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靜改變家庭親子環境

    很多孩子剛剛入園初期會產生分離焦慮情緒。表現出:哭鬧、孤獨、沉默不語或和小朋友打架等行為。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呢?又有什麼辦法呢?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環境變化,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孩子從小就和父母等家人在一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和家人。家人的照顧總是非常周到的,餓了有人喂,困了有人哄。也使得寶寶對家人產生了依賴感。而到了入園的時候環境一下子變了,老師不認識,園內生活不習慣。原來吃飯家長喂,現在吃飯自己吃。原來一個表情就有家長來迎合,現在一個表情不頂用。再加上家長突然給孩子送園一天,敏感的孩子會以為家長不要自己了。所以,種種不安全感會更加強烈,哭鬧、抗拒情緒就油然而生。

    對策:1.孩子入院前最好讓孩子上1個多月的早教,讓孩子適應一下集體生活。告訴孩子幼兒園和早教一樣的。2.特別抗拒的孩子,建議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始半天入園,然後改成整天入園。3.在孩子入院前把作息和生活習慣在家先培養好,和幼兒園一致。這樣孩子入園後會更適應園內生活。4.孩子入園時跟孩子溝通,媽媽在什麼時間來接他,而不是啥也不說就把他放在那,切記剛開始時一定準時去接。

    二、幼兒園孩子多,老師關注不到

    可以說,現在每個孩子周圍都會圍著兩三個大人,平時在家一大家子都圍著他轉。他充分的感受到了眾星捧月的存在感。而到了幼兒園,兩三個老師要同時關照二三十個孩子,老師肯定沒那麼大精力只關注一個孩子。所以,這是孩子就會產生失落感、孤獨感。這是他為了刷存在感,通用伎倆就是哭鬧、打架。

    對策:1.給他一個小任務:每個孩子內心都住著一個小英雄。在孩子入院前,可以跟孩子說,給他一個小任務。告訴他,有很多小朋友剛去幼兒園時肯定會哭、會想媽媽。所以,今天的任務是,幫助老師一起安慰哭了的小朋友。當他們的小英雄。這樣,孩子再去幼兒園時就會發現真的有小朋友想媽媽哭了。然後他的英雄主義就發揮作用。幫助老師安慰哭的小朋友。即便他自己也很想媽媽,但為了當英雄他也會先平復自己。這樣下拉,不僅孩子不哭鬧,他還有事做。老師也會更加喜歡這樣的孩子,對他關注更多。2.讓他交朋友。孩子和孩子很容易玩在一起。孩子入園時跟他說看看他能交幾個好朋友。可以和爸爸媽媽PK一下。看誰的朋友多。

    三、孩子還未建立社交能力,還需進一步學習

    進入幼兒園是獨立個體走向集體社交的一個過程。而此時,很多孩子還仍然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一下子還不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社交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學習。所以,當他們突然一下子生活在沒有爸爸媽媽幫忙處理人際關係的環境裡,他們不知所措。而只能用簡單的哭鬧、打架、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對策:1.教會孩子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比如,當孩子不高興時,可以和老師傾訴。或者暫時離開那個令自己不高興的地方。

    2.教會孩子學會一些簡單的處理問題的能力:比如,當自己也想玩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時,可以採用用另一個玩具置換,或等小朋友不想玩時自己在玩,或請求老師幫忙。

  • 2 # 曉白楊

    你好,我是一名老師,新生入園,普遍家長比孩子還緊張, 每天堅持按時送孩子入園,不要放棄,也千萬不要心軟,一定要配合老師,與老師做好溝通交流,一般小孩剛進入右右邊時都會有分離焦慮,有的小孩一個星期就會好,有的則要三四個星期才會適應。小孩在家裡的習慣儘量讓孩子帶到幼兒園,他哭你得狠著對著他,讓寶寶去依賴老師,接的時候孩子也會撒嬌哭吧?這時候也要心狠一點,嚴肅的告訴他,哭就不接他走,每個孩子適應能力不一樣,其實寶寶在班級哭久了,他會覺得其他小朋友都不哭,都在玩,他覺得哭也沒意思,自然而然就會慢慢好的,另外就是你要每天給他上學的意識,不能總是去騙他,對小孩子來說,不能做到的事就不要輕易答應,孩子的記性很好的,你要告訴他,寶寶長大了,要上幼兒園學習好多好多知識,爸爸媽媽要上班賺錢什麼什麼的等等,不用擔心,會好的。祝你的寶寶儘快適應並且喜歡上幼兒園生活

  • 3 # 公羽生活

    小孩子很小,什麼都不懂,開導教育我個人覺得次要的,主要做的事就是讓家長做什麼,孩子們做什麼,也就是說家長帶領孩子去做實際演戲,這樣孩子們會跟著大人做起來,我覺得處於那個階段的孩子們特別希望家裡大人們陪著他們玩耍的,所以大人才是真正的表率,家長們可以試試跟孩子們一起做他們喜歡的東西,從中再慢慢培養告知他們學前事物,這樣一定可以讓孩子們轉變的,謝謝!

