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求列舉幾個專門出特別會寫詩文的人才,文化底蘊很深厚的城市。
3
回覆列表
  • 1 # 歡樂嗨

    才子之鄉是指撫州,位於江西東部,“襟領江湖,控帶閩粵”,東鄰福建,南接贛州市達廣東,北臨鄱陽湖。隋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禮陂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

    撫州市下轄10縣1區,面積1.88萬平方公里,人口380萬,市政府駐臨川區。撫州區位條件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撫州人傑地靈,素有“才子之鄉”、“旴語文化之邦”的美譽,臨川文學人物名揚全國。

    1、臨川才子

    “名儒鉅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臨川才子”是“臨川文化”的得意之筆。自古以來,臨川才子之多向為世人矚目。“臨川文化”區內樂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雙封爵,文武兩狀元,參政代天子,師保五六人,一門十進士,兩朝四尚書,進士五十二,知縣四十多,鄉舉百六餘,會解監元群,鄉賢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記述,就是臨川才子湧現的生動寫照。

    據有關資料統計,自宋而清,僅臨川(撫州)進士及第者2000餘人,湧現了舉世矚目的才子群體。王安石、湯顯祖、曾鞏、晏殊、晏幾道、陸象山、樂史、饒節、謝逸、謝過、李覯、吳澄、紀大奎、李瑞清、譚綸、陳自明、危素、蔡上翔、吳與弼、羅汝芳、陳彭年、危亦林、鄧茂七、徐奮鵬、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黃爵茲、歐陽竟無等等,就是臨川(撫州)古代才子群體中的佼佼者。

    2、文化之邦

    撫州不僅文化名人多,而且檔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鴻儒100多人。《江西曆代文學藝術家大全》共收錄了1296人,其中撫州籍名家317人,幾佔四分之一。“宋詞四開祖,臨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鞏、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陳、羅和章、艾”。“江西詩派”前期25人,臨川有謝逸、謝過、汪革和被陸游稱為“詩僧第一”的堯節。

    全國兩宋詞人867人,江西為153人,而撫州就佔44人。特別是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偉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鞏、南宋心學大師陸九淵、明代劇壇偉人湯顯祖等,不僅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而且贏得了世界性的崇高聲譽。

    文化之邦,才子之鄉,常是名人墨客聚會之地。歷史上有不少名人學士來臨川(撫州)任職和宦遊。東晉王羲之、南朝謝靈運、唐朝顏真卿、南宋陸游等,曾在這裡為官;宋代詩人黃庭堅、梅堯臣、范成大、明代思想家李贄、徐霞客也都來過此地遊覽常駐。《世說新語》和《詩品》的編著者劉義慶和鍾嶸均襲封臨川王。這些名人學士在臨川都留下了大量遺墨華章,為閃光的臨川才子群體增添了輝煌。

    3、才子現象

    近、現代史上,撫州的政界要員、科技名流、文壇巨匠、音樂明星、留學博士同樣各領風騷。黃祿祥、孫海華、饒毓泰、周建屏、趙醒儂、傅烈、遊國恩、肖滌非、舒同、李井泉、盛中國、盛中華等,都是撫州人氏。他們超群拔萃,卓有成就,為豐富和推動人類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才鄉代有才子出”,“臨川神童今朝多”。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1993年,全市各類學校為

