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電商運營每天都看的是什麼資料?
2
回覆列表
  • 1 # 花和尚

    目前高票答主說“做運營十幾年,還管理13家淘寶店”,詳細講述的那些工作細節,我不禁思考:管理13家淘寶店,還特麼有時間追美工要圖?挨家店挨家店看資料?你是超人一天80個小時,還是團隊只有你和美工兩個人做這13家店啊?不論從人力成本闡述、還是從老闆管理角度,這個回答漏洞百出。

    所以,我看了這個回答,差點笑噴了,哈哈。

    作為一個淘系、京東經營十幾家店鋪的老闆,年銷售過億的階段,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我根本不用、也沒時間關心店鋪業務的實質性發展,因為三個方面:一、有管理團隊,總監、專案負責人、店長;二、上升老闆這個檔次,幾乎陪供應商、或者領導;就算輕鬆下來,也不會親力親為去下達執行面的工作。三、在這個體量下,公司團隊最少也幾十人,你們見過哪個老闆每天去基層指示某個員工去幹活的?

    哈哈,所以我才說,這個高贊回答漏洞百出,格局不高,也就忽悠下新手。

    在我公司中,高贊回答的這個崗位,只是一名普通的“店長”工作範圍;而這個“店長”,也只是一個初級運營者,偏店鋪執行方面,還不能稱之為管理者。按我曾在御泥坊打工經歷,這個崗位定性:運營主管,比助理高一級,偏向於推廣的角色。

    那麼,這個所謂的電商運營,店長的角色每天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我仍然以我公司的團隊運作,與之分享:

    1、每天晨會,培養這個崗位學會基礎管理。

    大家都知道,每家公司發展到真正十幾家店鋪,不可能還靠空降、或者老員工頂上,一是太草率、二是老員工畢竟質量不齊,所以得保證晨會的公司文化,隱喻的從中培養、發現優秀的人才。

    所以,晨會只是為了拉近大家關係的一個環節,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工作幫助;因為很大程度上,店鋪問題幾乎都是實效性解決,根本來不及上報。

    每天早上,透過“店鋪運營”總結昨日的店鋪運營情況、團隊協作情況,從中引導他如何協調、觀察基層團隊中,誰給力、誰不給力;其次,點撥他在面對店鋪資料的同時,應該從那邊下手。

    說白了,就是大方向的戰略下,把控方向,讓他根據這個方向,以自身能力去執行、去最佳化。

    2、每日的正常工作開展---日常巡店

    很多時候,運營的工作真的很簡單、也很基礎,幾乎都處於“環衛工人”性質,完全在執行面上的一些工作細節,通俗的概括,叫“日常運營工作”。

    每天大致檢查店鋪是否正常運作,我們稱之為:日常巡店,檢查是否違規、檢查熱銷產品的庫存現狀、檢查各個商鋪的促銷打折是否過期、檢查各個單品搭配套餐及關聯銷售是否合理等運營細節。

    其次,再研究資料。

    根據生意參謀或生e經的資料反饋,獲悉行業走勢、競品現狀,根據行業及對手的變化,靈活最佳化自身產品(爆款)的打法,如標題最佳化、主圖最佳化、或直通車降價與提升、又或活動申報等等。

    這個工作,在淡旺季交替、或者大型官方活動,會比較虐人,常態下大多數都在研究直通車、刷單的相關資料是否健康。

    3、協調團隊各個崗位

    對於微小型創業團隊而言,月銷20萬左右體量的店鋪,無非人員假設是這樣:老闆-店長-美工-客服-打包。根據專案的業務環節,再側重崗位人數。

    所以,對於一家13個店鋪的公司而言,作為老闆,也將面臨13個小團隊,每個團隊最少8-10人,你認為高贊回答中的水分有多深?答案顯而易見。

    做老闆,就是管人,尤其在這個體量,嚴格來說,老闆管著核心、核心管著骨幹、骨幹協調,用公司經營角度來闡述,體系運作、制度管人。

    所以,真正到了13家店鋪,年產一億的公司,如果還下至某個專案中的某個店,老闆再去指手畫腳,顯得不是一點LOW了。

    店長根據專案的推進,總監的指示下,批示某個活動或戰術的調整,每週都會有個核心目標/任務,店長及這個團隊就是完善這個任務及目標,比如店鋪主題風格設計、比如二級頁面、比如某個上新產品、比如無線端報了淘搶購活動的引導等等……

    這是非常有規劃、有計劃的分工,是提前的工作部署。

    根據上述,如果新手需要更詳細的瞭解,完全可以透過各個招聘網站,搜尋相關職務、職位要求,基本一目瞭然。再根據這些職位、職務的工作細則,找到相關的內容去參考、學習即可。

    只是,千萬帶個腦子!!!

