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研
-
2 # 麻袋影片
其實講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會想起另一個人——樂進。因為無論是在《三國演義》裡面還是《三國志》裡面,有很多戰役他們都是併肩子上的。相對來說,樂進以勇猛聞名,李典以智謀見長,這一對搭檔,可以說是相當完美的。
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東漢末年名將。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鉅野)人。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時去世。魏文帝詞條曹丕繼位後追諡號為愍侯。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衛國(今河南清豐)人,東漢末年名將。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功無數。
個人感覺,《三國演義》裡面的李典,在性格上不如《三國志》裡的李典,或許是篇幅太少。
演義裡李典成為了和樂進一樣在曹老闆開張不久便來投的大漢,完全沒交代李典身後代表著乘氏縣李氏族人的背景。由於省掉了李乾和李整,李典在呂布入侵兗州時代表李家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削弱了。
李典年少時喜歡讀書,不喜歡征戰,最喜歡讀的是《春秋左氏傳》,還對很多典籍有所涉略,可謂飽讀詩書。李典的伯父李乾,是當地的豪強,門下有食客幾千人,李乾帶領這些人投靠曹操,在壽張擊敗了黃巾軍,又和曹操一起攻打袁術詞條,討伐徐州。
又出錢又出人,李典詞條在曹操早期之時可謂是功不可沒。然而還是那句話,李典被“演義”削弱過多了。
所以看演義,直到逍遙津之前,李典的形象就只有一個:曹老闆帶領一群猛將進攻了某地,出席的將領有:夏侯某、曹某、張某、樂某、李典以及其他諸多將領。沒有獨自帶兵出征的樣子,還不如剛投降不久的徐晃,能帶著史渙到處遊擊幾次。不過,李典的智商和指揮風格還不錯,新野黑鍋俠是曹仁詞條,博望坡黑鍋俠是夏侯惇,兩次李典都恰好帶著保留意見存在於戰場,倒是顯示了他沉著穩重。
202年,夏侯淳與李典等人奉命抗擊劉備。劉備燒掉陣營撤退,夏侯淳見狀立即追擊,李典勸他說:“敵人突然撤退,定然有詐。且道路險阻,不能追擊。”但是夏侯淳不聽,執意帶隊追擊,而李典則留守於後。夏侯淳一路追擊過去,果然就遭到了劉備軍隊的埋伏,戰況危急。李典早有所料,帶著兵趕來救援,劉備見此才退兵而去。
這裡足見李典確實是有一定謀略的將軍。雖然李典的作用在“演義”中被削弱,不過他和張遼不和倒是符合史實。
《三國志 李典傳》明確的記載了:“進、典、遼皆素不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樂進、李典和張遼詞條向來都合不來。那麼一向以善於用人著稱的曹操難道就看不出來這三人的矛盾嗎?事實上正是這樣的安排我們才可以看出曹操用人的高明之處。
進、典、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三國志 李典傳》
從這裡也正是看出了曹操用人的高明之處,樂進、張遼、李典三人不和,但是這裡面李典卻是個有長者之風的人。曹操正是看中了李典身上的品質,才得以放心讓這三人一同鎮守在合肥。而他安排李典隨同張遼出戰,也是看出了李典是個不會以私廢公的人,這樣的人在危急時候是能派上作用的。
因此,李典在曹營中是位足夠優秀的將領。
-
3 # 大愛中國書畫
