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晨i
-
2 # Tinsama
不麻煩別人,也不要讓別人麻煩自己。
過度依賴的關係都會出現問題。
比如探聽別人隱私、瞭解不深入就給對方下結論、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過於自我的人都沒有界限感,不知道與人交往需要分寸。但往往,交往界限又跟自我有關。
所以只能要求自己,對於讓自己不舒服的關係說不。切忌一味包容忍讓。
-
3 # 三月冬不拉
文學大師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說:
“你的話應該像黑夜的星星,不應該像除夕的爆竹——誰稀罕那徹宵的爆竹呢?”
誠然,人最難把握的就是“剛剛好”的分寸感。
01
浪姐中,安靜的萬茜就像一股清流,潤物細無聲。
記得浪姐第四期,她選王霏霏為隊長,王霏霏問:“你會跳舞嗎?”
萬姐姐答:“可能沒有你跳得那麼好”。這樣的回答聽著簡直不要太舒服。
優秀卻又低調謙虛,這說話的分寸感,剛剛好。
“言行在於美,不在於多”。
萬茜是《beautiful love》組的魂。
海陸沒音樂功底,不自信。海陸排練跟不上,
有點焦慮,急的哭了。萬茜輕輕的拍拍她的後背,
“可以的寶貝,你學得很好了。”多麼暖心的動作,多麼暖心的話。
她的真實真性情感染著夥伴們。
“言行在於暖,不在於多”。
浪姐中萬茜是一個些許獨特的存在,
她沒有假假的客套,也沒有卑躬屈膝,
有人讚美就大大方方感謝,不卑不亢,有禮有節。
她的身體沒有太大幅度的擺動,即使大笑,也只是擺一下頭,身板筆直,
有一種寵辱不驚之感。這個分寸感實在讓人佩服。
言行在於恰到好處。在於分寸感。
萬茜的說話和動作,不過分謹慎、不隨意輕率,
這是一種拿捏得恰到好處的「分寸感」,讓人覺得舒服、自然。
沒有扭捏,沒有刻意,渾身攢著勁硬凹人設,就是淡然,人淡如菊。
喜歡她一點也不奇怪,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喜歡萬茜是理所應當的,當然我也是。
所有人在前來時,都說想和她組隊。
黃聖依:“我好喜歡你啊”。
金莎:“我比較臉皮厚的要跟你擁抱下,我真的好喜歡你啊”。
伊能靜:“她是非常好的演員”。
直男觀眾們都呼喊著:想萬茜給我剝蝦,只要知道萬茜的,很少有人不喜歡她。
“這個宇宙的人應該都喜歡萬茜的吧”,是啊,誰能不喜歡萬茜呢?
她有一種姐姐的氣質,不是大姐大的氣質,而是照顧你,溫暖你的那種氣質。
02
浪姐中萬茜不爭不搶不出頭,就像一股清流。
如果實在要說是人設,那麼萬茜本身就是人設,人設就萬茜本身。
一個人能被足夠久的喜歡,一定是能力。演技過硬,歌喉不俗。演員,是要用作品說話的。
然而僅僅能力還是不夠的,萬茜拍戲十多年,零炒作,無緋聞,人淡如菊。
萬茜有鋒芒卻不令人嫉妒。
讓人喜歡又不嫉妒,這個“度”是非常微妙的。這個分寸感是“剛剛好”。
開始的萬茜是“作品紅,而人不紅”。似乎也不在乎名利。
被問起“作為一名不紅女演員的感受”,萬茜有這麼一句話:
“紅有紅的好處,不紅,生活與時間就是我的財富。 茶,慢慢品,路,悠悠走。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共勉。”這是一個具有豐盈內心世界的優雅女人,是一種「歷經千帆歸來仍少年」韻味。
出道近20年,因為《浪姐》一夕爆紅,萬茜的生活,卻似乎沒有改變,
紅與不紅,永遠都是外人的評價,她就像是一盞淡淡的茗茶,越品,越香。
萬茜映照了身處娛樂圈的人,最理想的人格和生活方式。
這是一種心態,這是一種生活的節奏感,是一種工作,生活,與人相處的分寸感。
她剛柔並齊,有張有弛,始於演技,終於人品。真實、活的通透。
這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她為男性喜愛,也為女性喜愛,
不張揚,在離熱鬧就那麼幾米遠的地方,也能劃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剛剛好的分寸感,這就是萬茜的秘籍。
03
說起分寸感,好像飄在雲端、捉摸不定,卻又在生活里根深蒂固、無所不存。
世上所有的事,都在一個“度”字。
社交中我們要有分寸感,職場中我們要有分寸感,做人我們更需要分寸感。
但每一個直徑中,彼此都有彼此的空間,沒有進一寸的歡喜,也不會有退一尺的無奈。
社交中所謂的分寸感,就是在家長裡短中走進對方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細水長流。
尊重彼此的空間,又在彼此交疊的空間裡相處,天長地久。
有人說:
“要想得到一個人,你就去走近他;要想失去一個人,你就去無限度地走近他。”
職場裡,分寸感就更加重要了。而做人的分寸感貫穿你的一生,很大程度決定你的成就。
那麼如何讓自己成為有分寸感的人呢?