  • 2 # 優Ki醬

    ​古代一、江蘇蘇州:這個城市不用細說,中國古代文化最昌盛的地方,狀元之鄉,院士之鄉,科技之鄉、戲曲之鄉,書畫之鄉,僅明清兩代蘇州進士792名,崑山271名,太倉208名,吳江180名,常熟366名。蘇州進士名人:范仲淹、范成大、錢謙益、瞿式耜(明末民族英雄)、翁同龢(狀元)。二、浙江杭州:文化僅次於蘇州的地方,但進士數量不會少於蘇州。明清進士1034名,宋代由於南宋定都臨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杭州進士數量肯定最多。杭州進士名人:沈括、于謙、袁枚、龔自珍。三、江蘇常州:據說古代人才數量排名中國第四。從隋唐開科取士到清末,文科進士1546名,其中狀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以上數字不包括常州的屬縣。趙翼,陽湖人(今常州),乾隆二十六年(1761)探花。原先在殿試時本來排在第一名,陝西王傑第三,但乾隆認為江南的狀元太多,而當時正對西北用兵,需要重視西北,陝西從未有過狀元,所以兩人試卷對換,王傑成為清代唯一的陝西籍狀元。雖說狀元與探花相去不遠,但從此兩人的命運卻迥然不同,王傑青雲直上,趙翼卻諸事不順,最後只當了個兵備道,他後來遂辭官主講安定書院,精研詩文、史學,成為一代詩文家、詩論家、史學家,有《甌北集》。 四、福建福州:歷代文狀元19名;唐代文進士34名,宋代進士2247名(可能包括特奏名進士),明清進士933名,出現“一榜三鼎甲”、“三科三狀元”的科舉罕事。一榜三鼎甲: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該科狀元鄭性之(侯官人),榜眼孫德輿(福清人),探花黃桂(侯官人)全是福州人。三科三狀元:自宋乾道二年至八年(公元1166—1172年),福州屬縣永福(今永泰縣)蕭國樑、鄭僑、黃定三人連續三屆奪魁,以“一縣七里三狀元”打破科舉史記錄。民族英雄林則徐,侯官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五、浙江紹興:據歷代府、縣誌書《選舉》進士名錄輯錄,僅紹興市區及紹興縣就有1216名,其中狀元11名,榜眼7名,探花5名。紹興進士名人:賀知章、陸游、蔡元培。六、江西吉安:歷代進士約3000名。其中廬陵縣(今吉安市區)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4名、296名、11名、134名、33名;泰和縣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1名、140名、3名、204名、11名;吉水縣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1名、202名、20名、217名、22名,安福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110名、5名、169名、40名。吉安進士名人:歐陽修(省元,即會元)、文天祥(狀元)、楊萬里、解縉。七、浙江寧波:從唐至清,寧波共有進士2483名,其中明清鄞縣進士693名,餘姚436名。餘姚人,大思想家王守仁號陽明,進士出身,其父王華為明成華十七年(1481)狀元。建立“天一閣”藏書樓的範欽,鄞縣人,也是明代進士。 八、福建莆田:莆田為“文獻名邦”,歷代共有2308名,其中宋代1666人(含特奏名進士),明代興化533名(以縣而論全國第一),清代只有50多名(退步較大)。九、福建泉州:自唐貞元八年(792)歐陽詹首登“龍虎榜”,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古代泉州府文進士總人數1773名,其中晉江縣(包括泉州市區三區、今晉江、石獅)進士1299名。十、安徽徽州:2000名左右,有“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美譽。據光緒歙縣進士許承堯《歙事閒譚》,僅清順治三年至光緒二十年的248年間,歙縣本籍、寄籍進士就有290多名;休寧本籍、寄籍文科狀元16名。

  • 3 # 小主道後宮

    江西省臨川縣

    ​ 這個縣人才輩出。據有關方面統計,僅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歷代 “臨川才子”,就多達 134 人,其中包括王安石、以及明代戲曲大師湯顯祖等。另據資料表明,臨川縣現有教授職稱以上的學者名流 55 人,有各學科研究生 86 人,留學生 20 多人。此外, 1982 年以來,臨川縣有 41 名未 15 歲的“少年才子”,分別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高等學院破格錄取為少年大學生。那麼,江西臨川的地理氣場如何呢?臨川位於撫州市西南,又名“上頓渡”,為眾水所匯之處。它的地理優越性有三條: 1 、眾水所匯,七聚。發源於西南、南方山中的贛江,崇仁江、撫河等如扇面形,彎彎曲曲的流向臨川,在臨川的北面匯合後入長江,入潘陽湖。在風水名著 < 水龍經 > 中,這屬於難得的“聚水格”。 2 、山環擋風,氣不散。有水為界,氣止住。臨川西北方有環形山擋住西北風,符合“山環水抱必有氣”,“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的風水定律。北方有九嶺山、連雲山、幕阜山等層層環抱,形成方向都恰到好處。“氣遇水則止”。臨川北面為長江中游,還有著名的大別山,也有著名的潘陽湖,把本區域氣有效地止住,不使散去。南為氣口,生氣源源不斷臨川較遠的南方、西南方有縱行的武夷山、于山等形成山川,成為來氣之口。妙就妙在這個川上,若將山的走向改為橫向,生氣進不來,氣場也就變壞了。儘管時代變遷,社會制度更換,臨川縣人才輩出的事例說明,好氣場就是要出人才。如果說有影響,只能影響它的量,卻改變不了它的本質。       ​