李典,字曼成。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鉅野)人。生於興平二年(公元194年),卒於建安十四年(公元229年)。史載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與高貴儒雅,尊重博學之士。
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去世。魏文帝繼位後追號愍侯。智謀:能識破徐庶、諸葛亮之計。1、在樊城之戰,卻說曹仁輸了一陣,方信李典之言;因復請典商議,言:“劉備軍中必有能者,吾陣竟為所破。
”李典曰:“吾雖在此,甚憂樊城。”曹仁曰:“今晚去劫寨。如得勝,再作計議;如不勝,便退軍回樊城。 ”李典曰:“不可。劉備必有準備。”仁曰:“若如此多疑,何以用兵!”遂不聽李典之言。
而後曹仁丟失樊城。曹仁若聽李典之言,怎會中徐庶之計!2、還有在博望坡之戰夏侯敦只顧趕殺敵軍。于禁、李典趕到窄狹處,兩邊都是蘆葦。典謂禁曰:“欺敵者必敗。南道路狹,山川相逼。 樹木叢雜,倘彼用火攻,奈何?”禁曰:“君言是也。
吾當往前為都督言之;君可止住後軍。”李典便勒回馬,大叫:“後軍慢行。" 二、武藝:與關、張、趙交手皆可全身而退。 1、曹操曾說過:“張遼、許褚、李典、樂進,勇不可當,雖岑彭、馬武不及也。”可見李典是一員猛將。
至少在曹操眼中不比許褚、張遼、樂進要差。 2、在樊城之戰中曹仁命李典出陣,與趙雲交鋒。約戰十數合,李典料敵不過,撥馬回陣。李典能與趙雲交馬十數合而且只是料敵不過,而不是招數上的失敗。
這點比起于禁八、九合敗馬超就要強的多! 3、樊城中計後,說岸上一彪軍殺到:為首大將,乃張飛也。曹軍死戰,李典保護曹仁下船渡河。 在全軍大敗的情況下李典猶能與猛將張飛交戰並救曹仁過河可見李典武藝與張飛相差不遠。
4、博望坡之戰曹軍敗退時且說李典見勢頭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時,火光中一軍攔住。當先大將,乃關羽也。李典縱馬混戰,奪路而走。此戰李典在孤身一人士氣低落情況,且在狹窄的博望坡中,能從關羽身旁殺出,足以見其混戰能力極強而在逍遙津之戰時,張遼、李典、樂進三人素不睦。
遼恐其不從,李典慨然而其曰:“將軍如此,典豈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願聽指揮。”於是李典與張遼、樂進在逍遙津大破孫權。李典在關鍵時刻,能以公費私,足見其大義也! 可惜李典生於174年,亡於209年,年僅三十六歲。
在曹營諸將中李典最年輕可惜卻英年早逝。 李典年少好學,博覽群書,有才華。 父親李乾,早期跟隨曹操破黃巾,擊袁術。呂布突襲兗州的時候,曹操派李乾回老家乘氏安撫民眾。李乾手下有幾千家賓客,當然是呂布拉攏的物件。
就派出薛蘭李封試圖招降李乾,李乾不從,遂為薛李二人所殺。當時的兵馬是父死子繼,李乾死後,李典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其父所率領的數千部曲的領袖。 曹操也許在當時就已經看出了李典的才華,令李典整理軍隊,和曹操一起攻擊薛蘭,李封。
大破薛李的軍隊,並擊退呂布的援軍。後因跟隨曹操平定兗州有功,任中郎將,離狐太守。當時李典最多隻有十六歲(殺薛李時是195年,逍遙津戰役是215年,李典死時36歲,即使逍遙津戰役後馬上就死,他當中郎將的時候也最多隻有16歲)。
即得此高位,可以推斷出所立功並不小。 後曹操攻擊袁譚袁尚,李典和程昱負責運軍糧,當時走的是水路。袁尚既派高幹率軍駐守在河上斷絕水道。運輸隊不得過,曹操對此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讓李典水路走不通就走陸路。
