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語啟蒙小時光

    您好。我家寶寶也2歲多,對於寶寶的恐懼,我的做法是:首先,弄清楚寶寶恐懼什麼,因為什麼原因恐懼。第二,要感同身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與共情。比如可以告訴寶寶,媽媽知道你害怕…,因為媽媽小時候也害怕過…第三,要耐心解釋溝通。引導寶寶表達出內心的恐懼,然後耐心安撫,如果寶寶是對發生的某件事害怕,父母可以口述的形式“情景再現”,不斷重複,不斷解釋。第四,父母要多鼓勵寶寶,不要過度保護,不要嚇唬寶寶。第五,父母遇事要沉著冷靜,不要一驚一乍。如果寶寶仍然無法克服內心的恐懼,父母也不要操之過急,不要產生反感情緒,用心陪伴,用愛呵護,再加上時間的解藥,相信寶寶會克服內心恐懼,變得越來越勇敢的。希望以上回答會對您有所幫助。

  • 2 # 回族LULU愛畫畫

    我家孩子也有過這個經歷,又怕黑,又怕怪物,又怕大灰狼什麼的,沒什麼是不怕的。我就針對她害怕的東西來購買繪本,爸媽怎麼對孩子說不可怕別害怕,也決絕不了孩子心裡害怕的影像,所以繪本是最直觀的解決害怕的問題辦法。

    孩子會透過繪本中的角色和故事情節記在心裡,一但有內心波動就能想起繪本中的情節。

    比如說孩子怕黑不敢自己睡覺,我就怕不怕黑的繪本,來幫助孩子不怕黑。

    再比如孩子怕怪物,我就買的小怪物的繪本,孩子居然覺得怪物可愛要和怪物交朋友。

    多可愛的小怪物,我都想和他交朋友。

    再比如孩子怕大灰狼,我就買的大灰狼被欺負的繪本,孩子都替大灰狼無奈,可憐大灰狼。

    這是一本大灰狼被小紅帽,小羊,三隻小豬,惡整的故事書,大灰狼是可憐蟲。哈哈特別有趣,從此孩子就不怕大灰狼了。

    透過繪本解決孩子害怕的心內,不用去克服害怕,透過可愛的故事和圖畫,孩子自己就有代入感遇到害怕的也就不害怕了。所以好的有針對性的繪本是引導孩子不害怕的功臣。

  • 3 # 搞笑小蚊子

    可怕的2歲的,雖然叛逆但即使看似很勇敢,也會遇到一些新的恐懼的,比如大雨、冰雹等等。父母應該引起重視,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寶寶緩解他這種因恐懼帶來的心理壓力。那麼如何幫2歲孩子消除恐懼?

    1:讓孩子消除離開父母的恐懼。

    有的孩子一離開自己父母,就會有恐懼的心理,這主要是依戀所致,因此父母就要訓練孩子學會適應,每次媽媽離開時都要教他和媽媽道別,而且每次外出的時候,要明確地告訴寶寶,媽媽要去哪,讓孩子放心,同時說出自己回來的時間,讓孩子有所期待。

    2:注意家裡的電器噪音。

    很多孩子對家裡的電器噪音很敏感,比如吸塵器、電吹風、豆漿機、洗衣機等等都會產生比較大的噪音,擔小的孩子會比較害怕。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主動接觸這些電器,讓孩子自己開啟或者關閉,直面恐懼才能讓孩子更快的消除恐懼。

    3:消除一些打雷、防空警報等噪音的恐懼。

    有些孩子對打雷很害怕,父母應該就這個事情,先給孩子灌輸一些自然的常識,讓孩子知道打雷是屬於自然現象,而且先有閃電,然後就會出現打雷的聲音的,這樣孩子看到閃電,就可以做好聽打雷聲音的準備了,時間一長,孩子也就不會害怕了。

    4:消除怕生的恐懼。

    有些內向的孩子會怕生,見到生人就會躲在爸爸媽媽身後,特別是一些長相不好的人,當寶寶怕生時,父母不要強迫孩子與陌生人握手、打招呼,可以讓孩子保持一定距離後,再鼓勵他試著和對方溝通。這樣讓孩子慢慢的適應,就能容易消除恐懼了。