1. 說話留餘地,不咄咄逼人。就如上面我們說的言行在於美,暖,在於恰到好處,而不在於多。
2. 相處有距離,明晰邊界,接受和你不一樣的看法。
3. 做事多考量,學會換位思考,不強人所難。修得一顆同理心,就是最頂級的分寸。
4. 邊界要守好,不要總要求別人用你認為的方式做事。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豐盈的思想,做人的原則,是擁有分寸感的基礎。
心理學的三大思維第一大思維是這麼說的:
走出自我中心思維,走向開放思維。不要只從自我視角看問題,要聆聽別人的故事,瞭解別人的經歷,體會別人的感受,用開放的思維,開放的心擁抱世界。
孟非曾說:“做主持人也好,做人也好,我都願意和那種懂得分寸的人打交道。”
分寸感是一種識趣和智慧。
有分寸感的人,感情更幸福。
有分寸感的人,處事更有餘地。
有分寸感的人,未來會走得更遠。
願今後,我們都懂分寸,不逾矩。做人,恰如其分地站立。掌握好分寸。
-
4 # 創富百分百
一切的一切源自於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當感受好的時候心情舒暢,當感受不好的時候心情沮喪,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我們沒有一顆安穩的心平靜面對。
世間無絕對,沒有對,沒有錯,沒有是沒有非
是是非非皆由心相所造。心若止水自心平氣和。祝一切安好
-
5 # 農村老小男人小譚
個人認為比較難,很多時候你認為自己覺得可以的時候,別人不一定會這麼認為,只是沒有說出口而已。世上沒有事情是盡善盡美的,只要自己認為對且別人不反對就差不多了。
-
6 # 西地錦家的玫瑰
謝謝邀請。這個我覺得平時的觀察與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往往是細小的動作就會顯得很得體。可以多看看禮儀禮節教養這方面的文章,在不同的場合記住該幹什麼什麼不該幹,這個還是要平時多積累,多和有教養的人學習,看看別人在不同場合是如何拿捏到這個分寸,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多聽少說。
-
7 # 夢現mx
首先要建立人際界限
人際界限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明確界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明確的界限感是一個人獨立的標誌,它給予我們自由的思想、獨立的意志和清晰的責任感。並能夠幫助我們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他人對我們心理上的操縱。
人際交往中,有兩個比較理論化的詞語,叫移情和反移情。
什麼是移情呢?移情就是指某人將以前對重要事物的情感或者經驗投射在眼前的人或者事物上。
舉個例子說明,比如一個人小時候總是被人忽視,慢慢地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慢慢地她就會以為自己是一個不重要的人,不會被人重視。就算長大了,在與別人交往中,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展現這種性格弱點。就像一朵鮮豔的花兒,如果經常躲進了茂密的綠葉中,慢慢地,就算花兒再鮮豔,也會慢慢地被人忽視,導致她不被別人重視,甚至是忽視。
什麼是反移情呢?剛好與移情相反,它是別人投射在那個人身上的反應。就像這個不被重視的人,長大之後,因為從小養成的性格,致使她在人際交往中不被人重視,甚至忽視。這就是別人反射在她身上的反移情。
當然,反移情還分為正向與負向兩種屬性,但是這兩種屬性都會對人產生不良的干擾。
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總會出現很多界限模糊的現象。分別概括為四種關係,即拯救關係、控制關係、依賴關係、迎合關係。
第一,拯救關係。這種關係最容易出現在父母身上。父母總感覺自己對待子女是一種責任,他們非常容易陷入拯救者的自我滿足中,他們認為孩子還沒長大,即使長大了也還沒有自己的生活智慧,於是不停地插手孩子的學習、工作、生活、戀愛、朋友關係等等。父母這樣做,已經跨越了孩子的界限,把孩子們應該承擔的事情包攬到自己身上,其實說到底他們只是給孩子一個永遠長不大的牢籠。
第二,控制關係。控制可以分為硬性控制和軟性控制。硬性控制就是強迫和壓制別人,不讓別人表達想法的權力。軟性控制通常表現為以退為進,比如撒嬌、利誘、施展苦肉計等。這兩種控制關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慾望的目的來控制他人,都是想要入侵他人地盤的表現。