高幹大概是看到對面的只是曹軍的運輸隊,沒有放在眼裡,又有地利,防備比較鬆懈。 李典由此看出了敵軍有可乘之機,認為敵軍自峙地利,防守鬆懈,裝備少,攻之必破。說服程昱及其他將領渡河進擊高幹,大破之,打通了通往曹軍主力的水路。
按年份算,當時李典也就是二十出頭一點,有此膽色,有此敏銳的觀察力,可以說已是良將之才,在演義中有一場著名的博望坡戰役,而歷史上確實是有這麼一場作為原型的戰役,不過主角並非諸葛亮,而是劉備,這場戰役裡面獲勝的是劉備軍。
但可以說,如果領兵的是李典而不是夏侯淳,獲勝的也許是曹軍。劉備北侵,李典跟隨夏侯淳對付劉備。劉備見大軍到,遂把軍營燒掉退兵。夏侯淳領兵追襲,李典看出其中有詐,勸道:“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夏侯淳以及曹營裡著名的另一位智將於禁卻都看不出如此淺顯的道理,想是恃著兵多,以為可以用大石壓死蟹的方式把劉備軍打垮,傻乎乎的就猛追了下去。 於是毫無懸念的就中了埋伏,最後還是李典帶著兵去把夏侯淳救出來。
其實講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會想起另一個人----樂進。因為無論是在三國演義裡面還是三國志裡面,有很多戰役他們都是併肩子上的。相對來說,樂進以勇猛聞名,李典以智謀見長,這一對搭檔,可以說是相當完美的。
在曹操軍攻擊烏丸的時候,高幹叛變,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這對搭檔第一次有記載的合作,曹操派李樂二人攻擊高幹,二人包圍壺關城直至十一月曹操親自出陣。 第二年八月,這對搭檔再度出擊,東征海賊管承,大破之,管承逃入海島。
由於數次立功,李典升遷為捕虜將軍,後遷破虜將軍。 到後期,李典被曹操派到合肥,與張遼,樂進一起率七千多人鎮守合肥,防禦孫權,曹操自己就跑去了打張魯。老實說這七千多人實在是少了點,也太看不起東吳的實力了,以這三人的身價和東吳的威脅少說也得給個三五萬的。
大概曹操是想著自己剛剛攻打完孫權,孫權不敢妄動的原因吧。可惜曹操前腳剛走,孫權後面立馬拉了十萬人就把合肥給圍了。 面對此危機,張遼認為等得援軍到,合肥也守不住了,應該主動出擊。
雖然李,樂,張從來就不和(還有個于禁,張,於,樂三人互相都看對方不順眼),但李典卻沒有拘泥於私仇,慷慨激昂的說:“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他這樣說,看來仇還是挺深的)遂與張遼精選八百人,攻擊吳軍,一度逼退東吳軍。
這就是著名的逍遙津之戰,這一戰打亂了吳軍的陣腳,大長了魏軍士氣。吳軍圍城十餘日,見沒有破城的機會,只有撤走。當然這場仗首功應歸在戰鬥中勇猛無匹的張遼,但同樣不計前嫌出戰的李典也同樣功不可沒。很可惜的是,這樣的將才卻英年早逝,三十六歲就死了。否則他的成就必不低於他的好搭檔樂進。 他的功績也受到了領導者的肯定,曹芳做皇帝的時候在曹操的宗廟裡面留了一個位置給李典,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績
-
4 # 高分影視基地
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曹操麾下將領。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鉅野)人。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與高貴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追諡號為愍侯。人物生平少年成名李典年少時好學,不喜歡讀兵法,於是拜師讀《春秋左氏傳》,
