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SY43625156

    在45年前,我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一個夏天與我夫人去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去見見我岳父岳母大人的同窗好友二口子。老二口一個學醫一個學美術老爺子無錫人、老太太常熟人都是我的同鄉。老爺子畢業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杭州藝專,是潘天壽老先生的學生。笑談之間,老爺子說在他們那個年代學藝術的家裡有底子的才能活下來。象他家裡沒有幫補的只能改行從事別的行業混口飯吃。

    從我60年代中期進大學學藝之前,我也一直納悶,親眼所見學聲學和學藝術的大都出生於資本家和書香門地的子女。在當時高考前,家母也不主張我學藝術。鄰居的先生也說我學的是"冷門"。因為自己喜歡就稀里糊途考進去了。我們那個年代剛好國家進入經濟建設第二個五年計劃計劃的第三年。國家剛渡過三年自然災害。我應該祘是非常幸運的了。才進入大學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高中二年級以下的同學過後全部當了知青。直到12年後的改革開放政策。我們可以透過努力改變人生。但在大環境大變動的情況下,個人的力量就象空氣中的一粒塵埃那樣微不足道。要知道在1965年前的大學畢業生都是國家幹部編制。工資雖然少但生活是有保障的。那時大學畢業由公家分配工作。不象現在,除了留校任教外其它的一律自找出路。

    那末今天的同學想當藝術生靠譜嗎?大家環顧四周看看,抬頭、腳下、倒處都看得到視覺藝術的海報、招貼、條幅。穿的、吃的、住的用的和跑的。我們身居視覺藝術的海洋。由於視覺藝術的範圍既寬又廣。全國各大院校每年的招生量也都是海量。你看看一箇中國美術大學系科設定就有十幾個。擁有師生量7000多人。記得1966年9月到北京清華大學全校師生也就8000多人。中國美術大學的前身浙江美院60年代全校師生編制也就200人左右。可見隨著中國人口基數和經濟的發展。對視覺傳達藝術的美術生的需求也水漲船高了。

    以前老法稱呼學美術的稱畫師,五、六十年代把學美術的統稱"美工"。好聽一點的叫"畫家"。60年代把美術又劃分成:繪畫和實用(商業)美術。到今天為止,許多40多歲的成年人仍然把學美術定義成:畫畫(繪畫)的範疇。

    記得50多年前進學校學習的頭一天,老師必定會先給我們做思想工作說:我們進校後學習的方向是《實用美術》是當設計師而非培養專業畫家。當時高班的學長們私底下的壯志不減,私下都在偷學與繪畫有關的技法。對於從事這項工作50多年的人來說,學習視覺傳達藝術的難度就象爬一次峨嵋山。學習純繪畫就象爬珠穆朗馬峰那樣艱難。記得靳長誼先生說過一句話:學純繪畫的藝術生,100個學生中只有1~2名最終能成功的。北京宋荘藝術家村許多在野民間畫家的遭遇我們時有耳聞。

    最後我要告誡從藝的美術生同學,藝術之路不平坦。人生之路在你的腳下,全憑你的一念之差:選擇決定你自已的命運!請三思!

  • 2 # 記錄生活的沙師兄

    有用的,先說最重要的問題,學美術的用處,當你大學畢業踏入社會,很可能從事的工作與你專業無關,這個時候你想賺點業餘的錢,可以輔導一些學生賺點額外收入,比學鋼琴和跳舞要好很多,而且現在以後是短影片的天下,就算你不想進公司工作,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媒體號,創造自己的作品,粉絲多了也可以教學呀。

    其次學美術,提高藝術修養、提高審美、陶冶情操、激發創造想象力你點你應該明白的。

  • 3 # 美育課堂

    學美術是一項審美教育,不僅培養孩子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觀察生活,頭腦對各種事物有豐富的印象,會有能力想象成各種各樣的東西,這就是“想象力”;“喚醒”孩子原生的創造力,嘗試創造性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畫面表現出來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驗,看作那時那刻最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事。這會幫助家長利用繪畫,使繪畫成為指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工具。

    生活即是教育,美育所提到的“美”就是培養孩子的分辨能力。

    孩子終會是建設者,一個行業,都要深入到生活裡,才能把生活說明白。

    只有懂得生活中的美,才能更好的詮釋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肯領航員值得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