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麟叔帶你讀世界
-
2 # 靈仙
《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詩人盧綸的組詩作品。這六首詩透過寫將軍發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懾敵、慶功宴舞、狩獵等場面,表現了邊塞真實生動的軍旅生活與將士們英勇無畏的性格,將邊關將士英勇善戰豪情滿懷的磅礴氣勢描繪得生靈活現,躍然紙上。這組詩每一首都能獨立成章,內容豐滿,寓意雋永,氣勢雄闊
-
3 # 張G健文房
所謂塞下曲其二,應該是唐代詩人盧綸所寫: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這首詩才短短二十個字,其實詩人所引用的素材來自於司馬遷的史記: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簇,視之石也。二者幾乎字數相同,並且幾乎不用翻譯成現代漢語,如同李白的靜夜思一樣,入口即化。這就是漢語的傳承與魅力。也正因為這樣,這首詩才會被選人課本,最早讀這首詩應該是在那個時候,當時的感受肯定是對李廣將軍的射術及武力的崇拜,加上梁山好漢花榮,號稱小李廣,也推動了這種感受。
盧綸的塞下曲其三,也是有一定名氣的: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並且,更加突出了塞外的戰爭特色和邊境生活。作者當時任幕府中元帥的官,人生和仕途都極為不順, 在軍營中,他看到了遼闊邊塞景象, 對於舒展自己的情緒有著積極的作用,對身邊的將士們充滿了關懷和信任。邊塞和軍營都是特殊的場景,對於人生的過程有著特殊的意義。這種風格的詩在古詩詞,特別是唐詩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像大詩人李白,也寫過塞下曲,杜甫的前後出塞也是一樣。而所謂邊塞詩人也是一個大的群體,代表人物有: 岑參 ,高適,王昌齡,李賀等,他們作品的藝術特色鮮明有力,思想內容豐富多彩。多讀這樣的作品,可以拓展我們人生的境界, 增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氣魄。
這首詩成為了經典之作,也成為了李廣的標籤。但實際上,長大以後,對歷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李廣的另一面,反而令人唏噓不已。所謂李廣難封,才是一個立體化的將軍。最近又觀看了歷史劇《漢武大帝》,裡面對其有著全面的刻畫。最終所看到的卻是英雄氣短。這樣的具有悲劇色彩的英雄,才會更加引起我們的共鳴。司馬遷對他的評價還是中肯的,稱讚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為,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位不完美的朋友,才是值得珍惜的朋友。
-
4 # 使用者430611336529645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詩中寫到,當時天色已晚,一陣陣疾風颳來,草木為之紛披搖動,將軍很警覺,以為是老虎過來,將軍隨即搭箭開弓射箭過去,功作有力而不倉皇,到第二日清晨,將軍搜尋獵物,發現中箭者並非老虎而是蹲石,原來箭桿尾部裝臵著白色羽毛的箭,竟“沒在石稜中”,入石三分。整詩不但交代了具體時間、地點,而且還渲染出一片緊張導常的氣氛,暗示將軍是何等警惕,又是何等鎮定自若,從容不迫。體現將軍的神武自信,帶有浪漫色彩,讀來特別盡情夠味,只覺其妙,不以為非。
回覆列表
《塞下曲·其二》的原文是: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夜裡林深草密,忽然刮來一陣疾風;是猛虎吧?將軍從容不迫搭箭引弓。天明搜獵去,尋找白羽裝飾的箭桿。發現整個箭頭,深嵌入一塊石中。
《塞下曲》出自漢樂府《出塞》、《入塞》,屬於橫吹曲辭,在唐代成為新樂府辭。《塞下曲·其二》指《塞下曲》系列詩作中的第二首,王昌齡《塞下曲·其二》、盧綸《塞下曲·其二》是其中最為答出名的兩首作品。
這首詩寫將軍夜出巡邊的情形,以李廣射虎的典故描繪將軍的勇武。請兩句寫“夜引弓”,為後面的平時尋箭留下懸念。後兩句不寫是否射中目標,而寫箭竟能“沒在石稜中”,可見引弓的力度是何等的強大,顯出將軍的神勇。
本詩音韻諧和,豪放雄健,真乃千古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