由此,對於李典來說,36歲就去世,可以說是英年早逝的。而正是因為英年早逝,李典的戰功可能有所不足,至少不如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等曹魏將領。在此基礎上,李典最後的官職只是“破虜將軍”,在漢末三國時期,“破虜將軍”屬於雜號將軍的範圍。在武將官職的排序上,雜號將軍是官職和地位都相對較低的武將。所以,對於李典來說,因為官至破虜將軍,所以在武將官職上比不上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蜀漢五虎上將中的趙雲,在很長時間內也是“雜號將軍”。不過,因為後期的戰功和資歷,趙雲逐漸升遷為徵南將軍、鎮東將軍,這也是其能夠進入蜀漢五虎上將的重要原因。和趙雲相對應的是,李典如果沒有在36歲就去世的話,並且能夠在後期繼續立功的話,也存在進入曹魏五子良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李典年少時好學,不愛好征戰,於是拜師讀《春秋左氏傳》,熟讀各種書籍。更為關鍵的是,李典這位將軍還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
最後,相對於張遼、張郃、樂進、于禁、徐晃等武將,李典更像是一位儒將。對於李典來說,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而且,在李典的生涯中,多次鎮守或者安撫一方,雖然立下了不少戰功,但是,相對於戰場前線的功勞,這些功績就不是那麼明顯,加上李典的謙讓性格,促使李典的戰績不是非常奪目。比如在合肥之戰中,李典坐鎮合肥,而張遼率軍威震逍遙津,這自然讓很多人將功勞算在張遼身上了。總的來說,對於李典這位儒將,想必自己也不會在乎是否進入到曹魏“五子良將”中。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
5 # 讀書是福
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東漢末年名將。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鉅野)人。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時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追諡號為愍侯。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李典與樂進在第五回同時響應曹操的號召,前來投歸 。基本與史實相同,但在合肥之戰與史實不相同。張遼,樂進,李典三人在合肥守城,孫權率軍攻打。曹操派人送"賊來乃發"四字的木匣到合肥給三人,如果孫權十萬大軍來就開啟。張遼開啟一看,裡面寫著:"如果孫權將至,張遼將軍、李典將軍出戰,樂進將軍守城"。張遼將紙條給李典,樂進觀看,張遼打算出戰,但樂進見素與張遼不睦的李典默然不語,便對張遼說:"敵眾我寡,難以迎敵,應該堅守。"張遼見此並感慨二人不顧公事打算獨自出戰,李典頓時慷慨說道:"怎麼會因為私事而忘卻公事,願聽從指揮。"張遼大喜,讓李典埋伏在逍遙津,等吳軍過小師橋來攻打合肥,自己與樂進一起對抗,而李典拆小師橋。拆橋過後,李典帶領軍隊匯合張遼、樂進二人,合擊孫權,最後大敗孫權軍 。
-
6 # 不沉的經遠
演義裡李典是最早跟隨曹操的武將之一,在書中他官職和樂進、張遼等人相當,武藝也接近張樂二人。
在《三國演義》裡,曹操逃離洛陽,起兵反董卓招募士兵時,李典就率眾來投奔,和樂進、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一起成為曹操最早的大將之一。李典剛跟隨曹操時,和樂進一樣擔任帳前吏,此後隨著曹操地位提升,李典地位也是日益高漲。
