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任人打扮的小娘子

    先說結論:就算劉備能打贏夷陵之戰,一統天下的可能性也很低。

    就算劉備徹底吞併吳國,還藉著自己迎娶過孫權妹妹的身份徹底消化了吳國的舊部比如陸遜諸葛瑾呂範朱恆,但是這些人頂天能幫助劉備穩定江東的局勢,能幫助劉備守土有餘而外擴不足。

    東吳北伐一直是用兵合肥,這是荊州的侷限所在,荊州如果魏國以宛城為後方補給基地襄陽為前線進攻基地很輕鬆就能南下用兵,但江夏和南郡所能產生的動員能力不足,而東吳還要防禦來自曹魏壽春的軍事壓力,蜀漢東吳後期也沒有一員大將能像關羽一樣再來一次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而漢中因為地震截斷漢水導致水運不比劉邦時期,所以漢中的作用也被削弱,整個長江漢水屬於蜀魏前線,卻對於蜀軍極其不利,因為蜀國沒有像長安壽春襄陽這樣的進攻前沿。

    而自古以來,沒有幾人能有南方北伐而得一統的,是因為南方缺馬,無法在野戰上得利,即便在八陣圖和諸葛連弩加持下能擊敗曹魏騎兵,也無法藉助騎兵擴大戰果,只能被迫與採取守勢的魏軍騎兵耗糧草,而北方又是古代的產糧基地,人多地多,像曹魏這樣的北方一國不害怕跟你比糧草。

    而唯一一個北伐一統天下的朱元璋也還靠著元廷犯傻在北方改田放牧導致朱元璋有很多騎兵,最後靠徐達常遇春率領騎兵一統天下,所以必須要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能達到最後的戰勝結果。

    綜上所述,就算劉備真的能打贏夷陵之戰,在魏國曹丕曹睿這樣的北方君主和魏武留下的精兵強將手上,未必能佔到便宜,更不用提劉備根本贏不了夷陵之戰了。

  • 2 # 君山話史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代三大戰役之一,其他兩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結局,關乎三國政治版圖的變化。如果夷陵之戰的結果是劉備勝、孫權敗,三國的歷史將會向何處發展呢?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第一,東吳將選擇向魏國投降

    如果夷陵之戰孫權戰敗,那麼東吳投降魏國的可能性超過90%。

    為什麼呢?

    在夷陵之戰前,孫權就做好兩手準備:他派人向魏文帝表示願意歸降。一方面是擔心魏國趁機南征,東吳將陷入兩面作戰之尷尬境地;另一方面,這也是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一旦被劉備打敗,還可以歸附魏國,當個藩王。

    當時魏文帝曹丕以天子的身份,封孫權為“吳王”,並加九錫。但是魏文帝對孫權的歸降還是有所懷疑,因此要求孫權遣子入質。老謀深算的孫權採取一個“拖”字訣,故意尋找種種藉口,就是遲遲不把兒子交出去。在孫權看來,如果夷陵之戰打敗,再正式歸附魏國不遲,而如果夷陵之戰打贏了,則不投降。

    所幸的是,陸遜在夷陵之戰大敗蜀軍,孫權西線無憂,再也不必擔心兩線作戰。這時,孫權終於與魏國撕破臉皮,不再提投降的事了。此舉令魏文帝大怒,遂有之後的三次南征,這時東吳不必擔心被打殘的蜀國,全力阻擊,三次挫敗魏國的入侵,三國鼎立的格局由是形成。

    因此,夷陵之戰的勝負,直接關係到東吳的生死存亡。如果孫權戰敗,東吳將不再是個獨立的政權。

    第二,蜀國難以獨存

    依上面的分析,倘若劉備贏得夷陵之戰,東吳大機率將投降魏國,魏國將不戰而得到東南半壁江山,形成對蜀國的環形包圍。

    那麼,蜀國能否獨存呢?

