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信子視野
-
2 # 國外農村生活
晶片一般是指積體電路的載體,因此,廣義上人們將晶片等同於積體電路。但積體電路除了晶片外,還包括儲存器等,只是在積體電路中,晶片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從細分產業角度來看,晶片業包括設計、製造和封測三個主要環節。晶片被喻為“工業糧食”,其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已變得無處不在,且無所不能。小到身份證、銀行卡,大到手機、電腦、電視,甚至在飛機、軍艦、衛星等系統中,都安置著大小不同和功能各異的晶片。不難明白,晶片事關國家經濟、軍事、科技,以及居民財產安全,因此各國政府無不將其置於國家戰略的位置。
中國晶片中國產化迫切
作為電子產品的心臟,晶片承擔著運算和儲存的功能,因此被譽為國家的“工業糧食”。然而,儘管中國雖已是製造大國,但晶片卻需要長期進口。資料顯示,中國一年製造11.8億部手機、3.5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牢牢佔據世界第一,中國也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需求市場,每年消耗全球54%的晶片,但中國產晶片自給率則不足三成,市場份額不到10%。這也就是說,中國“芯”90%以上依賴進口,其中2016年前10個月進口晶片花費1.2萬億元人民幣,為原油進口支出的兩倍,超過鐵礦石、鋼、銅和糧食這四大戰略物資的進口費用之和。業界認為,當下中國晶片產業面臨重要視窗期,晶片中國產化迫切,應充分抓住有利機遇,擺脫對國外晶片的依賴,大力提高晶片中國產化。
中國晶片業迎重要視窗期
從全球範圍看,中國正面臨加速發展中國產晶片業的重要視窗期。一方面,國際上半導體產業已趨於成熟,國際資本介入半導體產業的腳步顯著放緩,全球晶片市場近兩年持續萎縮,唯有中國區域市場例外;另一方面,摩爾定律放緩,但製造工藝還在前行,且投資不斷加大,這正好符合中國半導體產業投資併購的急切需求。從國內環境分析,除了沉澱出來的PC以及完整的供應鏈市場外,智慧手機也在加速洗牌,機型也處於不斷升級的過程之中。同時,智慧家居、智慧汽車、智慧機器人、虛擬現實等已處在暴發的前夜,還有接踵而至的5G、萬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業態,無不形成了對晶片的超大需求。
支撐中國產晶片發展因素
據國際知名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的最新報告,過去18年,全球晶片專利數量增長了6倍,而中國晶片專利量則增長了23倍,以晶片專利申請數量論,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一大國,並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一。在政策層面,除設立了總規模近1400億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外,上海,武漢、合肥、長沙、珠海、杭州、無錫等地相繼跟進成立了地方性產業投資基金。據國際半導體裝置與材料協會預測報告,2016至2017年間,全球確定新建的晶圓廠有19座,中國佔了10座。
中國產晶片差距
業內專家認為,近些年,國家加大了對積體電路的製造、設計、工藝裝置和材料的投資力度,並透過併購等形成了一批力量,為國家晶片產業未來的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然而,目前中國產晶片的應用大多在消費類領域,而在對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相對更高的通訊、工業、醫療及軍事等領域,中國產晶片距離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尤其是一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關鍵器件,比如高速光通訊介面、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還完全依賴國外供應商。此外,中國晶片製造企業的規模普遍不大,生產承接能力較弱。對中國晶片企業而言,當下普遍面臨融資渠道缺乏、研發投入能力有限、持續創新能力較弱等制約因素。
未來發展規劃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工廠及大眾消費市場,中國積體電路市場需求接近全球1/3,但積體電路產值不足全球7%。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6年電子資訊製造業執行情況》,2016年電子器件行業生產積體電路1318億塊,同比大幅增長21.2%。中國積體電路進口額高達2271億美元,積體電路出口額為613.8億美元,貿易逆差1657億美元。
鑑於此,《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指出,到2020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年增長率不低於20%;同時,《中國製造2025》也明確提出,2020年中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而工信部制定的相關實施方案則提出了新的目標:力爭10年內實現70%晶片自主保障且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為什麼說是到頂了?