    江蘇省宜興縣

    江蘇宜興被稱為 “教授之鄉”。據 < 宜興賢鄉名人 > 記載,當代中國大陸有 548 位宜興籍高階科技人員,其中有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化學家唐敖慶、藝術家徐悲鴻。父子同教授、一門眾教授的情況在宜興屢見不鮮。那麼,宜興的氣場又怎樣呢?古人云:水鄉山國截然不同,有山處用山,有水處用水,山上龍神不下山,水裡龍神不上山。就是說:平原只論水。宜興正是典型的水鄉,似有水龍的 “保佑”。從大局來看,宜興處在長江的彎彎曲曲的大環抱中。大的氣場很好。同時,它又是眾水眾湖合流向著名太湖的必經之地,且處於臨近 “終點站”。它的西、北方形成眾星捧月的扇面形水系,有宜長漕河、隔湖、長蕩湖、石白湖、南奇湖、還有不少的人工水庫。這些河湖水都源於長江,而又向東方靠攏匯合,流經宜興,注入太湖。所以說,宜興是典型的 “水抱”。風水學論“山主貴,水主財 ” 。宜興人理應發財,但因舊中國商品經濟不發達,故“主財”體現不甚明顯,不過舊社會教授的工資比普通的小百姓較為豐厚,也算筆小財了。宜興的“紫砂陶”名揚海內外,不為生財之道。“山主貴”,貴指的當官的人,宜興似乎不怎麼出當官的,缺憾可能在於沒有山之故。 ​     

    湖北的蘄春縣

    湖北的蘄春縣是明代大醫藥家李時珍的故鄉。據有關史料記載,僅清代就出現 200 多個舉人和進士,本世紀又湧現出 250 多位專家學者。該縣先後有 25 人在海外獲博士學位,無疑,湖北蘄春的氣場也必然不會遜色。蘄春又名“漕河”,可見與水關係密切。它位於長江中下游武漢市以下的江段,江行此處,呈彎曲環抱狀。又被巴水、湍水河等水兜裹,呈典型的“水抱格”。另外,它的北方西北方有桐柏山、大別山阻擋西、西北風,又具有典型的“山環格”。   蘄春縣達到了 “山環水抱”的格局。山主貴,水主財,由於有了山,故必有官人、舉人、進士、學者、博士的湧現。不難看出,才子固然有祖傳因素的影響,但是後天的氣場是起重要作用的。三大才子之鄉是天人符合之果,它體現了風水學的傑出成就,以及人才輩出的環境特點。

  • 4 # 點VIP

    湖北省蘄春縣,

    明代有偉大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著名戰將康茂才;

    清代有著名文學家顧景星、陳詩,首創中國海運的陳鑾;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驅詹大悲、田桐,訓詁學家、“章黃學派”創始人黃侃,“一二·九”運動組織者、華北抗日聯軍司令董毓華,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文學翻譯家胡風等。

    到2012年,蘄春籍教授、副教授人數達到4300多位(縣博物館統計資料),遍佈海內外,故有“教授縣”美譽。其中蘄州東長街走出教授博士126位,有“博士街”之稱。赤東鎮範鋪村堪稱“教授縣”裡的“教授村”,110多位專家、教授出自同一個村。蘄春縣教育部門現已核實,北京大學有蘄春籍教授15人,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各有蘄春籍教授50人,全國大學100強中有蘄春籍教授260人。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相當於院士)3人;長江學者1人;外籍院士1人;香港特別行政區資深院士1人、院士1人;有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31人。

    湖北省的蘄春縣與江西省的臨川縣、江蘇省的宜興市,並稱為“中國三大人才之鄉”。

  • 5 # 彪哥出遊

    大家說了很多,我來補充一個被忽略的,那就是蘇東坡的故鄉,四川省眉山市。

    用蘇東坡做為城市標誌

    這座小城就是“三蘇”的故鄉,三蘇就是蘇洵、蘇軾、蘇澈,都是古代著名的文學家。

    眉山古稱眉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州、郡治所。兩宋期間,共有886人考取進士,史稱“八百進士”,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進士之鄉”。這麼多進士也是沒誰了。