到逍遙津之戰時,李典和樂進、張遼一起守合肥。書中沒提他這個時候是啥官職,不過按照正史記載,此時他是破虜將軍,和張遼的蕩寇將軍、樂進的折衝將軍一樣,都是雜號將軍,基本相當。不過李典死的比較早,36歲就去世了,所以張遼和樂進後來的官職超過了李典。
李典在書中的武藝也不錯,一合生擒過黃巾軍賊首黃劭,射殺了吳將宋謙。而在曹仁攻打新野之戰時,李典還和趙雲交過手。此戰兩人打了十幾個回合以後,李典自覺不是對手,於是主動退走。李典既然只是感覺打不過,那麼說明此時他還能打一打,應該可以堅持二十合左右。
而趙雲在穰山之戰力敵許褚、李典、于禁以後再戰張郃,還是可以三十幾合取勝,顯然體力完好時擊敗張郃會更快。結合在潼關和趙雲武藝相近的馬超擊敗張郃只用了二十合看,李典這個表現保守估計也是接近張郃了,即使不如,也相差不遠。
-
7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喜歡讀三國的朋友們可以發現,魏蜀吳三方的武將特點很不相同。
吳國出帥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些人,領兵打仗,運籌帷幄都是好手,但東吳上陣單挑的猛將極度缺乏,能拿得出手的很少,也就是太史慈、甘寧、淩統這幾個,其他大多數都是“戰不三合”的水準。
蜀軍出猛將,比如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哪一個都是超級猛將,武藝高強,威震敵膽,後來還有李嚴、魏延、關平、姜維、關興、張苞等等,武藝都是相當不錯的。
曹魏比較均衡,有猛將如典韋、許禇、龐德,有帥才如張遼、曹仁,還尤其出將才,很多將領都具備智勇雙全的才能,能領兵,也能單挑,比如張郃、夏侯淵、徐晃、曹彰等等。
李典也不錯,他就可以算得上是智勇雙全了。李典是最早追隨曹操的一批人,當時曹操在陳留縣樹起“忠義”大旗(和水泊梁山的宋江一樣),招兵買馬,延攬人才。山陽人李典就慕名而來,曹操“留為帳前吏”。李典隨曹操參加過諸侯會盟討董,也是老資格的隊員。
一、看一下李典的任職履歷
在與呂布的作戰中,平復兗州諸縣,因功遷為青州刺史;後任職潁陰令,軍銜為中郎將;再遷為離狐太守;擊敗袁紹後,軍銜升為裨將軍;攻打鄴城,平定高幹,擊敗管承,軍銜升為捕虜將軍,封爵為都亭侯;赤壁之戰後,升遷為破虜將軍,與張遼、樂進一齊守禦合肥。後來年僅36歲去世,所以說,李典生前最高的職位就是“破虜將軍”。
二、再看看李典的戰績
1.羊山之戰,奮勇突入陣中,活擒黃巾軍將領黃劭;
2.兗州之戰,守住城門,呂布麾下薛蘭不敢入城,逃走;
3.濮陽之戰,李典參與六將圍毆呂布的戰鬥;
3.穰山之戰,李典、于禁左右包抄,包圍趙雲,被趙雲殺出重圍;
3.新野之戰,上陣單挑趙雲,戰十數合,自知不敵,敗陣而逃;
4.博望坡之戰,遇關羽攔截,李典不敢應戰,拔馬而走;
5.合淝之戰,宋謙、賈華追擊樂進,李典拈弓搭箭,一箭射中宋謙心窩;
6.合淝城中亂起,李典將間諜戈定活捉。
李典6次戰鬥,4次獲取,斬敵1名,生擒2人。表現還是蠻不錯的。但大家也可以看出,在新野之戰中,李典在趙雲馬前十餘合就敗下陣去,說明他的武藝在張郃、張遼、夏侯淵之下,甚至連樂進都不如,但肯定比于禁要強。按照李典的武力值,也就算個二流戰將吧。
但李典雖然武藝不算高強,腦袋瓜子還是很精明的。新野一戰,曹將呂曠、呂翔輕敵冒進,雙雙戰死,曹仁欲去復仇,李典勸說主將曹仁按兵不動,等待主力支援:
“二將欺敵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動,申報丞相,起大兵來征剿,乃為上策。”
曹仁不聽,輕進兵敗,又想夜襲敵營,李典認為劉備必有所備,不如回軍保衛樊城,曹仁固執已見,偷襲失敗,又被抄了後路,丟失樊城。
在博望坡一戰中,又是李典首先察覺到了敵軍有詐,預計到敵人可能使用火攻計:
“南道路狹,山川相逼。樹木叢雜,倘彼用火攻,奈何?”
