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妖在湖上

    首先,我想你弄錯了一個東西,就是李世民壓根對武媚娘談不上愛,這不是看那些花花綠綠的電視劇就得出來的結論,而是史書上有證據在的。

    和李世民能扯上“愛”這麼深情的字的,他的皇后也好,蕭淑妃也行,武媚娘就扯遠了。和武媚娘能扯上一點感情的,也不是李世民,你可以選他的兒子,李治啊對不對(~_~;)

  • 2 # 撥雲探歷史

    我只想說,喜愛歷史的朋友千萬別被電視劇編劇誤導了。

    唐太宗李世民最愛什麼樣的女子?當然是長孫皇后那樣端莊文雅的大家閨秀。長孫皇后的賢能是李世民離不開的。最著名莫過於“朝服進諫”。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宮後,十分氣憤地對妻子說:“我以後找機會一定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問道“是誰惹怒了陛下?”,李世民回答說:“魏徵經常在朝堂上羞辱我。”長孫皇后面對盛怒中的丈夫。既沒有順水推舟出言煽動,也沒有唯唯諾諾,默不敢言。她做了一個奇特的舉動,暫時不理會丈夫,退到裡間,換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後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賀。李世民十分驚奇,詢問妻子的用意。長孫皇后則笑著答道:“我聽說君主開明則臣下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為陛下的開明,我怎能不祝賀呢!”太宗聽了轉怒為喜,之後更加重視魏徵。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修了個高臺,經常望向長孫皇后的陵墓,因為這事還被魏徵進諫諷刺過。

    而武媚娘是個什麼樣的人?霸氣女王。李世民為啥只讓她做了才人?就是不喜歡這樣的女人。他曾經問過武媚娘,說如果有一匹烈馬你怎麼馴服它?武媚娘說,只要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不服,用鐵鞭打;再不服,用鐵棍抽腦袋;還不服,匕首劃破喉嚨,反正不聽話,留著也沒用。饒是李世民這樣的馬上天子也嚇了一跳,好傢伙,這麼狠的女人。當個工作上的夥伴可以,生活上,呵呵,還是算了。

    而徐賢妃呢,真的是對李世民的口味!徐賢妃徐惠是一位才情出眾的女子,自小聰慧過人,長大後更能說會道,琴棋書畫樣樣不落於人。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欣賞徐惠的才華,常和她一起吟詩作畫。比如,我們來欣賞這一篇美詩。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於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還有一天,唐太宗下召讓她去見駕。她過了很久還沒到,唐太宗非常生氣。徐惠因此獻了首詩:“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唐太宗見後竟然怒氣全消了。

    如果僅僅如此,那麼她也不過是一個才女而已。貞觀末年,唐太宗頻起征伐、廣修宮殿。徐惠竟然敢上疏進諫,著有《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剖析常年征伐、大興土木之害。唐太宗認可了她的看法並對她厚加賞賜。這篇著作是歷史上罕見的傑出的女性政論文章,為歷代史家所重。可見,她不光才情過人,還憂國憂民,是李世民的賢內助,這不正是李世民所喜歡的長孫皇后的形象吶!而她對待李世民的感情,竟也是和長孫皇后一樣深情!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寫七言詩和連珠表達自己殉情心願。最後年僅24歲以身殉情,追隨唐太宗而去。

  • 3 # 一寸山河

    《武媚娘傳奇》中為了增強可看性,製造矛盾衝突,將徐慧妃塑造成了一個機智聰慧,心胸狹窄欲與武媚娘一爭高下的蛇蠍心腸嬪妃。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徐慧妃的人設被毀的稀巴爛。歷史上的李世民可是個戎馬一生,胸懷廣闊的帝王,他會容許一眾小妖精在他眼皮子底下作亂?李世民是什麼人?他注重的是賢德、才華與智慧,他專情敢於擔當,對結髮妻長孫皇后充滿熱切的懷念與尊敬。他看重徐慧妃,不是因其美色,而是因為徐慧是一個才華過人的女子。

    才華橫溢,蕙質蘭心,賢妃不白當

    《武媚娘傳奇》中,稱徐賢妃叫徐慧,取其聰慧之意。但是翻閱史書也有做“惠”的,這個字又有賢德之意。究竟徐賢妃是那個hui字,今天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兩個字都擔得。

