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沒有初唐四傑,也還有個杜甫平分秋色,再者詩鬼李賀也算得上驚才絕豔。李白是不是佔了題材優勢,浪漫主義在中國如此現實的語境下,才更為士大夫尊崇?
97
回覆列表
  • 1 # 頭頂一片天o_O

    唐朝之盛,不僅盛於文學發展,更盛在士農工商,盛在財貨甲兵,李白在文學上的造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於國於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功績,面對亂世,反而有點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意思,筆下有千言,胸中無一策,一生求仕不得意,唯有寄情於飲酒作詩抒發情懷,繡口一吐,半個盛唐,難免有些空洞。以上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 2 # 六甲番人

    余光中的現代詩《尋李白》有名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有人認為如此形容李白,言過其實了。

    實際上,如果單指盛唐,單指詩歌成就,單指對民眾的影響,這首詩是恰當的。

    文學史一般將唐代開元年間定義為盛唐,其間,詩星璀璨,著名詩人就有李白、王維﹑孟浩然﹑杜甫﹑高適﹑岑參等,但李白無疑是其中最耀眼奪目的一顆超新星。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其詩謳歌美麗的自然景觀,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其中,他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筆法多端,其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

    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的詩歌對後代詩歌的創作和傳播影響深遠。很多著名詩人包括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曾學習李詩。

    而直至今天,每個華人或多或少,都會幾句李白的詩,可以說,他代表盛唐詩人影響了華人一千多年。

    余光中的《尋李白》,雖有詩歌表現的誇張成分,但如從今日一位普通華人的角度仰視李白,‘’李白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並不過分。

  • 3 # 虎媒天下

    不過份啊。以盛唐傑出者王孟高岑以及王昌齡而言,王孟五律略強於太白,五絕伯仲。高岑歌行差太白遠矣,少伯七絕與太白並爽。當時杜甫無名之輩,工部七十餘年後為元稹所重,名聲始起。所以若以盛唐人的眼光來看,太白佔半個盛唐詩壇並不過份。當然,以唐後人來看,過譽了,可當三分之一。

  • 4 # 廖偉棠

    這句誇張且矯情的話,其實是一句現代詩,出自余光中的早年作品《尋李白》,全詩頗長,混雜著人云亦云的許多李白逸事、並參考了杜甫寫給李白的詩的詩意,是一首匠氣十足的作品。和“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相關的是這一段:

    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

    而今,果然你失了蹤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既然是以詩論詩人,就不當得文學評論來看。就從這首詩裡大量引用杜甫的典故來看,這個盛唐起碼有另一半屬於杜甫。李白飄逸丶杜甫沉重,一仙一史,這是古來有之的定見,學界的重杜輕李與民間的愛李畏杜恰成有趣的互證。其實知詩者便知不然,學術大師顧隨先生就曾指出:“太白飛而能沉,老杜沉而能飛。”(《中國古典詩詞感發筆記》)。

    但這種民間定見,恰好與大家對盛唐的想像相符合,你看徐克的一系列盛唐背景的電影,盡是李白式的堂皇、開闊、飛動、變幻之感。所以以李白指代盛唐也就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做法,余光中作為學者型詩人,也不能免俗,可惜。

    當今之世,世俗對李白那樣的一個浪漫化的詩人形像之期許更甚,世人希望李白成為的那個李白,比李白更李白;世人希望詩人成為的那個詩人,顛倒夢想,必須有電視劇一般的悲情。

    實際上王維之從容悠遊、貴族氣質,在那個時代也許更代表盛唐,而杜甫寫出唐朝由盛而衰的種種變態,在他的主題極其豐富的詩裡,我們可以展讀大唐各族各華胄草民的命運波潏,彼時“天下”之意氣湧於今天心胸,“天下”圖景也以無窮細節在我們視野中構現。又怎能不說杜甫詩裡的盛唐是一個更為真實的唐?

    圖為今人想象之李杜

  • 5 # 半卷

    簡單說,某種意義上並沒有,以下內容比較多,請慎重閱讀。

    談到李白,大家都會想到余光中的《尋李白》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那麼,李白到底符不符合這個說法呢?