    5:消除害怕動物的恐懼。

    有些小朋友有害怕小動物的心理,比如小狗、小老鼠、小熊等,孩子看了就往後索,父母可以多帶著孩子去動物園,嘗試一點點的靠近觀察這些小動物,告訴孩子這都是比較溫順的動物,時間長了讓孩子試著摸摸他們,就能慢慢消除恐懼了。還可以讓孩子多看看一些動物的圖畫也可以。

    6:坦然接受寶寶的恐懼。

    當寶寶有恐懼的心理時,父母應該坦然接受,不要著急,或者感覺孩子太不像話,連小動物都害怕,應該理解孩子的恐懼心理。慢慢隨著年齡增長,恐懼感會慢慢的消失的。

    7:讓安慰物帶給寶寶安全感。

    如果寶寶有些恐懼感,可以晚上睡覺時讓孩子抱著安慰物睡覺,比如一些可愛的洋娃娃,或者玩具賽車,或者一些兒童故事書、故事點讀機等等。這樣孩子心理就會比較放鬆了。

  • 4 # 思源心理

    孩子恐懼的背後,其實是對世界認知的不健全,孩子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是對權力轉換的抗爭。所有父母都要清楚的認清這一點才能更好的幫孩子走出困境。同時過好父母自己的生活。

    其實在孩子出生2歲左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孩子學會走路,開始牙牙學語。這是一個孩子開始去認知了解世界的關鍵節點。在這之前寶寶吃喝拉撒全部都是靠父母。

    孩子很自然的認為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他就是小皇帝小少爺,父母就是他的僕人。

    父母也會以此為契機建立好的親子親密關係。但是兩歲以後要學會放手去培養孩子的自律獨立的能力。出人意料的是孩子從小皇帝的位置跌落時就會產生抗爭,和父母去爭奪權力。

    此時大多數家長便慌了神,不知如何去愛孩子。打罵,冷落,嫌棄,溺愛等等錯誤行為便從此時養成。為以後孩子行為異常埋下了禍根。

    其實要順利的進行角色轉換,權力的交割只需做好這三點就好了。

    第二 媽媽要和孩子從心理情感上劃出界限。媽媽要逐漸的有自己的獨立生活空間。讓寶寶學會尊重媽媽。 缺少距離缺少界限這是很多家庭的硬傷,絕不給媽寶男提供滋養的溫床。

    做媽的心得狠起來。

    第三 做父親的存在感要突出。夫妻關係在家裡的主導地位確定好。父母是核心,不可撼動的。穩定和諧的父母關係能給孩子超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呢

    下面我們具體談一個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

    就是孩子怕黑 人為什麼會怕黑呢?特別是小孩子怕黑,究其根本原因是對未知對不確定的害怕,人類因看不見而懼怕無形的事物。我們害怕黑暗中隱藏著難以知曉的危險,這是人的本能反應很正常。

    而面對孩子哭鬧害怕。很多家長反應是

    1、不關注,不關心覺得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2、嘲笑孩子膽小鬼怕事等給孩子貼標籤

    3、大吼大叫的訓斥責罵孩子

    日本作家廉田步《地鐵小銀》可以輔助我們引導孩子直面黑暗,讓孩子克服內心恐懼,勇於面對挑戰。

    《地鐵小銀》透過可愛逼真的畫面,讓孩子瞭解了地下複雜的軌道線路,以及地鐵執行的原理。同時描述了小銀一開始害怕過隧道,透過同伴的耐心講解隧道黑暗的原理和過程,到最後小銀成功克服內心的恐懼,不再害怕黑暗隧道,相比於那些什麼都不怕的完美英雄形象系列,小銀更接地氣,更容易讓孩子愛上這個不完美,但擁有勇敢努力積極向上的心態的小銀。

    《地鐵小銀》是一本能讓孩子產生共鳴的繪本,讓孩子幼小的心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是樂觀勇敢可以克服自身的弱點。但同時也給我們家長深深的上了一課,面對孩子怕黑,膽小和恐懼行為不能忽視或者置之不理。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怕黑源自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

    舉個例子一個人害怕黑,就不走夜路,早早回家

    一個人害怕被車撞,所以非常遵守校通法規不闖紅燈,所以出交通事故的機率低。

    一個人害怕違法犯罪,從不打架鬥毆,所以很少出錯。

    反過來看害怕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自我保護機制。這也是一件好事。

    孩子害怕、膽小、怕黑這是在成長過程中很正常的一件事,不用大驚小怪不要過度解讀。

    只要是害怕這件事,沒有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其實“膽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影響到孩子正常的生活啦,需要做爸媽的去採取措施應對。