    徐賢妃因其“才”聲名遠播,五個月大就會說話,四歲讀《論語》,八歲可以做文章。唐太宗聽說這件奇事,忙不迭的把她收為後宮,封為才人。徐賢妃到了宮中依然保持著自己女知識分子的那份清高與自傲,從不參與後宮爭鬥,亦或是女人之間的斤斤計較。她反而更加手不釋卷,不斷打磨自己的詩文造詣。這得到了唐太宗的欣賞,徐賢妃好比是一個行走的詩文在他的後宮美得與世無爭、心神盪漾。

    賢妃與媚娘,李世民選賢不選媚

    一天,徐賢妃在的宮中,唐太宗下召見她。過了很久她還沒到,太宗非常生氣。徐惠不急不緩寫了首詩呈上“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這招還真管用,太宗忙著欣賞詩文,也不見得再怪罪她了。

    我們俗話常說“家長橫,孩子熊”,這句話用來詮釋李世民和李治很恰當。這對父子是一剛一柔,再說回他們欣賞女人的眼光也是很不同的。武媚娘性格剛烈做事狠辣,必然是入不到唐太宗的眼的,唐太宗欣賞的女人,是至賢、至孝的,武媚娘怎麼可能得到他的欣賞?除了長孫皇后,徐賢妃便是李世民最貼心的女子了。

    忠烈賢德天下知,化作花神桂花香

    徐賢妃這個封號是徐慧死後追封的,取這個賢詮釋她的一生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後,她憂鬱成疾。太醫來診治她不肯服藥,說:“先帝待我情深,我唯一的心願是去追隨侍奉先帝陵寢。”第二年,徐惠便死了年僅二十四歲,被追封“賢妃”,同時按照她的意願,陪葬昭陵永遠的陪在了李世民身邊。這與削髮為尼,守孝出家期間還勾引李治的武媚娘形成鮮明的對比。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於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是徐賢妃寫桂花的詩。百姓們為了紀念這位賢德深情的娘娘,將她奉為桂花的花神,每年八月桂花遍地的時候百姓們紛紛來祭奠這位才華橫溢的賢德女子。

  • 4 # 尚宮女史

    武媚娘被李世民冷落了12年基本算是確鑿無疑的了,但是,徐賢妃受不受寵,卻還是值得商酌的,當然,比起武則天來說,徐惠算是受寵的了。

    徐惠是李世民的后妃中除長孫皇后外唯一被立傳的一位,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注意到,徐惠之所以在青史中留名,並不是因為李世民對其的寵愛,而是徐惠表現出的恰如其分的對朝堂政治的關心,也就是說她的所作所為符合一名合格的后妃所應該做的事。

    說起來,李世民的寵愛似乎全部都給了長孫皇后,連帶著愛屋及烏,對長孫皇后所生的孩子也是疼愛有加,不失為一名合格的父親。但是對於別的妃子以及孩子就很難看到李世民的柔情。

    一直以來,徐惠的形象都和長孫皇后比較接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徐惠身上似乎有長孫皇后的影子,一樣的識大體,一樣的謙虛有禮,一樣的節儉,一樣的政治嗅覺,一樣的勸諫又不干涉朝政。但另一點,徐惠到底只是後來的人,只享受李世民給的榮華富貴,卻並沒有也不可能和李世民同甘共苦,這樣的女子註定只能在李世民心裡待一陣子,卻不會長久。

    聰慧如徐惠自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能抓住多少就是多少,所以她並沒有和別的妃子那樣去爭寵,反而在喧鬧的後宮不斷充實自己,不斷精進自己,讀書,寫字,關心國家大事以及百姓疾苦,適當的在李世民面前表現一下,便能夠讓李世民另眼相看。

    徐惠初進宮和武則天一樣都是才人,但是又不一樣,武則天這個才人一做就是12年,而徐惠這個比武則天晚進宮的反而很快就做到了正三品的婕妤,然後是正二品的充容。從這一點來說,徐惠的確是比武則天受寵。