    正好在複習文學史,準備考研專業課。我順道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水平還太菜了點。簡單說幾句吧!(字數看起來一點也不會少)

    談他的詩歌的偉大,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論述:題材,體裁,藝術手法,他人評價等。

    李白詩歌題材廣泛,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歌詠奮發有為的積極用事精神。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

    ②諷刺,鞭撻醜惡事物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④表現不受名教束縛的叛逆,反抗精神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⑤愛國主義精神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虎變鼠”

    ⑥歌詠祖國山川(這個義務教育階段學的最多,不舉例了)

    ⑦婦女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扯一個題外話,長幹裡貌似在南京)

    李白友情的詩歌在知乎上已經被玩壞了吧……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李白詩歌的體裁問題

    大家都知道李白樂府和古體詩寫得好,古體詩沒有近體詩那麼嚴格的束縛,恰巧李白是天馬行空想象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確實不錯。但是,也不應該忽略他的七絕詩。清代宋犖《漫堂說詩》稱:“三唐七絕,並堪不朽,太白、龍標,絕倫逸群。”這裡把七絕聖手王昌齡和李白一樣看待了。

    ❶樂府,據統計李白樂府作品約有230首,佔據他所有詩歌的四分之一。

    《蜀道難》、《烏棲曲》、《梁甫吟》、《長幹行》

    這裡面樂府有的擴充了原有的題意,有的別立新意。有的還是原有的題材。

    ❷七絕

    王世貞說過:“俱是神晶,爭勝毫釐”

    《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

    等等,不都是名篇嗎?

    ❸五言絕句

    他的作品也是獨具魅力。

    《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靜夜思》不寫了,大家都會。

    ❹古體詩

    《古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書雲》

    ❺律詩

    《渡荊門送別》、《夜泊牛渚懷古》

    話說有一個問題,三五七言這種詩是李白(有爭議)確立的,筆者挺喜歡的,既像詩,又像詞。

    ……好累,碼字好不容易

    藝術特色

    1.強烈的主觀色彩,抒發了自我個性。李白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事件進行描述。氣勢奔放,一氣呵成。如“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而上九萬里”

    “拔劍四顧心茫然”

    2.變幻莫測,隨意生髮。帶有一種隨意生髮的狂放精神。

    3.壯美與優美的意象。李白喜歡那些壯麗的景物,諸如,大鵬、巨鯨、、大江、滄海……這反映了他詩歌的氣魄宏大!而明月、白鷺、竹子等,清秀的景物也是常見諸於筆端。他的風格讓我想到兩句話“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4.清新明快的語言風格,他的詩歌真的給人以出口成章的感覺。尤其是《靜夜思》、《玉階怨》等作品。

    所謂,李白口吐出半個盛唐,我個人理解為李白的詩歌風格符合唐詩的審美正規化,這樣,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代的精氣神,反映了當時唐代士人的精神風貌。具體我們看看下面一個部分,李白經歷與盛唐時代!

    李白所在的唐代,政治清明(三省六部,科舉制)、經濟繁榮(租庸調製,曲轅犁使用、大運河溝通南北),大環境利好情況下,再加之,李白大約出生於碎葉(有爭議),受到了西域文化影響,幼年居住於蜀地,在多種不同文化薰陶下,他的豪放性格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加上唐代三教並行,儒釋道都有很大市場,李白自己也是思想複雜,一方面有儒家入世思想,另一方面,少年時期就受到了道教很深的影響,後來,他多次去深山裡隱居(當然,多半有終南捷徑之意)。

    他年輕在蜀地,似乎也是放任豪俠,有記載說 :“(李白)少任俠,手刃數人”他的詩歌《俠客行》也是寫過“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當然,唐代法律,無故殺人,不大可能安然無恙。李白也許只是想表現自己俠客的一面,所以,流傳出這樣的故事和詩歌。

    不管怎麼樣,他豪俠思想和他早年學習過縱橫術倒是挺符合他氣質。以至於,他的詩歌裡寫過很多縱橫家“酈食其”、“魯仲連”、“蘇秦”等等。我覺得最奇妙的在於,他無非是用這些人物,表達自己希望用縱橫之術出將入相,施展儒家兼濟天下的理想。當然了,順便說一句,有這方面思想,不代表真的有這方面能力,李白在詩歌上縱橫捭闔,在外交,政治上未必也都能縱橫捭闔。

