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重慶萬群哥

    勿迷信網際網路思維。

    今天我們把網際網路思維炒得炙手可熱,德國和日本鮮有人提起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因為網際網路就是一個工具而已,就如今天的計算機已經不能成為一門專業而已。華人民對網際網路思維已經到了迷信的程度,其實背後是投機思維,而非理性思維。

    無論網際網路多麼的發達都離不開產品和技術本身的最佳化;無論線上教育多麼被神話,都需要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的支撐;無論網際網路的風口有多大,離開了客戶需求、產品質量、購買力三個核心要素,營銷不可能成功。

    近幾年“小米模式、3W模式”讓所有人都蠢蠢欲動,要搞網際網路轉型,徹底告別傳統。但我們忘記了小米背後、3W背後還有無數個墊背的。畢竟任何一種模式的成功,是運氣、實力和土壤的綜合,規律是無聲的命令。

    如果把你的客戶定位年輕群體,定位人麼的吃穿住行等普通領域,用網際網路思維是沒有問題,但如果是在特定的領域,特定的人群都統統用網際網路改造,是不靠譜的。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我們都已經被螢幕綁架,知識的碎片化,思維也開始碎片化,系統思考和哲學層面的思考開始弱化,其實這才是重要的傾向。

    我的個人建議是思考和構架的時候最好遠離螢幕和網際網路,冷靜出精品!幹活的時候擁抱網際網路,畢竟先進的工具可以促進生產力;分享和互動的時候要用網際網路,降低溝通成本。

    從上週開始,我已經每天強制自己離開螢幕和網路2小時,讓自己沉下心來思考和學習,這2天似乎出了很多不錯的創意。

  • 2 # 思維技術

    一、網際網路思維定義

    很多時候,爭辯源於定義的不清晰。那麼這種爭辯就沒有任何意義。具體來說,是指網際網路這個技術的發展和變遷。再具體來說,就是網際網路從傳統的 PC 時代遷移到 Mobile(移動)時代,再變成電力一樣的基礎設施。技術週期(Mobile 移動)時代已到來,其起到了基礎設施的作用。移動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已經真正實現了網際網路作為基礎設施在經濟中方方面面的作用。網際網路從傳統的 PC 時代遷移到 Mobile(移動)時代,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很成熟了,資訊傳播和處理模式徹底改變了。滲透率大規模上漲。中國網際網路滲透率觸底,介入網路達到 80%。傳統的 PC 時代的權威不再, 私人定製化時代到來了。即扁平化節點化(去中心化)時代到來,自媒體時代來了,人人都是資訊傳播者, 人人都是“生產者”,人人都是資訊的幫運工,人人的價值都可以得以凸顯。考個好大學,在大公司幹過, 不一定是價值體現的唯一平臺,因為很難被人知道,也難立馬變現,價值轉化率更高了。現在一大批“普通人”也可以迅速崛起,個人價值可以很快變現,很多傳統精英已經開始失去優勢。網際網路商業邏輯的根本變成了流量獲取,參與者可以透過圈層文化,提高其信任感,提高其價值變現轉化率。

    二、網際網路思維三大特徵

    1、邊際成本不斷下降,效率越來越高;

    2、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扁平化,人們瞭解資訊的渠道更加便捷,更加多元,也更容易了。

    3、資訊越來越對稱,壟斷資訊已經不可能。

    三、網際網路的五大誤區

    誤區1.不是因為有了網際網路,才有了網際網路思維。而是因為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以及對傳統商業形態的不斷衝擊,導致了這種思維得以集中式爆發。

    誤區2.網際網路思維不是網際網路人的專利。不是因為你在網際網路公司你就具備這種網際網路思維,也不是傳統企業就沒有這種思維。網際網路思維就是一種思考方式,它不屬於哪一類人。網際網路公司出來的也有很多人不具備這種思維。

    誤區3.網際網路思維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它只是一種思考角度與方式。在網際網路思維的指導下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一下我們原有的一些商業習慣。現代社會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導致我們經常一知半解,很多人並沒有深入地理解網際網路思維,就四處挪用。

    誤區4.多數人都在用網際網路思維做營銷,而忽視了對其本質的系統思考。賣牛腩、賣煎餅果子的案例遭到大多數人吐槽之後,又有大把人用網際網路思維來包裝,賣電視、賣包子、賣衛浴、賣家居等等,話說回來,用網際網路思維做營銷,