    武則天在李世民時期都有什麼事蹟已經不可考,只有一件事記錄下來,還是她自己說的,那就是獅子驄事件,透過這件事,我們看出武則天是想得到李世民的青睞的,但是用力過猛,讓李世民一眼就看出來這個女孩子的野心,明晃晃的讓李世民極不舒服。女子天生就該是男子的附屬物,要低調,要溫柔,要端莊,要懂得進退等等。

    而李世民所希望看到的女子形象一個在長孫皇后身上體現出來,一個在徐惠身上體現出來。讓他看了舒服。所以徐惠能迅速升職。

    648年,已經是充容的徐惠向李世民進諫,寫下了著名的《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奏疏的背景就是李世民的晚年開始大興土木和窮兵黷武。翠微宮和玉華宮接連建起來,豪華氣派,富麗堂皇,是李世民的行宮和避暑勝地,與此同時進行的還有不斷的興兵征伐,其中自644年就開始攻打高句麗,連年征戰給百姓帶來的自然是災難,徵兵和賦稅讓百姓苦不堪言,於是徐惠就寫了這麼一個奏疏。

    勸諫李世民罷兵、停修土木。辭藻華麗,切中要害,李世民看完後重重的賞了徐惠,但是該幹嘛還是幹嘛。一來奏疏寫的時候,土木已經基本完成了,而征討高句麗也不會停止。所以徐惠的上疏只是讓李世民覺得奏疏本身很好,而不是它傳達的意思很好,實際上這篇奏疏在李世民這裡沒有達到任何效果。

    相比於長孫皇后的事前勸諫,徐惠的事後長篇大論的勸諫顯得功利了許多。

    第二年,李世民去世,按照慣例,徐惠和武則天的命運是相同的,要出家為尼。但是徐惠病了,並且病勢洶洶,徐惠索性不再吃藥,表示自己不想活了,要追隨李世民而去,果然不久就隨李世民而去。她這一番情深意重倒是很打動人,於是死後被追封為賢妃。但真情還是假意,也只有她自己心中明瞭。

    端看她要給李世民寫奏疏,就知道她並不常見到李世民,並且比李世民小了近40歲,深情能有幾許?

  • 5 # 文蹤旅跡

    對待自己的才人,李世民顯然把徐惠掛在心頭,而武媚娘一直受到了冷落。這是一個事實。

    武媚娘之所以能進入李世民的後宮為才人,很大原因出於李世民對武家母女的同情。武媚孃的父親武士彠是李世民父親李淵的老朋友。他為人忠厚可靠,給李淵的建功立業出過大力。在李淵建唐後,武士彠由商界轉入仕途,官至荊州都督。聽說李淵死了,武士彠傷心不已,泣極而亡。武士彠死了,楊氏和三個女兒的日子急轉真下,因為武媚娘同父異母的兩個兄長對後媽橫挑鼻子豎挑眼,楊氏和三個女兒過上流離失所的生活。

    這事傳到李世民耳朵裡,他覺得功臣之後不該這樣。於是在638年,把楊氏的二女兒召進宮中當才人,給她踢了名號“媚娘”。當然,史書上記載,李世民聽說武代貌美,便將她納入宮中,大體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當了十二年的才人,李世民與武媚娘之間幾乎什麼事,除了馴馬之事,似乎歷史沒有記載他們有過什麼交集。而真正武媚娘靠近李世民的時間是,在他晚年生病臥床時,武媚娘被安排成一個保姆角色。

    而同為才人的徐惠,命運卻大不相同。傳說徐惠四歲通曉詩書,八歲文已出眾。進入李世民後宮為人才後,因才貌雙全,溫婉賢淑而得李世民的厚愛。她不但常常伴駕,而且敢於諫疏,往往能說到點子上。因獲寵愛,徐惠一路上位,由才人到婕妤,再到充容。

    由此可見,比武媚娘小三歲的徐惠在李世民心中份量不一般。在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心頭空空蕩蕩。這時候,很有長孫皇后味道的徐惠便更是入了李世民的心頭。

    649年(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走了,徐惠哀傷成疾,不思茶飯,並盼自己早點死了去侍奉先帝。650年,徐惠走了,被李治追封為“賢妃”。