  • 4 # 畫畫練耐心

    正常啊,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症吧。大人一下子進入一個新的集體還會不適應呢。你所能做的就是堅持把孩子送交給老師,然後頭也不回的離開,千萬別中途又去偷偷看然後還被孩子發現。也就半個月的時間,你再去幼兒園看,基本就不會有什麼哭鬧了,我家就住幼兒園旁邊,這情況年年上演著。你也不能就不讓孩子去上學啊。

  • 5 # 長風雁雲

    人小心眼不小,他用這種極端的辦法想讓父母妥協。或者他確實是反感幼兒園的生活。孩子雖小但他能聽懂父母或者老師的話。大人做到的就是要陪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告訴他雖然家裡很好,但人總要過集體生活才會長大做人做事,任何人都是一樣的。

    世界很美麗,需要透過集體生活來學習和認知。

    即便孩子反感幼兒園也一定要堅持去上,大人不能心軟。還有就是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好,可以適當照顧一下孩子,或者讓孩子在班級裡找到一個好朋友,這樣,孩子內心就會安靜很多,也有安全感。

  • 6 # 濟斐然

    我孩子上幼兒園一次也沒鬧過,只是每次都說媽媽你早點來接我。我們這的幼兒園有試園期,三到七天,半天在園,讓孩子可以有個緩衝期。孩子入園後,每次我都是很早就站在門外等他,讓他一出來就看到我。

  • 7 # 美人娛梅

    哪個孩子沒點問題,剛去幼兒園不適應了哭鬧這個不用太擔心,剛去幼兒園的孩子普遍都有這個情況,等孩子適應了就不會再哭鬧了。打小朋友這個事家長要多和孩子強調,動手打人是不好的,要引導孩子。總的說多包容,多耐心,孩子會越來越好的。

  • 8 # A自由清風

    好辦法總是可以四兩撥千斤,如果有些孩子總是“不聽話”、“不懂事”,那多半是由於家長一直在某些問題上一味使蠻力。剛入園的小朋友,是人生中面臨的第一次分離,情緒波動比較大。

  • 9 # 蝌蚪媽媽在羊村

    1:認同孩子不想去的情緒

    關於入園焦慮症,我覺得首先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它。

    畢竟對孩子而言,上幼兒園是自己一個人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少了家裡的熟悉氛圍,媽媽的陪伴,吃飯睡覺時間都變了,身心都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需要時間適應。

    當孩子用哭鬧的方式表達出內心的情緒時,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先認同他不想上幼兒園的情緒,讓他發洩出來,然後擁抱他,告訴他“我們知道他你難過和不開心”。

    2:讓孩子知道你必須要去

    認同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情緒,然後一定要有轉折:但是你必須要去!

    我們大人最好的成長方式就是直面困難,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的最好方式,也是告訴孩子真相!

    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家長就自亂陣腳,想著今天不去,明天再去。

    要知道孩子時刻在觀察大人的底線,一旦他知道可以透過哭鬧為自己爭取到今天不用上學,那明天后天他依然會用這種方式來挑戰你的底線。

    3:信任老師,做好家園配合

    樓主說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打同學,這些行為都是發生在幼兒園的,所以很有必要跟老師真誠的溝通下,把你的困惑和需求表達出來。

    父母是最瞭解孩子的人,如果你的孩子打人或者其他反常的舉動是為了引起老師注意,那家長可以告訴老師,孩子屬於慢熱行,需要老師的多肯定。

    如果是平時的行為習慣不好,那在家裡,家長可以藉助繪本《手不是用來打人》的繪本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學校,也可以請老師幫忙讓孩子知道什麼才是朋友間的友好相處,有矛盾了應該怎麼處理。

    任何時候,家長都要真誠把孩子的情緒告訴老師,老師才能給家長更好的幫助。

  • 10 # 河狸媽媽

    這個時候看著孩子哭很心疼,當時大寶是硬送進去的。一般都有這個過程,白天該送的時候送,下午放學時早點接孩子,爭取讓他放學就能馬上見到媽媽,然後晚上多陪陪孩子。等孩子適應了就好了

  • 11 # 使用者8295465520343

    孩子,忽然之間,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肯定不適應,會哭鬧的,家長,也會心痛的事情,這是孩子成長的過度期,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慢慢的來適應,這是對孩子成長的最大的幫助,家長如果順著孩子的性格,不忍心,讓她們在幼兒園,獨自一個人,這就是,弱愛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無益的事情,孩子一生中所經歷的事情很多,不是家長都會能幫助孩子的事情,家長若不早放手,只能讓孩子將來會更艱難的面對所有的事情,若想讓孩子早日成為一個更獨立自主的有用人才,家長早放手。這才是愛孩子,否則就是,坑害自己的孩子。

  • 12 # 泡沫小糖

    小孩子進入社會的第一步,難免對於家長和孩子是個小門檻。

    家長,在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一定要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再寶寶確定日期上幼兒園前一個月,最好提前讓寶寶有個心理準備。

    如果出現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這也是正常小孩反應,畢竟要離開他們熟悉的環境和家人,去一個部門不熟悉的環境,難免會心理上存在不安全感。

    家長,在陪園幾天後,一定要把握好節奏,不能因孩子哭鬧,就不送上幼兒園,這樣以後送幼兒園,會更困難。

    現在,有些早教機構,會推出適應幼兒園的課程,家長可以讓孩子先適應這種課程,這樣等上幼兒園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 13 # 有名有姓179559475

    快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多給孩子講講到學校應該的規矩和不懂規矩的害處還有在新環境應該怎樣不該怎樣及不乖的害處從心裡讓他知道道理對上學出現的問題他就知道該咋樣了就不鬧了(孩子啥都懂就看你怎麼教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一型糖尿病,不敢告訴父母,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