    我認為可能性非常小。

    首先,在中國歷史上,川蜀曾經多次割據,這是與川蜀比較封閉的地理環境有直接關係。一旦中原有戰亂,川蜀總是一馬當先割據,比如兩漢之交的公孫述政權,西晉時代的李雄政權等。從歷朝歷代來看,川蜀政權的形成,從來沒有過統一中國,最終都被消滅。比如公孫述政權被東漢所滅,李氏政權被東晉所滅,後來的孟氏政權被北宋所滅等等。

    為什麼川蜀政權難逃被滅的命運呢?首先,川蜀政權勢力難以擴張。川蜀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出川蜀作戰不容易,這從後來諸葛亮歷次北伐可以看出。同時,一旦出川作戰,也難以得到大後方的支援,很容易陷入孤軍作戰而最終被消滅。其次,四川盆地的地形,決定了一旦外圍失守,一馬平川的盆地就無險可守。其三,川蜀無論在人口、經濟上,都遠遠不能與中原及江南相比。

    由上可判斷,即便劉備贏得了夷陵之呀,蜀國命運也是堪憂。

    第三,司馬氏奪權將不復存在

    依上面兩點判斷,則又可以得出第三個結論,司馬氏奪權的現象將不會出現。

    大家知道,司馬氏奪取魏國政權,歷經三代,源頭是從司馬懿開始的。如果劉備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魏國將不戰而令孫權投降,一舉奪得江南之地,對蜀國形成北面與東面的兩線包圍。魏文帝合孫權東吳之眾,一路攻荊州、溯流而上進攻川蜀,另一路則由隴右出兵,進攻漢中,繼而兵進蜀中。考慮到魏國的軍事能力以及雄厚的資源,我認為蜀國很難頂得住此雷霆霹靂一擊。用不著一年的時間,勢必土崩瓦解。因此,司馬懿也就沒有坐大的機會,更不會有後來的司馬氏奪權了。

    當然,以上分析,只是一種假想,歷史的發展往往要比預料的複雜得多。大家有什麼看法,也可以說說看法。

  • 3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獲勝,必然可以收回東吳侵佔的荊州,進而佔領整個荊州,保持對東吳的戰略優勢,逼迫東吳不得不退守江東,雖然東吳夷陵戰敗,但由於劉備實力有限,孫劉必然形成僵持。這時,由於夷陵戰敗,孫權將全面倒向曹丕。之前,孫權已經向曹丕稱臣,為了尋求曹魏支援,孫權將不得不答應曹丕,送太子做人質的要求,進而喪失對曹魏外交、軍事的主動權,總得來說,因為夷陵戰敗,孫權將受到曹魏、蜀漢兩方面強大壓力。但是劉備由於實力原因,滅不了孫權。曹丕也不會任由蜀漢做大。所以,東吳被劉備滅國是不會發生的。

    從曹丕方面說,曹丕樂於見到蜀、吳兩虎相爭,好從中取利。這從歷史上東吳夷陵之戰取勝不久,曹丕就三路大軍伐吳,有理由想信,在劉備取得勝利後,曹魏大軍很快會發兵蜀漢,到時候,劉備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地步,特別是由於勢力的懸殊,必然收尾不能相顧。而蜀漢由於以興復漢室為口號,在法理上沒有與曹魏講和的可能性,只有軍事上進行堅決抵抗。這時東吳由於喪失了對曹魏外交主動,必然聽令曹魏,共同發兵蜀漢。在這樣的局面下,不能說劉備因此滅國,但在曹孫聯軍夾擊下,一定會遭受重創,漢中、荊州這些土地得而復失。收服東吳、重創劉備,曹丕將成為夷陵之戰最大的勝利者。

  • 4 # 沒事鬧著玩

    其實打贏了未必是好事。

    因為蜀吳開戰前,孫權已經名義上像曹丕稱臣了。真要是打贏了,消滅了孫權的主力。那孫權為求自保,肯定會答應曹丕,送世子去東都,徹底像曹丕稱臣!到那個時候,曹丕也就有了光明正大的出兵理由?那這樣,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成了空話,沒用了!隆中對是戰略進攻的方針,就算打輸了起碼還有退路。然而此時蜀卻要面臨兩面夾擊,處於絕對的防禦態勢,沒了退路!此外,隆中對的先決條件是曹賊篡漢,而這時曹丕稱帝已經得到了實力最大的孫權的承認,那這些所謂的關東義士也不會傻到去響應蜀漢,劉備也就失去了興復漢室的基礎。

    我們在回頭看看劉備打贏了能獲得什麼?依我看,最多拿回荊州,也就到頭了。沒有足夠的水軍,無法打到對岸。就算過去了,這麼長的補給線,消耗太大了,而且也很容易被劫。再加上荊州肯定要分重兵把守,就更加無兵可派。所以說劉備就算贏了,也是騎虎難下。輸了,元氣盡喪。除了道義上的稱讚,其他的的確是臭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琦單打萬聖偉被吹走步,後者回頭就是一次腳步教學,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