    在李世民一朝,他愛徐賢妃勝過了武媚娘。

  • 6 # 漢史鉤沉

    許多人對英雄有種獨特的情結,在人們心中他們是威嚴的、莊重的、需要憧憬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句《詩經》中的佳作,很好地描述了人們對英雄敬而遠之的心理。可是對英雄本人而言,他是有血有肉、會開心會悲傷的,李世民也是如此。後世對於李世民的評價是相當之高的,綜合起來,為歷代封建君王之首。可晚年的李世民也展現了心靈柔弱的一面,變得沉迷煉丹、大興土木、不恤民情,那為何李世民統治下的唐王朝沒有出現大亂子呢?徐賢妃功不可沒,這個二十歲的姑娘成為了李世民晚年的“長孫皇后”,貼心的小棉襖庇佑了垂垂老矣的“天可汗”。

    說起李世民身邊的女人,人們第一會想起長孫無垢這位千古賢后,其次,就是女帝武則天了。可李世民晚年最重要的女人,卻是鮮為人知的徐賢妃,你可以把她理解為第二個長孫皇后。李世民成就的偉業,前半生靠長孫無垢襄助,後半生離不開徐賢妃的勸諫。兩個傳奇女子,分別用花容月貌使李世民迷醉;用溫婉賢淑使唐太宗傾心;用永遠的陪伴見證不朽的愛情。而這可歌可泣的背後,是大唐國力蒸蒸日上,李世民的成功離不開一個半女人。

    而徐賢妃就是那半個,至於為何不是一個,客觀的講她陪伴李世民的歲月太短了。徐賢妃出自名門之後,五個月就會說話了;四歲可以讀《詩經》、《論語》等著作;八歲就寫下了給屈原的“情詩”。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八歲的徐惠此文一出,在上層社會廣為流傳,這個小小的女童,有追隨屈原為國盡忠的願望。李世民都有耳聞,在徐惠十四歲那年,她以才人身份應召入宮。豆蔻年華的徐惠,滿懷對心目中大英雄的崇拜,歡喜的走進了深宮內院。皇宮自古悲情地,多少芳齡黯然消?徐惠雖然有著精緻的五官和姣好的姿色,可三千佳麗,最不缺的便是貌美如花之人。晚年的李世民,並沒有將目光放到她的身上。徐惠由歡喜入宮,變的怨恨宮牆。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長門怨》中徐惠一方面表達了自己的孤苦無依和冷清落寞,另一方面,十分大膽的諷刺了君王的多情善變,和愛容顏輕才華的通病。《長門怨》道盡了深宮之中紅顏消逝的無奈與苦楚,廣為流傳。李世民看到後,對這個才情極佳,又敢於諷刺自己的小姑娘來了興趣。

    在徐惠和李世民的交談中,她用橫溢的才華驚豔了李世民。他們一起誦讀詩書,互相討論,引為知音。多少年了,長孫無垢病逝後,他再沒有真正的“觀音婢”了。二八芳齡的徐惠,照亮了李世民晚年的全部。李世民讀書、理政,最喜歡召見的就是才思敏捷的徐惠,對於她,李世民極其溫柔。相傳,一次徐惠遲到了,李世民很生氣,徐惠一篇詩詞,就逗得李世民開懷大笑。

    朝來臨鏡臺,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這種調皮的“小情趣”,瞬間打破了冷肅的氣氛,對於她的聰慧、多才、調皮、溫情,李世民毫無抵抗力。但得寵的徐惠,一直和善待人,從不盛氣凌人,相反,還勸諫李世民體恤民情。

    守初保末,聖哲罕兼。是知業大者易驕,願陛下難之;善始者難終,願陛下易之。

    這段節選自《諫太宗息兵罷役疏》的文字,就是徐惠針對唐太宗晚年大興土木、連年用兵的勸諫。全文千字上下,引用歷代賢君事蹟和治國經典,結合唐太宗晚年的行為進行勸諫。手法高超,觀點鮮明,針砭時弊,是女性書寫的政論文的巔峰之作。

