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蘋果,三星,聯發科,華為,還有不爭氣的澎湃松果和剛剛宣佈的大廠馬里亞納。
27
回覆列表
  • 1 # 窮Sao

    晶片,作為積體電路的載體,是積體電路經過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後的結果。我們熟悉的高通和聯發科屬於知名IC設計廠商,而臺積電則屬於製造代工領域。

    晶片的製造是最大難題

    首先,晶片行業是高度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行業,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僅僅有錢也是造不出來的,因為一個小小晶片裡面包含的是幾十億、幾百億甚至幾千億個很小的電晶體,並且還有相當複雜的電路結構。

    現在投資“一條”晶片生產線需要的資金高達170億美金或以上,產線建成時間多達2年或以上!

    全世界能生產奈米處理器核心技術的企業並不多,美國的英特爾和AMD是製造電腦處理器的,幾乎處於壟斷地位,而手機處理器的生產工藝要求更高。

    蘋果研發了自家手機處理器,但因為生產處理器的工藝非常高,一條生產線至少要上百億美元投入,於是選擇代工廠生產。世界上掌握了核心機密生產技術只有三星、臺積電等為數不多的公司。這些公司能夠生產手機晶片,工藝可是有幾十年的技術積累。

    晶片如何產生?

    晶片最主要的就是工藝,還有一個就是技術專利,工藝是指量產製造,技術專利則是晶片的研發設計。整個半導體行業從上游到下游,基本可以分為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測試三大塊,其中晶片製造這個環節屬於最為複雜,難度最大的環節。

    設計相比製造來說算是投入較小也較為輕鬆,目前國內已經有很多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可以設計出7或10nm製程的晶片,比如華為等,但是國內並沒有一家代工廠可以做出這個製程來,因此只能求助於臺積電等其他代工廠!

    放在全球也是,頂尖的半導體公司,比如高通、博通,甚至是蘋果公司,都是可以設計出來,但是公司自身並沒有製造能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只能委託臺積電來代工!

    中國晶片設計與製造與國外均有較大差距

    晶片和商用飛機一樣,被視為製造業強國的代表產品,中國雖然有龍芯、飛騰等老牌晶片設計單位,也有在商業上比較成功的海思、展訊等廠商。

    但是國內晶片產業從規模、技術水平、市場份額等方面都與上述國際領軍企業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壁壘較高的高階晶片設計和製造上。

    中國目前晶片上不去的一個主要原因不是薪片人才缺乏,而是不能人盡其才。每年幾十萬人才由於晶片領域得不到重視,待遇工資等條件的侷限,很大一部分晶片人才都轉移到網路電腦等領域。

    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起就開展晶片中國產化攻關,但是,在半導體產業鏈上,中國的技術基礎相對薄弱,創新環境有缺陷,一直被認為赤腳都趕不上美國英特爾等晶片研發企業,產品設計、研發、製造都還受制於國外。

  • 2 # 暉哥自媒體

    晶片製造首先要把沙子變成晶圓,也就是矽,晶圓切割後透過納米制程,在裡面集成了上億萬個電晶體和層層電路,封裝後成晶片,就像神話中點石成金,把沙子變成智慧晶片你說難不

  • 3 # 四十不惑性情中人

    手機晶片設計有難度,但大多數企業為什麼不做呢?還是供給關係的問題,我們現在爭論更多的是cpu和5g晶片。主要核心部件,大企業是不會採用別人企業的方案的,主要就是會涉及到安全問題。其他不是特別重要的晶片還是會採用別人現成方案的,因為要考慮到成本問題。

  • 4 # CK鄔

    拋開製造不談,中國產CPU的設計大致有以下幾種:

    破解、打磨別人的CPU,典型的如漢芯,大家可自行網路搜尋;獲得別人授權,加入自己的設計,如華為海思,獲得ARM授權再自行設計。蘋果、三星、高通和聯發科也是如此,但蘋果、高通的二次改造能力要高一些。直接買全套方案,代表有超算太湖之光用的申威系列CPU。購買結構授權,再從上到下自主設計,比如龍芯CPU,雖然不是完全自主研發設計,但絕大部分是自己的東西;

    可以看出,中國產晶片真的不容易,這也是中國每年進口晶片的總額超過原油的原因。

    現在,回到下一個問題:為什麼完全自主研發晶片那麼難?

    一、難在構建市場生態

    造得出晶片不是本事,能帶著一大幫人陪你玩形成生態才是真厲害。英特爾之所以成為X86架構CPU霸主,關鍵是因為它成功構建了X86架構的生態系統,競爭對手想另起爐灶搞其它架構的CPU,沒有人陪你玩,產品賣不出去,賺不到錢,企業只能關門。

    這也是中國產晶片需要購買授權的原因,加入對方市場生態。

    二、製造晶片門檻高

    晶片只要加入市場生態,設計就不算難,全球晶片設計公司最多曾超過100家,經過優勝劣汰,現在也有五六十家。而晶片製造的廠家,現在不超過十家,第一梯隊三家:英特爾、臺積電和三星,基本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中國產晶片的短板不在設計、封裝和測試,就在生產上。和臺積電等巨頭相比,中國產晶片生產製程工藝至少落後三代,在晶片代工生產市場,落後一代就意味著淘汰,落後三代……大家自行腦補。

    三、瓦森納協定協定卡脖子

    全球五大半導體裝置製造商:

    AM公司,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平板顯示和太陽能光伏行業精密材料工程解決方案供應商;

    ASML,為半導體生產商提供光刻機及相關服務;Lam Research,電漿蝕刻裝置為全球銷售之冠;KLA-Tencor-專精製程良率和提供製程控管量測解決方案;Dainippon Screen--專職研究開發各項半導體裝置、液晶生產裝置及專業級印刷裝置;

    臺積電、英特爾和三星等巨頭,要生產晶片,必須向上述五大裝置製造商採購裝置。為保證拿到最先進的裝置,三星還入股ASML。

  • 5 # Boreas

    第一:晶片的製造工藝非常複雜。一條生產線大約涉及50多個行業、2000-5000道工序。需要先將“砂子”提純成矽,再切成晶元,然後加工晶元。第二:晶元加工也包含前後兩道工藝,前道工藝分幾大模組——光刻、薄膜、刻蝕、清洗、注入;後道工藝主要是封裝——互聯、打線、密封。前後兩道工藝等繁瑣的程式,每一道工序都缺一不可,每一項都非常關鍵。第三:晶片生產時,一條生產線大約涉及50多個行業,其中許多工藝都在獨立的工廠進行,而使用的裝置也需要專門的裝置廠製造;工藝的複雜也註定了製造成本的高昂,而成本讓許多不太龐大的製造工廠望而卻步,不敢去嘗試,這也是晶片製造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 6 # 好奇豬Vlog

    我舉個例子:圓珠筆的筆頭,當時中國就造不出來,美國也不行。再舉個例子:病毒以前都看不到它的樣子。

    說這些有什麼用,它和晶片有什麼聯絡,其實本質是一樣的,你就知道為什麼這麼難了。

  • 7 # 手機批發小亮哥

    因為手機晶片研發難度非常大,需要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資金投入才能完成。並且因為研發週期長,成效慢,迫使大多數科技公司不得不放棄自研或者推遲研發,從而選擇直接購買這條捷徑。目前全球手機晶片主要集中在:高通 聯發科 蘋果 華為 三星 這幾家科技公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X驚現降價風,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