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神啊!簡化字用貫了,猛不咋的認不得了。
4
回覆列表
  • 1 # 三上詞話作者

    繁體字,亦稱繁體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簡體字表》稱之為正體字,歐美各國稱之為傳統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漢字簡化運動被簡化字所代替的漢字,有時也指漢字簡化運動之前的整個漢字楷書、隸書書寫系統。繁體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標準字。

    目前仍然使用繁體字的地區有中國的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漢字文化圈諸國,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海外華人社群多為繁簡體並存,中國內地在文物古蹟、姓氏異體字、書法篆刻、手書題詞、特殊需要等情況下保留或使用繁體字。

    繁體字蘊涵著文化意義,繁體字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比如在書法中。更重要的是,繁體字是對漢字演變的一種記錄,如果繁體字消失,漢字的演進鏈條中就會缺失一環。另外,繁體字的識別能力還是閱讀經典古籍的前提之一,如果不識繁體字,中華文化的傳承也必然受到影響。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繁體字在漢語言的研究中是脫不開的,原因在於有時在簡繁體字轉述過程中,文字對詞語的聯代作用單純靠簡體說明簡體字,往往會出現只能會意,不可言說的現象。

    百度百科《三上詞話》詞條有說明,如下:

    該集系繁體字,因宋詞屬漢語言文學,本著“不學則已,學則從源”的原則而選擇的。況且漢字具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之徵。“六書”之功,是人類文字的最高境界,而且繁體字其內涵與外延之深之廣之蓄,與簡化字迥乎不同。首先更能從字面理解字的意思,其次是為了轉述的需要,比如詞中常常講到“葉(xié)韻”、“相(xié)”,每與文中敘述及韻中之“葉(yè)字相混,如果採用繁體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等等。另外,該集為了配合論述的需要,在“詞論”章節中安排了一些插圖和表格,使內容明析化。比如在宮調與詞調的關係問題上,為了較好地解讀“七音十二律”,從古籍中選取“旋相為宮法圖”,達到圖文並茂的效果,便於讀者對照和理解。其實認識繁體字並不難,如果單獨去認需找工具書幫忙,但從整體去認讀,基本上能夠順下去。既便重拾繁體字,基本就是一回生二回熟的事,會寫與辨識繁體字毫無壓力。對此,既然學習古漢語,一則可以達到準確領會漢字的本來含義,二則順便認識一些繁體字,也沒有什麼不好,比如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也是一個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現在有些人不再相信愛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