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子非娯

    1 要讓孩子事先有充分的準備 無論在什麼場合,如果孩子事先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他就不會那麼緊張、焦慮和不安,怕羞的情緒也會減少許多。比如帶孩子參加聚會,父母應該事先告訴他要到哪裡去,要去幹什麼,最好能先讓孩子結識一下要見的人;家裡有孩子陌生的客人到訪,父母可以先告訴孩子將來多少客人,客人是做什麼的,客人來後應該怎樣打招呼等。對於生性膽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家長要儘量避免陌生人的突然接近,以免孩子在毫無思想和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受到驚嚇。

    2 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 害羞的孩子往往對自己的自我否定太多,覺得別人樣樣都比自己強,他們對別人給他做出的負面評價比較敏感,而且也特別在意,因此害羞的孩子更需要鼓勵、更需要呵護。家長應當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勵和表揚,有時甚至可以誇張一點。比如,當孩子與一個不太熟悉的孩子玩完之後,家長可以不失時機地送上讚美之辭:“你和那個小朋友玩得真好,他的媽媽在一旁一直在誇你呢!

    ” 3 要讓孩子樂於表現自己 害羞的孩子通常不太愛表現自己,而越不愛表現自己就越容易退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給害羞的孩子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孩子平時可以自己做的事情,要堅持放手讓他去做,像穿衣、洗臉、整理玩具、打掃房間等事情父母不要去代勞。同時,家長要多鼓勵和支援孩子參加學校的班幹部競選或公開的表演,要多鼓勵和支援孩子單獨出去和其他孩子交往。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強項。我曾教過一個學生,學習很好,但不太愛與人來往,也沒有幾個知心朋友。學生的母親接受了我建議,讓孩子去輔導鄰居的孩子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這位學生就不再害羞於與人交流了。

    4 家長要正確認識耐心引導 面對孩子害羞的個性,家長首先應當正確認識並勇於接納,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要以平常心來對待,要理解和體貼孩子,要儘可能地打消孩子的憂慮使孩子放鬆下來,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可以信賴的,鼓勵孩子說出他內心的恐懼和不安併為他出謀劃策;面對孩子害羞的個性,家長更不能操之過急,幫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怕羞的孩子心理本來就比較脆弱,家長的急躁情緒不但於事無補,而且還會給孩子帶來許多負面的資訊,進而加重孩子的害羞心理。

    5 教導孩子正確合宜的社會技巧並練習運用 許多孩子害羞內向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並不是天生就害羞內向;所以如果能先教孩子社會技巧,並在幼兒園或家中演練,那麼孩子會比較有自信,也就會改善內向的行為。所謂[社會技巧]就是如何與別人相處的技巧,例如:何時打招呼、何時說謝謝、對不起等。

    6 平時和孩子多出去走走,鼓勵孩子大膽與人交往 很多孩子害羞是因為從小沒有社交機會,作為父母,就應當帶孩子走出去。帶孩子交際的場合很多,比如領孩子到親友家中,讓她們有機會接觸人,主要是讓她們學習如何與別人交往。當然,對於一個害羞的孩子來說,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起初適合在比較安全的環境鍛鍊她,此外,多讓孩子經歷被別人接納的經驗,這有助於她們樹立自信,在社交上繼續進步。

    7 多帶孩子參加各種遊戲和體育活動 遊戲能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小夥伴,習慣與人的互動行為,這樣能在不知不覺中弱化孩子的怯弱心理。父母應該明白,一個孩子不敢與人交往,很大程度上不是不願意交往,只是因為不熟悉。透過遊戲讓幼兒慢慢熟悉這種交往形式之後,幼兒就能慢慢放開,接納更多的夥伴,全身心投入遊戲當中。體育活動是一種開闊的運動,不僅讓幼兒擁有更多的活力,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身體和心理更大力量的衝擊,對幼兒的性格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8 在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狀態 1、多給予鼓勵和讚揚 容易害羞的孩子,通常會比較在意他人的眼光,擔心自己的行為會不被認同。因此,當孩子試圖表達時,父母應給予足夠的鼓勵和讚揚,讓孩子勇於繼續向前,去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人群。 2、培養孩子的自信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適時提供機會,讓孩子試著獨立去完成工作,而不是凡事都幫孩子處理,如此才讓孩子擁有某種程度的自主權,產生被信任的感覺,建立自信心。 3、肯定孩子的專長和優點 害羞和自卑感有一定的聯絡,為了使孩子對自己有更多正面的肯定,父母可以儘量引導孩子去發揮其專長或優點,並給予肯定和讚揚,讓孩子有更多的勇氣去表現自己。

  • 2 # 暖心娜娜姐

    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性格外向,活躍積極,善於表達,公眾場合也能大方發言。

    可是看看這幾個詞,我們大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所以,對於此,大人們要學會多理解孩子,找一些方法來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1、當孩子顯得害羞,不愛發言時,我們大人要做的不是去催促他,強迫他,而是先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給他一些時間適應下。

