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棵小草一棵小草
-
2 # 我不要聽我不要聽
小鮮肉其實並不是一個新定義的名詞,追溯回去80,90年代應該叫“奶油小生”,在00年叫“花美男”。小鮮肉只是2014年韓粉傳過來的叫法,然後定義在了現在年輕,長相美麗而且沒有戀愛經驗的中國男性藝人身上。
奶油小生這個詞,最早一批被這麼叫的是80年代的明星,比如唐國強(大家想像不到吧),00年時期被這麼稱呼的有陸毅,陳坤。而花美男即是00年日韓臺三地美男子的代表,而大家熟知的早期臺灣偶像劇中的周渝民,飛輪海三子都是當時中國花美男的代表。
而小鮮肉的代表,當然就 要屬歸國四子為代表了
當然還有楊洋,吳磊這些土生土長的明星。
看完不同年代奶油小生,花美男和小鮮肉的照片。讓我們將他們進行一些比較。
先是年齡。唐國強的奶油小生稱法源於80年代的一部叫《孔雀公主》的劇,那個時候52年出生的唐國強不到30歲。而00年出期的周渝民和飛輪海組合的成員中,周渝民20多歲,79年生的飛輪海成員吳尊在當時也是20出頭,其他成員除了炎亞輪不到20歲外,其他基本都是20出頭的年齡。對比小鮮肉,在年齡上小鮮肉與早期的奶油小生,花美男的區間歲數是一致的。
然後是長相,都是以柔美,漂亮為主。身材上並沒有過多要求。參照歸國四子中的鹿晗,張藝興。
說了這麼多相同的,下面講講我理解的不同之處。
最大的不同,依然要結合時代背景上來說,從這點來看,小鮮肉和最早和奶油小生的產生,在標籤定義上有被動和主動的區別。比如唐國強,便是由於出演《孔雀公主》後被時代打上了奶油標籤。而早期的花美男也同樣可以這樣理解,由於F4這個臺灣偶像始祖的作品《流星花園》的誕生,然後被大家定義成了花美男,接著才有下一批,下下一批的花美男。
而小鮮肉的的標籤在於,在物質遠強於80年代,網路遠強於00年代的今天,娛樂圈已經發展成了一種規模產業。娛樂公司可以透過各種營銷,給這種適齡男星打上這種標籤。同時根據需要增添各種人設。所以小鮮肉這個詞,只是娛樂產業行業內主動創造出的一個商品標籤。
總結這點就是,一個是時代賦予的標籤,而小鮮肉是娛樂公司賦予然後加予推廣的標籤。
另外大家也能發現,小鮮肉這種娛樂圈產物最側重的是顔,而作品反而是曲其次的,而即使在作品中,也是重在表現顔。比如楊洋,比如 歸國四子。你要讓他們演個毀形象的作品基本是不可能的,這也與小鮮肉的喜愛群體有關。
最後談一下總結:其實小鮮肉就是物質和網路飛速發展後娛樂圈的一種產物。他們跟早期奶油小生、花美男有著一樣的外表,是社會合理存在的娛樂產物。而最大的不同之外便是一個是時代創作,另一個是娛樂公司創造。而小鮮肉的是一種非常合理的現代社會發展的存在,即使以後小鮮肉這個詞會消失,但也會有小花肉,小嫩肉這種詞替代它而不會湮滅。因為人都是從0歲開始長大,大家都要經歷低齡段。而這個年齡段的需求保證了小鮮肉的存在。
-
3 # 麗萍嘮娛
“小鮮肉”一般是指年齡在12一30歲之間的性格純良,感情經歷單純,沒有太多的情感經驗,並且長相俊俏的男星。還有一種解釋是以青春、年輕、活力、帥氣來打動部分未婚又對戀愛特別憧憬的少女的男星。他們幾乎就成了青春期女生戀愛幻想物件或者說面對生活的一種信仰。
但我個人觀點這些鮮肉明星都不合格,演技爛,缺少老一輩演員的敬業精神,不注重演員的自我修養,過度包裝自己。但讓人不解的是,演技這麼爛片酬卻是高的讓人髮指,以前我認為片酬在千萬已經是天文數字了,但今天這個時代,即使是浮誇的演技以及狗屎般的表演,片酬過億也是分分鐘的事,讓人嫉妒,心痛又讓人無可奈何。下面看看老藝術家是怎樣評論小鮮肉明星的。
陳道明批評一些藝人吃不了一點苦。動不動什麼手破了,什麼哪兒摔傷了,什麼冬天在水裡,夏天穿棉襖都成了功勞。
張涵予也表示看不慣。
成龍也表示憤慨。
賴聲川導演爆料有小鮮肉不背臺詞,把臺詞貼在演員背上照念,把其它演員當人肉提詞機。
導演杜琪峰毫不避諱地批評:“現在風氣太爛,沒發現一個好好做演員的人,所以我個人是不太喜歡年輕演員。很多人根本不懂演戲,一出來就像好萊塢明星,前面三個後面四個圍著他,什麼都沒有,只有架子!”
現在小鮮肉的定義“鮮”是肯定的了,但高片酬、演技差、不敬業也是他們的標籤。
回覆列表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將年青帥氣的明星叫做小鮮肉,我個人不置可否,大家可能也被約定俗成的這種叫法同化了,年紀大的人可能更願意叫他們演員,明星,或者是藝術家,∩__∩
至於小鮮肉如何定義呢,個人認為,年青帥氣,形象健康,樂於助人,熱心公眾事業,以自己的健康形象向大眾傳遞正能量,奉獻愛心,此可謂小鮮肉,∩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