第三,依賴關係。也可以表現為“我做不到,你來幫我”。出現了依賴關係,最好的表現也出現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上。它與拯救關係密不可分,通常聯絡在一起。比如依賴型的孩子,他們通常傾向於讓父母擺佈自己的人生,安排自己的未來,自己只要動動手和嘴巴,就可以萬事無憂了。這就是心甘情願被別人插手自己界限的表現。
第四,迎合關係。就是迎合別人的想法、做法,隱藏自己真實意願。迎合者最終的悲劇是渴望被別人認可,但他們心底卻堅信自己不值得被人認可,將自己行為的判定標準全交給別人,自己不能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這是模糊人生界限的體現。
有三種角色困境
角色困境1:順從者。
不懂得拒絕他人的人,認為拒絕別人是一種自私的行為。通常這種人,因為不懂得拒絕別人和堅持自己真實意願,往往會因為順從別人讓自己更加痛苦,這樣的人既痛苦又鬱悶,人際交往也會呈現滯後與不順暢的情況。有時候可能一件看起來非常簡單的事情,最後也會被自己搞砸。更甚者還會出現失去朋友、失去上司認可和失去愛人感情的嚴重後果。
角色困境2:迴避者。
既把人際交往的界限當成一堵密不透風的牆,又把一切好意或者惡意拒之門外。通常回避者展現的就是一個懦弱、退縮的個性。
角色困境3:無反應者。
這種通常發生在看起來很平常的交往中。就比如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找朋友傾訴,但是卻獲得朋友冷淡的迴應,這時,你是否心生不滿?其實這種無反應情形並沒有多大的問題。因為人與人之間會出現很少的情感交融,別人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滿足你、迎合你,就算最親密的愛人也一樣。
瞭解了以上的人與人界限的模糊之處,那我們就要給自己設定界限 。 這裡有設定界限的十大法則供大家參考一下。
我們在建立人際界限時,要找到人與人之間的平衡點,就要設定界限十大法則。
第一,動力原則。就是說做人必須要有自己的動力意識,這個動力必須來自你自己,就像自然界一樣,每一個生物都是靠自己成功在這個世界立足。人只有不斷地保持動力,不斷地試驗、總結、感受才能建立自己的界限。
第二,能力原則。就是說要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你的能力能不能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只有看清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和怎樣幫助別人。
第三,因果原則。很多事情都存在因果關係,往往一件事的結果必定有存在的原因,只有認清了因果,才能更好地突破界限的侷限。
第四,責任原則。只要做為一個人,必定有自己的責任,設立界限就是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另外,對別人負責也是對他人界限的尊重。不是控制他們,而是在他們無助的時候提供幫助,而不是無限地對他人負責。
第五,嫉妒原則。就是說要仔細地瞭解嫉妒的原因,清楚底線的存在,這樣才能讓你的嫉妒心被引向正道。
第六,尊重原則。我們在不清楚彼此內心想法的時候,在面對界限不清的狀況,我們必須持有尊重和努力接受別人的界限。
第七,動機原則。就是說要設立自己的界限不被他人侵犯,我們就要遵循動機原則,只有看清楚了動機,我們才能選擇保護自己的界限不被他人涉足。
第八,積極原則。這個原則是針對消極的人來說的,消極的人一旦重新建立自己的界限,進入積極界限,身邊親人的支援是十分重要的。
第九,評估原則。界限慢慢建成之際,要考慮自己對他人的責任,就必須自我評估,只有自我評估正確了,才能更好地劃分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第十,曝光原則。意思就是說自我曝光,因為他人無法看透你的想法,於是你必須自我曝光才能讓別人在你的界限前止步。
找準這十大法則的規律,然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在人與人之間找到平衡點。不知道幫到你沒有?祝你在人際交往中,你也可以如魚得水了。
-
8 # 些許哲理
1、保留意見:過分爭執無益自己且又有失涵養。通常應不急於表明自己的態度或發表意見,讓人們捉摸不定。謹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迴避。
2、認識自己:挖掘自己最突出的天賦,並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只要瞭解自己的優勢,並把握住它。則所有的人都會獲得收穫。
3、決不誇張:誇張有損真實,並容易使人對你的看法產生懷疑。精明者剋制自己:表現出小心謹慎的態度。說話簡明扼要,決不誇張抬高自己。過高地估價自己是說謊的一種形式,它能損壞你的聲譽,對你的人際關係產生十分不好的影響,有損你的風雅和才智。