    2、如果你覺得孩子內向,要認識到內向和外向一樣都擁有很多的優勢,不要因為孩子的一些行為就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這會讓他變得更加害羞。比如孩子不敢發言,多是因為擔心出錯,害怕被責罵,而非是純粹的害羞;

    3、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先讓孩子在家裡學會大聲說話,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和孩子玩些遊戲,比如抽卡片講故事,多讓孩子表達,並且不要過於在乎對錯。

    語言表達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與性格內向外向無關噢。

    Hi,我是育兒達人「悠然」,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同時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和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講師,我從孩子出生前就開始專注育兒和家庭關係建設。

  • 3 # 聽說吧心理諮詢

    案例:

    牧牧1歲多時,媽媽經常帶他出去玩,遇到生人,牧牧不肯打招呼,也不願說話,媽媽便為他打圓場說:“這孩子比較害羞。” 媽媽以為孩子小聽不懂沒當一回事,而今牧牧已經5歲了、媽媽的話卻像種子一樣灑播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並逐漸成為他進行自我評價的標準,結果,牧牧不知不覺中真的成為媽媽說的那種孩子。人多時,牧牧依然是很害羞,他經常向別人轉述媽媽的話。“媽媽說我是一個很害羞的孩子。”每當媽媽聽到孩子如此評價自己,後悔不已,沒想到自己無意識的診斷,竟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打上烙印。  

    專家解析:

      父母的負面評價會在孩子的潛意識裡留下很深的痕跡。

      在孩子的心目中,大人是了不起的,他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孩子總是無條件地承認和接受父母對他的評價,不能分析、判斷這些評價的正確性。當孩子被父母告知“你是個害羞的孩子”時,他會以為自己真的不善於與人打交道,併產生退避的行為;如果父母說“你怎麼這麼笨”,他會感到非常緊張,往往表現出更笨。給孩子任意地貼上“標籤”,會導致孩子產生各種心理情結。父母的負面評價不僅在當時會令孩子不快,而且會在他的潛意識裡留下很深的痕跡。

      除了“你是……”的直接對話,孩子還可能在無意間聽到父母在與他人交談時對自己的評價。這種無意間得到的資訊,會和有意識獲得資訊一樣被儲存在孩子的大腦裡,影響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很多父母會像牧牧的媽媽一樣,以為孩子年紀小,聽不懂大人講的話,人前人後評價孩子的時候便不太注意。波士頓大學心理學教授佔恩-波克格里森博士認為:1歲多的孩子其實能夠很清楚地聽懂大人那些複雜的談話內容,他們遠比大人們想像的要聰明得多!

      肯定能對孩子心理、心智方面產生良好的作用。

      一份調查顯示:90%在品質、意識和智力方面有出色表現的人,幾乎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時期都受到過來自親人的積極暗示,最多的是來自母親。積極的暗示是表達愛的情感,而不是誇張、誇耀或對缺點的掩飾。用積極、正面的語言肯定孩子,誇大孩子的優點,縮小缺點,營造“我能行”的心理氛圍,孩子的好習慣和情緒就會接踵而至,這也是所謂的“暗示教養”。專家認為:積極的暗示,特別是來自親人、朋友或老師的暗示,幾乎肯定會對孩子心理、心智方面產生良好的作用。

  • 4 # 浮媽雲

    首先,你得了解孩子害羞不敢發言的真正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我的分析和建議如下:

    第一,孩子可能害怕失敗。每一個不敢發言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考慮,或許是想表現自己,但又害怕失敗。此時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發言只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是為了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並沒有完全的對錯之分。即使是說錯了,那也是沒關係的,別人也不會看不清起自己,不需要過分的擔心。老師還是比較喜歡勇於發言的孩子的,自己只要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就好。這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多上臺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慢慢地給孩子樹立起信心。

    第二,孩子平時缺少相應的鍛鍊,容易怯場。有些孩子可能平時接觸的人不多,可以表達的機會也比較少,這導致了孩子在人多的情況下,害怕表現自己,會怯場。這時父母就要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點表達自己,多與別人交流,多嘗試在公眾場合說說話……以此增加孩子的膽量,讓孩子從中體驗成功的感覺,並慢慢地樹立起自信心,慢慢克服怯場的心理。

    第三,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沒有著重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並對孩子的正確表達給予肯定、支援和表揚,增強孩子的表達慾望,樹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表現,往往是父母培養的結果。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培養。

    綜上所述,孩子害羞不敢發言的原因有多種,作為父母,要對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處理和應對。尤其是在平時教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只要孩子有能力,還有足夠的自信,孩子也不至於不敢發言的。