    因為下一次,不見得還有我這樣的老賣家來指點迷津了。

    而真正的老闆、電商運營,每天做的是什麼?

    業務逐步穩定,早已過了自己苦逼打拼的階段,但面臨更大的壓力,公司發展瓶頸壓力、資金週轉壓力、社會責任等等,所以老闆更偏向於一個“社交家”。

    每天,絕多數的時間,都在陪各級領導、各個階層的大佬、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及合作伙伴在探討更深入、更密切的合作,尋求更大的發展機遇。

    誰特麼十幾個店,年產一個億,不想著更廣闊的發展、不尋求更大的機會、不解決公司現有瓶頸,每天坐在辦公室,這個老闆不是有病是什麼?

    還特麼每天親自看資料?夠了,一週看次報表足夠。

    還找運營聊天、還找員工談話?夠了,人資不是吃乾飯的。

    做老闆,就是整合資源、維繫核心層,多吹牛、多喝酒,就行了。

    所以,不要老覺得老闆容易,檯面光鮮、臺下難熬,不同層次不同煩惱。

  • 2 # 清風40925

    淘寶好幾年沒有做了,轉戰拼多多3年了,談談自己的看法吧,想到啥說啥吧。要我選擇我會選擇做多多,第一適合小賣家,第二沒有淘寶複雜,第三罰款到現在沒有一次【罰過幾次幾百塊吧,物流出問題判虛假交易了】說說自己多多的運營吧,刷單沒有去了,第一不會上評價,這個比淘寶厲害,前幾年主要低價,沒有啥說的,現在整體客單價上來了我就要主做中高階,利潤一單10塊左右,一天現在有300多單【我們類目淘寶同行30左右吧】我現在每天上午沒事,下午吃了飯看看資料,怎麼說呢,總體感覺比做淘寶好沒有那麼累【具體哪些什麼資料,對手分析我也不知道怎麼說,書讀的少講不出什麼系統的話】,我是覺得中小賣家適合多多。

  • 3 # 十九說電商

    作為運營,店鋪的所有的資料都需要去看。但是需要自己每天記錄各項維度的資料。

    一、市場總體資料

    如果你做的是標品產品市場總體資料只需要一個月記錄一次,因為變化非常的小。沒必要天天去積累資料。如果是非標品產品市場資料就要7天記錄一次,尤其是大盤流量處於上升期需要3天記錄一次,儘可能第一時間抓住市場的動態,順勢而為。

    二、店鋪總體資料

    店鋪資料包含了,流量資料、服務資料。需要透過自己的生意參謀統計到資料表格中,大致分析哪些資料出現了問題。如果每天用眼睛看看,從來不記錄不分析,那麼永遠都找不到問題所在。

    三、單品資料

    單品的資料是重點,店鋪的資料只能反映店鋪的整體問題,但是具體的問題還是要透過分析每一個單品的資料才能知道應該去處理那些內容可以提升店鋪的資料。單品的資料需要記錄流量渠道,流量渠道產生的流量的高於低,以及每個流量渠道為店鋪帶來的資料變化。

    四、推廣工具的資料

    推廣工具的資料也需要自己不斷的記錄,推廣工具在實時消耗自己的費用。如果不記錄自己的資料,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哪些消耗的錢為單品帶來了哪些意義。

    現在是資料化運營的時代,不能做一個睜眼瞎的店鋪運營者。資料才是真實的,感覺都是虛幻的,透過分析資料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才是店鋪運營的常態。

  • 4 # 司空電商會精選

    電商運營每天都看的是什麼資料?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是最具有發言權的,畢竟我做運營也有十多年了,且現在還管理著13家淘寶店鋪,不說細節(細節都是根據個人和店鋪實際情況做出調整的),但系統的一個流程工作還是有的,因此在這裡,我就將我一天的工作流程和要看的資料給大家一個展示。

    第二件事:找大佬(美工)溝通今日份的做圖工作及預計出圖時間。

    第三件事:資料分析;也就是本次問題的重點,一個運營人每天都要看的資料。

    我先說一個建議,就是大家每天在看資料的時候,最好做一個表格,將這些資料統計下來,這樣在分析的時候會更直觀看出問題所在。

    (這個表格只使用於新手運營前期,可根據個人情況做出調整,不一定非是這種一樣滴)

    那麼需要具體分析哪些資料呢?