    三蘇祠

    說實話,別的不說,出了三蘇,這裡就已經是著名的才子之鄉了。

  • 6 # 沐言學姐

    不是特定,要說有哪些的話,比較著名的才子之鄉也挺多的,雖然我們認可才子之鄉特指撫州,撫州素稱文獻之邦。但是除了撫州其他地方不也是出了很多才子嗎?我在網上選了幾個來回答:(一)浙江紹興:據歷代府、縣誌書《選舉》進士名錄輯錄,僅紹興市區及紹興縣就有1216名,其中狀元11名,榜眼7名,探花5名。紹興進士名人:賀知章、陸游、蔡元培。(二)江蘇蘇州:這個城市不用細說,中國古代文化最昌盛的地方,狀元之鄉,院士之鄉,科技之鄉、戲曲之鄉,書畫之鄉,僅明清兩代蘇州進士792名,崑山271名,太倉208名,吳江180名,常熟366名。蘇州進士名人:范仲淹、范成大、錢謙益、瞿式耜(明末民族英雄)、翁同龢(狀元)。(三)浙江杭州:文化僅次於蘇州的地方,但進士數量不會少於蘇州。明清進士1034名,宋代由於南宋定都臨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杭州進士數量肯定最多。杭州進士名人:沈括、于謙、袁枚、龔自珍。(四)江蘇常州:據說古代人才數量排名中國第四。從隋唐開科取士到清末,文科進士1546名,其中狀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五)福建福州:歷代文狀元19名;唐代文進士34名,宋代進士2247名(可能包括特奏名進士),明清進士933名,出現“一榜三鼎甲”、“三科三狀元”的科舉罕事。(資料和圖片均查詢於網路)

    (1)浙江紹興(2)江蘇蘇州(3)浙江杭州(4)江蘇常州(5)福建福州

  • 7 # 蟒龍凌雲

    宋之包括宋才子多出於河南,像趙匡胤,趙光義弟兄二人出生在洛陽夾馬營,幼時其父用扁擔挑著遊街被看命先生說成洛陽才子成擔(很多)挑,歷史上黃帝,大禹,杜康,蘇秦,賈誼,杜甫,李賀,白居易,劉禹錫,程熙,程灝,因政治,經濟重心南移及對外族統治中華的不認同元,明,清三朝僅書法家王鐸一人直至近代才稍又出了不算名人的名人抗日名將王凌雲,民國元老張鍅,及劉振華,劉茂恩,武廷粦,

  • 8 # 三七姑娘

    江蘇蘇州:中國古代文化最昌盛的地方,狀元之鄉,院士之鄉,科技之鄉、戲曲之鄉,書畫之鄉,僅明清兩代蘇州進士792名,崑山271名,太倉208名,吳江180名,常熟366名。蘇州進士名人:范仲淹、范成大、錢謙益、瞿式耜(明末民族英雄)、翁同龢(狀元)。

  • 9 # 歷史資深玩家

    小城高安舉人多, 八百博士出高安!

    在這方富饒神奇的土地上,名人高士輩出,素有“小城高安舉人多”的美稱。自漢以來,先後湧現了唐代官至國子監祭酒、創辦中國早期私家書院——桂巖書院的幸南容,協助司馬光編纂史學鉅著《資治通鑑》的北宋史學家劉恕,著有被稱為“天下之定音”的《中原音韻》的元代音韻學家、戲曲家周德清,明代著名史學家陳邦瞻,明嘉靖年間的探花、官至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一生廉潔耿直的吳山,清代仕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史稱“三朝重臣”、“乾隆帝師”的朱軾,當代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原中科院副院長吳有訓……

    (圖片依次為:吳有訓、劉恕、朱軾)

    據史料記載,唐代江西進士65人,高安有7人,佔全省十分之一強;宋代江西進士5442人,平均每縣約80人,高安有117人。

    一代代人中俊傑,造就了高安“才子之鄉”的美譽;一批批卓有建樹的學者,為桑梓增光添彩。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改革開放以來,高安的教育事業愈加蒸蒸日上,蓬勃發展。全市擁有江西省重點中學4所,全國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所,每年高考向全國大中院校輸送合格新生2000多名,入學人數、入取比率位居江西縣級首位。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從高安走向海內外的博士有800餘人、碩士8200餘人。

