了,算了,不讓她賠了,只要讓他孫子給我道歉,給她一個臺階下,他孫子說了句對不起,扭頭就去看電視了。我還以為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誰知沒一會兒,我家親戚喊起來了,(倉鼠籠子放在客廳)這崽子用杯子裡倒的開水直接從鐵籠子上面往它們身上澆,他奶奶連攔死沒攔住。我一下不幹了,走過去啪啪就是三嘴巴,把他打在地上哇哇直哭,然後拎起來繼續打,他奶奶拖著我求我別打了,然後我才鬆手。他奶奶還說我無理取鬧,我說:“把零食錢全賠給我,倉鼠現在就帶它去寵物醫院,醫療費你也照樣賠,還有精神損失費!”然後去寵物醫院的路上,倉鼠死了。我說:“零食錢八百多,就算你八百,倉鼠五十塊,(其實倉鼠買的話只要十塊,但是它死的那麼痛苦,擺你你願意啊)精神損失費五十”他奶奶給了錢就罵罵咧咧的走了。熊孩子就得用熊孩子的方法治!不要講理!
4.記得我一女同學說的:有一次她在自己房間裡和同學影片聊天。然後家裡來了親戚的小孩兒,她本來不想讓小孩兒進來,但還是妥協了,前提是不準碰她的東西。歷史驚人的相似,熊孩子進來就掃描目標,於是看上了一個用彩色碎玻璃做的燈,很漂亮的一個燈。熊孩子要玩,我同學不給,熊孩子輸了幾次,然後開始大哭。很巧的是,那個彩燈就是和她影片聊天的同學送她的。熊孩子一直哭,大人也說好話。可能哭得太煩人,她同學就說給熊孩子玩吧??我同學很不情願地把彩燈放在熊孩子手裡,就在一秒鐘之後,熊孩子把彩燈往地板上一扔,瞬間爆炸。熊孩子家長不僅不道歉還說:算了孩子還小。聽到這句話我同學瞬間炸了,還有電腦上那位。然後??就把他們熊孩子和家長趕了出去。聽了這個故事,我想說:家長是這種行為,是極不負責任的。更是為不承擔孩子的行為的一種藉口。家長這種孩子還小的說辭,只會讓孩子對不負責任的行為習以為常,毫不在意。是的,孩子還小,你要教會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不是用自己的年齡籌碼去胡作非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年幼的孩子,則更容易犯錯誤了,對於孩子犯錯誤,很多家長是採取暴力的態度,責罰孩子,但是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卻認為自己孩子幹什麼都是對的,採取無限溺愛的態度,從而讓孩子一錯再錯,“熊孩子”就是這樣練出來的。俗話說,“熊”孩子都是“熊”家長慣出來的,怎樣避免做一名“熊”家長呢?私以為,認真對待孩子犯錯是最好的方式。0?2歲:這個時期的孩子犯錯,都是無意的,因為孩子還分不清楚是非,也難以分辨對錯,所以及時孩子犯錯也是必然的,所以作為家長不能隨意責罰孩子。否則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犯錯,要採取積極引導的方式,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才能避免孩子犯錯。
2?5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是非觀念,正確和錯誤已經有了一個小小的認知,如果孩子犯錯,那麼家長可以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他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教育要順其自然,不能採取責罰的態度。5?12歲:孩子5歲以後,是非觀念都比較明確了,如果犯了錯,他也有意識到是自己錯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從錯誤中獲益,告訴孩子這些規則是不能違背的,並且告訴孩子犯錯了是要承擔責任的,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感。
-
8 # 尋龍電視傳播
首先這個問題很簡單,吊起來打一頓就好了!效果也是剛剛地有效。
其實熊孩子就在這種教育背景下長大的,嫦娥曾說過: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折射這熊孩子的同時也肯定有熊父母一對。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很多事情都是看在眼裡學在心裡的。