所以說,李典這個人謹慎心細,觀察入微,戰場感知力很強,是個領兵的將才。但很可惜,李典年紀輕輕就病逝了,使他的軍事才能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
8 # 說古明今
李典似乎是生錯了時代,如果在其它朝代,他定能夠成為驚世猛將。
三國諸侯爭霸大家知道曹操有五子良將,劉備有五虎上將,而江東也是一群才子,而往往會忽略曹操身邊的一群將軍,這些將軍雖然沒有功高蓋世,但是他們的付出為曹操做了很大的貢獻。
那麼說到統一北方,不得不說到一個人,他跟隨曹操多年,而且也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將領,被稱為“雜號將軍,”這位將領便是李典。
李典戎馬一生,與武將們格格不入
聽到“雜號將軍”這個詞,大家不禁會產生疑問,歷史上總會有這樣的將軍,其實也不難看出李典被人忘記的原因,雜號的名稱就不被大家認可,甚至世人少知都不曾提,但是李典將軍卻恰恰證明了自己,李典是曹操軍隊中重要的將軍,能稱得上將軍的並不多。史學界認為如果李典不是36歲去世的話,他還能夠為曹魏做更多的貢獻,甚至能與五子良將並齊。
李典年少時非常的愛學習,也對打仗作戰有著一定的研究,書看的多自然受益無窮。其中最愛看的書是春秋左氏傳,李典讀此書也為後來的人品打下了基礎,李典最關鍵的是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並且虛心學習,是一個非常儒雅的將士,從這一點能夠看出他是一位好學的武將,這與呂蒙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在三國時期人們非常少有儒學氣息,卻在武將身上發揚。李典稱不上猛將,但也能算文武兼備的好將軍。
張遼勇戰逍遙津,李典治理合肥更出色
李典因為謙讓的性格,所以在很多重要的作戰當中他都沒有獲得名聲,反而讓身邊的人掩蓋了他的功勞,有一點他曾經在合肥之戰中做過貢獻,他坐鎮合肥才有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雖然功勞大多數被張遼搶去,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在合肥李典為張遼做了一系列的作戰鋪墊,沒有李典在合肥的治理經驗,張遼很難能夠在逍遙津取得驚世的成就。
李典一生謹慎心細觀察入微,對於戰場上的勝敗有著很強的感知能力。
所以有一點李典出征在外大家都很放心,也能夠讓曹操高枕無憂,但可惜的是李典命運卻非常的短暫,如同流星般劃過,相比其他將軍來說有些天妒英才,所以他很多的軍事才能沒有充分的發揮,曹操年老打敗後,李典本應能在後期有所作為,但恰恰歷史的洪流掩蓋了李典。何況三國猛將輩出,而李典似乎是生錯了時代,如果在其它朝代,他定能夠成為驚世猛將。
-
9 # 大飛熊騎士
曹操手下的武將中,許褚,典韋屬於超一流高手,夏侯惇,徐晃,龐德,張遼是強一流高手,蔡陽算隱藏高手,曹洪,夏侯淵,張郃,樂進,文聘,臧霸,于禁,曹仁等等都具有一流高手的實力,所以以李典的表現,只能排在一流末了。來看看李典的主要戰績:
第一,曹操剛起兵時,樂進,李典最先投奔曹操,再加上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這是曹操最早的班底,並且參與了討董戰爭;《第五回》
第二,濮陽之戰,劉曄先告誡曹操小心陳宮埋伏之計,但是曹操不聽。李典又勸誡曹操,不要進去濮陽,讓自己先進城探探虛實,結果曹操又拒絕,於是被呂布軍埋伏;《第十二回》
第三,曹操在濮陽城中遇到埋伏,李典尋找不到曹操,卻遇到典韋,於是典韋讓李典出城找援軍,自己卻和後碰到樂進繼續殺入城裡找曹操。可見,樂進的武藝要在李典之上;
第四,曹操和黃巾軍大戰,李典趁勢殺入陣中,生擒黃巾軍首領黃邵;
第五,第二次濮陽之戰,李典和樂進,夏侯惇,夏侯淵,典韋,許褚戰退呂布;
第六,參與張遼,許褚,于禁,徐晃,樂進,夏侯淵,夏侯惇八路埋伏張飛,劉備之戰;《第二十四回》
第七,袁尚僅派五千人馬支援袁譚,半路被樂進,李典帶兵滅之;《第三十二回》
第八,樂進,李典並張燕軍一同攻高幹,被擋在壺關口;《第三十三回》