    正所謂,小城高安舉人多,八百博士出高安。

  • 10 # 且聽風吟ontheway

    才子之鄉是指撫州,位於江西東部,“襟領江湖,控帶閩粵”,東鄰福建,南接贛州市達廣東,北臨鄱陽湖。隋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禮陂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

    撫州市下轄10縣1區,面積1.88萬平方公里,人口380萬,市政府駐臨川區。撫州區位條件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撫州人傑地靈,素有“才子之鄉”、“旴語文化之邦”的美譽,臨川文學人物名揚全國。

    1、臨川才子

    “名儒鉅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臨川才子”是“臨川文化”的得意之筆。自古以來,臨川才子之多向為世人矚目。“臨川文化”區內樂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雙封爵,文武兩狀元,參政代天子,師保五六人,一門十進士,兩朝四尚書,進士五十二,知縣四十多,鄉舉百六餘,會解監元群,鄉賢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記述,就是臨川才子湧現的生動寫照。

    據有關資料統計,自宋而清,僅臨川(撫州)進士及第者2000餘人,湧現了舉世矚目的才子群體。王安石、湯顯祖、曾鞏、晏殊、晏幾道、陸象山、樂史、饒節、謝逸、謝過、李覯、吳澄、紀大奎、李瑞清、譚綸、陳自明、危素、蔡上翔、吳與弼、羅汝芳、陳彭年、危亦林、鄧茂七、徐奮鵬、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黃爵茲、歐陽竟無等等,就是臨川(撫州)古代才子群體中的佼佼者。

    2、文化之邦

    撫州不僅文化名人多,而且檔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鴻儒100多人。《江西曆代文學藝術家大全》共收錄了1296人,其中撫州籍名家317人,幾佔四分之一。“宋詞四開祖,臨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鞏、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陳、羅和章、艾”。“江西詩派”前期25人,臨川有謝逸、謝過、汪革和被陸游稱為“詩僧第一”的堯節。

    全國兩宋詞人867人,江西為153人,而撫州就佔44人。特別是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偉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鞏、南宋心學大師陸九淵、明代劇壇偉人湯顯祖等,不僅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而且贏得了世界性的崇高聲譽。

  • 11 # 每日教師

    中國有三個地方因才子眾多,享有才子之鄉的美譽。他們分別是湖北省黃岡市的蘄春縣,江西省撫州市的臨川縣,江蘇省無錫的宜興市。

  • 12 # 雪落的戀

    江西在古代是算個才子之地特別是臨川,才子之鄉.臨川區地處江西省東部,撫河中游,東轄東鄉,西鄰豐城、南瀕南城、北接進賢。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人口97.6餘萬,轄39個鄉(鎮、場)、5個街道辦事處,人口總數居全省市所在地之首。

      臨川始於東漢永元八年,至今已有一年九百多年曆史,源遠流長。1995年4月,根據國務院政令,臨川縣與撫州市珠聯璧合,併為臨川市。2000年10月撤地設市,改為臨川區。臨川,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王安石、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的故里。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她孕育了一批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藝術家,他們創造了燦爛的臨川文化,被稱為“才子之鄉”。

    撫州不僅文化名人多,而且檔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鴻儒100多人。《江西曆代文學藝術家大全》共收錄了1296人,其中撫州籍名家317人,幾佔三分之一。“宋詞四開祖,臨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鞏、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陳、羅和章、艾”。“江西詩派”前期25人,臨川有謝逸、謝過、汪革和被陸游稱為“詩僧第一”的堯節。全國兩宋詞人867人,江西為153人,而撫州就佔44人。特別是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偉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鞏、南宋心學大師陸九淵、明代劇壇偉人湯顯祖等,不僅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而且贏得了世界性的崇高聲譽。

  • 13 # 致敬大師1990

    撫州位於江西東部,“襟領江湖,控帶閩粵”,東鄰福建,南接贛州市達廣東,北臨鄱陽湖。隋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撫州市下轄10縣1區,面積1.88萬平方公里,人口380萬,市政府駐臨川區。撫州區位條件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撫州人傑地靈,素有“才子之鄉”、“旴語文化之邦”的美譽。地處東經115°35′~117°18′、北緯26°29′~28°30′之間。南北長約222公里,東西寬約169公里,全市總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11.27%。