心病還要“心藥”醫,家長首先要擺正自己的態度,給孩子良好的行為示範和語言教育引導等,起到帶頭榜樣作用。管孩子的同時您先管好自己。別真等孩子都比您高了還在說:“他還小,他還是個孩子”。一旦錯過了孩子性格成長期,那麼您的孩子長大了也必然就是熊父母性格了,熊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必然就是熊孩子。
-
9 # 彬彬樂學
面對熊孩子,我們採取什麼措施?“熊孩子”,多指調皮搗蛋、會讓人哭笑不得,讓人束手無措,但一定是心地善良的孩子。應以積極引導、正面教育為主,並持之以恆。“熊孩子”就會變成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家長身體力行。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家長要身體力行,不僅要給孩子做示範,而且要多次示範。比如飯桌禮儀,我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我教給4歲的兒子飯前說:“人已到齊,馬上開飯”;飯後說:“我已吃好,大家慢用”,就收到了良好效果,他不僅在家吃飯這樣說,也這樣做。除此之外,還要求孩子吃飯時不吧唧嘴,夾菜時只在自己一側夾菜,不能越過中線去夾等。如果孩子照做了,請立即表揚,見到老師的時候,當面表揚孩子這些好的行為。當熊孩子受表揚時,他會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孩子就願意去堅持做。往復多次,就養成了好習慣。
允許孩子進行探索性地破壞,及時教育。如果孩子搞探索性地破壞,就要給於提供適當的環境,把一些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物品讓孩子去“造”,家長陪他一起“造”邊“造”邊講道理,這時候,孩子很容易聽進去,按家長說的去做;如果故意搞破壞,不要大聲斥責,更不要把打孩子當成家常便飯。孩子一旦適應了“粗暴式”的對待,就發展成了“熊孩子”,就算家長打到力竭都無濟於事,很難再逆轉成好孩子。所以善意地去引導孩子,轉移他的注意力,“嚴愛有加”,孩子就會健康成長。
第一時間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不能溺愛。如果孩子第一次說髒話,第一次踢打父母,第一次在公共場所無理取鬧,請家長不要心慈手軟,語氣嚴厲一些,下手重一些(必要的時候)。第一次倒地打滾兒,家長不用過分關注他,孩子沒力氣了,沒意思了,自己就會停止。事後可以用關心的語氣問孩子:“累不累?渴不渴?要不然先喝點水,再繼續?”邊問邊觀察孩子的表情變化。一般情況下,孩子這種不良行為就會停止。這種方法同樣適用於其他無理取鬧等行為。
一次只講一件事,只表揚具體行為。教育孩子時,切忌喋喋不休,一次只解決一件事。先表揚孩子好的行為,要言之有物。不能一味地說:孩子,你真努力,你很棒。
多表揚孩子具體的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你今天能主動和大家打招呼問好,真有禮貌,繼續保持。你今天吃晚飯,吃的很乾淨,一粒米都沒剩,真是個愛惜糧食的好孩子。這樣表揚,孩子肯定連碗都舔乾淨。諸如此類,孩子好的行為會越積累越多,好的行為就會形成孩子永久保持的好習慣。
找幫手共同教育孩子,保持教育觀念一致。“親其師,信其道”,與孩子親近的親屬、老師、鄰居,這些都是平時孩子信賴的人,都可以成為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的好幫手。前提是教育觀念要一直,在正向教育的環境下,“熊孩子”在“全世界都在反對熊孩子”的壓力下會逐漸變好的。
我認為,“熊孩子”不是天生的,無論“熊孩子”有多“熊”,只要教育方法科學、及時、得當,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回覆列表
首先先說說遊戲中的吧,我在迷你世界中,算高手了,有一次,我建築了一個要投稿的作品,開了個方間,本來想讓他們幫我把最後的一面超級大牆給補上,和一個海,由於要炸坑來弄海,便把禁用危險品給關了,然後進來一熊孩子,給…給炸了,尼瑪,心灰意冷了一個多月,現在不是開學了嗎,我才建一半…
現實中的吧,那就是我六歲的小侄子,那天他來我家,不知怎麼的,他突然想和我表弟(5歲)摺紙,然後,我的書就被撕了,我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政治書都被弄的體無完膚,被老師訓了好幾天,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