    3個部分。

    第1個:自己店鋪的一個數據分析(需要購買生意參謀)。

    1、店鋪整體的一個數據分析;

    2、單品的一個數據分析,分主推與次推。

    注意:如果有活動的話,還要看一下活動的效果資料。

    第2個:競爭對手的資料分析(需要購買高配版生意參謀)。

    第3個:大盤資料,也就是行業資料。(生意參謀)

    主要是看大盤資料有無波動,之後針對店鋪做一個對於,看是大盤導致的店鋪波動,還是隻有自己店鋪有波動,如果是後者,那麼就要仔細找找原因了。其次是要看最近有沒有增長幅度很大的產品,尋找商機。

    第四件事:運營人的一個基本操作(這也是我們運營人要看的資料)。

    1、有訂單就安排發貨;

    2、有未付款的就安排客服催付;

    3、有差評/退換貨情況就安排客服聯絡買家協商;

    ......

    ......午飯過後。

    第五件事:找大佬(美工)要圖。

    還沒做出來,就要開始催了,因為你不知道是不是一做出來,你就會滿意,所以你要給美工留一個可以修改的時間,也給自己留一份餘地,否則你今天就絕對會加班。

    (注:如果圖要修改的話,不要光等著,應該接著做下面事,否則你依然會加班。)

    第六件事:檢視推廣渠道內的資料。

    例如:我們有開直通車,那麼我們就要看看直通車裡面的錢還夠不夠;創意資料表現怎麼樣,是否需要更換,地理分佈是否需要調整等等。

    第七件事:資料分析。同樣,要看自己店鋪的資料,也要看競爭對手和大盤的資料。

    上午的時候,我們只是做了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統計,下午的時候,我們就要根據資料細緻的分析和最佳化,主圖是否需要最佳化、標題關鍵詞是否需要最佳化等等(不過最佳化這些項也不能太過頻繁)、今日訂單量有無達到預計效果,如果沒有,可能就需要安排補單了等等。

    在這個同時,我們還要針對店鋪裡面各個寶貝的庫存進行統計和跟進,一定要避免產品因售完而導致下架。

    最後,總結......

    不威嚴所聽,只以事論事。我是司空,一個致力於將淘寶演算法一探究竟的人,以上呢,就是針對運營人一天看資料的一個流程安排,寫的籠統,看似簡單,實則真正在運營,在操作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是這麼簡單了。

    這次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

    覺得我寫得不錯的,記得用力點“贊”哦!

  • 5 # 老虎哥說事

    虎哥整理了在兩個維度做好電商資料運營的觀點與天下英雄巾幗分享。如下所示:

    1、內部資料維度。攘外必先安內。

    訪客資料:運營者每天都要關注並記錄的資料重點。瞭解訪客來路、區域分佈、訪問時間點、是否匿名訪問、非匿名訪客還應該積極記錄訪客的會員資訊。充分的訪客資料,將可以為後續針對不同使用者群體的促銷推廣、功能最佳化、流程改進、客服跟蹤提供可靠依據。訪問頁面:良好的訪問頁面記錄需要優秀的記錄標識埋點,運營不但需要了解使用者訪問了哪些頁面,更應該瞭解使用者在哪些頁面停留的時間長、哪些頁面停留的時間短、透過什麼來路訪問的、被訪問頁面屬性(包括:商品頁面就應該有商品的品牌、商品的種類、與其相互關聯的其它商品頁面等)。有了這些資料之後,就可為精準的內容最佳化、賣點提煉提供助力。關鍵詞搜尋:使用者主動產生的資料,是非常具有傾向性的。運營者對於關鍵詞的搜尋記錄,可以做出極具有針對性的運營方案。針對性簡述舉例:可以針對使用者熱門搜尋的商品關鍵片語織促銷方案、可以針對使用者多次搜尋而系統中沒有的商品進行採購補貨。訂單結果:訂單的處理效率,會很大影響客戶的採購體驗。運營者應該積極關注程序異常訂單,找出異常原因,並主動且有針對性給予客戶補償或是解釋。牢牢掌握異常狀態下客戶不滿情緒滋生或蔓延前的處理主動權,不要讓下單的客戶失望而流失。投訴反饋:對於使用者主動互動產生的資料,一定要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紀錄並給予回覆,讓使用者有一種被重視感。之後,就要有針對性的對投訴反饋酌情進行內容的改進、流程的最佳化、使用者的補償與安撫。