    出過的著名人物還有如下:

    1、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

    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2、陳自明

    陳自明,南宋醫學家。字良甫,臨川(今屬江西)人。三世業醫,曾任建康府明醫書院醫諭。因認為前代婦科諸書過於簡略,曾遍行東南各地,訪求醫學文獻。採集各家學說之長,附以家傳經驗,輯成《婦人大全良方》,於婦科證治方法,收集較為詳備。另著有《外科精要》等。

    3、朱思本

    朱思本(1273-?),字本初,號貞一,江西臨川(今撫州)人。元代地理學家。生於南宋鹹淳九年(1273),祖父以科舉入仕,任淮陰縣令。父不仕。入元后,家庭開始破落。

    至元十二年(1275)底,撫州被元軍佔領。宋亡之痛,籠罩著朱思本一家,長輩們抱著與新皇朝不合作的態度,堅決不仕元。長輩們厭世遁跡、薄視名利的處世心態,對年幼的朱思本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4、李紱

    李紱 fú (1675~1750)字巨來,號穆堂,江西臨川榮山鎮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學家和詩文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由編修累官內閣學士,歷任廣西巡撫、直隸總督,因參劾下獄。

    乾隆初起授戶部侍郎。治理學宗陸王(陸九淵、王守仁),被梁啟超譽為“陸王派之最後一人”。著有《穆堂類稿》、《陸子學譜》、《朱子晚年全論》、《陽明學錄》、《八旗志書》。

    5、李瑞清

    李瑞清(1867年-1920年)教育家,美術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開拓者。字仲麟,號梅庵、梅痴、阿梅,晚號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戲號李百蟹。

    江西撫州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考中舉人,光緒二十一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二年出任兩江優級師範學堂(49年更名南京大學)監督。辛亥革命爆發後,離開南京學堂,移居上海。民國九年八月初一逝世,遺體葬於南京牛首山。

    除這幾個人外最著名的為“臨川先生”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2]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 14 # 軼男說歷史

    安徽歙縣

    古時歙縣鄉俗即為“十戶之村,不廢誦讀”。明清時期,有進士623人,狀元6人,在全省全國名列前茅,這些人中,有13人的著述收入《四庫全書》。清康熙年間,全縣有學社、書院127所。“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和“父子尚書”的佳話不時傳為美談。

    歙縣文風昌盛,人才輩出,是經濟學家王茂蔭、著名畫家漸江、黃賓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里。新安畫派、新安醫學、皖派漢學、歙派篆刻、徽派四雕、徽派建築、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菜、徽劇等都閃耀著新安文化的燦爛光芒,在中國文化中獨樹一幟。

    湖北蘄州

    蘄州鎮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曲,是明代聖醫李時珍的故鄉。蘄州鎮有一條狹長的街道叫東長安街(人們又稱為博士街),這條街在20世紀出了100多名博士,很多是父子、父女、兄弟雙雙是博士。例如李寶珍一家,人稱為博士家,李寶珍上世紀取得美國紐約某醫科大學的博士,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美國先後均取得了不同學科的博士學位,一個家庭出了五位博士,世上少見。

    江蘇宜興

    宜興縣有教授縣的美稱,目前中國有548位宜興籍高階科技人員,如物理學家周培源、化學家唐敖慶、藝術家徐悲鴻均是該縣人,宜興縣父子同是教授、兄弟同是教授、一門眾是教授的屢見不鮮。

    安徽休寧

    休寧位於安徽省最南端,是古徽州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據說休寧的縣名是隋文帝欽定,取休陽、海寧各一字,含吉慶平寧之意。自宋嘉定十年至清光緒六年,休寧縣出了19名文武狀元,可謂是鍾靈毓秀,才人輩出,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第一狀元縣。

    休寧自古就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賈之多、文風之盛而聞名,稱雄中國商界近400年之久的徽商高瞻遠矚,他們大力興辦族學,鼓勵同族學子透過科舉進入封建社會的各級官府,其雄厚的財力和浪跡天涯的特性,也為本族擴大視野、拜訪名師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 15 # 心為筆

    湖北蘄春縣蘄州鎮

    江蘇省臨川縣

    江蘇省宜興縣

    蘇州

    四大才子:是唐佰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又稱“吳門四才子”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群經濟為什麼會爆發?