4、適應環境:適者生存,不要花太多精力在雜事上,要維護好同學問的關係。不要每天炫耀自己,否則別人將會對你感到乏味。必須使人們總是感到某些新奇。每天展示一點的人會使人保持期望,不會埋沒你的天資。
5、取長補短: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在與同學的交流中。要用謙虛、友好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把朋友當作教師,將有用的學識和幽默的言語融合在一起,你所說的話定會受到讚揚,你聽到的定是學問。
6、言簡意賅:簡潔能使人愉快,使人喜歡,使人易於接受。說話冗長累贅,會使人茫然,使人厭煩,而你則會達不到目的,簡潔明瞭和清晰的聲調,一定會使你事半功倍。
7、決不自高自大;把自己的長處常掛在嘴邊,常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優點。這無形貶低了別人而抬高了自己,其結果則是使別人更看輕你。
8、決不抱怨:抱怨會使你喪失信譽。自己做的事沒成功時,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努力使事情圓滿。適度的檢討自己,並不會使人看輕你,相反總強調客觀原因,抱怨這抱怨那,只會使別人輕視你。
9、不要說謊,失信:對朋友說謊會失去朋友的信任,使朋友不再相信你,這是你最大的損失。要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10,目光遠大:當財運亨通時要想到貧窮,這很容易做到。聰明人為冬天準備。一定要多交朋友。維護好朋友之間的關係,總有一天你會看重現在看來似乎並不重要的人或事。
做人要有底線,做事要有分寸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人,論本領,“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卻人緣熱鬧、口碑吐春,不僅近悅遠來,而且事業日上。有的人,論本領,“力拔山兮氣蓋世”,不僅要風能得風,而且要雨能得雨,卻人緣冷清、口碑見冬,以致壯志難酬,無顏面親。 這說明,做人與做事是不一樣的。做事,看能力,靠本領;做人,則看態度,靠道德。做人看態度。看什麼態度?看對人的態度。一個人,在其生命的歷程中,無論其志向多麼遠大宏旨,都不可能包打天下,獨自完成自己所鍾情的事業。因為,歷史畢竟是群眾創造的。這就有一個與人交流、交往與交際的問題。而這,實質上就是如何待人的問題。待人,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態度者,神情也。神情者,掛在心靈外的寒暑表也。有了肯替別人著想之心,就不會看到別人工作失誤而幸災樂禍,遇到別人一時有難而哈哈大笑,更不會妒賢嫉能,來個武大郎開店,高過自己的一概辭退。做人靠道德。靠什麼道德?靠人類最基本的兩種道德:正義與仁慈。正義,就是不損人;仁慈,就是要幫人。不損人、要幫人,就是求共贏、求和諧,就是共發展、共涼熱。有了這種最基本的道德觀,就不會為了一己之功名利祿而去損別人的牙眼,更不會置黨紀國法於不顧而孤注一擲、鋌而走險。做事看能力。看什麼能力?看對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觀察力、分析力、記憶力以及抽象概括力等。這種能力,看似虛虛實實,其實非一日之功所能養成。這種能力,既離不開理論的指導與知識的積累,也離不開思路的比較與實踐的提升。這種能力,說到底是一種宏觀決策能力,戰略謀劃能力,更是成功完成某件事情、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個性心理特徵。這種心理特徵具有哲學之思辨、科學之求真、藝術之求美的特徵,它能夠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從紛繁錯亂的事務堆中理出矛盾的主線和發展的脈絡,從而牽住“牛鼻子”,選準“突破口”,以一當十之勢,使星火燎原,使火中飛出金鳳凰,使鳳凰展現出絢麗多彩的身姿於人間。做事靠本領。靠什麼本領?靠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技能。本領者,技能也。要做成一件事,空有大志不行,只有規劃也不行,必須還要有完成規劃大志的本領,即技能才行。技能天上掉不下來,自身生不帶來,只有靠實踐及其實踐經驗的積累才能實現。技能本身也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運用實踐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目標活動的能力。事情能不能做成功、做優秀乃至做到極致、經典,在完成設計任務之後,關鍵在做的技能上。如果說,設計規劃靠能力的話,那麼,把事情做成、做優、做成經典就靠本領或曰技能了。做人與做事既有不一樣的地方,更有統一的地方。說到底,做人離不開做事,做事成就並印證著做人。兩者在許多時候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