首先,要提高單位晶片效能與功耗比,那麼,更大的整合是必然選擇,這就要求晶片內部電路要更細,更密集。現在已經到了奈米級,甚至是幾個奈米級了。
然而,學過物理,懂點材料的人都知道,原子的尺寸,一般也就在0.1-0.5奈米之間,大致是這麼個數量級,也就是說,現在的晶片內部的電路已經接近原子尺寸了!學過材料的人都知道,任何材料都會有空位,位錯等缺陷,這些缺陷是無法避免的。你知道嗎,這些缺陷的尺寸,一般都會有幾個原子到十幾個原子的寬度,就是非常接近5奈米的尺度了!而這已經是目前最先進的晶片工藝了。
那麼,這些缺陷有什麼影響呢?如果把底片比作地基,那麼,電路就是馬路,而位錯就是地基某種程度的扭曲,錯位,而且可能是移動的!現在路的寬度和密度,都已經接近這種扭曲的尺寸了!當然,這其實還好。但是,空位就沒那麼好辦了,空位相當於一個坑,而且這不是靜態的,而是不停在變化的,是一種原子振動引起的!原先還不可怕,可現在,路得寬度已經和這個坑的尺寸開始等量奇觀了!也就是,肯定會影響路得暢通了。而且,空位是不可控的,是一個隨機的行為,只與溫度有關。這是目前晶片的一個物理上限!也就是說,按照
回覆列表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計算機電路驅動的世界。現代生活依賴於半導體晶片和矽基積體電路上的電晶體,它們可以開關電子訊號。大多數電晶體使用豐富而廉價的矽元素,因為它既可以阻止也可以允許電流流動,它既是絕緣體又是半導體。
直到最近,擠壓在矽晶片上的微型電晶體每年的體積都縮小一半。它造就了現代數字時代,但這個時代即將結束。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汽車、5G和6G手機這些計算密集型工作的問世,科技的未來岌岌可危。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什麼是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計算能力的指數增長。早在1965年,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就觀察到,一英寸計算機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年翻一番,而成本則減半。現在,這個時間是18個月,而且越來越長。事實上,摩爾定律不是定律,只是一個為晶片製造商工作的人的觀察結果,但增長的時間意味著未來的密集計算應用可能受到威脅。
摩爾定律已死?
沒有,但是速度太慢了,矽晶片需要幫助。英國半導體應用公司Catapult的執行長Stephen Doran說:“在越來越多的需要提高速度、減少延遲和光檢測的應用中,矽正在達到其效能的極限。”然而,他認為現在談論矽的替代物還為時過早。他補充稱:“這意味著矽將被完全取代,這在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很可能永遠不會發生。”
計算機的第二個時代即將到來
仔細研究矽電晶體問題非常重要;作為一個概念,它並沒有“死亡”,但是它已經超過了它的頂峰。Rambus記憶體和介面部門首席科學家Craig Hampel表示:“摩爾定律專門指的是由半導體制造的積體電路的效能,而且只記錄了過去50多年的計算。”
這場超越矽的競賽正在進行
“人類對計算需求的增長趨勢可追溯到算盤、機械計算器和真空管,並可能遠遠超出半導體(如矽),包括超導體和量子力學。”
超越矽是一個問題,因為未來的計算裝置將需要更加強大和靈活。Harold說:“日益增加的計算問題是,未來的系統將需要學習和適應新的資訊。它們必須‘像大腦一樣’。再加上晶片製造技術的轉型,它們將為計算創造革命性的第二個時代。”
什麼是冷計算?
一些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用更少的能量獲得高效能計算機的新方法。“資料中心或超級計算機的冷執行可以帶來顯著的效能、功耗和成本優勢。”Hampel說。
微軟的Natick專案就是一個例子,作為該專案的一部分,一個巨大的資料中心沉入了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海岸,但這只是一小步。進一步降低溫度意味著漏電流更少,電晶體開關的閾值電壓更低。
作為Natick專案的一部分,微軟在大西洋沉入了一個數據中心。
Hampel說:“它減少了延伸摩爾定律的一些挑戰。”他補充說,對於這些型別的系統來說,自然的操作溫度是77K(-270℃)的液氮。“大氣中含有豐富的氮,以液態形式收集相對便宜,而且是一種有效的冷卻介質。我們希望,在記憶體效能和功耗方面,或許能再延長4~10年的時間。”
什麼是化合物半導體?