    禁忌家長嚇唬孩子

    很多孩子心理陰影的原因就是家長嚇唬孩子導致的。說什麼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讓偷小孩的把你弄走,讓鬼把你抓走把你關進黑屋子。這種暗示很容易在孩子心理留下種子,讓孩子聯想恐懼。

    講故事引導寶寶學會勇敢面對恐懼,用遊戲互動讓孩子清晰的認識黑暗。

    或者在房間裡關上燈用熒光棒,玩遊戲說說心裡話。逐漸過渡孩子對黑暗的恐懼,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接受了黑暗。

    讓孩子對害怕的事多瞭解多接觸。

    大多數恐懼都源於未知,不瞭解,小孩子正是一個想象力井噴的時期,越是不熟悉的事物想象力越豐富,恐懼感越強。

    多接觸不熟悉的事物,慢慢的會發現很多有趣有意思的事,慢慢地也就會轉變觀念。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黑色來尋找光明。

  • 5 # 丁丁韓另一個我

    小孩子的恐懼一定是家長帶來的,消除的話一定是家長先改變,第一要給他足夠的安全感,第二讓他學習你的處事方式和技巧。

  • 6 # 小宇宙心理健康009

    傳統的帶領小孩 潛在讓孩子心理恐懼的問題

    有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往往會“警察來了”“天黑了有妖怪”“有貓猴”“神經病來了”“外面有瘋子”等語言哄孩子趕緊回家或睡覺,而這樣的語言或語氣下,一個2歲孩子沒有什麼認知和判斷力,就會把這些當真,時間長了也會有容易產生心理恐懼的情況。

    可以覺察下,平時帶寶寶的時候有沒有類似的方式,如果有儘量去糾正。

    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一直陪伴孩子的人 給孩子安全感

    特別小的寶寶會透過感知去體會身邊的人是否安全,所以這個階段看護孩子的人儘量不要經常變,比如今天爺爺奶奶看,明天姥姥姥爺看。儘量讓孩子有個熟悉的身影,建立一種相對穩固的安全連線,這樣寶寶就不容易每天要面對不確定的不安全因素了。特別是媽媽更能給孩子安全感。

    帶著滿滿的童心和愛 陪孩子探索真相

    如果寶寶害怕某一個場景或什麼事因,嘗試第一時間對孩子的恐懼有個及時又穩固的陪伴,這樣不至於孩子的內心要單獨面對自己以為的恐懼持續太久。比如擁抱,比如語言鼓勵,這裡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忽略或者不理睬孩子害怕的事。有些我們成人知道的孩子還沒有認知,這個時候就和寶寶一起去慢慢地探索性地去解開寶寶害怕的真相,這個需要具體場景才好比喻。

    比如小狗,有的孩子特別害怕,這個時候可以陪著孩子嘗試著摸摸小狗,再講講小狗的可愛和人類的好朋友,寶寶就可以慢慢地不怕了。當然也要跟孩子講一些安全方面,比如大人不在跟前時不要去摸小狗等。

    多鼓勵

    孩子平時做什麼,不要輕易打消她的積極性或好奇心,每做到一步就及時給與鼓勵,這樣孩子的自信心會慢慢增強,慢慢去體會到其實也沒有那麼害怕。

    比如打雷,那天小屁孩告訴我說現在不怕打雷了,是因為爺爺說了打雷的時候我們聽習慣了就不害怕了,只要不在外面或大樹底下就是安全的。這個時候就鼓勵下嗯你真棒。

    陪伴和安全感是核心,但一定不要替寶寶做,而是去鼓勵寶寶自己做。

  • 7 # 如果又怎樣

    1.讓孩子知道,恐懼是我們面對讓我們害怕的東西或人產生的正常情緒。

    3.教會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並把情緒外化:每當恐懼時告訴自己是在害怕了 然後深呼吸 用一些活動放鬆肢體的動作安撫自己的情緒 每一次害怕都是鍛鍊自己調節情緒的機會

    孩子想要嘗試克服恐懼時 多鼓勵孩子 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 8 # 瑤媽學心理

    所謂 出生牛犢不怕虎。

    在日常生活,孩子充滿了好奇心與探索欲,根本不知道“怕”怎麼寫。

    但有兩樣東西,對還沒有形成抽象思維的孩子而言,是非常害怕的。

    一、失去媽媽的愛。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可能在乎孩子優秀不優秀,但孩子只在乎我們父母愛不愛我。特別是4歲以下的孩子,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安全感。