-
9 # 鳳潮裡243
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做事說話不鹹不淡不瘟不火。力求每一個人都要去取悅,每一句話都要琢磨餘地。喜怒不表,悲喜於心。假裝高深莫測,假裝寵辱不驚。左右逢源,滴水不漏。中庸之道用到極致,你就成熟了!
-
10 # 老陶侃大山
1、不窺探別人隱私
朋友之間,不能沒有了分寸感。分寸感是人與人友好相處的保障,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把朋友推遠的,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自以為是的幫助和照顧。沒有做到點到為止,而是跨越了朋友之間應該有的界限,結果對朋友造成了傷害。這是做朋友沒有掌握好分寸。一個有分寸感的人,從來都明白,關係再親密,也不可隨意窺探別人的隱私,既然是隱私,別人就是不想讓人知道,其中就包括你。如果想讓你知道時,他自然會告訴你。既然不告訴你,那就是禁區,一旦你進了別人的禁區,別人就會覺得不安全。人與人之間,一旦沒有了安全感。關係怎麼可能還會好。因此,不窺探別人隱私,不是小事,而是與人相處的第一條必須不越界的守則。
2、不干涉別人私事
不探別人私隱,不干涉別人私事,不強人所難,給別人面子。給別人空間。不要太親密了。一個真正有分寸感的人,與人交往懂方法,做人做事看時機。交淺從不言深。即使是親友密己,也不能干涉別人的私事 ,給別人留餘地,要懂得巧妙迴避別人的私事。要懂得保持距離。將朋友推離開的往往是我們沒分寸的善意!因為干涉了別人的私事,讓朋友反目,讓親戚遠離。人與人最遠的距離,就是心與心的距離。哪怕人近在眼前,可是心卻在天涯。
3、保持距離不越界
人與人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距離產生美。千萬不能不貿然越界,這是做人是最起碼的禮儀。這段距離,對你和別人都好,不給別人壓力,也給自己輕鬆,給彼此以自由呼吸的空間。有分寸感的人,明白必須讓自己與他人保持適當的距離。並時時刻時刻提醒自己,不讓自己越界,知道怎麼增進了自己與朋友的親密度。絕對不會做破壞自己與朋友保持舒適距離感的事。因為他們深刻地懂得:能夠保持距離不越界,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鐵律。
4、能換位思考
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做事有準,進退有度,分寸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做人不能太自我,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就是沒有分寸感。不理解他人的處境和心境,不懂得保持距離,不懂得適時拒絕。只有很好地把控分寸感,不隨便模糊掉彼此的界限感,體諒他人,直爽而不無所顧忌。活出自我可以,但親密不代表可以無間。成了一個不知分寸的人。一個有分寸感的人,能換位思考,與人相處。做人要有度,做事要有術,懂得分寸之道,乃是你邁進人生的成功一步。
-
11 # 豬豬真探社
豬豬君表示做人一生最難的就是一個度字!要想做到左右逢源,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豬豬君今天套路大放送,送你一個最簡單卻最難做到的套路。
只要你的認知模型包含了別人的認知模型後,就可以做到做人適度了。
簡單而言就是透過對所有人的瞭解,找到其中的最優解,這個最優解就是最適度的做法。有一本書很想推薦給你叫《杜月笙傳》,大上海傳奇人物,其實就是一個你所想成為的那種做人適度有分寸感的人,這種方式方法不是幾句話就能說的清楚的。
但是其中有一點豬豬君覺得十分重要,因為很多的時候杜老闆就是應用這一條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巔峰,站在所有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注意了,這裡不是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而是所有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沒錯當一件棘手的事情發生時,杜老闆總是能夠找到讓各方都相互滿意的處理方式,所以在大上海上沒有人不知道杜月笙這個名字。
-
12 # 月亮閱月
父母把我們帶到人世間,真的要學做人老老實實,!為人要寵辱不驚!倆事要學會後退一步天地寬!千萬不要逼人死地!
