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rying7

    我比較支援王昭君。可能是因為我是女人。

    王昭君和衛青都為國家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只是貢獻的方式不一樣。

    我推崇王昭君的理由很簡單,用一個女人的特殊魅力去和親,至少可以免除戰爭,沒有戰爭就沒有傷害,無論是黎明百姓還是強壯的戰士,都可以享受和平的幸福,何樂而不為呢?

  • 2 # 嘯歌雜譚

    在歷史上是王昭君的功勞大還是衛青的功勞大?

    先來說衛青抗擊匈奴。

    漢武帝時期,大將軍衛青抗擊匈奴,曾經七戰七捷,他在漠北之戰中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使匈奴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為漢朝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然,在每次戰役中,漢朝的人力物力損失也相當巨大。可以說取得抗擊匈奴的勝利是用大量百姓的生命和財產換來的。

    再來說說昭君出塞。

    漢元帝時期,匈奴呼韓邪單于來到漢朝,請求娶漢人為妻。王昭君自請嫁給呼韓邪單于。自從嫁給單于後,王昭君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從此,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

    王昭君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了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

    這兩相對比,似乎是昭君的歷史功勞大於衛青的功勞,畢竟她只是犧牲個人的幸福為代價,贏得了漢朝與匈奴雙方的和平,而衛青的戰功則是用鮮血鑄就的。

    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嗎?

    在漢武帝之前,漢朝與匈奴已經進行了多年的和親。漢初劉邦就與冒頓單于進行過和親,自此之後武帝的前幾任統治者都曾進行過和親政策。

    但是,結果如何?漢朝不但送公主和親,還要贈送給匈奴大量財帛,得來依然是匈奴經常南下騷擾。甚至冒頓單于在劉邦死後,還曾經公然上書給呂后,希望呂后陪他睡覺。而權傾天下的呂后只能含辱回信,自稱“年老色衰,會弄髒單于,你就饒了我吧。”,隨後又奉上美女財帛,才解決了這次恥辱的國書事件。

    所以說在國力不強的情況下和親,是不可能贏得真正的和平的,那只是暫時的苟安。

    自從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和親政策就變成了匈奴主動和親。匈奴主動和親是匈奴人為了取得漢朝的認可和支援採取的政策。昭君出塞的背景同樣是呼韓邪單于主動提出的和親,漢朝是為了平衡匈奴各方勢力,才答應的和親。兩相對比,情況自是不同。

    總之和親政策是以綜合國力強弱為出發點的,能否取得真正的和平同樣要取決於國力的強弱。

    如果和親政策能夠取代戰功,那麼每當中原王朝弱於少數民族時,只要派公主和親不就可以免遭失敗的命運了。這樣一來是不是就不會出現元朝和清朝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了呢?

    這樣的想法不但幼稚而且可笑!

    總之,如果漢朝不強大,昭君出塞是不可能取得雙方60年的和平的。

    昭君出塞於國有恩,但是沒有衛青功高彪炳打下基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3 # 小主道後宮

    先分別介紹一下王昭君和衛青兩個人吧。

    王昭君(約前52年—約前15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蜀郡秭歸人,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個人認為,王昭君的功勞大,在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裡,昭君為漢匈兩邊的和平、匈奴的發展等都貢獻出了自己的那份力。

    首先是為邊塞和平的貢獻

    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係,因此西漢末年的和親是成功的。西漢呼韓邪單于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透過和親加強了和親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其次是對於國家的貢獻

    昭君出塞後,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從此,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王昭君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昭君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加強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透過和親,從客觀上緩解了漢朝與匈奴的關係。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中國歷史上流傳不衰邊塞和平的貢獻。

    最後是對於漢代的貢獻

    昭君出塞後,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把中原的文化傳授給匈奴人。從此,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因為昭君不只是一個北上匈奴的人,她帶著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處,無不春暖花開。她一個人影響著整個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她讓一個太平盛世,在這一片不寧靜的天空中漫延開來。王昭君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加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邊塞和平的貢獻。

  • 4 # _18_殘

    衛青六擊匈奴,霍去病四戰匈奴,宣帝本始二年,漢發五將軍擊匈奴。出塞二千餘里,匈奴聞風遁逃,損失人馬數萬,牲畜八九十萬。元帝建昭三年,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趁校尉甘延壽生病,假傳聖旨,調集漢屯田之兵及車師等國兵員共計四萬。入赤谷,過烏孫與康居,攻破郅支城。軍候杜勳割下郅支單于的首級,陳湯‘’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現在卻將和平說成一女子之功,西漢初六十年也嫁女子過去,匈奴照樣兵犯大漢,元帝時漢匈之間實力發生變化,這才有和平。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先輩志氣,後人豈可忘卻。