    他能有這些豪俠,進取的思想,無非是唐代積極開疆拓土。你看唐代邊塞詩歌豐富,反映了唐代對外戰爭的頻繁,他個人思想,也是熔鑄於大的時代背景之下的。

    李白用“濟蒼生”“安黎明”為己任,結果,雖然被徵召入長安,卻不能委以重任,算是在朝廷只能逞筆墨之能。李白個人來說 當一個供奉翰林,其實,對他也是非常符合其個人能力了。至於他賜金放還,固然有可能真的是他得罪了權貴(諸如高力士等),但是,他這樣狂放的性格,在哪一個時代又不會得罪人呢?只有在酒精和筆墨之下,他才能真正發揮出性格里狂放不羈,慷慨激昂的情懷。

    不過,那個時代,有李林甫,楊國忠這樣的權臣,其他真才實學的人,也是很難為國貢獻自己才智的,這一點,李白倒是和同時代的知識分子產生了共鳴,再加上他的文學素養和獨特的性格,他化身成為了當時文人士大夫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代表人物。寫下來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樣懷才不遇的感慨。

    李白是極度理想與浪漫的,這讓他本身就不可能在文學、藝術領域以外更有造詣。 但,他的性格符合時代氣息,同時代大詩人杜甫也是說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更有人說他:“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而同時代的杜甫則是宋代猜得到極高的評價,可見李白出名真的很早。

    這倒是說明,李白藝術風格符合盛唐詩歌審美正規化,而杜甫則相對來說跟宋代詩歌風格範式相接近。余光中先生那句話,從這個角度上說,還是挺對的。

    順便說一段話,用朝代截斷詩歌,以此分期這是不合適的,唐詩,宋詩不應該用朝代劃分,唐代也可以有宋詩,宋代也可以有唐詩。應該更加註意詩歌風格,審美。不要說研究詩歌,就是研究歷史,恐怕歷史學家也不會武斷的用一家一姓的王朝來分期,而是根據研究事物客觀規律去分析研究。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 6 # 沉默鷹飛

    謝謝邀請。做個有趣對比,李杜並稱,杜甫的名作大多誕生在安史之亂以後,山河破碎,人世顛沛滄桑,讓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得到極大發揮,以致有詩史之稱;而李白相反,最有名的作品多數誕生在安史之亂以前,其天馬行空、自信昂揚、雄健奔放的詩風,正與盛唐氣象相互映照。李白有高適岑參的豪邁,更多了“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奔放不羈的想象;李賀有奇崛的想象,但多了刻意的雕琢,缺乏李白天熱去雕飾的自然,其詩意境偏悽清詭異,更缺乏李白“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邁與蓬勃自信;詩人皆有赤子之心,而李白可謂赤子的平方立方,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一直到臨終之前,還伸手去撈水中之月;詩人多經挫折,臨終更遭陷大獄,卻始終以大鵬自許,60歲的身體,20歲的豪情,安史之亂後的李白,心境和詩句彷彿還依稀停留在盛唐餘韻裡,他做不了詩史,無法充分反映劫後的社會百態,那是杜甫的活;李白的天真自然、天馬行空、奔放不羈、自信磅礴,在唐朝詩人裡都是獨一號的,是盛唐氣象的文化代言,更是盛唐精神的象徵。安史之亂後,這種精神與氣象一去不復返,李白也走向了自己的人生盡頭。李白的一生,正好與盛唐相始終。如果把盛唐比作中國歷史一段最意氣風發的青春期,盛唐詩人就是一群最引人注目的年輕學霸,李白,就是學霸中的NO.1。當之無愧,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 7 # 紅塵一書生

    首先,問的問題就有問題。什麼叫盛唐?四傑李賀都是什麼時候的人?以文學史來看,盛唐的代表無外乎李杜王孟高岑,但真正能體現盛唐華貴博大氣象的不過李白一人。記得有這種說法,最能代表盛唐藝術成就的,是李白詩、張旭字、公孫舞。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余光中的話沒毛病。

  • 8 # 潘先森說

    余光中教授上下原文

    「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出自當代詩人余光中教授的作品,上文下理是:

    「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作者是當代著名詩人,不過新詩在我們的社會(海峽兩岸四地大華圈)似乎不甚流行。年青學子如果不是中學國文課的課本有選當代新詩,大部分中國讀書人對新詩都是興趣不大。