    相反,過早離開媽媽,缺少媽媽的陪伴與迴應的孩子,是缺乏安全感,從而滋生恐懼感。

    二、恐怖的畫面

    至少10歲之前,我們不要給孩子接觸恐怖的畫面,包括圖片、影片、生活中可怕的場景。

    因為10歲前,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發育還不足,他對圖片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同時容易內化為潛意識的資訊,伴隨孩子一生。

    特別是6歲以前的孩子,他是分不清楚現實與想象的,都會認為是真的。

    有些父母,為了鍛鍊孩子的膽量,從小讓孩子看恐怖片(鬼片、殭屍片)。這是不瞭解孩子心理發展的非常愚蠢的行為。不但不能鍛鍊孩子的膽量,而是直接把孩子嚇破膽。

    只要相同情景出現(比如天黑),就處於萬分恐懼狀態,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根本就沒辦法克服。

    我身邊就發生過這樣的案例:

    對方孩子比我家孩子大,但是一到晚上,孩子不敢一個人睡覺,也不能關燈睡覺,一定要睡在兩個人中間才能勉強睡著。

    而我孩子從小沒有接觸過恐懼的畫面,可以一個人關燈安心睡覺。

    所以,對一個2歲多的孩子而言,如果他有恐懼感。

    首先去了解孩子到底經歷了什麼,讓他產生恐懼感的。第一,如果是父母的原因,特別是媽媽的原因,那就做三點:1.讓自己的情緒穩定,最好是平靜或喜悅的狀態。2.多些陪伴、欣賞、讚美3.多些擁抱、撫摸4.如果要離開,不要欺騙孩子,即使孩子哭,也要讓他知道你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回來。哭只是他面對分離的一種應對方式而已。慢慢的他就會信任你,找到更加好的應對方式。這樣能慢慢給孩子帶去安全感。舉個我的孩子的例子:

    曾經2歲時,我上班,孩子由保姆帶(晚上跟我)。

    後來3歲我自己帶時,孩子就極度缺乏安全感。剛開始的寸步不離,到後面的不離開視線,但是我每次離開都會和他說實話,漸漸的,孩子就習慣了。

    再後來我說離開時,他就會問我,“要多久”,我會如實回答,然後他就能照顧好自己。那個時候才4、5歲。

    所以,父母的養育方式很重要。第二,如果孩子恐懼的原因是畫面引起的。

    那麼,就需要媽媽學會講故事,將恐怖的畫面變成一種遊戲,或其他的,替代孩子心中的不好的畫面。

    我女兒4歲時,有一天晚上,突然不敢一個人睡覺,也不敢關燈,還讓我關門。後來瞭解到,她在看小影片時,不小心翻到一個恐懼的畫面,然後就嚇到了,還不敢和我說,我再三溫和詢問下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我的做法是:1.認同她的恐懼,做到共情。2.引導他看到手機影片是如何製作的,給她一個合理的解釋,讓她看片花,製作過程,看電腦特技的前後變化,告訴她,世界上沒有這個怪物,都是電腦製作的,都是假的。3.陪伴,用時間去淡化。

    每次她害怕,我就重複前面三步,沒過多久,孩子就忘了這個事情,偶爾想起來,也不那麼害怕了,大概過了一個月,孩子又恢復能關燈獨自睡覺了^_^

  • 9 # 小兮媽愛分享

    您這個問題很有典型性!恐懼之於孩子,就如壓力之於成人,一個道理。恐懼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感受,無需克服,我們需要做的是教娃面對。

    首先我們要明確,恐懼心理從孩子出生就有,他們有害怕的權力

    大人都會有恐懼的心理,更何況小孩子了。當他們還是胎寶寶時,待在溫暖黑暗的子宮裡,待了9個月,突然間降臨世上,失去了溫暖的感覺,冰冷又刺眼,還有一堆“怪獸”圍著,能不怕嗎?因此小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個感受就是恐懼,跟其他喜怒哀樂的感受一樣,再正常不過。

    小孩子的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會經歷很多恐懼:

    0-1歲時,會害怕陌生的東西,陌生人,噪聲,怕分離等;1-4歲時,會害怕動物,怕黑,怕一個人待著,怕打雷、閃電等;4-6歲時,會害怕幻想出來的東西,如鬼怪、小偷、壞蛋等

