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歐陽大拙
-
2 # 畜牧大集網
這種情況確實讓人無奈,而且比較普遍,並不是只有題主遇到。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1、 大環境不好,比如老人倒在地上,敢扶的人不多,並不是只有養土雞的人委屈,不被信任。
2、 從傳播的角度看,沒有品牌美譽度的商品很難讓人信任,也難以付出更高的價格來買單。我想你的土雞應該是沒有這樣的品牌。
3、 商業模式選錯了。土雞這種小眾市場的高階產品,很難量產,數量上不來就賺不到多少錢;數量上來了,可能就不是土雞了,一樣賺不到什麼錢。總之,養土雞就不是賺大錢的生意,社會上的資本很多,不然早就撲了上來,哪有普通人的機會。
答主最後要說的是,缺乏信任是個社會性問題,個體很難改變,哪怕投資上了可追溯系統,也不會有大的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放棄,養土雞這種生意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我見了很多養土豬、土雞的人,都是操很多的心,卻賺不了錢,沒有必要再堅持。
-
3 # 農家營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到,想要做好土雞銷售,賺到錢,必須要在養殖前考慮很多問題,比如重量是否適宜,外觀有沒有辨識度,品質和價格怎麼樣等等,有了上面這些鋪墊,才能講如何做好消費體驗,請到雞財神,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現在一些風景秀麗的農場都在打造農業觀光遊,讓遊客來參觀、品嚐、購物,這種體驗式消費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消費者來到園區,如果看到你的養殖農場散養環境不好,到處亂糟糟的,還會繼續在你那買土雞、土雞蛋嗎?是不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以,基地或者農場需要注重規劃,做好體驗園建設佈局,讓消費者看到優美的環境,科學的飼養管理,還有園區裡自種的瓜果蔬菜,到處都是一片原生態的自然風,讓人耳目一新,對產品信心十足。
再加上土雞外觀獨特,沒有下蛋指標壓力,活的瀟灑任性,下的蛋渾然天成,在菜市場肯定是買不到的。現場品嚐,吃到嘴裡的感覺是那麼與眾不同,讓人回味。
“錯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地兒”,參觀體驗完了以後,這麼好的土雞、土雞蛋必須抓住機會帶一點回去。
土雞、土雞蛋的包裝古樸自然、返璞歸真,拎在手裡更顯得高大上。不管是自己吃還是送親友,自然十分滿足,茶餘飯後都喜歡拿這段難忘的經歷聊幾句。要記住,口口相傳那才是口碑,做好口碑營銷,財神爺也會慕名而來哦~!其實只要找對了路子和方法土雞銷售不用愁!
-
4 # 新農大視野
其實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三個字:信任度。為什麼缺乏信任度?幸苦養大的土雞卻無人相信購買?
原因是現在正宗土雞市場混亂,太多人以次充好,在市場上買回一斤左右飼料雞,回家散養幾個月,便充當正宗土雞售賣。消費者受騙上當後,便本能的對市場上面售賣的土雞存在不信任感,造成即使是自家土生土長的正宗土雞,有時候消費者卻駐足不願意相信。這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正宗土雞寧願去找家養有土雞的熟人高價錢買,也不願意在市場上面相對實惠的價格購買。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農家寧願土雞留著自己吃也不願意出售。所以造成了一種怪現象:農村正宗土雞有價無市,市場正宗土雞價格實惠卻少有人信任。這已經成為大家公認的事實了:買土雞找熟人。
要解決這一現象,必須大力度的進行整治,規範正宗土雞售賣市場規則。個人覺得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現在市場之所以這麼混亂,絕大部分是因為全部都是在金錢的作用下,又沒有限制或者懲罰措施。我覺得可以像3.15打假,引導土雞市場規範化。比如說消費者提供證據證明商家以次充好,販賣假土雞,相關部門馬上對商家罰款等處理措施,我相信,這一措施可以對市場環境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2、目光長遠,建立正宗土雞品牌網易的豬、馬雲的豬,消費者一聽到這幾個字,就不會對豬肉產生本質的懷疑。這就是品牌意識。養殖戶厚積薄發,先抓好土雞質量,再慢慢擴大宣傳,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這樣,信任度就上來了。
3、大力宣傳教導消費者識別土雞經驗,讓其自己鑑定養殖戶可以宣傳土雞辨別方法,這樣,讓消費者自己鑑定。這就是中國上千年的經驗之談,消費者自己學會鑑定土雞,那麼,你的土雞正宗,自然消費者就會購買。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養殖戶和有關部門要採取措施來找回消費者的信任度。信任度有了,自然你的土雞正宗就會有人購買。如果沒有信任度,哪怕你的土雞再正宗,銷路也難以開啟。
創作標籤
產品標籤 | 養殖業 家禽 雞
內容標籤 | 供應鏈
答題助理:話三農
回覆列表
為什麼我辛苦養大的土雞,卻沒有人相信? 這讓我想起了兒時的一件往事,那時候農村的生活過的很清貧,民間流傳著一句諺語:"下雞蛋為賣錢,養豬羊為過年。"那時候農村剩餘勞動力特別多,沒有像今天有許多地方去打工。當時農村有收購青蛙的商販,於是農民們男女老少都去捕捉青蛙。有夜間用手電筒照明捕的,有白天用繩竿釣的。霎時間田間地頭兒變的熱鬧非凡,青蛙大批的被捕捉。本來呆呆木木的青蛙見人不怎麼動,現在剩下的聽到人腳步聲就跳進了水裡。用繩竿釣它們寧可餓著,也不再上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