回覆列表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人際交往,要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是周國平曾經說過的。
我說帶你看看我的世界,並不是讓你在我的世界橫衝直撞胡作非為。
有時候我們會無意的被別人當作心靈樹洞大倒苦水,當聽得自己心中泛起苦苦的泡泡的時候,總有一種很強的代入感,於是就陷入了“如果我是你......”的死衚衕裡面。
前段時間的某一天夜裡,L打電話要求讓她無干擾陳述(其實是吐槽)十分鐘,我知道L和D是一對關係不錯的朋友,那天晚上L告訴我她被D灌了整整三個小時的毒雞湯,起因是她向D吐槽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但是D每聽一段,總會打斷她,開頭便是“如果我是你...”,L說透過這三個小時她像是回爐重造重新樹立了一遍行為價值觀一樣,D的頭頭是道讓她瞠目結舌,毫無插話的可能。
我向你吐槽,向你傾訴,想帶你看看我的世界,但是這並不代表我能接受你高高在上的說教,也不能代表我允許你在我的世界裡橫衝直撞胡作非為。
“如果我是你...”這種字眼看似是提了一個最恰當不過的建議,但是無形之中卻帶上了濃濃的說教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就如同兩個集合之間的交集,不論是親人、朋友、閨蜜、兄弟、戀人或者其他關係,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親密無間,除了兩個集合相交的部分我們是親密的,剩下的部分應該是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
在相交的世界裡可以允許別人來去自如,探索遍每一個角落,但是在未相交的部分,不逾矩,把握好分寸感便是最好的尊重與修養。
再說另外一個例子。
“C是一個很善解人意的姑娘。”Z常常這樣說道。
C和Z是一對情侶,因為種種原因使他們異地許久,Z經常很忙,忙到沒有功夫與C煲電話粥,也不能做到對於C的訊息秒回,但是就如Z所說,C是一個很善解人意的姑娘,其實這種善解人意我更喜歡理解為是一種聰明。
“我知道他愛我,我也一樣,但是我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比如他忙的時候我會找事情做,充實我自己,訊息雖然不能秒回但是他能在看到的第一瞬間就回復,這也就夠了,我們都有自己的私生活,不必事事報備,倘若完全滲透對方的生活,那樣只會讓很多簡單的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C的聰慧和善解人意,讓Z對她有更多的喜愛。
我喜歡C的這種聰明,縱使Z是親密的戀人,但是仍然能夠留給Z和自己足夠的空間,不驕縱,不依附。他們會在難得的空閒中相互分享自己的生活,告訴對方自己又學會了什麼新的技能,能向對方伸出手,說:“來,讓我帶你看看我的世界。”而被牽著的那一方仍能夠跟緊自己的腳步,小心翼翼的呵護著對方世界的一草一木,而不是在對方的世界裡大刀闊斧的指手畫腳,大興土木。
所以,不論是何種關係,把握好分寸感是一種自我修養,不是和對方關係好,就一定要在對方的生活中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