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海科學說
-
2 # 佑昊與小明
一,恆星發生超星星爆炸,然後引力坍縮,密度增大!根據廣義相對論,萬有引力,質量大、引力更大。這個時候這個恆星就會開始吸收一切物質。
二,吸收越來越多物質,引力也會越來越大,最終把光子也吸進去了,成為了天體中心不發光的球體。
三,白洞的研究可能會讓大家進一步思考平行世界,白洞與黑洞的相對存在。雖然白洞是否存在還存有很大爭議,白洞的研究絕對是一個新領域。
-
3 # 模糊黃金紅
中國古太極大統一論中對多元宇宙論述和證據如下:
這是如來宇宙全景示意圖:一個泡泡就是一個真空團,真空團由光子填充,人類居住的930億光年的視界宇宙只是一個普通的泡泡。所有泡泡都漂浮在宇宙大空洞中,空洞由純引力子填充。空洞就是宇宙冷極,溫度永遠是-273.15℃。
這個多元宇宙是由2600年前佛祖發現的:
空(空洞)+色(真空)≡如來
如來就是宇宙全景,是不生不滅的。
這是波江座大空洞是兩個泡泡未完成合並的遺象,這是多元宇宙存在的證據。
當一個光子在泡泡真空中傳播來到宇宙邊緣時,就會掉入空洞湮滅生成中微子:
引力子+光子≡中微子
這就是中微子產生式,叫老子道恆等式。
中微子不帶能量(光子帶+h能量,引力子帶-h能量),不帶整體電荷,無靜止質量,其結構是正負電荷繞兩個引力子形成自耦合。
h=6.62607015×10^(-34) J·s(普朗克常數)
泡泡真空中任意一個點對應一箇中微子。當中微子接收到1份h能量時,中微子就從自耦合(∞)轉換為外耦合(∝),這就是光在真空中的傳播。
中微子中鎖閉的那個看不見的光子就是暗能量。
中微子團在宇宙空洞冷極中可以凝結為中微子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中微子冰),中微子冰經過一個聚集過程形成黑洞。黑洞就是暗物質。
玻色和愛因斯坦於1920年預言了宇宙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超流體),現已經被證實。
由中微子冰凝結形成的黑洞是先天黑洞,愛因斯坦引力塌陷形成的黑洞是後天黑洞。
黑洞在吞噬外周星體時可以吸收外周星體的角動量,按角動量守恆原理,吸收的角動量可以使黑洞自轉速度加快,當自轉線速度達到光速時,黑洞就變成白洞(熱極T=1.4×10^32K),進入臨盆生產態:
光子→正中子+反中子
這就是古太極大統一論中太極☯生兩儀過程創生正反物質。
正反物質逃離黑洞形成星系正反物質一對旋臂。
從以上分析小結:宇宙從五極起源,這五極是空洞冷極、光在真空中的傳播光速動極、中微子不帶能量無極、黑洞宇宙創生核陰太極、白洞熱極陽太極。
回答本題:一個超大原始泡泡往往可以形成超大中央先天一代黑洞,超大黑洞還可以由後天透過合併或吞併長大。
-
4 # 香港天文
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有這幾種情況,其一,一個黑洞透過長期而緩慢地吸引物質,最終形成超大黑洞。其二,是星雲的萎縮,這種根據相對論理論提出的星體將達到太陽質量的10萬倍以上。這種星體因為內部的正負電子產生的擾動而變得不穩定,進而跳過超新星爆發這一階段,直接坍縮成黑洞。其三,在宇宙大爆炸的瞬間,由於巨大的壓力形成的原初黑洞。這種黑洞的壽命無限長
-
5 # 使用者329979768
超大質量黑洞是由星系坍縮失敗而成,由於密度分佈均勻,導致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根據霍金幅射理論,這種黑洞可能是最後消失的,具體時間可能很長。
-
6 # 腦洞太陽系
——天文學家透過建模支援了一種可能理論
早在十幾年前,天文學家就發現了處於宇宙黎明時期(the dawn of the universe)的超大質量黑洞的身影。它們的存在一直令人迷惑不已,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形成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需要幾十億年的時間,而截止目前,僅透過觀測發現的宇宙黎明期的超級巨獸就超過了二十幾個,其中有些黑洞出現的時間要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後的8億年以內。