  • 5 # 蜜桃姐姐

    孩子最常見的恐懼之一是在人前說話。這就是為什麼專家建議孩子們儘早獲得經驗。在一對一或在一群人面前說話是否舒適,是否能正常傳達資訊,和孩子的教養和社交有很大關係。

    儘管面對一群同學和麵對一頭兇猛的野獸是不一樣的,但對孩子來說,這種感覺同樣可怕。他對人群反應的擔心——比如被同齡人取笑或被問了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會讓孩子緊張、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這種“害怕或想逃跑”的反應是很自然的,讓孩子透過練習來克服這些焦慮。

    語氣訓練

    要讓孩子明白,同一套詞彙可能會根據他的發音和表現表達不同的含義。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用不同的情緒來表達同一個短語——例如,興奮、震驚或憤怒——並編造一個場景,在這個場景中,每個短語的表達都可以適當地使用。

    真實實踐

    充分利用日常活動,讓孩子能夠自然地建立他的演講水平。比如,下次家人出去吃飯時,鼓勵他用響亮的聲音和清晰的發音向服務員點餐。在吃飯的時候,讓他分享他一天的經歷,或者幫助他給奶奶打電話,讓長輩每週給他打電話,這樣他就可以聊天了。鼓勵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下安靜下來,會讓他在學校或其他地方的聚光燈下做好準備。

    只要稍加練習,孩子就能克服怯場。

  • 6 # 幻飄渺

    多帶他出去轉轉 有意識的讓他去解決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出去吃飯叫他點餐 付賬 才開始他會很抗拒 多鍛鍊幾次就好了

  • 7 # 學校的土快被我吃光了

    我還是個大學生,不是很懂教育孩子這一方面,不過也有自己的方法。

    我的小堂妹就像標題說的這樣,不敢在生人面前表現。私底下喜歡唱歌跳舞說話都很厲害,但是就不敢給別人看見。

    我的媽媽是幼師,她會經常帶著小堂妹去認識許多小朋友,讓他們交流,小朋友之間相互鼓勵,老師也參與,當然作為姐姐的我也會鼓勵她。家長也可以這麼做,認識別的家長互相交流經驗,讓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也要注意他們相處,鼓勵她說話。家人和朋友的鼓勵是最重要的,要有耐心,別嚇到小朋友了。

    我喜歡和小朋友說笑玩耍,所以他們都很親近我,我也會主動和他們說話,交換零食文具玩具之類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和你坦誠相待啦。我會告訴他們,說話大聲一些,才會有人聽得到你在說話,就會和你交朋友一起玩啦。

  • 8 # 語數

    首先我們要找到孩子膽小的原因,大部分孩子見到陌生人不敢打招呼,是因為孩子從小生活的環境比較單一,還有一部分是孩子性格內向,最重要的是受到家庭的教育。所以要改正孩子的害羞不敢大聲說話,需要多培養孩子敢於說出自己的心聲,孩子做錯事情不要一味的責怪。多鼓勵孩子走出去。

  • 9 # 豫見鄉土教育

    兒童時期,孩子天真無邪!反倒是後天教育使孩子失去了天性,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這不是好事。

    有一篇文章叫《坐在一邊鼓掌的孩子》說的就是同樣的道理,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是外向而又善於表現自己的。相反,只要有思想,有規則意識,不善言辭可能反而會成為未來創造奇蹟的優勢。

    新教育張碩果老師在平頂山郟縣三立國際學校作報告時說,課堂的參與絕不是語言的表達或者是動作的展示這麼簡單,真正的課堂參與是思想和思維的參與,其它只是一種形式。

    同樣的道理,孩子不善言辭,可做適當的引導,但決不可改變孩子最初的天性。孩子只要有思想,生活學習中能夠進行深度思考,這同樣是一種優秀的狀態。

  • 10 # 星座神馬的

    我小時候就是這樣,但是父母還老說我這不敢那不趕,有些親戚還給我起綽號,說實話他們覺得我小沒什麼。說我害羞怎麼的,他們覺得我小沒什麼,其實對我影響很大,我很自卑,也很沒主見,到哪都不敢說話,後來高中到大學意識到沉默自卑是多可怕,後來就什麼都不怕,說自己想說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別人都是過客。生活是自己的。

  • 11 # 範老師小講堂

    孩子不敢說話是在學說話的某個階段受到批評,孩子自信心受挫造成的,慢慢的不敢再說話則是有了社交恐懼了。可以給她多交些朋友,讓孩子在群體交往中得到鍛鍊和收穫自信。

  • 12 # 洪傳霖

    最重要的是家長看待問題的態度,往往是沒被接納才會躲藏。

    我們可以做的:全然接納+多創造鍛鍊機會

    不用跟別人比,為她的每一個小進步鼓掌,自信會逐步建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指甲中間豎著一條黑色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