    就像我家寶寶,現在快2歲,怕過的東西有很多,外面汽車的聲音、突然的關門聲、打雷閃電的聲音、沒見過的大灰狼、煙霧報警器的聲音、小螞蟻……

    寶寶們害怕這麼多其實跟他們的認知水平有很大的關聯,對未知不瞭解的事物抱有恐懼也是人的天性。

    那如何教寶寶直面恐懼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一、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放鬆盡情地跟寶寶談論他所恐懼的事物

    舉一個我家寶寶真切的例子吧。我家寶寶被嚇到最慘的一次是她剛一歲半不久,當時正在聚精會神地玩小廚房時,我家的煙霧報警器突然抽風似地鳴叫起來,聲音非常尖銳。當時是孩子爸爸在陪著,我在衛生間。就聽到寶寶突然地尖叫大哭,然後就是砰砰砰撞東西的聲音。我當時心裡非常著急,趕緊出來看,這時寶寶已經在爸爸懷裡了,頭深深埋在爸爸懷裡,渾身顫抖,滿臉淚水,臉蛋都是紅的。我輕輕拍著她的後背問剛才撞東西的聲音怎麼回事。爸爸說是她當時嚇得太狠了一個勁地要往圍欄的洞裡鑽(當時爸爸在圍欄裡坐著,她的小廚房在圍欄外)。可見這小娃被嚇得有多慘!

    我們當時就先抱著她安撫,等她情緒完全平靜下來後,跟她聊天。告訴她剛才響的是我們家的煙霧報警器,快沒電了要提醒我們才響的,一點都不嚇人。然後當著她的面讓爸爸用手摸,然後我又踩著椅子伸手把報警器摸了個兩分鐘,告訴她媽媽檢查一下,你看,摸這麼久都沒事。她看著我們都摸來摸去的沒問題,也放鬆了警惕。然後我趁機讓爸爸給她舉高高(她平時很喜歡這個專案),告訴她小寶寶也可以摸到噢,寶寶也試一試。就讓爸爸舉著她也摸了一下,她發現沒問題,就笑眯眯了。

    在那之後的一個星期裡,我們不斷重複把她舉高高讓她摸煙霧報警器的行為,以至於她每天等到爸爸下班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爸爸抱著摸煙霧報警器。可見她已經放下了對這個事物的恐懼。

    二、父母的表現是孩子最直接的參照,做好孩子的定心丸

    比如,我非常害怕各種軟體類動物,各種小蟲子、蚯蚓、蛇、蠶等等。現實生活見到我一定會尖叫的那種,在書本上看到圖也會感覺頭皮發麻很噁心。但是,陪娃玩小動物的貼紙書時,書裡就有很多這些動物。天知道我是保持了怎樣的忍耐來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跟娃一起拿掉貼紙一起貼的,真是每一次都頭皮發麻!但是,今天下午在玩時,娃非要說一個毛毛蟲是香蕉,我……我就讓她拿著貼紙找爸爸,讓爸爸告訴她是什麼。結果我那豬隊友看到貼紙後的第一反應是:啊……你怎麼拿了個毛毛蟲,好嚇人啊…… 孩子看到爸爸這個反應,可能也開始覺得害怕,就說丟掉,然後就要丟垃圾桶。我趕緊說,沒事的,就是個小毛毛蟲,會變成蝴蝶的噢,我們來貼上吧。然後這個就這樣調整了過去,娃也沒有害怕,就繼續玩各種毛毛蟲的貼紙了……

    透過上面例子中我和我那豬隊友的反應給娃帶來的不同影響可以看出,孩子是非常依賴父母的指引的,也非常容易被父母的情緒所感染。如果我們覺得恐懼,孩子一定也會覺得恐懼,如果我們跟沒事兒人一樣談論,娃也會跟我們一樣放鬆。

    三、藉助繪本的力量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繪本,比如:《我不會害怕》、《床底下的怪物》、《寶寶不怕了》、《摩奇摩奇樹》、《我好害怕》、《討厭黑夜的席奶奶》《佛洛格嚇壞了》等等。

    繪本中的故事很容易讓孩子們產生共鳴和共情,有些透過一些搞笑的情節來化解那些看似讓人恐懼的事情。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愉快地共讀,相信一定能幫助到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治理廣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