    唐太宗看著剛過二十歲的徐惠,腦海中浮現了昔日長孫皇后的音容笑貌,兩個身影彷彿可以重疊在一起。當年秦王受建成太子壓迫,“觀音婢”為他緩解與後宮妃嬪的衝突。甚至玄武門之變的凌晨,長孫無垢偷偷地藏在人群中,一如往昔一樣陪伴在李世民身旁。秦王府將士備受鼓舞,他成了大唐新的主人,而她是李世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國後,唐太宗要重重地封賞長孫家,長孫無垢卻親自推辭掉了賞賜。魏徵的破口大罵,讓他憤憤不平,動了殺心。長孫無垢不加言語,回到寢宮換了朝服拜見賢君。“賢臣敢直諫,只因明君當政”的溫言細語,使他開懷大笑,如獲至寶。可她先走了,留下了自己度過那漫漫餘生,沒有了“觀音婢”的歲月,李世民如嚼石蠟。

    徐惠的出現改變了一切,她像長孫皇后一樣陪他讀經書、議先賢,甚至還學會了勸他理政。不同的手段,一樣的高明。比起長孫皇后的溫婉賢淑,徐惠多了點調皮機靈,晚年的李世民分外欣喜,上天好像再次降下“觀音婢”。

    焰聽風來動,花開不待春。

    鎮下千行淚,非是為思人。

    李世民一生最重要的兩個女人,佔據了雄主全部的心。長孫無垢成為了千古賢后,徐惠也是賢妃典範,她們用溫言細語、紅袖溫香撫慰了唐太宗的心。大唐的興盛與這兩個奇女子密不可分,盈盈細語,溫潤的是黎民蒼生。

    可惜天不假年,李世民不久病逝。徐惠為情所困,悲痛欲絕,臥床不起。寫下《陳情表》訴說先帝的禮遇,和自己的追憶後,拒絕服藥。於次年病逝,陪葬唐太宗與昭陵,年僅24歲,史稱徐賢妃。

    徐惠十四歲進宮起,用情詩撩撥了李世民的心絃;用政論諫言征服了唐太宗的心;二十四歲選擇為愛捨身,陪葬昭陵。她就是李世民晚年的貼心小棉襖,第二個“觀音婢”,飽讀詩書而又溫婉善良。

    參考資料:

    《新唐書.后妃上》、《全唐詩》、《中國女性文學史》

  • 7 # 仁勇校尉

    《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徐賢妃徐惠是長孫皇后外李世民的妃嬪中唯一有傳記的,其它妃嬪都是寥寥一兩句話甚至幾個字的記載。武則天如果不是後面的人生經歷,作為李世民的妃嬪,等級較低又沒有兒子,是一個字的記載都不會有的。

    徐惠比武則天小三歲,入宮時間應該也在武則天之後,是李世民晚年比較寵愛的年輕妃嬪。從徐惠的品級變動就可以看出徐惠很受寵。

    李世民這代,後宮妃嬪的等級如下所述:皇后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為夫人,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為九嬪,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徐惠最終入宮時受封才人,是正五品,品級比較低,不久後升到正三品的婕妤,接著成為正二品的充容。李世民死後,徐惠不久後也去世,年僅24歲,被追封為賢妃。

    (徐惠)

    徐惠是一位才女,經史文學皆有很高的水平,貞觀22年的時候曾經給李世民上書,勸諫李世民少修宮室及進行戰爭。徐惠能有獨立的傳記,這個因素很大。

    相比之下,武則天在李世民的後宮時間長達12年,應比徐惠多三到五年,但品級一直是正五品的才人。武則天在李世民的後宮肯定不甚得寵。

  • 8 # 半壁詩歌

    首先感謝陳雪絨1…姐的特約!

    有詩證:

    忠烈賢德天下知

    化作花神天下香(古)

    巾幗不讓鬚眉武

    天下無雙唯媚娘(今)

    才貌德藝任君宣

    歷史過後天下昭

    鳳宿龍巢計策冠

    偷天換月明空曌

  • 9 # 優雅微風vk

    你是看了電視問的吧?

    武則天,中國女強人,性格剛強剛烈,近於男兒,書法造詣頗高。李世民歷經殺伐決斷,他喜歡的女人,要聰慧溫柔,是賢內助,就像長孫皇后。武則天雖然聰明但是少溫柔,明顯沒有徐慧受寵。還有,不要被電視騙了,徐慧根本不是那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標緻全新308值不值得購買?1.6l自然吸氣和1.2t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