    本身也是去博取眼球、獲得關注和流量,其實也無可厚非。但片面認為這樣就是全部,就以點概面了。

    誤區5.所謂網際網路思維更多的是針對傳統企業而言。新生代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天然就處在這個時代,受這個時代的薰染,其商業行為習慣也自然具有極強的網際網路屬性。而大量傳統企業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所以面臨著一個思維轉換的問題。

  • 3 # 單仁行

    前天在輔導一位做崗亭的學員的時候,發現他們的官網內容規劃得很好,內容性欄目除了常規的公司動態、行業資訊,還包括產品百科、常見問題、崗亭案例、客戶見證等,以及專門的影片板塊。

    這些內容由於非常注重在標題和上下文佈局長尾關鍵詞,所以為官網引來不少精準客流。

    然而仔細閱讀這些內容的時候,情況卻不容樂觀。

    基本上很多文章看似寫了不少文字,圖文排版和字型樣式也很規範,但是內容主題空洞,基本上都是在不斷重複宣講自身的各種好,可讀性並不高。

    像這樣打著資訊的旗號卻實際上沒有什麼實際價值的內容,使用者基本上來了就走,跳出率會很高。

    實際上,崗亭同學目前面臨的最大困惑就是官網流量轉化不高。

    這樣做的指導思想,是典型的流量思維。流量思維主要開始於PC網際網路時代。

    當時做網路推廣成天分析的是獲得了多少獨立IP、PV;即便推廣指標是獲取會員,那也更多是體現為一個ID賬號,而非活生生的人。

    即便純媒體性質的新媒體,也在演算法機制和運營方向上強化人的互動性。

    比如千人千面的推薦演算法,系統是提取閱讀者的個性化標籤和閱讀行為,同時又計算文章的使用者互動資料,來判斷把文章推薦給誰看,推薦多少輪,等等。所以算來算去,背後都是基於對人的行為判斷。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呼籲從事網際網路商業需要從流量思維切換為使用者思維,否則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完全缺乏競爭性。

    那麼使用者思維和流量思維表現在網路推廣中,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是立足點、出發點不同。

    以本文說到的崗亭同學的官網內容為例。

    流量思維是典型的“自我”立場。我是什麼,我要什麼,表現在內容文案都只管說我公司、我產品的各種好處。

    使用者思維顯然是以使用者需求為出發點思考問題。使用者是誰?他們喜歡什麼?痛點是什麼?等等。

    當試著從這個角度去策劃內容,就會發現,寫崗亭的長尾關鍵詞內容的時候,其實有好多素材可以寫。

    你可以告訴使用者,治安崗亭的發展趨勢,木質崗亭和其它材質崗亭相比的優點是什麼,不同型別崗亭的產品價位,選擇供應商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何養護等等。

    這樣一來,你的官網內容不只是強推銷,而是具備更多黏住使用者的有價值的內容資源,讓使用者產生好感和轉化。

    除了立足點不同,兩種思維模式直接導致使用者體驗差距巨大。

    今天的手機閱讀場景下,使用者超級沒有耐心,所以使用者體驗就被放在首位,否則分分秒秒離你而去。

    而且在社交網路背景下,幾乎每個人都是網路下的一個傳播的節點,使用者思維主導下的營銷效果,是不僅要獲取使用者,留住使用者,而且最好激發使用者主動幫你傳播和推薦,形成今天的超級使用者思維。

    再來看做崗亭的同學,他們目前的優勢是掌握了基本的SEO內容技巧,所以官網內容獲得了很多精準流量,接下來,他們需要在內容中提供真正讓使用者滿意的價值,才可能促進流量變銷量。

    比如,有個做洗地機的廠家,想要抓住“超市洗地機價格”這個詞的搜尋使用者,於是順著使用者的痛點,在文章中為客戶算了一筆賬,超市採購一臺洗地機的成本,相比每年消耗掉的清潔裝置和人工費用是多少,結論指向採購一臺洗地機更划算。

    這樣的關鍵詞內容,不僅引流,還能直接促成轉化。因為它實實在在幫助了使用者。

    總之,單純的關鍵詞流量思維如果能夠結合使用者思維,效果翻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迪剛生了小寶寶,第二天狗媽媽沒有母乳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