  • 5 # 帝弟Oo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王昭君嫁到匈奴是漢朝向匈奴低頭?因為漢初的和親政策給人留下的太深的印象:那是真正的拿女人換和平,真正的屈辱。非要比功勞的話,那些漢初嫁到匈奴的不知名的公主們也比王昭君功勞更大。衛青是漢武帝反擊匈奴最得力的大將,對匈奴七戰七捷,幾乎打垮了匈奴。到了宣帝時,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北匈奴單于叫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的哥哥),實力較強。南匈奴依附漢朝,希望得到漢朝保護。南匈奴呼韓邪單于進長安朝見宣帝,表示願為漢朝蕃國,為漢守邊,同時希望漢朝出兵打擊北匈奴。元帝時,郅支單于攻打西域諸國威脅了漢朝對西域的統治,於是有了陳湯和甘延壽斬殺郅支單于的事。呼韓邪單于數次求元帝賜婚,表示願為漢家女婿,與漢重修“舊好”。就這樣因為各種原因,王昭君嫁過去了。恕我直言,王昭君能被史書記載主要是因為那時漢強匈弱,嫁到匈奴已與漢初時的情形大不相同。再加上後世各種文學作品的渲染,所以有了今天我們對她的那種悲涼的印象。沒有衛青,也許她的命運可能跟那些漢初不知名的公主一樣。

  • 6 # 千古名將英雄夢

    漢元帝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西域都護甘延壽與副校尉陳湯跋涉萬里,遠征中亞,全滅西匈奴,並將屢犯強漢天威的郅支單于之首級送到了長安,而這個訊息也很快傳到了南匈奴單于呼韓邪的耳中。

    史書記載他此時的心情是:且喜且懼。

    喜者,以郅支既被誅而己無後患也。懼者,以漢威強,懼復得罪而滅亡如郅支也。

    這種複雜的心情,與劉邦當年聽說韓信死後的“且喜且憐”,都不免令人慨嘆。

    我想呼韓邪也多少會有些“且憐”的感覺吧,必經郅支是他的親哥哥。

    圖:呼韓邪單于

    事實證明,如果匈奴對漢朝有二心,逃到再遠都沒用的,想要生存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表忠誠、多來親附。

    次年,近二十年不朝強漢的匈奴呼寒邪單于向長安上書,請求再次入朝覲見天子。

    再次年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並提出要當強漢的女婿,以示親附。

    元帝大喜,便將後宮良家女子王嬙,封為“昭君”(即漢德光照匈奴之意),賜婚給呼韓邪單于為“寧胡閼氏”(言胡得之,國以安寧也),漢家女兒成了匈奴國母。

    雖然只是一個普通宮女,並非什麼公主千金,但呼韓邪仍然很開心,畢竟這是強漢天子的恩賜。

    何況,王昭君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傳說能讓大雁飛不動翅膀,這是一個尤物。

    所以呼寒邪簡直是放著鞭炮回去的。他覺得自己哥哥郅支實乃世上最傻之人,幹嘛跟強漢做對呢?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此後,漢北邊數世不見煙火之警,人民熾盛,牛馬布野,直到西漢滅亡。

    圖:青冢昭君墓門口的呼韓邪夫婦塑像

    從平城之辱到昭君出塞,漢匈大戰歷經一百七十餘載,期間有不少的逗號,分號,破折號,省略號,直到現在,方以漢軍全勝宣告終結,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這可真是世界軍事史上規模空前之大戰!

    其後西漢國勢中衰、日薄西山,而北方匈奴等強族竟仍數十載敬畏臣服、終不敢叛,呼韓邪二世單于甚至在西漢朝滅亡的前夕(公元前一年)還與烏孫王一同來到長安朝貢,這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無外患的衰弱期,邊境百姓也因而得享多年太平。

    所以照我看來,王昭君的意義並不像宣傳的那樣偉大關鍵,匈奴的歸順主要是靠衛青霍去病、陳湯甘延壽等幾代強漢將士的威懾力、意志力,以及鍥而不捨的戰鬥精神,而不是靠一個所謂友好大使的漢家女子。其實從某種意義來說,當年的劉解憂發揮的作用恐怕比王昭君更大些。她們一個是翻空絕域、開創局面,一個則只是你情我願、水到渠成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小說寫什麼題材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