下一代半導體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這些元素的特性使它們比矽更快、效率更高。這是“機會”,它們已經在使用,並將有助於建立5G和6G手機。
Doran說:“化合物半導體結合了元素週期表中的兩種或多種元素,例如鎵和氮,形成氮化鎵。”他解釋說,這些材料在速度、延遲、光檢測和發射等方面都優於矽,這將有助於實現5G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應用。
儘管它們可能與普通矽晶片一起使用,但化合物半導體將進入5G和6G手機,本質上使它們足夠快、足夠小,同時還具有良好的電池壽命。
Doran說:“化合物半導體的出現改變了遊戲規則,它有潛力帶來變革,就像網際網路變革通訊領域一樣。”這是因為,化合物半導體的速度可能比矽快100倍,因此可以為物聯網增長帶來的器件激增提供動力。
什麼是量子計算?
當你可以擁有量子世界的疊加和糾纏現象時,誰還需要經典計算機系統的開關狀態呢?IBM、谷歌、英特爾和其他公司都在競相使用量子位元(又稱“qubits”)來製造具有強大處理能力的量子計算機,其處理能力遠遠超過矽電晶體。
問題是,在實現量子計算的潛力之前,量子物理學家和計算機架構師要實現許多突破,有一個簡單的測試,量子計算界的一些人認為,在量子計算機問世之前,需要滿足他們的要求:“量子至上”。
Hampel表示:“這只是意味著,在摩爾定律的道路上,量子機器比傳統半導體處理器更擅長完成特定的任務。”到目前為止,實現這一目標仍然遙不可及。
英特爾在做什麼?
由於英特爾是製造矽電晶體的先驅,因此英特爾在矽基量子計算研究方面投入巨資也就不足為奇了。
英特爾銷售與營銷集團副Quattroporte兼英國區總經理Adrian Criddle表示:“除了投資擴大需要在極低溫度下儲存的超導量子位元外,英特爾還在研究一種替代方法。替代架構基於‘自旋量子位元’,在矽片中執行。”
自旋量子位元使用微波脈衝來控制矽基器件上單個電子的自旋,英特爾最近在其最新的“世界最小的量子晶片”上使用了自旋量子位元。至關重要的是,它使用矽和現有的商業製造方法。
Criddle解釋說:“自旋量子位元可以克服超導方法帶來的一些挑戰,因為它們的物理尺寸更小,更容易微縮,而且可以在更高的溫度下工作。更重要的是,自旋量子位元處理器的設計類似於傳統的矽電晶體技術。”
然而,英特爾的自旋量子位元系統仍然只能接近絕對零度;冷計算將與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密切相關。與此同時,IBM有一個50位元的處理器Q,而谷歌量子AI實驗室有72位元的Bristlecone處理器。
石墨烯和碳奈米管怎麼樣?
這些所謂的神奇材料有朝一日可能會取代矽。Doran說:“它們現有的電氣、機械和熱學特性遠遠超出了矽基器件所能達到的水平。”然而他警告說,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準備好迎接黃金時代。
他說:“矽基器件經過了幾十年的改進,並隨著相關製造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石墨烯和碳奈米管仍處於這一旅程的起點,如果它們要在未來取代矽,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製造工具仍然需要開發。”
無論其他材料的前景如何,我們現在正處於原子時代。Harold說:“每個人都在考慮原子。我們的進展現在已經到了單個原子計數的階段,甚至儲存正在尋找在原子水平上工作的方法——IBM已經展示了在單個原子上儲存資料的可能途徑。”今天,建立1或0,即用來儲存資料的二進位制數字,需要10萬個原子。
然而,這裡有一個問題。Harold補充說:“作為儲存或傳輸資訊的手段,原子本質上不太穩定,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邏輯來糾正錯誤。”因此,未來的計算機系統很可能是各種技術的疊加,每一種技術都是為了彌補另一種技術的缺點。
因此,沒有哪個答案可以將矽的壽命延長到下一個計算時代。化合物半導體、量子計算和冷計算都有可能在研發中發揮重要作用。計算機的未來很可能會出現機器的層級結構,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知道明天的計算機會是什麼樣子。
Hampel表示:“雖然摩爾定律將會終結,但指數計算能力的長期和持久趨勢很可能不會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