例如,2015年2月的《自然》雜誌,就報道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20億倍,出現的時間僅僅是大爆炸後的8.75億年。黑洞的成長需要時間,對於天文學家們來說,他們本來並不指望在如此早期的宇宙能夠發現這般巨大的黑洞,他們甚至認為,從理論上來說,在大爆炸後的10億年以內,發現超過10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簡直是難以置信的。
研究這種超級巨獸的成因既充滿挑戰又十分有趣。《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學)》雜誌線上釋出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來自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喬治亞理工大學、赫爾辛基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為這些古老巨大黑洞的成因增加了一個新的證明。在計算機模擬中,研究人員表明,如果位於宿主星系附近的星系能夠發出足夠的輻射,關閉該宿主星系的恆星形成能力,那麼位於宿主星系中心的黑洞就能夠迅速成長。
圖片:計算機模擬圖,左邊所示的巨大的黑洞能夠隨著來自附近星系的強輻射使其宿主星系關閉恆星形成而快速生長。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教授、論文的合著者Zoltan Haiman說:“宿主星系的坍塌,以及一個百萬太陽質量黑洞的形成,需要10萬年,在宇宙時間裡,僅僅是曇花一現的瞬間,”“幾億年之後,這個百萬質量的黑洞就已經成長為一個十億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這個速度比我們預期的要快得多。”
在早期宇宙,恆星和星系正在形成,當時的環境會限制黑洞成長為宇宙巨獸。因為分子氫將氣體轉化為恆星,這樣,氣體就會擁有足夠的距離以逃離黑洞的引力。於是,為了“使”當時的黑洞“克服”這個障礙,天文學家們已經提出了幾種方法。
在一項2008年的研究中,Haiman和他的同事們假設,來自一個巨大的臨近星系的輻射能夠將分子氫分解成原子氫,進而導致新生的黑洞和它的宿主星系坍塌,而非產生新的星團。隨後,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Eli Visbal領導的研究,計算出了這個“附近的星系”必須至少擁有超過1億倍的太陽質量,才能放射出足夠的輻射阻止宿主星系的恆星形成。儘管相當少見,但在早期宇宙中,這種大小的星系還是存在足夠數量的。
《自然天文學》釋出的最新研究,由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博士後研究生John Regan領導,使用哥倫比亞大學的Greg Bryan所開發的計算機軟體對該過程進行建模,其中包含了引力、流體動力學、化學和輻射的影響。
研究者們花了若干天時間在超級計算機上處理數字,他們發現,這個“附近的星系”可以比此前預測的更小一些、更近一些。喬治亞理工大學天體物理系副教授、論文的合著者John Wise 說:“附近的星系不能靠得太近,也不能離得太遠,就像金髮姑娘原則一樣。”雖然在成熟宇宙中的大多數星系中心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但在宇宙的嬰兒期,超大質量黑洞卻並不這樣常見。
研究人員希望在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明年上線並帶回早期宇宙的影象時測試他們的理論。其他有關早期宇宙巨獸演化的模型包括,數百萬個較小黑洞和恆星的合併形成超大質量黑洞等,這個模型也有待測試。Regan 說,“瞭解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可以告訴我們星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最終告訴我們更多有關宇宙的奧秘。”
-
7 # 平常人246089341
現在宇宙間的超大質量黑洞都是先天就己存在,如果宇宙存在150億光年,那黑洞就是以百億或千億光年壽命存在的。
回覆列表
超大質量黑洞,有的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時期,有的甚至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黑洞會存在很久很久,基本上如果不蒸發就會一直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