第九,新野之戰,李典和趙雲戰十數合,料之不敵而退走;隨後,李典兩次提醒曹仁,不要對劉備軍(得到單福)掉以輕心,結果被曹仁拒絕,還差點把李典斬了,後來曹仁果然軍敗,失了樊城;《第三十六回》
第十,火燒博望坡,李典最先看出地勢對曹軍不利,需要提檔火攻,可惜夏侯惇不聽李典,于禁的勸誡,於是大敗;回軍後,二人受到曹操的封賞;《第三十九回》
第十一,火燒赤壁,曹操敗退,李典雖然沒有參與阻擊淩統,甘寧,趙雲,張飛等伏兵,卻和許褚一同保護著眾謀士和曹操會合;《第五十回》
第十二,合肥之戰,張遼和太史慈單挑,李典建議樂進生擒孫權,自己卻一箭射死和樂進交戰的宋謙,孫權軍大敗;太史慈用“無間道”,讓戈定入城謀害張遼,結果被發覺,擒住戈定和反水的後槽者,就是李典;《第五十三回》
第十三,逍遙津之戰,張遼和李典原來不合,但是張遼用“公義”感化李典,於是和樂進大敗孫權軍。這一戰,張遼威震東吳,立下大功,卻離不開李典和樂進的支援;《第六十七回》
李典是最早加入曹營的,資歷很深,一開始的官職是門下吏,後來成為曹操手下重要的大將之一。不過,李典的戰鬥經驗豐富,單挑卻不是很多。但是,李典能戰武力處於上升,接近鼎峰的趙雲,數十回合能主動退卻,武力還是不錯的。另外,李典還參與六將圍攻呂布之戰,也可見李典的武藝基礎。因此,至少李典的表現超過了文聘(只和魏延交過手),于禁(八九回合敗於馬超),略低於張郃,樂進,臧霸等一流高手,差不多等於曹仁水平。而且,李典的戰績雖然少,卻能生擒一將(黃邵),射死一將(宋謙),所以,李典的武藝在一流末,戰場敏銳性卻是強一流的水平。
另外,李典是曹操所有戰將當中,除謀士之外,最有謀略的大將之一,甚至不亞於張遼。李典曾經分別給曹操,曹仁,夏侯惇不少建議,事實證明了李典的正確性,所以,李典和張遼對比,張遼更像是智勇雙全的帥才,武藝也不錯。李典的武藝不如張遼等人,但是以他的軍事謀略,才幹,更像“參謀長”一類的人才。所以,李典不屬於曹操的頂級大將,卻也是不過或缺的,戰功累累的存在。
回覆列表
李典武功並不怎麼厲害,但是他是一個非常很好的帥,才在三國之中,尤其是在衛國這邊,是獨當一面的大將軍,並不適合在站前衝鋒陷陣,而是適合真正的帶兵打仗,只要擁有好戰術必然是能夠取得勝利的。
曹丕:"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這個人的帶兵打仗能力是非常強的,非常適合用以少勝弱,曾經用800士兵就打敗了孫權的10萬大軍。在三國之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是非常默默無聞的,很多人都只注意到了劉備這些人的厲害,而忽視了曹操這邊其實能人是特別多的,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之中,把關羽和諸葛亮這些人都弄得非常的高大上,而對於魏國這些人都是批評認為他們不堪一擊,可是在真正的中國歷史上,他們卻留下了自己的一筆,用自己強大的能力最終是留下了自己的政績。
在三國的時候,李典曾經正守在合肥這個地方,而當時曹操不僅是要面對孫權的進攻,更是要面對蜀國的進攻,已經陷入了兩難的政績,他沒有辦法去幫助李典,這些人在合肥這個地方的話是非常空虛的,但是又非常關心曹操,下了命令讓他們一定要守住,很多人見到這樣的事情就感到非常的悲哀,用800計程車兵怎麼能夠抵擋住10萬的進攻呢?更別說最後是打敗了10萬的進攻。
可是李典最終是成功了,雖然對面是有著五國的孫權,這麼厲害的英雄人物,手底下更是擁有很多非常厲害的人,但是李典雖然知道自己帶兵打仗不行,可是他把所有的權利都給交給了張遼,張遼是一個非常英雄人物,最終是在張遼的幫助下,最終是打敗了吳國,成就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一筆。
這個人自己打拼打仗還是可以的,尤其是他能夠把自己的權利能夠讓給自己曾經有矛盾的張遼,這個心胸的話都能夠和曹操相比了,在三國之中誰能夠擁有這麼大的度量呢?
最後他們完成了曹操的任務,並且差點讓孫權都留在了這個地方,這個就算是換做了,關羽和諸葛亮加起來都沒有他這一個人厲害。
這樣的英雄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你認為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