    餘氏此說,流傳不甚廣,影響不甚大。

    新詩句式自由,不限字數,甚至不限平仄韻,完全失去了中國傳統韻文的味道。對於學生和讀者來說,朗讀尚可,背誦則是一大苦差事。新詩終究是小眾文化,即是此故。不太能夠接受新詩的中國讀書人,或多會認為新詩只不過是一篇標點不清不楚而又排成每行一兩句的散文而已。

    李白與杜甫

    有唐一代詩風大盛,說到代表人物則首推「李杜」,即李白與杜甫。李杜二人分別被譽為「詩仙」與「詩聖」,此為神仙,彼為聖人,則兩人詩風的差異可見一斑。

    《新唐書.杜甫傳》:「甫……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這「李杜」的排名次序,很可能是按年齡分。中唐時代詩人元稹被認為是歷史上比較李杜二人詩作高下的第一人,有所謂李杜優劣論的爭議,不外李優、杜優和李杜齊名幾種結論,但是以揚杜抑李的結論居多。究其原因,恐怕正正是杜甫詩絕無粗製濫造,李詩則間有劣品。

    餘說以李白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是詩人誇張的筆法。

    餘說以李白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是詩人誇張的筆法。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從來不缺誇張的言語,南北朝劉宋時詩人謝靈運(385-433)曾有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謝氏明面是褒揚曹植,暗裡似是將自己一人之才,等於天下所人讀書人的總和。

    餘氏諒來支援李優說,不過若是李白口一吐是半個盛唐,杜甫又是十分盛唐之四還是五呢?盛唐詩人首推李杜,但是與李杜同時而出類拔萃的詩人一隻手的手指也數不完。他們各有所長,光芒不會被李杜二人完全掩蓋。所以餘氏詩句,只是詩人的浪漫主義主觀臆述,並無學術探討的理性在。

    對於「繡口一吐半盛唐」之說,或可借杜甫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稍作總結。

    【潘國森答】

  • 9 # 絕筆歷史

    他是百年難遇的詩仙,他一生不追求名利,他以布衣的身份藐視達官顯貴,他笑天下人,笑腐朽的統治者,他放蕩不羈的性格更像一位江湖浪子,但他秀口一張,卻是半個盛唐。

    他少年不羈,便自詡司馬相如,大言不慚道: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他少年狂妄,不拘一格,因不悅那李邕,便可放言: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他登上廬山,一望之下,便流芳千古: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他青年藐視權貴,自稱俠客,作詩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他自詡聖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他卻稱做: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在其意氣風發之際,得以當今皇帝召見,此時他卻喚作: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他邁入不惑之際,仍然是風流倜儻,醉酒當歌之時,便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對於世道人心仍然是長嘆,因而便有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一生狂妄,但卻使後人心服口服,他藐視權貴,他是位孤獨的英雄,他一掃中國古代文人的形象,他更像一位詩人中的遊俠。

  • 10 # 幻世魔王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每每讀到這簡短的詩句,腦海中便浮現出來李白那詩仙般的模樣。不得不說大家對於詩人的名號,定義是非常的準確,李白就值得用仙來形容。

    在他的詩文當中,無時無刻都透著一股仙氣,這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境界,有很多人文筆好,辭藻華麗,但是他們並不能做到這般超然脫俗的感覺!

    在這首詩當中,毫無疑問是對李白頂禮膜拜,畢竟這是一個在詩的海洋當中暢遊自如的男人。

    很多人會覺得這樣形容李白是不是有一點誇大其詞,但以李白的詩文成就,毫無疑問他配得上這樣的稱呼。

    透過朗讀這樣的詩文,你不會覺得評價有一點點名不副實,反而覺得這正是李白詩文所能體現出來的豪邁和浪漫的氣概。

    在這樣的詩文背後,你彷彿能夠看到,在一個盛唐的夜晚,一個拿著酒壺的男人,放浪形骸地訴說著自己平生的不羈。如果你能夠感受到這些,你就會覺得這句詩一點都不過分,簡直恰如其分。

  • 11 # 少衛真

    太有豪氣了,辛棄疾也不過如此。是詩就只能看他設定的場景是否把讀詩者代入其中,如此這般的豪情幹雲霄,李白本就狂放,一句千金散盡還復來,也是買的下半個盛唐的狂傲了,何況所指的是詩,說唐詩比首推李白了。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一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又何止是半個盛唐啊。如此形容精妙,對標,非李白莫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裡的隱藏配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