    2、外部資料維度。埋頭耕田,更要抬頭看天。

    同業爆品:可以透過百度指數、淘寶搜尋、京東搜尋等渠道獲取自身商品的銷量、使用者關注最高的爆品。嘗試分析整理出其中為何能成為爆品的原因,併為自身執行之同業商品進行內容排版最佳化、關鍵詞最佳化、圖片最佳化、調整展示機率等。

    友商價格:電商運營一定要保持關注友商同類商品的價格,並實時保證自身商品相對價格優勢或價值優勢。在這個資訊相對透明的時代,各行業在電商運營中,價格與價值是最直接影響使用者成為下單客戶的因素。當你的價格比友商高的時候,就需要在商品銷售過程中能夠非常直觀的給到使用者其它的價值才能吸引打動使用者(例如:京東與淘寶,同一件商品,京東雖然貴一點,但其配送好,質量有保證。也能打動很多人下單)。當你的價格比友商低的時候,就需要配合強有力的資訊推送渠道,讓更多的使用者知道,因為酒香也怕巷子深。

    熱門動態:電商運營必須要具備善於從各種熱門事件、產業動態中找到切合自身運營需要的點。為無窮無盡的品牌推廣、促銷方案設計、採購方案定製做出有力資料支撐。想想看,杜蕾斯的文案,其善於借勢能力之強,給品牌帶來增益之廣,令人歎為觀止。雖然不是電商行業,但是經驗卻是相通的。你說呢?

  • 6 # 善之農

    要想實現精細化運營,資料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電商網站要提高運營效率,至少需要五大關鍵指標:活躍使用者量、轉化率、留存、復購和 GMV 。

    活躍使用者量是一個基本的指標,有 DAU (日活躍使用者)、WAU (周活躍使用者)和 MAU (月活躍使用者)三個層次;

    轉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電商運營需要關注主路徑、次路徑甚至精細到每一個品類/ SKU 的轉化率;

    留存要從不同的時間週期上研究,包括次日留存率、3 日、7 日、30 日留存;

    復購則要從 3 個角度去看,復購使用者量、復購率和復購金額比;

    GMV 是最重要的指標,我們的運營最終是圍繞這個來進行的( GMV = UV *轉化率*客單價)光知道指標是遠遠不夠的,電商行業的精細化運營需要結合業務實際展開。我們可以從商品運營、使用者運營和產品運營這 3 個關鍵思路展開,看電商網站該如何得到資料背後的東西

    (一)轉化分析

    在商品運營中,尤其是首頁商品更新速度快,我們要格外重視轉化,甚至要精確到不同時間區間、不同位置、不同商品的轉化率。然後根據轉化率,結合業務經驗,不斷調整運營策略。然而目前,即使是大型的電商網站,也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對於每個商品品類/SKU 的轉化率的分析仍存在一定的空缺。

    商品運營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投入低,見效快,效果明顯,商品運營的本質是透過不同坑位、不同活動、不同商品的分析來提高我們的轉化率和 GMV 。

    下圖展示了一個電商購買流程的主路徑:首頁——活動頁——商品詳情頁——支付完成。從精細化使用者行為分析的角度出發,我們關注轉化路徑每一步的轉化率;透過分析不難發現最後一步“支付完成”的轉化率偏低。

    (三)品類分析

    電商網站上的商品品類非常多,每一個品類都應該有明確的定位,不同定位的品類應該有不同的運營策略。根據商品品類的利潤率、轉化率等表現,我們將商品品類分成 4 種:導流型品類、高利潤品類、高轉化品類、未來明星型品類。

    1. 導流型品類:利潤非常低,但是購買量大、市場需求大,目的在於導流。

    2. 高利潤型品類:利潤率高,希望使用者更多購買此類商品。

    3. 高轉化品類:帶量。

    4. 未來明星型品類:這是電商平臺的潛力股,雖然曝光量很低,但是轉化率極高。

    明確了商品的品類後,我們就可以針對性地展開運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小米有什麼營養價值?怎麼吃最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